第453章 糧食人口

根據呂布的推算,東漢末年的一石小麥約等於後世的三十市斤,九百萬石小麥約等於兩億七千萬市斤。

呂布能夠調用的小麥當然不止這九百萬石。

去年十月份左右,呂布從各地收購了大量小麥種子,讓冀州、幷州一帶民衆廣種小麥。

這個時期的民衆還是多習慣種植粟,粟就是傳說中的穀子,穀子比小麥耐旱,又不用那麼精心伺候,所以民衆更喜歡種穀子不喜歡種麥,對呂布的命令多有牴觸。

呂布先是給中央大學堂技術學院農學系的學生們講解,小麥可以磨成麪粉,可製作麪包、饅頭、餅乾、蛋糕、麪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等食物,特別是做成饅頭後便於攜帶爲乾糧,利於行軍,而且小麥只要耕種得當,產量很容易提高上去。

反觀穀子,是由野生狗尾草馴化而來,雖然抗旱耐瘠,適合乾旱地區栽種,既可春播又可夏播,曾經是北方的第一大食物,但它產量非常低,在沒有化肥和雜交技術的東漢末年,它的產量很難突破一百二十斤,而小麥只要好好侍候產量絕對高於穀子。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玉米、紅薯還沒被秦誼帶回大漢的最近兩年內,夏天收了麥子可以馬上種下穀子,一年兩熟不會浪費田地,若是一直種穀子一年只能種一茬,不利於糧食最大化的耕作。

農學系的學生們奔赴各個郡縣。傳達呂布的重麥理念,經過這些學生耐心講解,各地民衆陸續接受了小麥好過穀子。前去各地官府領取免費的小麥種子,按照農學系兼職教授韓浩、常林、石韜等農學家傳授下的小麥增產種植方式,深根細作。廣施經過特殊處理的農家綠肥,然後大興水利灌溉。

半年過去了,夏天來了,金黃的麥浪翻滾在冀州、幷州肥沃的大地上。本來能夠收穫一億五千萬石,卻因冀州、幽州、幷州世家叛軍以及青州黃巾軍的戰亂影響,只收獲了一億一千萬石,約合三十三億市斤。這三十三億市斤小麥看起來很多,實際上整個大漢人口最多時將近六千萬人。耕地面積最多時將近六億畝田地,糧食畝產量平均爲三石五斗,約相當於一百一十斤,整個大漢最高產量時超過六百億市斤,三十三億市斤只有大漢最高產量時期的二十分之一而已,而冀州、幷州所有人口占大漢最多人口時的九分之一,由此推論。足以看到冀州、幷州這裡的糧食產量還有很大提高的空間,當然前提是沒有戰亂、災荒。

冀州、幷州百姓與屯民約有七百萬人,每個人平均一年食用三百斤,他們考慮到下半年的穀子,只把未來兩年要食用的小麥和來年的種子留足。交完糧食賦稅,還剩下五億多斤小麥,多半都拿出去販賣,換取錢財買其他生活物品,比如買塊布做件新衣服。

呂布乘着糧食豐收糧價大跌,瘋狂收購糧食,除了部分世家囤積了二億多斤小麥外,呂布收購了三億多斤小麥,加上收上來的糧食賦稅,呂布現在控制着六億斤小麥。

夏種的穀子已經播了下去,軍務院軍需部的軍吏們推算過了,呂布現有人馬以及呂布暫時要養活的民衆在秋季穀子豐收之前的五個月裡,需要消耗一億五千萬多市斤的小麥。

呂布現在麾下有中央軍三十萬人馬,包括近衛師、高順、張遼、黃忠、魏延、趙雲、張頜、徐晃、徐榮、鞠義、朱靈、呂岱、甘寧等師以及陳到、王越、馮芳、夏牟的鄴城內城禁衛軍。

