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三路出擊

第376章 三路出擊

趙文向崔澈行過禮後,問道:

“家主喚我前來,不知所謂何事?”

他執意不肯改變稱呼,崔澈也只能由着他,面對趙文的詢問,崔澈不急於回答,只是笑道:

“你且稍候,還有一人未至。”

不久,趙穆姍姍來遲,他此前在忙着整理毛州的籍冊。

崔澈見人都來齊了,這才說明了來意,原來他今日通過李隆成之口,方纔知曉相州的情報,這也讓崔澈發覺過去自己確實疏忽了情報工作。

當然,其中一個原因也是要鋪開一張情報網,其中的開銷可不會少。

所幸,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崔澈鄭重對趙穆、趙文道:

“創立觀察司一事,便盡數交給你們二人,若需人手、錢財,儘管向我支用。”

趙文深感責任重大,但面對崔澈交託的重任,也沒有退縮,立即應下了此事。

而趙穆卻只是覺得觀察司這名字,屬實是差了點。

他曾經在北齊滅亡後,一手策劃了肆州以北,二百八十餘城叛周,以他的組織能力來說,構建一個情報網絡並非難事。

尤其是在崔澈允諾會全力支持的情況下。

只是搭建情報網絡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趙穆也不得不提醒崔澈:

“燕公此舉甚善,但只恐旦夕難以見功。”

好在崔澈也不是急功近利之人,他頷首道:

“且先爲之,將來自有用處。”

趙穆這才拱手應諾。

二人才離開,北方就有快馬爲崔棄疾寄來密信。

起初崔澈驚疑不定,他擔心是高句麗人趁隋朝內亂,打算侵襲遼東,但拆看之後,卻是轉憂爲喜,原來是南陽公主懷上了身孕。

崔澈與朝廷交惡,也影響到了崔棄疾與南陽公主之間的感情,二人夫妻不和,崔棄疾於是又納了幾房美妾,眼瞅着妻妾的數量都快超過其父崔澈了,卻始終未有所出。

這讓崔澈一直爲兒子的身體擔心。

在崔澈聲稱楊廣弒父,舉兵反叛朝廷以後,南陽公主更是與崔棄疾徹底感情破裂,據崔棄疾在心裡所述,南陽公主曾請求與他和離,放她回去父母身邊。

崔棄疾原本也同意了,只是在臨行前,南陽公主卻突然有了孕吐,算算時日,應當是沒有差錯。

三十五歲的崔澈也深感自己不再年輕,如今崔棄疾終於有了喜訊,當天夜裡,崔澈還爲此事私底下慶祝了一番。

大軍在館陶縣休整了兩日,待攻取毛州的其餘五部雲集,崔澈這才重新調兵遣將,兵分三路。

第一路,以麥鐵杖爲大將,領麾下銀鞍契丹直一萬騎兵,與皮室軍一萬步卒,共計兩萬步騎向南渡過漳水,奪取魏州。

第二路,以王當萬爲大將,領竇建德、周侃兩部一萬騎兵,與剩餘一萬皮室軍步卒,共計兩萬步騎向西取洺州。

第三路由崔澈親率帳前效節軍、博陵騎卒以及秦瓊、劉黑闥、程咬金、盧明月、高賢雅等部共計四萬騎卒向南威脅相州,不使李景能夠支援洺、魏二州。

同時,崔澈留張武領軍五千坐鎮毛州。

毛州不同於貝州,崔澈爲了表現與清河崔氏之間的互相信任,因此並未派兵駐守,畢竟只要清河崔氏繼續支持崔澈,貝州就不會生亂。

但毛州關係到三路大軍的後勤安危,需得有可以信任的大將留守,故而張武自然是當仁不讓。

與過往在草原作戰不同,這一次,崔澈並沒有驅趕牲畜作戰,而是老老實實依託漳水運輸糧食,以館陶縣作爲物資存放之地。

正當崔澈三路大軍齊發之際,趙仁明也逃到了相州,只不過他前腳剛進鄴城,後腳就傳來了李隆成獻城投降的消息。

“我沒想到李隆成外忠內奸,誤聽此人之言,以致鑄成大錯,失了館陶!”

當着李景的面,趙仁明懊悔不已。

李景也只得安慰他:

“有李隆成爲內應,崔逆奪取毛州不過早晚的事情,趙刺史無需爲此自責。”

實際上,李景心裡也在直呼僥倖,在趙仁明抵達之前,他已經決定聽從李靖的建議,馳援毛州,依託城池據守。

卻沒想到崔澈來得這麼快,若真的出兵北上,只怕就得一頭撞到崔澈的懷裡。

然而沒等李景高興太久,很快便有消息傳來,崔澈分兵攻取洺、魏二州,另有一路,直奔相州而來。

這一切,也正應了李靖的判斷,崔澈果然是要先打擊鄴城之中,洺、魏二地將士的士氣。

好在此前李靖的一番話也給李景提了醒,他已經派人調莘州(治陽平縣,今山東莘縣)之兵馳援魏州,又調邢州(治龍岡縣,今河北邢臺)之兵馳援洺州。

莘、邢二州之兵原本是要徵召往鄴城,不過路途遙遠,因此尚未抵達,如今李景索性將二州之兵協防魏、洺。

趙仁明還未離開,李靖獲知軍情,就急匆匆來找李景,主動請纓道:

“明公,如今雖有莘、邢之兵,移防魏、洺,但並非故土,將士們又如何願意死戰,靖以爲,魏、洺難守,不如主動出擊。

“如今崔逆分兵三路,以館陶爲中心,四面出擊,我料定崔逆必以館陶縣囤放軍資。

“李靖願領城中精騎,繞過來犯之敵,奔襲館陶,若能焚其物資,敵軍必退!”

李景聞言怦然心動,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當即應允此事,讓李靖回去準備奔襲館陶。

只是李靖走後,趙仁明突然道:

“李公,我曾聽聞李靖與崔澈爲刎頸之交,如今他這般殷勤,只怕其中有異。”

李景笑道:

“藥師並非兩面三刀之人,趙刺史多慮了。”

但趙仁明卻不死心,他繼續說道:

“此前李靖慫恿李公北上,又怎能知道他不是與崔澈暗中密謀,有意爲之。”

這話讓李景悚然一驚,畢竟如果李靖真的提前知道消息,清楚崔澈會星夜兼程趕赴毛州,那麼建議他北上必然是包藏禍心。

雖然沒有證據,但懷疑的種子已經在李景心中種下,他急忙召回了李靖,決定堅守城池,放棄偷襲館陶的計劃。

沒有了

(本章完)

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25章 竇府家宴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165章 崔澈相婿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274章 越府相親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34章 剖明心跡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6章 德彝同行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174章 博陵三崔請假
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60章 母女私語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25章 竇府家宴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165章 崔澈相婿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563章 大燕開國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483章 發放撫卹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274章 越府相親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459章 汾水之魚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623章 再往邙山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265章 別院夜話第34章 剖明心跡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16章 德彝同行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250章 回饋宗族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109章 狗急跳牆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98章 新婦奉茶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383章 入主相州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412章 遷都與否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174章 博陵三崔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