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問計寧壽(二)

“是,”皇帝笑盈盈的說道,他見到皇太后臉上淡淡的,心裡也加了三分小心,“今個在養心殿議事,議的是要補幾個人到軍機處,這裡頭的幾個人都是極好的,但是兒子想着,怕選了不好的人進來,不能夠幫着處理政事,反而添亂,這就是不好了,思來想去,總是定不下來,總是要請親爸爸可憐可憐兒子,幫着兒子把把關。”

太后盤着腿坐在炕上,聞言笑道,“你已經親政不少日子了,我雖然不管外頭的事兒,可到底是聽的到的,外命婦入宮朝見,說起外頭的事兒,大部分倒也讚揚的多,而且還有報紙可以瞧着,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你辦的極好,我這垂簾聽政,又訓政一年,說是扶上馬,又陪着你走了一程,你怎麼還來問我老婆子呢?可不能這麼偷懶着了。”

雖然規定好是訓政一年六個月,可到了一年期滿,慈禧太后就宣佈結束訓政,顯然皇帝理政的實習期在慈禧太后看來已經很滿意了,所以提早結束了訓政。皇帝點點頭,“兒子不敢偷懶,只是親爸爸留下來了這麼好的局面,兒子惜福珍重,不敢有什麼閃失,故此還是要請親爸爸來幫着定一定,兒子的心裡也能夠安穩一些。”

太后瞧了皇后一眼,“這也沒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人,就是有犯錯的時候,我垂簾二十多年,說起來,也不可能沒有犯錯的時候,犯錯是不可怕的,及時改正就是了。皇帝是有仁心的,但是還少了一些果斷,不過這也沒什麼,臣下提供意見,一般來說,都不會走了大褶子,你只需要斟酌着辦就好。皇帝你說是好局面,那麼偶爾有犯錯的時候也不怕,既然皇帝你來找我,那我說不定也要幫上一時半會的了,說吧,軍機處選了什麼人出來啊?”

“是,”皇帝說道,“崇綺,剛毅,徐用儀,劉坤一,王文韶,李鴻藻,一共是六個人。”

“皇帝準備選幾個人進軍機處啊?”

“兒子以爲,總是在三兩個左右,不宜太多。”

太后點點頭,“這幾個人都不算錯,”崇綺是理藩院尚書,文華殿大學士,一等承恩公,以前當過烏里雅蘇臺總督兼管北海省,他是蒙古八旗,同治皇帝的岳父;剛毅是禮部滿尚書,他是刑部筆帖式出身,後逐漸升爲郎中、按察使、布政使。光緒十一年,出任山西巡撫,在黃河河套屯田並設官治理。光緒十四年,調任江蘇巡撫,適逢蘇南地區遭受洪澇災害,剛毅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整修當地水利工程,特別是整治了上海境內的藻濱和吳淞江,政績斐然;第三個徐用儀,是吏部尚書,清咸豐九年舉人。同治元年爲軍機章京。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光緒三年爲太僕寺少卿,遷大理寺卿。曾上《整頓圜法疏》,提出整頓錢法建議,並奉旨議行。劉坤一,太子太保兩江總督兼上海通商大臣,是曾國藩去世之後湘軍元勳首腦;王文韶,禮部漢尚書,這一位大家是挺熟悉的,之前因爲雲南軍需案被寶抓住痛腳,被迫辭去軍機大臣,後來出任直隸總督,又轉任禮部尚書;李鴻藻,武英殿大學士翰林院掌院,這一位就不必說了,不管是觀衆朋友還是慈禧太后都太熟悉了。

慈禧太后說不太錯,“既然都不錯,皇帝你自己個選就是了。”

“還是請親爸爸聖裁。”