這三十萬人馬裡面含有十五萬戰兵、十五萬輔兵,每個師都有常駐地,常駐地附近都有十萬畝的屯田,平時都由輔兵耕種,至少可以解決三分之一的糧餉。

真正要動用庫存小麥的只有二十萬人,每人一天大概食用二斤小麥磨出來的一斤半面粉和其他肉類、蔬菜、豆製品,在未來五個月裡大概食用六千萬斤小麥。戰馬不需要餵食小麥,喂得是大麥和赤豆,這些作物不能佔用肥沃田地,在荒地邊、山坡上見縫插針種植,等苜蓿引入後,馬匹更不需要跟人搶糧食吃。

張燕的六萬飛燕軍和管亥、于禁的四萬青州兵現在都算是中央軍的編外人馬,他們的糧餉約爲中央軍的一半,未來五個月裡大概食用一千五百萬斤小麥。

地方上的鄉兵都有自己的均分田,縣兵除了均分田之外還有部分屯田,鄉兵和縣兵都能自給自足,只有守衛郡城的郡兵算是半脫產,他們需要撥發等同於中央軍一半的糧餉,十個郡共有五萬郡兵,五個月大概食用七百五十萬斤小麥。

韓浩的屯田兵團在收編了二十多萬世家降兵和二十多萬青州黃巾之後,這個屯田兵團已近有一百三十多萬人,這一百三十萬人中的一半以上的人們都是麥子播種後纔來到冀州的,他們多半被髮去整修水利、整修道路、挖掘煤礦、整修田地等基礎事宜,等到麥子收割完了,他們才分到地,他們把中央軍發下來的穀子種子播下去以後,他們還需要五個月的小麥維持生計,這些人一天一斤即可,也要九千多萬斤小麥。

如此算來,呂布還剩下四億五千萬市斤小麥積壓在倉庫裡,除了明年各地屯田的小麥種子,還預留半年的糧食,還剩下一億多市斤小麥,按道理呂布是不應該再去其他地方購置糧食了,呂布卻還讓嚴牧、甄姜等官辦糧商在甘寧黃河水師和呂岱的渤海水師護送下,前去黃河南岸諸郡縣、江南諸郡縣、遼東、高句麗、東瀛購置糧食,哪怕那些地方的糧食比冀州、幷州這邊貴上兩三倍,嚴牧、甄姜派去的掌櫃們傳報說買了不合算,呂布還是一個字,買。

在這東漢末年已近三國亂世,糧食絕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品,沒有之一。

現在的冀州、幷州在呂布強力治理下,漸漸恢復原來的氣象,成爲大漢一片安靜的沃土,其他地方如青州、兗州因爲有黃巾作亂,民衆一直不得安寧,自然無心種田,反正種了也是給那些黃巾賊們糟蹋了;洛陽司隸地區頻遭董卓西涼軍洗劫,民衆亦是不能安居樂業;豫州西部爲孫堅、袁紹、劉寵等勢力時常爭鬥之地,亦不能安寧,這些地方的民衆很多都流離失所,很多都落草爲寇,不管是做流民還是流寇,糧食對他們始終是最重要的東西,呂布便用那一億多小麥來誘使更多的流民、流寇來冀州、幷州。

在呂布眼裡,比糧食而更重要的是人口,人口越多,耕作的田地越多,收穫上來的糧食就越多,能夠徵用的兵役人口就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呂布是想要更多的人口,怎奈因爲那數州世家叛軍和青州黃巾的叛亂侵襲,不但其他州郡的流民覺得冀州、幷州戰亂不斷捨棄不來,連呂布本來就籠絡到的流民也棄之而去,反觀劉虞的半個幽州、公孫度的遼東、劉表的半個豫州、陶謙的徐州、袁紹的荊州、劉焉的益州都逐漸從戰亂之中安定下來,成爲附近戰亂地區民衆爭先恐後扶老攜幼前往投奔的地方,此消彼長,不由得呂布不心急如焚。

