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遷都與否

第412章 遷都與否

晉陽城外,汾水岸邊。

已經接受了楊諒封賞的崔澈,在羣臣的見證下,走上祭臺。

除去常用的三牲之禮,即羊頭、豬頭和牛頭,崔澈還特意宰殺白馬,在羣臣的見證下,向天盟誓,絕不會加害楊諒。

這纔回到晉陽,入住臨時的燕王府。

說是王府,其實就是崔澈當年在晉陽任職時,購置的那處府邸,其實也算是大宅院了,但作爲王府,還是略顯寒酸。

新的燕王府,將會另選新址建設,如今只能暫時先在舊宅子裡安身。

好在妻妾們都在鄴城,崔澈孤身一人,倒也沒那麼多要求。

一衆心腹,以及新近歸附之人都趕來了燕王府,在正廳聆聽燕王雅音。

此前的封賞,不僅是崔澈的心腹,就連豆盧毓、王拔、裴文安、綦母良、喬鍾葵、紇單貴、王聃、茹茹天保、餘公理、薛粹、樑菩薩、韋道正、張伯英等楊諒的舊部,也都獲得了賞賜。

只是無法向崔澈的親信們一般,扶搖直上,被越級提拔。

這些楊諒的舊部,有人獲得了重用,譬如豆盧毓、王拔、薛胄、裴文安等人。

豆盧毓賣主求容固然可惡,但崔澈也不能過河拆橋,否則將來誰還敢投靠自己。

而王拔的勇猛,也是崔澈所喜愛的。

至於薛胄、裴文安,從二人的姓氏就能夠知曉,一個出身汾陰薛氏,一人則出自聞喜裴氏。

薛胄是個文官,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原時空中,他作爲相州刺史,摻和進了楊諒之亂,被治罪,發配戍邊,相州官民感念他的恩德,前往大興爲他申辯的,多達上百人。

這一時空,由於崔澈在河北坐大,李景擔任了相州總管兼相州刺史,薛胄故而留在了河東爲官,但還是攪合進了這場叛亂。

而裴文安便是襲取蒲州,同時建議楊諒趁朝廷沒有防備,閃擊關西之人,不能說裴文安的建議有錯,只不過楊諒不是楊素的對手而已。

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有才之士,即使出身卑微,崔澈也會接納他們,更何況是出自河東名門。

當然,有得意的,便也有失意之人,如喬鍾葵、紇單貴、王聃、茹茹天保、餘公理等人,也都被崔澈明升暗降,丟掉了實權。

晉陽朝堂上的三省六部各個府衙,便是用來安置這些人的,畢竟軍政權力都已經被大丞相府與中外府瓜分。

崔澈今日召集衆人齊聚燕王府,當先討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將相州戰兵及其家屬,盡數遷來晉陽,以晉陽爲軍政權力中心。

當然,也有反對意見,部分河北士人希望能夠效仿高歡、高澄父子。

讓楊諒遷都鄴城,以鄴城爲政治中心,由燕王世子崔棄疾入朝輔政,又保留晉陽爲軍事中心。

兩種看法的共同點,便是晉陽作爲軍事中心的地位不容動搖。

晉陽向西,經由蒲阪,可以威脅關中;

向南更是能夠長驅直入,奪取洛陽;

洛陽面對河東,根本就無險可守。

黃河從來都充當不了屏障的作用,不僅是冬季河水結冰,枯水期的河水,更是常常不及馬腹,將士們可以涉河而過。

晉陽本身就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又方便用兵。

這也是北魏末年時,爾朱榮、爾朱兆、高歡這些權臣都會以晉陽作爲根基的原因。

經過一番商討,崔澈還是否決了遷都的提議。

此一時,彼一時,崔澈與高歡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高歡雖然是在河北起兵,也自稱是河北大族渤海高氏的子弟,但他在河北並沒有什麼根基。

因此纔會遷都鄴城,以其世子高澄鎮守河北。

而崔澈經營二十餘年,在河北的根基可要比高歡深厚得多,他無需擔心在自己沒有露出頹勢的情況下,河北內部會爆發叛亂。

這也是崔澈只是以第三子崔彥卿爲相州刺史,而非相州總管的原因。

他不想埋下兄弟相殘的種子。

至於次子崔彥宗作爲遼東總管,其一是遼東偏遠,其二是崔彥宗的庶子身份。

嫡庶有別的觀念,至少在這個時代還是深入人心的。

崔澈最終決定,暫時以晉陽爲軍政權力中心,而不是施行東魏、北齊的晉陽-鄴城軍政二元制。

留守河北的十萬戰兵,將會被調來河東,至於他們的家眷,也會跟隨而來。

畢竟崔澈就曾僞造書信,聲稱朝廷要恢復曹魏時期的錯役制,也就是讓將士與他們的家眷分處兩地,來激起部衆的憤怒。

他自己當然不會幹這種事。

至於具體的遷徙以及安置工作,則依舊交由房玄齡負責。

隨即崔澈又命中外府司馬李靖負責整編河東將士。

幷州本身就是出精兵的地方,只不過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楊諒在關中大敗,只以身免,十餘萬河東精銳,一朝喪盡,這才讓崔澈在擊退楊素之後,輕易奪取了河東之地。

因此,崔澈暫時決定不再擴充戰兵規模,畢竟養這些脫產戰兵,也是一筆大花銷。

重賞三軍過後,還得安置戰兵家眷,崔澈如今手頭並不寬裕。

等河東二十四州的府兵體系得以恢復以後,崔澈也將把分往各地的戰兵盡數調回,畢竟拳頭要握緊了纔有力量。

崔澈派遣大賀盡忠、黎翰等契丹將領前往草原,重新回到各自部落,招募勇士,補齊銀鞍契丹直的一萬編制。

其餘各部若有空缺,也將在李靖整編的過程中,選拔精壯之人填補。

無論如何,這二十萬主力野戰軍的規模都得維持住。

正當崔澈搭設東隋的框架之時,河東三大望族,聞喜裴氏、汾陰薛氏、解縣柳氏也紛紛派遣重要子弟來到晉陽,拜謁崔澈,投效在他的門下。

兩頭下注,也是世家大族的老傳統了,真要抱死一棵樹,早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崔澈如今佔據河東形勝之地、兼有河北之富,麾下更不缺精兵強將,已然成了氣候。

河東三族既然是在他的治下,自然不敢忤逆他。

(本章完)

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84章 涼亭桂樹第16章 德彝同行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2章 求學之心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10章 少年出遊第91章 作戰計劃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25章 竇府家宴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78章 同姓聯結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93章 三線告捷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401章 襲取險隘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9章 孝子阿贇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1章 稚子擇師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4章 妙容訪親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87章 姻緣已定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2章 求學之心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347章 變故突發大家不要等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35章 避難關東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9章 婚姻之言第587章 下詔南征
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84章 涼亭桂樹第16章 德彝同行第616章 兵臨成都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93章 三線告捷第22章 求學之心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468章 盤剝索賄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10章 少年出遊第91章 作戰計劃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115章 重返青州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42章 行差踏錯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04章 消耗矢石第71章 一喜一憂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25章 竇府家宴第220章 渡江安排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78章 同姓聯結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章 共誅國賊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93章 三線告捷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401章 襲取險隘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9章 孝子阿贇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429章 弒主之人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57章 楊廣相求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329章 託付家事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1章 稚子擇師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4章 妙容訪親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87章 姻緣已定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2章 求學之心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347章 變故突發大家不要等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35章 避難關東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37章 共誅國賊第49章 婚姻之言第587章 下詔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