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章 赤谷城之戰

烏孫人深信薩滿教,獵驕靡的傳說,讓烏孫人深信狼、烏鴉爲神靈,如今元貴靡擁有狼披風和鴉羽冠,還有熱海旁的赤谷城,這羣烏孫人信心倍增。烏孫人屬於斯基泰人種,一個個長相青眼赤須、深目高鼻,頭戴尖頂帽子,穿裹齊踝,

大部分烏孫人不田作,隨畜逐水草,蓄養馬、羊、牛、駱駝,唯有忘憂公主在赤谷城的臣民耕田築城,已經體會到了中土文化的魅力,再也不願長途跋涉,他們是元貴靡身邊的中堅力量。

烏孫王稱大昆彌,下置相大祿、左右大將2人,侯2人,大將、都尉各1人,大監2人、大吏1人、舍中大吏2人、騎君1人。如今元貴靡能夠聚合的烏孫貴人只有一半不到。

元貴靡在高臺之上,振臂呼喊,其實內心還是忐忑不安。忽然荻詩縱馬疾馳而來。

忘憂公主遠遠望見,笑道:“魚鱗龜甲兵到了。”

“什麼魚龜兵?”

忘憂道:“大宛有一隻職業傭兵,善魚鱗夾門陣形,結圓盾龜甲陣以防弓箭,號稱魚鱗龜甲軍。只要給予錢帛便會爲人作戰,曾爲康居、粟特所募,戰無不勝。我便命荻詩攜重金僱傭他們,未料不負所望,能夠及時趕到。”

克拉蘇的長子普布里烏斯,列兵赤谷城外,軍勢雄壯。普布里烏斯見到劉平國和孟伯山的軍隊,乃知是中途機弩陣的支援導致了克拉蘇的慘敗。

普布里烏斯沒有劉平國想象的那樣憤怒,相反他沉靜道:“死在戰爭之中,是軍人的榮耀。強者爲王,我們敗了。”

劉平國道:“閣下沉穩,保全了三千士卒,安然撤退,臨危不亂,在下佩服。”

普布里烏斯道:“若非我等逆行向東,又如何躲過安息人的追殺。我們北上過卡斯披亞海(裡海)至奄蔡,又東渡康居,最後定居在大宛。我們再也回不到羅馬了。”

“閣下可盡情享受大宛國的美酒了。”

“大宛是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所遺留的希臘士卒的後裔,與我們有相同之處,確實是最適合我們定居之處了。”

劉平國道:“蘇雷納一戰成名,張鬱青將軍與其交情深厚,或者可以幫助閣下返回羅馬。”

普布里烏斯忽然有些衝動,又嘆氣道:“羅馬如今是凱撒的天下,回去又能如何?沒有榮譽的軍人是無法在羅馬立足的。”

赤谷城的烏孫部士氣大振。普布里烏斯和元貴靡互爲犄角,在赤谷城兩側。普布里烏斯的熟練修築羅馬土城營地,在赤谷城外修築了重木城,重木城就是用兩松木修建城堡,木頭分爲高低兩層,高的一層木頭向外,低的在裡。中間或填土,或空心,上有棧道供人行走。

十五日後,熱海東岸十里外草原上出現黑壓壓的大軍,如同烏雲緩緩推進,六萬戰馬揚蹄,掀起了渾濁沙暴。大戰的陰雲終於來臨,所有人都幾乎要窒息了。元貴靡安撫着焦躁不安的戰馬,他所率領的兩萬騎兵是主力。普布里烏斯率領的三千魚鱗夾門陣負責守衛側翼。

號角震天,泥靡大軍分爲十三翼向赤谷城迫近,泥靡胯下雪白的西極馬,奔馳在各翼,高聲鼓動着士氣,騎韉上鞣製的人頭皮,彰顯他的勇武無敵。元貴靡的主力軍卻在泥靡大軍的壓制下逐漸潰散,全線撤退,只剩下三千人退回到赤谷城下。

烏孫人並不擅長騎射,交戰時往往是駐馬開弓,然後靠近距離擲出短矛,最後密集隊形突襲敵陣。但是普布里烏斯的三千人卻不慌不忙結成了龜甲陣,烏孫人無力的箭雨並未對羅馬人造成傷亡。密集的騎兵衝擊,未料盾牌散開,長矛如林結成拒馬陣,疾馳地戰馬無可奈何撞上了拒馬陣,連人帶馬皆被死在陣前。這羣僱傭兵簡直就是帶刺的烏龜,牢不可破。

泥靡轉連續兩日進攻赤谷城,都沒有佔到便宜。泥靡命令烏就屠一翼運動奔馳加速向劉平國處衝擊,劉平國的弩機齊發,蹶張弩如同霹靂,臂張弩箭矢齊射,烏就屠的前鋒的馬腿都被射斷了,屍體累累,而劉平國和孟伯山指揮的軍隊卻毫無損失。泥靡的軍隊無法攻破羅馬的重木城,木梯蟻附更無法擊破赤谷城。泥靡夜間帶着松木火把和松脂意欲燒掉城門,卻遭到中土步兵團的圍殲,三日後各部翕侯都對攻城絕望了果。

月亮在雲影之中穿梭,望着泥靡的大營,數日蛾蟻附攻,傷亡慘重,泥靡軍隊的士氣低落,疲憊不堪。

張鬱青在厲都的帶領下,翻越盆地邊緣的連綿山崗,抵達伊列水上游,沿着河谷進入烏孫地界。一路的草原、密林、雪山、冰川讓中土軍士目接不暇。眼前的碧綠草原,遠處的金黃胡楊,天際的雪山冰川,是那麼美麗。

張鬱青望着數十里外的熱海和赤谷城,指着泥靡大營,喝道:“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殺!”