呂布便連連發布了幾項政策,以鼓勵外來流民踊躍進入冀州、幷州安居樂業。

第一點,流民不再強制編入屯田,畢竟屯田比起正常的均分田自耕農來說,拿去四五成的收入,剝削太重,難以持久,同時呂布亦覺得屯田兵團下轄一百多萬人,規模過大,有些尾大不掉,有心減少屯田兵團下轄民衆人數,便規定日後只有俘虜兵、盜賊等需要進行勞動改造的才入屯田兵團。

第二點,流民進入冀州、幷州直接去當地官府登記造冊,可領人均十畝的均分田,第一年可領取免費種子並免除賦稅,從第二年纔開始徵收一畝兩斗的薄賦,流民參與基礎建設,每天每人都可以享受五十到一百錢不等的補助。

第三點,流民可免費入住中央軍統一建造的宅院,流民的子女統一免費入讀中央軍在各郡縣鄉亭設置的中小學堂,流民可享受中央軍在各郡縣鄉亭設置醫療所的醫療服務,流民可參軍入伍加入地方郡縣鄉兵,總之一句話,冀州、幷州本地人享受的一切普遍的福利待遇,外來的流民均可享受。

呂布特別在意第三點,因爲他在後世特別瞧不起帝都、魔都的一小簇本地土著無限狹小的心胸,在他看來,搞本地土著、外地移民之間的兩極分化是再愚蠢不過的,既然都是一個城市的建設者,都是爲這個國家做貢獻,又何必分本地人、外地人呢,呂布當政的鄴城朝廷,絕對不能設置那樣錯誤的戶口制度,亦不能坐視民間出現的互相歧視,要強硬地讓民衆接受本地人外地人皆平等的觀念。

因爲幽州的劉虞、遼東的公孫度、豫州的劉表、平原的曹操、潁川的孫堅、荊州的袁紹、益州的劉焉都意識到人口、糧食的重要性,他們都努力地招攬流民,也都效仿呂布的惠民政策,他們地盤附近的流民也不願意捨近求遠,投奔冀州、幷州,一時之間,呂布的政策一出,並未收到應者雲集的效果。

