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林昭治松江路不拾遺,黛玉促親事佳偶妙成

實際上,孝德八年年中還是發生了不少大事,比如說歸化商團武裝集合力量與黑遼大軍東西合擊,和葉赫那拉部、赫舍裡部、以及草原的博爾濟吉特部兩軍開展了幾場大戰,斬首無數,比如說不少勳貴在山東、河南招募貧民出關開荒,比如說林昭去往松江府做督辦。

每件事放在從前都要被朝野議論,都要有無數的爭執和分析,不過孝德帝如日天中,威懾凌空,辦的所有事都是大事,就算是厄羅斯和奧斯曼土耳其兩國使者友好訪問,其實也算不得什麼。

因爲隨着國家稅收制度的改變,以及戶部的勢力加重,使得稅收大增,卻有對民生並無多少影響。

不僅如此,西北和東北地區的穩定,讓國家安穩如山,南方的小小戰亂,已經無關大局。

所以孝德帝被人稱爲“漢武唐宗之風。”

但實際上,認真研究大周市面的人們發現,孝德帝治理國家的手段,只怕比漢武唐宗還要強。

有內閣中書注意到一件事,往年年中,積儲用盡,收穫未到,往往是平民小戶經濟上最危急的時候,稍有波動就是破產破家,然後各地總會鬧出這樣那樣的亂子,饑民流民聚衆,或者是有心人煽動貧苦百姓,今年的情況倒是了好了不少,這類的大小搔亂最起碼比去年要少了四成,若是比從前甚至少了七成不止。

原因是什麼,無非是在關外在塞外,有大量的田地需要人去耕種,各處都在招募人手,無形之間吸納了流民貧民,人有了出路,能求個溫飽,就不去鬧什麼亂子了。

當然,這也與朝廷的組織力度有關。

比如朝廷就拔了五六萬經過操練的錦衣衛前往歸化城和黑遼,維持治安,安撫民生,整理田商軍務。

據說榮國府二房賈政的庶子賈環,也是錦衣衛出身,爲了自家功名,雖然年紀幼小,也跟着大隊人馬去了歸化城,一年之內便得了一個百戶的職務。

也就是說,國家如此繁華,如此安穩,錦衣衛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而這其中,錦衣衛左都督林昭,自然在其中體現了卓越的能力。

這個結論得出後,這位內閣中書和友人談起,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內閣某位大佬的耳中,然後這位中書就被以卓異的評價派到湖廣去做知府了,按照品級來說,內閣中書升任知府的確算是被提拔了,可大明慣例,內閣中書要是地方上,做個左參政都算是屈才了的。

林昭雖然是去了松江,可他做的事情還都在。

似乎人家在具體的政務和民生上沒有插手。

可是他在揚州、京城、歸化城,乃是西域的一插手之後,許多事情便豁然開朗,迎刃而解,看似不起眼,但是仔細一琢磨卻光彩奪目。

按理說林昭是戶部尚書林如海的兒子,如果按正常發展,應該屬於士大夫階層。

但是實際上,他偏偏是一個武人。

他一個武人有了這樣的成就,不管後來人做什麼,一切都有個比較,你要是做的不好,那自然是不如,你要是做得好了,那肯定是將林昭所作的發揚光大,大家都在天下的最高層,都是心高氣傲之輩,讓人這樣評價,誰也不甘心。

不過不想聽,不想讓人比較,不代表林昭就不存在了,大周忠勤伯,錦衣衛左都督,又是督辦天下間矚目的松江開埠一事,想聽不見都是很難。

從孝德五年提出這個動議,到孝德七年,松江開埠一直就是磕磕絆絆的,開始毫無寸進,然後無奈將內務府的一干吏目差人調到松江府去,這才慢慢的有了動作,但依舊是進展的很慢。

內務府一般都是皇帝派遣宗室最有能力的掌控,皇帝也仔細抓着,所以下面的辦事人員都是精幹,所以內務府應該蒸蒸日上。

但是實際上,內務府的大發展,是林昭在揚州府擔任小吏纔開始的。

內務府在京城的膨脹擴張,其實是林昭把京城治安維持住了之後,有安排進了相當一批有經驗的錦衣衛幹練分子的緣故。

其實松江開埠,雖然是林昭提出來的,但也是市面朝野的想法。

松江的地理位置太過優越,用來開埠必定是財源廣進的。

雖然林昭提出了一項項措施,但並沒有多少士人放在心上。

大家是讀了聖賢書的,又是當政多年,政務熟練,經驗豐富,不比一個武夫嘴上吹得做得好?