“什麼裁不裁的,”皇太后笑道,“還要我勞神來想着這些事兒,罷了,皇帝這麼有孝心,我就多說幾句,這幾個人都不錯,但是都有各自的不好,崇綺,是老資格了,也是同治年的狀元,大清朝這麼多年,也就出了這麼一位旗人狀元,資是夠了,可這練,”太后搖搖頭,“還不夠,只是當了宗人府的差事,又去了北邊,他的身份夠好,是孝哲皇后的親生父親,又是蒙古八旗,蒙古人都賣他的面子,僧王之後,他算是蒙古族裡頭出息大的,這個人,練的不夠,北邊的總督,能有多少事兒?管着理藩院甚好,而且這個人古板的很,怕是容易認死理。”

崇綺被否了,太后繼續說道,“剛毅倒也還可以,軍機處旗人不多,一個禮王之外,就只剩下額勒和布了,剛毅還年輕,旗人裡頭超擢的人不少,就這個剛毅地方上做的還不錯,從中樞到地方這麼一路下來,各式各樣的差事都幹了不少,不過聽說有些古板,對着洋務的事兒,不太懂。這是他的劣勢。”

皇帝在靜靜聽着,顯然皇太后對着這些人如數家珍,“徐用儀之前在辦錢幣改革的時候,上的摺子很是不錯,也是幹才,軍機章京還有總理衙門都幹過,洋務的事兒熟悉,而且還當過大理寺卿,法理上的事兒也精通。性格和氣,不太和人爭辯,官場上好像送了一個外號,皇帝,這是什麼外號?”

皇帝笑着回道,“好像是:‘好好先生’,說他和人爭辯什麼,都是先說好好兩字。”

“這幾個人裡頭,若是最不合適的,我倒是覺得這個劉坤一,是最不合適的了,”皇太后淡然說道,“無論是誰,皇帝你且記着我這句話,無論是誰,都不能和洋務大計作對,反洋務不是反我這老婆子,”她手上的佛珠不急不慢的轉動着,“反的是我中國!”

“劉坤一,不能說他反對洋務,只是他似乎總是對着洋務的事兒,不甚上心,”劉坤一開始擔任兩江總督兼上海通商大臣之後。從這時期開始,由於因爲官職調升的關係,開始接觸及認識西方事務,並對洋務作有限度支持。在署兩江總督及兩廣總督任內期間整頓治安,主力清剿哥老會及海盜;在任兩江總督時沿襲他在任江西巡撫的整頓財政政策,精簡勇營以節省軍費,將地方鄉勇數裁減四分之一,又減免捐助陝西的軍餉、並查辦招商局貪污。(未完待續。。)

