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復國之戰

不知什麼原因,邪馬臺國的劇變還是傳到了身在辰國的卑彌呼女王的耳中,卑彌呼女王乍聞這個噩耗,當即便暈倒在地。沒想到自己近乎傾全國之兵遠征辰國卻被別人趁虛而入,將自己的國家給滅了,而且自己的臣民竟然也被全部殺死,一個不剩(卑彌呼女王並不知道還有十六萬的女人被運到了青州)。

清醒之後,卑彌呼女王仰天痛哭,這便要立即回軍復仇。

田邊藤的腦子卻很清醒,急忙勸住了卑彌呼女王,道:“女王殿下,如果我軍現在回去,只會中了敵人的圈套,而且辰國還未真正平定,一旦再次戰敗,我大軍將再無處可去。以臣之見,此仇雖然要報,但是並非現在,眼下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要徹底佔領辰國,辰國有三百萬之衆,兵源充足,到時候我們再招募大軍,重新殺回,將邪馬臺國重新奪回,以報滅國之恨。”

聽了田邊藤的話,卑彌呼女王似乎稍稍清醒一些,仍舊是淚流滿面,自責道:“都怪本王過於心急,否則怎會出現我邪馬臺國幾乎被滅國的慘劇,可憐我那近百萬的子民全部喪命在那喪心病狂的漢賊手中。”

於是,卑彌呼女王聽從了田邊藤的建議,暫且將滅國的仇恨放到了一旁,全力清剿辰國各地的叛亂。

兩個月之後,當邪馬臺國的軍隊徹底停止了殺戮之後,辰國的反抗便越來越弱,直到消逝不見,似乎他們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結果。但是,讓卑彌呼女王和田邊藤宰相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醞釀,而且是越來越大,直到後來……

楊奉的大軍在邪馬臺國休整了兩個月之後,便出發向辰國而來,楊奉之所以讓大軍休整如此長的時間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在等待辰國發生變化。

辰國已經在卑彌呼女王的控制之下了,爲什麼還會變化呢,那是因爲楊奉暗中讓那名奉了金國運之命來到青州求救的那名使者再次回到辰國,暗中聚集力量,一旦楊奉兵臨,內外夾攻,大敗邪馬臺國的軍隊,收復整個辰國,這當然是那名使者的想法,至於楊奉的想法嘛,自然是想像對待邪馬臺國一樣對待辰國,只是辰國的人口衆多,是邪馬臺國的四倍,單憑楊奉的這數萬大軍豈能殺盡,所以楊奉最終還是決定選擇了安撫政策,準備和辰國結成聯盟。

這名使者的名字叫做金順啓,是辰國的內政大臣之一,在國內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強的,尤其是在亡國之時,金順啓的振臂一呼可能會在整個辰國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實上,結果正是如此。

金順啓回到辰國之後,並沒有先回到京城紇貝,而是在南方的一些邪馬臺隊防範不太嚴密的城市進行遊說。

金順啓以前在國內的時候由於爲人清廉高潔,口碑便一直很好,現在國王金國運已經被卑彌呼女王殺害了,漢城被攻陷的那一天,大多數的大臣也在城破之時遭到了邪馬臺隊的殺戮,辰國已是羣龍無首,金順啓的官職在所存的辰國的大臣之內已經是最高的了。

兩個月的時間,金順啓幾乎已經秘密遊說了南方所有城市,竟然秘密聯絡了大約七八萬的軍隊,單等楊奉的大軍一到,金順啓便振臂一呼,大軍立即集結,復仇復國。在這個國破家亡的局面下,辰國百姓異常的團結,竟然沒有一個叛徒出現,否則金順啓的遊說不會這麼順利。

就在這個時候,楊奉也得到了金順啓的消息,六萬大軍開始大弧度地繞過辰國的南部,向辰國的西部海面進發,就在楊奉的巨型戰艦還沒有進入邪馬臺隊監控的視線之內的時候,爲了掩護楊奉大軍登陸,金順啓趁機在南部發動起義,以吸引卑彌呼女王和田邊藤的注意力。

果然,在得到原辰國內政大臣金順啓突然歸國,並在南部組織了一場有八萬辰國正規部隊參加的大起義消息的時候,卑彌呼女王果然將注意力都放在了辰國的南方。就在這個時候,楊奉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了岸。與藤原一閣一樣,田邊藤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沒想到楊奉會繞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從西部海岸登陸,結果邪馬臺國的軍隊主要都集中在了東部和南部,西部是防守最薄弱的一環,其次是北部,所以,只用了半天的時間,楊奉的六萬大軍便全部登陸完畢,在漢城的城下集結。

由於和幽州的公孫瓚有和平共處的協議,卑彌呼女王並沒有在與幽州的邊界的城市中佈置過多的軍隊,漢城正是如此,只有不但三千守軍。在楊奉六萬大軍的強大攻勢下,雖然佔據着城高難攻的優勢,但是漢城之內的百姓突然發生暴動,打開了城門,使得楊奉沒費吹灰之力便攻下了辰國的第二大城市漢城。

楊奉攻克漢城之後,立即在漢城安撫城內居民,並鼓動大家拿起武器,爲驅逐邪馬臺國的軍隊而戰鬥。果然,在楊奉刻意的蠱惑之下,漢城居民紛紛報名參軍,只用三天的時間,一直五萬人的軍隊竟然形成了。