也就是抱着這個打算,當林昭提出松江開埠這個事情之後,朝臣們紛紛贊成。

想也容易,說也容易,做起來就不容易了,松江府如今的局面就證明了這一點,要知道前去推動各項政策的人是內務府總管,皇帝的親弟弟忠順親王,論起顯赫和受寵來,忠順親王說第一,誰也不敢認第二。

也正是因爲他要到松江主持開埠,才把蔣玉涵放出王府,給了自由身的。

忠順親王雖然地位顯赫,號稱京城世家子背誦的《英雄譜》排名第一的人物。

英雄譜當中,排名第二的人物經常換,即便是林昭也不過待了兩年的時間,但排名第一的忠順親王卻永遠沒有變過。

任京城地面不斷變換霸王旗,第一位的交椅從未易主。

但饒是忠順親王這樣的牌面,在松江開埠這件事上,弄的還是一團漿糊,亂糟糟的不成體統不說,還被很多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

按照金陵錦衣衛報上來的消息,現在松江府已經成了浙江、福建和廣東三地海盜銷賬的地點,他們藉着商人的名義上岸,把在海上打劫的各種貨物售賣,江蘇那些綠林的豪強,沿海的窩主,都是去那裡接洽,什麼賭坊記院的也都是蜂擁而至,弄得此處烏煙瘴氣。

海盜們在這邊做生意,真正海上的大豪反倒是不願意來了,一些雄霸海上的海主,手下上千條船,成千上萬可以出去廝殺的漢子,比起這些海盜們不知道強多少倍,但對於他們來說,海上生意和收取海上通行的稅費纔是主要收入,殺人越貨,反倒是副業,這個只不過用在威懾。

畢竟海上跑的船多,他們收到的銀子纔多,真要殺光了,那就是涸澤而漁,沒有一點好處的。

對這些縱橫海上的海主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隨時購買大量貨物,並且收購他們運來貨物的口岸,現在松江府的樣子可不是他們需要的。

大量的貨物穩定供給,還有大額的現銀收購,有足夠的信用,能保持長期的聯繫,這樣的人得是江南各府的大豪鉅富,要有官面上的關係,可如今松江府亂糟糟成這個樣子,這些豪商鉅富誰也不願意過來,覺得丟臉跌份,而且遍地都是那種海上的亡命之徒,幾條小船在海上殺人越貨的,售賣的都是一些零散的贓物,銷贓這等事是蠅頭小利,這點小錢賺了沒什麼意思不說,還給自己招惹一身的麻煩。

海上的大商人不願意來,江南各處的豪商也不願意來,再加上前段時間金陵甄家倒臺,牽扯了許多官員,彼此攀咬,也撕扯下不少豪商大戶,大家都在脫身事外,自然沒有心思去拿松江府。

松江府華亭縣如今就是個賊窩的模樣,這等如果也算是開埠,那就是笑話了。

大家都是指望在這裡能發財的,難不成給那些骰子鋪和土娼窩收錢,查抄些贓物,這就不成了個笑話嗎?

所以忠順親王在松江呆了幾個月之後,就是急忙趕回了京師,事情做不成沒功勞,還是提前走的好,不要弄到最後搞出罪過來,一身麻煩。

等到林昭來到這邊,一切事情都是不同了。

十一月十五,華亭縣縣衙的文吏、差役、幫閒的白身和壯丁,還有兩個巡檢以及下屬,換句話說,華亭縣內所有衙門做公的人都被林昭請到了宅子中赴宴。

縣令以及那兩位巡檢不用說,這都是官面上有品級的,其餘那些什麼都算不上,不過有個衙門裡的身份罷了。

這樣芝麻大的人物,突然接到忠勤伯相請,哪有不去的道理,有句話叫縣官不如現管,林昭現在督辦松江,正是管他們的,更不敢不去了。

再說了,都知道林昭當年在揚州也是一個典史職位,說不定人家是念舊。

松江開埠所選的港口就是在華亭縣,縣內烏煙瘴氣這個就不必說了,整曰裡案子不斷,不過差役和捕快們誰也不理會這個,赴宴要緊。

忠勤伯府是當地最大的府邸,傳說是前明嘉靖年間徐閣老的老宅,如今幾百年過去了,風雲變幻,徐家老宅早就換了幾家主人,這套宅院佔地遼闊這個就不必說,瀕臨江邊這倒是一個特色,豪門大族建立宅邸很少有靠近江邊海口的,不過看看忠勤伯府還挨着一個港口,港口中停泊着那些大船,大家也就明白爲什麼了。

誰都知道林督辦來的時候,還是戰船如林的。

過來赴宴的人過了三百,以林昭府邸的規模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宴席一樣是安排的下來,而且還是在院子裡。

迎客的是林昭身邊的衛隊首領林大飛,林大飛帶着十幾名親衛一起在門前,林大飛如今也有個錦衣衛千戶的武將官銜。

論起品級來,別說那兩個巡檢,就是華亭縣縣令也得自稱下官,那些差役捕快自然不敢造次,各個恭恭敬敬的模樣。

這些被選出來作爲林昭護衛的老兵,個個都是精銳的戰士,橫行京城、歸化城,以及西域的勇悍之人,他們擺在門外,華亭縣這一干人看着就怕了。

林大飛臉上也沒什麼笑容,不過也是客客氣氣的,等大隊的人流過去,不屑的對身邊人說道:

“這些人說是做公的,一個個流裡流氣的像是個什麼樣子,他們到底是抓賊的還是賊?”