不過,呂布已經決定從全民族、整個大漢的高度來,考慮出臺一個全新的政策。

第811章 學習西方反腐第784章 誅殺潘璋馬忠第298章 對她很不公平第404章 培訓五大謀士第562章 奪取三郡第693章 大漢有救了第182章 陸遜六歲第835章 凌遲劉備第532章 憐愛蔡琰第488章 構建新秩序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第134章 又來二十萬第116章 屯田大策第711章 龍生龍鳳生鳳第522章 許諾封孫策吳王第682章 曹家千里駒第712章 孔子的悲哀第93章 整三萬精兵第25章 商議離洛陽第84章 神物望遠鏡第162章 請你離開第200章 傲嬌蔡文姬第673章 巧敗程昱第694章 三十種作物第94章 貂蟬被劫走第680章 黃忠戰夏侯惇第13章 十常侍寶藏第146章 創立中央軍第728章 高堂隆和溫恢第726章 收義子王基第137章 水淹於毒第706章 裁軍精兵第400章 三司會審第233章 碧眼奴第575章 張既和蘇則第170章 公主招婿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495章 張文遠威震河朔第161章 鼎力相助第673章 巧敗程昱第277 章 如此全面戰略合作第45章 諸葛亮他叔第59章 陳羣陳長文第689章 丁夫人如願以償第350章 討董之兩條狗曹操劉備第505章 國師左慈第277 章 如此全面戰略合作第232章 忘憂丹第35章 互相陰對方第374章 張繡的嬸嬸鄒氏(一)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588章 徐盛和田豫第517章 孫策母親吳夫人第630章 四面受敵第600章 七大特種部隊第820章 首席財政官劉巴第649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497章 俘虜臧霸第187章 你娘好嗎第358章 討董之盟軍被伏第290章 被他們拒了(一)第562章 奪取三郡第613章 聖女趙愛兒第151章 平原鞠義第571章 分裂的荊州第780章 劉馥和倉慈第288章 謹遵太后懿旨(二)第62章 郭嘉搞軍情第123章 太后明鑑第192章 誰掌大權第816章 袁紹被炸死第353章 討董之潘鳳戰華雄第10章 黃忠黃漢升第421章 人頭滾滾第785章 江東二張第388章 該不該動手第2章 等待好機會第712章 孔子的悲哀第590章 高順陷陣營第362章 西涼三英戰呂布(三)第67章 司馬徽加入第564章 四路伏擊袁紹第140章 六百萬石第828章 擒獲張飛第793章 見到魯肅第311章 趙雲副手陳到第277 章 如此全面戰略合作第70章 東漢袁隆平第848章 大中華法典第211章 呂校長第522章 許諾封孫策吳王第187章 你娘好嗎第438章 雞澤暴雨第762章 五大法寶第690章 曹操的尹夫人第486章 拓跋鴻基納命來第430章 突破滏水第182章 陸遜六歲第245章 呂布感冒了第136章 陣前鬥將
第811章 學習西方反腐第784章 誅殺潘璋馬忠第298章 對她很不公平第404章 培訓五大謀士第562章 奪取三郡第693章 大漢有救了第182章 陸遜六歲第835章 凌遲劉備第532章 憐愛蔡琰第488章 構建新秩序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第134章 又來二十萬第116章 屯田大策第711章 龍生龍鳳生鳳第522章 許諾封孫策吳王第682章 曹家千里駒第712章 孔子的悲哀第93章 整三萬精兵第25章 商議離洛陽第84章 神物望遠鏡第162章 請你離開第200章 傲嬌蔡文姬第673章 巧敗程昱第694章 三十種作物第94章 貂蟬被劫走第680章 黃忠戰夏侯惇第13章 十常侍寶藏第146章 創立中央軍第728章 高堂隆和溫恢第726章 收義子王基第137章 水淹於毒第706章 裁軍精兵第400章 三司會審第233章 碧眼奴第575章 張既和蘇則第170章 公主招婿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495章 張文遠威震河朔第161章 鼎力相助第673章 巧敗程昱第277 章 如此全面戰略合作第45章 諸葛亮他叔第59章 陳羣陳長文第689章 丁夫人如願以償第350章 討董之兩條狗曹操劉備第505章 國師左慈第277 章 如此全面戰略合作第232章 忘憂丹第35章 互相陰對方第374章 張繡的嬸嬸鄒氏(一)第809章 洛神甄宓下第588章 徐盛和田豫第517章 孫策母親吳夫人第630章 四面受敵第600章 七大特種部隊第820章 首席財政官劉巴第649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497章 俘虜臧霸第187章 你娘好嗎第358章 討董之盟軍被伏第290章 被他們拒了(一)第562章 奪取三郡第613章 聖女趙愛兒第151章 平原鞠義第571章 分裂的荊州第780章 劉馥和倉慈第288章 謹遵太后懿旨(二)第62章 郭嘉搞軍情第123章 太后明鑑第192章 誰掌大權第816章 袁紹被炸死第353章 討董之潘鳳戰華雄第10章 黃忠黃漢升第421章 人頭滾滾第785章 江東二張第388章 該不該動手第2章 等待好機會第712章 孔子的悲哀第590章 高順陷陣營第362章 西涼三英戰呂布(三)第67章 司馬徽加入第564章 四路伏擊袁紹第140章 六百萬石第828章 擒獲張飛第793章 見到魯肅第311章 趙雲副手陳到第277 章 如此全面戰略合作第70章 東漢袁隆平第848章 大中華法典第211章 呂校長第522章 許諾封孫策吳王第187章 你娘好嗎第438章 雞澤暴雨第762章 五大法寶第690章 曹操的尹夫人第486章 拓跋鴻基納命來第430章 突破滏水第182章 陸遜六歲第245章 呂布感冒了第136章 陣前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