楊奉讓自己的六萬大軍分成兩部分,四萬人由甘寧和徐盛帶領,走進艦艇,在西面的海面佈防,以防邪馬臺國的軍隊從海面逃走,另外兩萬人則由華雄、黃敘率領,在東面的海面佈防,看來這次楊奉是準備將邪馬臺國人盡數滅在辰國之內了。

楊奉則和典韋、許褚、徐庶帶着這五萬臨時湊起來的辰隊向南殺去,這五萬人只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沒有一個人受過正規的訓練,但是這支軍隊的士氣卻是極其高漲,士氣如虹,個個衝殺戰場都不要命,國家這兩個字在任何一個國民心中的分量都是太重了,因爲在這些人的心中明白,如果這一次失敗了,辰國將會是永遠不存在了。

這也是楊奉敢帶着這樣一支雜牌軍隊與邪馬臺國的正規軍隊硬拼狠斗的一個原因,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奉想最大可能地消耗辰國的人口,以備日後楊奉揮師入侵辰國的時候減少阻礙。

楊奉這一次帶兵,是唯一一次不使用計謀的一次,只是帶兵衝殺,遇城攻城,遇關搶關,五萬人不夠,便十萬人,十萬人不夠便二十萬人,在這個辰國復國在即的關口,楊奉無論到了什麼地方,只要振臂一呼,馬上便有數萬的軍隊。

一天又一天,楊奉和徐庶也搞不清到底多少天了,直到有一天,楊奉的大軍來到了辰國的京城紇貝城下,由於南部是邪馬臺隊重點駐防的地方,所以金順啓的軍隊一直向北推進很慢,在楊奉到達紇貝城下的時候,金順啓的軍隊仍在紇貝南方的回龍城下進行艱難的攻防戰。

在到達紇貝城下的時候,楊奉率領的辰隊已經達到了二十五萬人,雖然都是沒有實戰經驗的百姓暫時組織起來的臨時軍隊,但是畢竟是二十五萬人,光這黑壓壓的一大片就足以讓城頭上的卑彌呼女王害怕的了,畢竟紇貝城內邪馬臺國的軍隊只有五萬人。

前文已有交待,這次入侵辰國卑彌呼女王共發兵十五萬,其中在攻陷辰國的時候損兵一萬五千人,此次爲了防守東部和南部,卑彌呼女王分別在兩地駐守了三萬人和五萬人,並且宰相田邊藤也被派到了南部抵禦金順啓的進攻,紇貝城內只剩下了五萬五千人。

“攻城”,隨着跟隨楊奉的一個精通漢語的辰國翻譯大聲向辰隊發出了楊奉的命令,辰國大軍開始了收復辰國的最後一戰,紇貝城攻防戰。

雖然只有五萬五千人,而且還要分出近兩萬人防守四門和維持城內的治安,防止發生騷動,單是這剩餘的三萬邪馬臺國的軍隊就足夠讓毫無攻城經驗的楊奉率領的辰國的大軍喝上一壺的,而且卑彌呼準備比較充分,各類守城器械應有盡有。

紇貝之戰暫且放一放,先說南部的戰鬥,雖然田邊藤善於用兵,金順啓只是一內政大臣,行軍作戰並非其強項,單是由於是復國戰爭,辰國居民參加金順啓大軍的人越來越多,在楊奉到達紇貝城下的時候,金順啓的大軍已經達到了三十五萬之衆,幾乎是辰國能拿的動並且的成年男子都加入了復國戰爭之中,使得田邊藤不得已將防守東部的三萬軍隊全部調了過來。

八萬大軍對三十五萬大軍,力量懸殊之極,好在田邊藤久經沙場,用兵老到,纔將回龍城防守的水泄不通,任金順啓的大軍日夜攻打,也不能動搖回龍城半分毫。

金順啓久攻回龍城不下,反而是損兵折將,心中甚是着急。只是,辰國的兩大名將柳之岎和金順義(金順啓的弟弟)分別陣亡在紇貝和漢城,其餘的將領在領軍作戰之上再無人能是田邊藤的對手,金順啓是乾急沒有用。

就這樣,楊奉和金順啓分別被困在了紇貝和回龍城之下,楊奉是心中絲毫不急,慢慢攻打,死的人越多越好,無論是哪一方死人,對楊奉來講都是好事一件。而金順啓卻是心急如焚,恨不得一夜之間將回龍城拿下,使辰國的軍隊的損傷越小越好。

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卻遭遇到了相同的等待,轉眼一個月過去了,雖然兩邊的戰況一直很慘烈,雙方均是死傷無數,但是紇貝城和回龍城依然屹立不動,遍插着邪馬臺國的國旗,楊奉和金順啓的大軍卻也是能在城下徘徊,踏不上城頭半步。

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一百九十四章橫島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宮上當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1)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1)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一百五十一章將計就計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六十六章太史西征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3)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宮上當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三章蛻皮重生(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
第二百一十九章靜璇公主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一百九十四章橫島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宮上當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一百五十三章陳留兵敗第二百五十九章又添一妻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1)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二百八十三章曹之攻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1)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1)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一百五十一章將計就計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四章山盟海誓(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1)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六十六章太史西征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2)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十四章又見二女(1)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3)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一百四十一章陳宮上當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2)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2)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三章蛻皮重生(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3)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一百三十章匪夷所思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