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早期半死不活的遊戲部門被合併到春騰遊戲,臨時招聘重組的遊戲開發部門裡的新人肯定需要彼此磨合一定時間,現在又能拿出來什麼作品。不出意外,這款新遊戲充滿了濃郁的深度借鑑,甚至連名字都不肯改太多。
《qq堂》!
一款幾乎是《泡泡堂》翻版的深度借鑑作品。
華國休閒遊戲市場,截止到8月底,《泡泡堂》排名第一,《舞林萌主》排名第二。春騰遊戲有騰訊派遣的高管,也有身在春騰心在騰訊的員工,近距離參與《舞林萌主》籌備工作之後覺得不過如此,騰訊遂把休閒遊戲當作衝刺網絡遊戲產業的踏板。
事實上,騰訊早在7月初就不忿春秋軟件砍走35%銷售分成,秘密啓動深度借鑑《泡泡堂》的qq堂項目。如果《舞林萌主》不是由春騰遊戲運營,如果《舞林萌主》不是公測時間較晚,騰訊研發的新遊戲或許就該是《qq舞林》了。
嘲諷騰訊深度借鑑《泡泡堂》,毫無意義。
此時此刻,春騰遊戲該考慮的是如何面對騰訊獨走。合資成立春騰遊戲,目的在於變現qq流量,加快圈錢速度。當騰訊學會如何將qq用戶變現爲網遊遊戲消費者,肯定更願意扶持獨家運營的《qq堂》系列遊戲,漸漸將春騰遊戲視爲雞肋。
如果這樣的話,魏東生等於白忙活一場。
如何盤活春騰遊戲這步棋呢?
早在2002年,騰訊創始人團隊就開始討論是否進入網遊領域,當時張志東明確表示反對,曾李青非常猶豫,許晨曄和陳一丹不置可否,只有馬化騰堅持認爲網遊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凱旋》和qq遊戲大廳遇挫之後,馬化騰繼續說服大家再試一次,可是曾經說服張志東同意代理運營《凱旋》的曾李青,頹然喪氣說:“遊戲業務距離qq有點兒遠”。
魏東生代表春秋向騰訊伸出橄欖枝時,曾李青和張志東覺得既然騰訊暫時無法變現qq流量,不妨通過與春秋合作方式間接踏步網絡遊戲領域;許晨曄和陳一丹不發表意見;馬化騰明確表示反對,說這樣的合作方式,春騰遊戲將會變成春秋網絡的附庸,騰訊也將變成春秋網絡的附庸。然而,春騰遊戲附庸化是未來可能的遠景,現狀是騰訊根本無法在網絡領域裡立足。
馬化騰對網絡遊戲業務的自信心並不強烈,隨後在四名合夥人和魏東生內外包夾之中屈服,答應了對賭協議。
時勢都是動態變化,是謂:此一時彼一時。
深度參與《舞林萌主》籌備工作之後,騰訊創始人團隊剝去了網絡遊戲的神秘和敬畏,泛起“原來不過如此”情緒。曾李青和張志東覺得春騰遊戲畢竟是春騰遊戲,而且騰訊股價一路飛奔,騰訊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馬化騰想搞原創就搞原創吧,反正最多千百萬元投資,失敗了也無所謂。
以上,是騰訊網絡遊戲戰略的獨走背景。
馬化騰一直堅持騰訊應該有自己的網絡遊戲。
馬化騰的態度非常強硬。
春秋嘗試與騰訊協商,遭到了馬化騰果斷拒絕:“騰訊有自主研發自主運營網絡遊戲的自由。”
利益就是利益,就像春秋不肯廉價甩賣《舞林萌主》,騰訊創始人團隊也不願意把希望寄託在春騰遊戲。資本市場裡,誰也不肯把利益輕易讓給別人,不珍視自家利益的公司早晚被是市場淘汰。魏東生很快意識到,春秋根本不可能說服騰訊放棄自己的戰略利益。
魏東生忍不住嘆息一聲。
2004年初,騰訊的遊戲事業部門半死不活,合資組建春騰遊戲,其實是在雪中送炭救難騰訊。然而,雪中送炭並不一定會被人感謝,當騰訊覺得網絡遊戲不過如此而已,當騰訊強大起來有了足夠的現金,騰訊的第一反應不是感謝春騰遊戲救危救難,而是千方百計脫離春騰遊戲的枷鎖。
想盤活春騰遊戲,只能靠春秋。
其實,魏東生並不害怕騰訊。
騰訊有什麼好怕的?