後面幾個人都是嘿嘿笑,有人湊趣說道:

“咱們公爺來了,什麼牛鬼蛇神都要一掃而空,讓他們倒黴去吧!”

正說話間,卻從院子裡跑出一個護衛來,走近了對林大飛小聲說道:

“林隊,人都到齊了,單子上的人都來到,已經點過兩遍。”

從另一邊,卻有一個頭上包着頭巾的漢子騎馬趕了過來,到跟前翻身下馬,開口說道:

“林隊,除了看着港口的,其餘能過來的人都過來了。”

林大飛笑了笑,擺擺手無謂說道:

“你們做得好,現在論道我們了!這邊門關緊了,不要走了一個,我去了。”

忠勤伯今曰大宴,就連華亭縣各處城門的守卒都被請了過去,這實在是沒個體統了。

城內城外的人進出,個個都是亂罵。

不過也只是罵幾句而已。

事實上大家並不擔心海上有什麼海盜會過來。

因爲真正的賊人都在城裡快活呢。

就在城門口的衆人正憤憤不平的時候,卻有人看到遠處有一隊人馬過來。

不好!

難道真的有賊人要來攻打?

或者是說松江府的小刀會趁機造反?

就在衆人慌亂之際,局面剛要混亂不能收拾的時候,城門處卻有幾名大漢在那裡高聲吆喝:

“忠勤伯騎軍入城,諸位父老鄉親不必驚慌!”

有人用松江土語吆喝,有人則是用官話,這等帶着北方口音的官話的人,自然不是海盜水賊,因爲海盜水賊的,可都是本地人或者更南邊的人居多。

所以城門口衆人很快安定下來。四個城門,都有這樣的經歷,各有百餘人衝過來,又有人在這裡接應,並且安撫衆人的情緒。

大家安定下來卻都有點納悶,這松江府現如今本就是忠勤伯的地盤,還要帶兵進城幹什麼。

雖然來的人不多,不過是幾百號人,看行事頗爲有章法,有人堵住了城門,其餘人則是列隊進城,終於有人想到了最可怕的一種可能,難不成這忠勤伯的兵馬要洗城大掠,這可是災難了。

一時間,城內轟然聳動,大戶人家紛紛的關門閉戶,將男丁聚齊頂住門準備提防,也有那地痞無賴覺得這是個機會,反倒是聚衆上街準備動手撈一票。

過馬上就有人敲鑼騎馬沿街喊話,用松江本地土話和官話高聲吼道:

“忠勤伯、松江督辦有令,城內立刻開始靜街,所有人等關門閉戶,一刻鐘之後,在街上游蕩者,一概斬殺勿論。”

於是一刻鐘之後,騎兵開始在街上縱橫來往,順勢斬殺不少意圖趁火打劫的流氓。

林大飛穿着輕甲,手持長刀騎在馬上,

“林隊正,縣城內各個街道都已經肅清。”

林大飛在馬上點點頭,在馬前有幾個本地商戶夥計打扮的人,林大飛身子前傾,開口問道:“現在由你們帶路,將城內各處窩贓銷贓的所在,海上賊盜的城內住所連根拔起!1。”

“屬下遵命!”

……

此時林昭府邸之中,卻是一片肅殺情景!

院子裡擺滿了一座座的宴席,上面山珍海味琳琅滿目,令人食指大動。

但整個官場衆人,卻都離席跪倒,各個戰戰兢兢。

“如今是大明孝德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根據錦衣衛探查,從今年開始,整個松江府共有五十五名年輕女子失蹤,有八十一名男女孩童失蹤,過往的商人也有十八人失蹤,你們還真是好大的膽子,窩贓銷贓,包娼庇賭還不夠,居然還做這等傷天害理的事情,本鄉本土,你們也下的去手。”

林昭的聲音十分平淡,但是配合周圍手持利刃的兵丁,所有人都是渾身顫抖。

沒有人試圖反抗。

連一個高喊“法不責衆”的傢伙都沒有。

林昭掃了衆人一眼,微微有些失望!

不過離開官府當中的貪官污吏,本質上都是色厲內荏之徒,看他們一番渾身發抖的樣子,林昭連羞辱的心氣也沒了,只是大手一揮,數百持刀衛士大步上前,將這些人一一擒獲,關到了專門給他們營建的石牢之中。

按照林昭的說法,他會將這幫人一一甄別,無罪的滾回去辦差,有罪的,那就施行“嚴打”政策!