衆人手舉松脂火把,順風投向泥靡營地,中秋乾草茂密,火勢卷向氈帳、牛棚、馬廄、草料堆,大營在夜風之中陷入火海,怒火燎原,泥靡軍隊自亂陣腳。

這時劉平國的雁翎陣戈矛如林,普布里烏斯的魚鱗夾門陣緩緩逼近,忘憂公主和元貴靡親率的肥王殘部集結出城進襲。

泥靡軍隊潰散了,泥靡突圍而去,向西是烏就屠的營地,一同率殘軍逃到碎葉城。泥靡沒有想到是,日後舉起屠刀的就是這個同母異父的親兄弟。

匈奴人吞不下烏孫,戰勝欲歸還時,遇上了大雪,匈奴隨行的人民、畜產凍死了約十分之九。大暴雨雪,一日雪深丈餘,民衆牲畜凍死,生還者僅十分之一,其精銳幾乎喪失殆盡。

張鬱青追擊,發現暴風雪中,匈奴最精銳的戰士冰人一般佇立,詭異而恐怖。浦奴王自戕而死,一名女子還雙手再爲他的喉嚨止血。她也凍死了,應是浦奴王最心愛的女人吧。

第三十五章 鹽幫378章 真田幸村的威名539章 白馬氐527章 青城派第二十四章 鉅野澤178章 太子殿下451章 武夷派546章 巫巴431章 雲夢澤244章 大月氏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國何以兩全254章 風雨伊人來第九十六章 東府八士188章 秦人猶守邊第八十一章 斷糧349章 光悅的大茶會第三十三章 天機門第七十四章 振遠鏢局第七十七章 雲天弧光425章 五溪蠻533章 凝香閣330章 淨海王435章 魯大腳的果報293章 極樂老人第三十六章 怒蛟幫216章 惡人谷264章 朐山鹽幫第141章 朝鮮列口第550章 南下邛滇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五十四章 活埋第一百二十五章 匈奴之亂345章 天下第一299章 閩人劍神第一百一十三章 餓虎寨413章 襄陽城363章 服部半藏的豁達430章 玉樨郡主324章 澎湖202章 輪臺326章 胡不歸318章 故人情種175章 龍戰野第七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4)第二十六章 老子化胡第九十章 洛陽城443章 廬山墜星第一百二十八章 雞鳴驛545章 巴人209章 慷慨赴死438章 十二連寨189章 罽賓之王543章 巴人鬼道474章 今日成往事432章 章華宮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三十七章 疫毒來襲280章 狄青雲之死205章 樓蘭公主209章 慷慨赴死第138章 造化功387章 太秦公的秘密369章 拯救阿露522章 紫籮壩325章 霞浦仙居第二十一章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214章 敦煌城第五十章 方仙道330章 淨海王543章 巴人鬼道472章 酒家女443章 廬山墜星第一百二十四章 匈奴諸王202章 輪臺第二十三章 刺客313章 仙霞嶺192章 羅馬方陣427章 巴人之爭291章 黯然銷魂劍548章 巴渝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494章 惡人谷361章 清少納言之後第五十四章 活埋190章 安息帝國510章 吐蕃王子歸來413章 襄陽城400章 月旦評第154章 太陰宮第153章 脫險336章 時空漩渦第一百二十二章 韓歸夏491章 崆峒山下207章 再逢龍戰野273章 金陵389章 大阪開戰第137章 宇文險434章 瀟湘神劍第七十三章 烏桓行刺
第三十五章 鹽幫378章 真田幸村的威名539章 白馬氐527章 青城派第二十四章 鉅野澤178章 太子殿下451章 武夷派546章 巫巴431章 雲夢澤244章 大月氏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國何以兩全254章 風雨伊人來第九十六章 東府八士188章 秦人猶守邊第八十一章 斷糧349章 光悅的大茶會第三十三章 天機門第七十四章 振遠鏢局第七十七章 雲天弧光425章 五溪蠻533章 凝香閣330章 淨海王435章 魯大腳的果報293章 極樂老人第三十六章 怒蛟幫216章 惡人谷264章 朐山鹽幫第141章 朝鮮列口第550章 南下邛滇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五十四章 活埋第一百二十五章 匈奴之亂345章 天下第一299章 閩人劍神第一百一十三章 餓虎寨413章 襄陽城363章 服部半藏的豁達430章 玉樨郡主324章 澎湖202章 輪臺326章 胡不歸318章 故人情種175章 龍戰野第七章 前傳之御駕親征(4)第二十六章 老子化胡第九十章 洛陽城443章 廬山墜星第一百二十八章 雞鳴驛545章 巴人209章 慷慨赴死438章 十二連寨189章 罽賓之王543章 巴人鬼道474章 今日成往事432章 章華宮290章 楚墨的陰謀第三十七章 疫毒來襲280章 狄青雲之死205章 樓蘭公主209章 慷慨赴死第138章 造化功387章 太秦公的秘密369章 拯救阿露522章 紫籮壩325章 霞浦仙居第二十一章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214章 敦煌城第五十章 方仙道330章 淨海王543章 巴人鬼道472章 酒家女443章 廬山墜星第一百二十四章 匈奴諸王202章 輪臺第二十三章 刺客313章 仙霞嶺192章 羅馬方陣427章 巴人之爭291章 黯然銷魂劍548章 巴渝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烏桓鮮卑494章 惡人谷361章 清少納言之後第五十四章 活埋190章 安息帝國510章 吐蕃王子歸來413章 襄陽城400章 月旦評第154章 太陰宮第153章 脫險336章 時空漩渦第一百二十二章 韓歸夏491章 崆峒山下207章 再逢龍戰野273章 金陵389章 大阪開戰第137章 宇文險434章 瀟湘神劍第七十三章 烏桓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