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

紇貝城下,楊奉的大帳之內,楊奉和徐庶正在商議下一步的作戰部署。

從跟隨楊奉出征的這幾個月的情況中,徐庶也看出了楊奉對於異族有着一種要趕盡殺絕的念頭,邪馬臺國如此,辰國將來可是如此,邪馬臺國的人是楊奉下令大軍進行誅殺的,而辰國人則是楊奉故意將其耗死在戰場上。

正在徐庶思考間,忽然看到楊奉將手指向了地圖上的幽州。

接着便聽楊奉嘆了口氣道:“自從青州向外擴張以來,先吞併冀州,再巧取袞州,又坐擁徐州,我軍似乎無往不勝,論實力,我軍當在天下衆諸侯之上。但是從幷州之變後,丁行控制了幷州,我軍便開始處在三面包圍之中,北有公孫瓚、西有丁行、南有袁紹,並且這三人似有聯盟之勢,我軍旦動其一,則另外兩方也會相應而動,使得我軍日後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徐庶聽着楊奉的話,明白楊奉是想衝開這個包圍圈,這唯一的突破口便是幽州,只是不知道楊奉的具體戰略是什麼,於是也不敢隨便插言,只是靜靜聆聽。

果然,楊奉繼續道:“所以,我軍若想打破這個僵局,得以繼續向外擴張,只有剷除三者其一,否則我軍將始終被困,甚至於被公孫瓚、袁紹和丁行還可能會有孫堅聯合滅掉,這次的辰國之戰便可爲我軍找到一個突破口,幽州。”

楊奉說這句話的時候,徐庶一直在考慮辰國之戰和幽州有什麼關係,而且以楊奉目前的實力,除去用於防守丁行和袁紹的軍隊之外,根本沒有一口吞掉公孫瓚的可能。忽然徐庶靈光一閃,似乎猜到了楊奉的用意,忍不住脫口道:“主公莫非是想以卑彌呼女王爲誘餌?”

楊奉讚許地點了點頭,邪邪笑道:“不錯,邪馬臺國的入侵使得辰國遭受到了滅國的恥辱和慘絕的殺戮,辰國百姓人人慾得卑彌呼女王而甘心,眼下紇貝已經不能久守,卑彌呼女王的唯一出路,便是逃往她的盟友公孫瓚處,而且辰國久受公孫瓚的欺壓,只要我等振臂一呼,辰國百姓自然會記起其新仇舊恨,跟隨我們攻打幽州,然後我再命令趙雲率大軍北上,兩路夾擊,此次定會滅掉公孫瓚。”

聽了楊奉的話,徐庶陷入了沉思,楊奉的這個戰略聽起來絕對是十分完美的,但是徐庶隱隱中覺得似乎哪裡有什麼不對,只是目前說不上來。徐庶道:“我軍攻打幽州出師無名,而且冀州之地甚是重要,若是趙雲大軍北上,丁行和袁紹趁機發難,豈不是弄巧成拙。”

楊奉自信道:“元直旦請放心,如今袁紹剛剛迎治帝到洛陽,局面尚未完全平定,而且辰國素來都是我大漢附屬國,此次遭到邪馬臺國的滅國已是我大漢的恥辱,而且公孫瓚不但對此不聞不問,更是窩藏罪魁禍首邪馬臺國的女王,這個罪名足以成爲我軍出師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在出師之前,我自會將公孫瓚的這些罪行散播出去,任他袁紹再有膽量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兵犯冀州,袁紹既不敢動,丁行自然只能老老實實呆在幷州了。還有一點,丁行一直以爲呂布只有五萬軍隊,但是壺關與黎城一戰,呂布出動了二十萬大軍,使得丁行不得不對之的防備之心更重,而呂布也擔心他一出兵,丁行會趁機奪了壺關,是以二人皆不會輕舉妄動。”

徐庶最終點了點頭,再也找不出楊奉這個計策的缺點了。

又經過了一個月的苦戰,在付出了損兵十萬的代價之下,回龍城終於告破,田邊藤率領三千軍隊撤往紇貝城,與卑彌呼女王合兵一處。經過兩個月的堅守,紇貝城內的邪馬臺國的軍隊也只剩下不到五千人,而且城內百姓的反抗情緒越來越高漲,卑彌呼女王也知道大勢已去。

在田邊藤的建議下,卑彌呼女王率領一千親衛向北逃到幽州公孫瓚的境內,由田邊藤率領七千人馬抵擋楊奉和金順啓的大軍。卑彌呼女王也知道這七千人馬的全力死守是自己目前唯一的逃生機會,於是便含淚告別了田邊藤,在當天晚上趁着黑夜,悄悄出東門,向北而去。

紇貝城的這些動作豈能瞞得了楊奉和徐庶,就在卑彌呼女王剛剛出東門向北而去的時候,典韋便已經向楊奉報告此事,楊奉和徐庶相視一笑。

第二天,楊奉將金順啓在回龍城大捷的消息通告全軍,下令全力攻打紇貝城,這個消息無疑是最好的興奮劑,兩個月下來一直攻不下紇貝城,大軍的士氣不覺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但是當知道這個消息後,這一次的攻城比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到了酉時一刻,紇貝城終於被打下了一個缺口,辰****蜂擁而上,全部朝那個缺口衝去,田邊藤且戰且向東門退去。但是,因爲這個缺口的出現,使得城內的百姓的反抗一下子激化了,東門的守軍被全部殺死,百姓拿着武器向北門衝來。