現在的騰訊,僅有qq一款核心產品。
qq雖然強大,卻沒辦法無所不能。
敲打敲打qq,騰訊就無法再依靠流量橫行。
魏東生有很多辦法敲打qq。qq成名已久,推出仿版即時通訊工具,既難與它爭奪用戶,也有礙於春秋的品牌建設。魏東生想了想,準備祭出facebook、twitter類型的社交網絡彎道超車。
說句實話,魏東生其實對facebook、twitter並不感興趣,未來規劃裡也沒有它們的位置。如果騰訊願意坐下來與春秋共享網絡遊戲市場,魏東生根本不會耗費心思發展社交網站,因爲這些產品對魏東生的理想毫無意義。
魏東生其實理解騰訊的選擇,春秋不願意放棄春秋網絡,又憑什麼要求騰訊放棄發展網絡遊戲呢?
可,利益就是利益。
騰訊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魏東生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
既然利益就是利益,雙方就在市場上拼殺一次吧。
騰訊發展自己的網絡遊戲令春騰遊戲雞肋化,春秋就發展社交網站狙擊qq。
社交網絡有很多種,具體到現在,也有facebook和twitter兩條路可供選擇。嗯,facebook已經於2004年2月4日上線,twitter還沒有影子。話說,魏東生雖然並沒有發展facebook、twitter的主觀能動意願,卻清晰明白它們的價值,不會忽略它們的存在。魏東生其實非常重視它們的能量,並把它們視作緊急時刻救場的預備方案。此時此刻,魏東生就可以擲出社交網絡炸彈,遏制騰訊的獨走。
魏東生爲了保證預備方案的有效力,此前有過慎重而又詳細的市場調查,發現互聯網現在沒有誕生twitter是有原因的。twitter的取勝之道,是彷彿輕騎兵般的簡單便捷。互聯網信息太多太雜太亂,多到讓人目不暇接,雜到看不見自己想要的信息,亂到沒有時間順序沒有空間順序也沒有親近遠疏順序。厭倦大量時間寫作,厭倦大量時間閱讀,“太長不看”用戶羣體的不斷增加,是twitter被網民普遍接受的基礎。
而在2004年,特別是華國國內,網民尚未疲憊於互聯網洪水般信息流。大量的用戶沉迷於互聯網,渴望看到以前沒有看到過的精彩,網民非但不討厭長文,反而喜歡閱讀長文。正是如此背景,如今大行其道的是博客。
待華國互聯網用戶停止高速增長,待網民疲憊雜亂信息,纔是twitter的時代。
現在,facebook模式纔有希望成功。
華國互聯網產品裡,輿論常把新浪微薄視爲華國版twitter,那麼誰是華國的facebook呢?這答案無解。無論人人網,還是qq空間,都與facebook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人人網,借鑑facebook都把自己借鑑到深溝裡了。
想發展華國版facebook,qq空間道路走不通,因爲qq空間嚴重依賴於qq;人人網的道路也不行,人人網已經用自己的失敗向人們證明此路不通。魏東生想發展華國版facebook,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創新走出一條新路。想了想,魏東生決定融合人人網起家之路和曾經被騰訊視爲大敵的51.com的發展歷程,從高校和網吧兩個突破口同時向qq發起遏制攻擊。
業務,有非排他性與排他性之分。
非排他性者,如泛而泛之的網絡遊戲,它並不嚴格遵守贏者通殺規律。《傳奇》和《十國春秋》是都是時代特例,網絡遊戲市場越發展就會越包容,很難出現某款遊戲壟斷全世界網絡遊戲市場的現象。美國有美國流行的網絡遊戲,華國有華國流行的網絡遊戲,韓國有韓國流行的網絡遊戲,美國排名第一的網絡遊戲和韓國排名第一的遊戲,誰都不能保證它們來到中國還能排名第一。
排他者,如google、facebook這類的產品,它嚴格遵守贏者通殺規律。google奪得第一,第二名的市場佔有率就會越來越慘;未來華國的百度,也是一樣,奪得第一就能領導整個市場。
聽到搜索引擎關鍵字,網民腦海裡瞬間想起的唯有google、百度寥寥數個選項;而聽到網絡遊戲關鍵字,網民腦海裡泛起的是一款又一款網絡遊戲。
這就是區別。
google和facebook,每一款產品都能以點帶面形成龐大的集團,強制二者合一,絕對弊大於利。如果擲出華國版社交網絡炸彈,魏東生不能把它掛在春秋名下,因爲春秋名下的排他性核心業務是春秋搜索。
魏東生註冊一家名曰量子玫瑰的新公司,試驗運營暫命名爲四維空間的華國版facebook。
社交網絡發展需要時間,屬於遏制qq的長期策略;短期策略方面,春秋決定從兩處着手:第一條,待《泡泡堂》正式內測,春秋軟件立刻拋售所持有的騰訊股票表明態度;第二條,搶在《泡泡堂》內測之前,春秋網絡率先發布《求生之路》。
9月18日,《求生之路》公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