七十、壯心不已(二)九十七、英魂不遠(三)十九、圖窮匕見(終)二十五、萬國大會(四)三十一、畫眉深淺(四)五、德意志國(一)三十一、倚天照海(中)三十六、當陽橋頭(一)三十二、公使北上(四)十、江南江北(三)八十五、王城喋血(五)二十七、壓力動力(四)二十六、戰爭爆發(四)十三、浩罕之亂(一和二之間的)補發三十六、粉墨登場(五)三十五、輪船飛渡(五)四十一、寒光鐵衣(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六)十六、兒女情長(四)二十二、我心欲託(四)五十六、風聲鶴唳(四)八十四、風雲再變(八)二、俯仰之間(三)四十六、不如意者(二)三十一、橫的楞的(三)八、賓至如歸(二)十八、君有意乎(三)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二十七、有意無意(四)十五、五年瑣事(三)十九、有客來兮(一)一、阪上之雲(一)十五、五年瑣事(一)二十一、慧眼識英(一)五十五、山西戰事(三)十四、偶現麟角(五)七十、壯心不已(三)三十一、橫的楞的(四)八、鐵路紛擾(四)十五、左顧右盼(一)三、以勝求和(四)二十四、圓明三園(六)四、內外諸事(一)二、中外震驚(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四十五、游擊戰法(二)三十三、北圻金鼓(一)十一、宮車晏駕(四)八十七、越南新主(七)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二十三、請君入甕(四)二、明月孤雲(三)一、眼前大敵(三)十九、風起北疆(五)三十二、內外皆困(六)十五、大戰餘波(四)四十一、立後封妃(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三)二十一、鼎湖弓箭(五)七、出將入相(七)三十、扶搖直上(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二)二十二、關鍵棋子(二)二十四、一波已平(四)三十四、條例風波(一)十九、不速之客(四)十九、一馬當先(三)三十二、內外皆困(三)十七、所謂禮儀(三)三十一、中宮皇后(五)三十八、峰迴路轉(四)二十七、先公後私(一)十一、宮車晏駕(二)二十、醇酒婦人(四)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五、白蓮教主(四)十一、大國小國(六)三十九、禍水東引(四)二十八、日月分明(七)八十三、兩處齊發(九)三十九、血染鳳闕(一)二十六、少年之國(四)十六、協理六宮(六)二十三、步步生蓮(六)九十四、戰爭延續(二)十四、偶現麟角(五)八十、日報三篇(一)十五、倡議垂簾(四)五、北京條約(二)八、阿哥進學(下)二十九、德皇威廉(四)二十三、開邊興兵(一)七、以退爲進(五)十二、北國七月(三)十八、除夕大宴(六)七十、日報三篇(四)二十七、羣英薈萃(上)十三、大漠孤煙(五)七、含笑帷帳(一)八、鐵路紛擾(四)
七十、壯心不已(二)九十七、英魂不遠(三)十九、圖窮匕見(終)二十五、萬國大會(四)三十一、畫眉深淺(四)五、德意志國(一)三十一、倚天照海(中)三十六、當陽橋頭(一)三十二、公使北上(四)十、江南江北(三)八十五、王城喋血(五)二十七、壓力動力(四)二十六、戰爭爆發(四)十三、浩罕之亂(一和二之間的)補發三十六、粉墨登場(五)三十五、輪船飛渡(五)四十一、寒光鐵衣(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六)十六、兒女情長(四)二十二、我心欲託(四)五十六、風聲鶴唳(四)八十四、風雲再變(八)二、俯仰之間(三)四十六、不如意者(二)三十一、橫的楞的(三)八、賓至如歸(二)十八、君有意乎(三)二十五 導火之索(三)二十七、有意無意(四)十五、五年瑣事(三)十九、有客來兮(一)一、阪上之雲(一)十五、五年瑣事(一)二十一、慧眼識英(一)五十五、山西戰事(三)十四、偶現麟角(五)七十、壯心不已(三)三十一、橫的楞的(四)八、鐵路紛擾(四)十五、左顧右盼(一)三、以勝求和(四)二十四、圓明三園(六)四、內外諸事(一)二、中外震驚(四)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四十五、游擊戰法(二)三十三、北圻金鼓(一)十一、宮車晏駕(四)八十七、越南新主(七)五十五、山西戰事(四)二十三、請君入甕(四)二、明月孤雲(三)一、眼前大敵(三)十九、風起北疆(五)三十二、內外皆困(六)十五、大戰餘波(四)四十一、立後封妃(一)三十四、科場弊案(十三)二十一、鼎湖弓箭(五)七、出將入相(七)三十、扶搖直上(四)八十九、大幕拉開(二)二十二、關鍵棋子(二)二十四、一波已平(四)三十四、條例風波(一)十九、不速之客(四)十九、一馬當先(三)三十二、內外皆困(三)十七、所謂禮儀(三)三十一、中宮皇后(五)三十八、峰迴路轉(四)二十七、先公後私(一)十一、宮車晏駕(二)二十、醇酒婦人(四)五十一、南北水火(三)五、白蓮教主(四)十一、大國小國(六)三十九、禍水東引(四)二十八、日月分明(七)八十三、兩處齊發(九)三十九、血染鳳闕(一)二十六、少年之國(四)十六、協理六宮(六)二十三、步步生蓮(六)九十四、戰爭延續(二)十四、偶現麟角(五)八十、日報三篇(一)十五、倡議垂簾(四)五、北京條約(二)八、阿哥進學(下)二十九、德皇威廉(四)二十三、開邊興兵(一)七、以退爲進(五)十二、北國七月(三)十八、除夕大宴(六)七十、日報三篇(四)二十七、羣英薈萃(上)十三、大漠孤煙(五)七、含笑帷帳(一)八、鐵路紛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