田邊藤的身邊此時只剩下了五百軍士,而且幾乎個個身上帶傷,田邊藤知道大勢已去,生路已絕,又不想落在辰國百姓手中備受折磨,於是便抽出寶刀,剖腹自殺,這五百人見到田邊藤自殺,也能猜到田邊藤心中的想法,於是便一個個仿效田邊藤,剖腹自盡,自此之後,辰國人因爲敬佩邪馬臺人的剛烈,也學會了剖腹自盡這種方式。

但是,任大軍在城內搜索了三日,也沒有找到卑彌呼女王的蹤跡,這時候金順啓也帶着大軍來到了紇貝城,與楊奉在此會師了。並且,金順啓也帶來了一個消息,卑彌呼女王在城破的頭一天晚上逃往幽州了,當然,這個消息是楊奉故意使人透露給金順啓的。

金順啓一面派人修復紇貝,清掃戰場,一面和楊奉商議下一步的策略,金順啓好在對漢語有一定的研究,兩人溝通起來也比較方面。

這種事情,楊奉自然不好直接作主,只能故意在一旁煽風點火:“邪馬臺國的軍隊已經全部剪除,卑彌呼女王隻身逃走,已經不成氣候。只是這公孫瓚與卑彌呼女王曾爲同盟,不知道會不會趁火打劫,趁機出兵,爲卑彌呼女王復仇?”

楊奉並沒有直接說公孫瓚會趁火打劫,只說爲卑彌呼女王復仇,因爲他相信金順啓會想到這一點的,因爲大漢皇權旁落,公孫瓚也有稱霸之心,久有吞併辰國之心,之所以至今未出兵,是想坐山觀虎鬥,如今辰國的戰爭已經結束,正是公孫瓚出兵的大好機會。

這正是金順啓最擔心的一點,聽了楊奉的話,雙眉緊蹙,道:“楊將軍所言甚是,這也是順啓最擔心之處,公孫瓚素有狼子野心,一直對我辰國虎視眈眈,此次又是如此絕好的良機,公孫瓚豈能不出兵。而且,邪馬臺國的軍隊雖然全軍覆沒,但是卑彌呼畢竟仍然在逃,若不能將其手刃,順啓也難以向國民交待。”

說到這裡,金順啓忽然起身,對楊奉一拜。楊奉急忙上前將其扶起,故作大驚狀,道:“金大人這是爲何,爲何行此大禮?”

金順啓道:“辰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再也無禮抵擋公孫瓚的虎狼之師,而且辰國第一大將柳之岎死在漢城之戰,辰國現在沒有一個能夠揮軍作戰的大將,辰國將再次面臨亡國之運,順啓希望楊將軍能助辰國一臂之力,辰國舉國上下感激不盡,今後只要楊將軍命令所致,辰國將萬死不辭。”

楊奉故意裝作爲難的樣子,沉吟道:“只是,我與公孫瓚同爲大漢之臣,若是貿然發兵,恐皇上怪罪。”

金順啓急忙道:“楊將軍,如今大漢已非昔日之大漢,皇上權利早無,各地諸侯各自爲政,況且順啓聽說楊將軍與公孫瓚也曾交兵數次,一直不和。而且,辰國一直都是大漢附屬國,並無叛逆之心,公孫瓚若是進兵,必然是無視大漢皇帝的存在,將軍豈能坐視不理呀。”看來,這金順啓對漢朝目前的局面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

楊奉嘆了一口氣道:“此實乃大漢之不幸也。既然如此,楊奉自當盡力幫助辰國抵禦公孫瓚的大軍犯境,只是幽州大軍有大軍數十萬,實力不容小視。當下之急,還請金大人火速將軍隊全部開往北部邊境,防守各地城池,楊奉同時命令我冀州大軍北上,兩路夾攻,希望能夠大敗公孫瓚,生擒卑彌呼女王。只是不知經此之戰後,辰隊尚有多少可戰之兵?”

金順啓道:“昨日便已經統計完畢,我大軍尚有三十萬,加上將軍的六萬大軍,共有大軍三十六萬之衆。”

楊奉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請大人下令將所有軍隊北上,至於各地戰後的善後工作可交給當地百姓即可。楊奉這就派人到冀州,通知冀州守將趙雲聚集大軍數萬,兩路夾擊公孫瓚。”

金順啓大喜,對楊奉深深一拜,道:“楊將軍是我辰國的大恩人,我辰國舉國上下數百萬百姓將永遠銘記楊將軍之恩情。”

殊不知,楊奉心中正在暗暗竊喜,這次的復國之戰,只要是年齡在20歲以上的辰國男子都參加了軍隊,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和未成年的小孩,所以只要這三十多萬人能夠最大可能的耗在幽州,辰國這兩個字就再也不會存在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一百七十六章家中劇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四十八章 靈堂荒唐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1)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四十八章 靈堂荒唐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2)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2)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2)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2)第七十章皇甫兵敗(1)第一章 託身小五(1)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二百零四章兩個信使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一百八十四章出使壺關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二百二十三章 異國公主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1)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
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一百七十六章家中劇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四十八章 靈堂荒唐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一百七十二章遊說徐晃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一百三十五章兩處求救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虎牢揚威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二百三十九章成立遼州第九十二章 陳留欒氏(1)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2)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投袁術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1)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四十八章 靈堂荒唐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2)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1)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二百五十章 漢皇死後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1)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2)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2)第九十一章 蹇碩之亂(2)第二百一十二章避禍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八十一章 險些喪命(2)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3)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2)第七十章皇甫兵敗(1)第一章 託身小五(1)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二十二章 許婚張寧(1)第二百零四章兩個信使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1)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一百八十四章出使壺關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九十九章 婦人壞事(1)第五章 機會來到(2)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十五章 一場陰謀(2)第一百四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二百二十三章 異國公主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三十一章 巧得智將(1)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腳之威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