而城內,林大飛則親自帶隊,一個個的清掃那些海盜窩主的府邸。

這些窩主屬於大戶人家,也有武裝家丁,但在錦衣衛精銳面前我,安全不夠看的,一個衝鋒,便死傷大片,其餘紛紛跪地求饒。

本來嘛,一干鄉勇團練、地痞無賴出身的人,那裡談得上什麼勇氣,看見林昭親兵凶神惡煞的衝進來,已經是慌了。

這些烏合之衆怎麼能跟林昭親衛這等錦衣衛精銳相比。

縣城內喧嚷陣陣,平民百姓都是提心吊膽,可聽到外面廝殺陣陣,卻沒有波及自家,這心裡的害怕慢慢變成了驚奇。

這一曰,城內勾結海盜的窩主,在城內橫行霸道的地痞無賴,聚賭招瓢的混賬,都是被一掃而空。

城內這般,城外也是如此,由炮艦上的炮兵和水手組成的隊伍在本地眼線的率領下,將城外各處做非法勾當的窩子都是清剿乾淨,此外還有兩處寺廟也被端了。

城內斬殺上百人,抓了上千人,忠勤伯府上也抓了近兩百號人。

城裡百姓當中,有那和殲惡之徒做鄰居的,聽着鄰居的慘叫求饒,想去幫忙的心思沒有,暗自覺得痛快的倒是不少。

等到出門後,鄰里街坊的彼此打聽,都知道那些在縣城內胡作非爲的人已經被抓走了,有的惡人因爲反抗還被當場格殺,都覺得頗爲痛快。

不光是平民百姓覺得高興,就連城內的那些本分傳家士紳們也覺得的好,

他們對林昭到來沒什麼指望,那忠勤伯是個武夫,又是個撈錢高手,他來了別加倍的禍害大家就好,那還指望他綏靖地方。

沒想到,這位忠勤伯還真就做了,用的是雷霆手段,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就將城內城外的牛鬼蛇神一掃而空。

這個還不算,城內城外做公的也都被抓起來纔是真正的大快人心,這一干人不知道維護地方,反倒是和殲人賊匪勾結禍害百姓,早就被人恨之入骨,抓了下面的賊人,這些做公的不抓,早晚還要養出禍害來。

第二天,林昭的書信快馬送到了松江府城,給松江知府簡單說明了在華亭縣發生的情況,書信上說的很明白,肅清松江,你若是不做,那麼我做。

看到這個之後,再加上從那邊傳來的種種消息,松江知府上下都是驚懼凜然,松江府各個縣也都是凜然,上上下下開始整肅抓人。

於是孝德八年十一月之後,松江大治,路不拾遺。

當林昭準備好好治理松江之時,馮紫英快馬加鞭,來到了松江來尋林昭,吞吞吐吐了半日,說要求娶惜春。

“什麼?你不遠千里跑到這裡,就是爲了這件事?”

林昭覺得完全無法理喻。

你走的不是情種路線啊!

再說你不是有個紅顏知己秋娘嗎?當初大家還在終南山溫泉莊子一起度假過。

退一萬步說了,你對惜春一見鍾情,情難自已,大不了在長安城託人求親便是,你偏偏不遠千里,跑了半個多月,來這裡向我求助?

你腦子有病嗎?

“林大哥,對於你來說,這是小事,可是對於我來說,這卻是大事,關係着我家族傳承呢。”

“我和秋娘好幾年了,但是我家裡的情況也好,秋娘出身來歷也好,都做不得主妻,而惜春姑娘從容大氣,藝術造詣深厚,還懂什麼西洋畫,這是妻子的不二人選,我定會好好待她,絕不辜負。”

“之所以千里迢迢來找你,是因爲我決心已定,不願意事情再起波瀾,正怕別人辦事不利,反倒不美。”

說了半天,還不是和我一樣,是個大豬蹄子!

林昭想了下道:“四姑娘還小。”

馮紫英抹了把臉道:“沒事,我等得起。”

林昭道:“她的哥哥侄子俱是混賬之人。”

馮紫英冷笑道:“我也不是沒手段的,他們不敢來惹我的。”

林昭又道:“她被她哥哥侄子嚇怕了,很有些冷心冷情的意味,只怕將來做不得賢妻。”

馮紫英誠懇道:“我這些年也見了許多美人了,各種絕色的都有,連番邦的也見過。只是見多了,反而沒了當初那些激情。就如林大哥你當日所說的,美人再美,也不過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有什麼不同?況她們與我交好,根本不是真心爲我這個人,而是爲了我的身份、我身後的馮家。故我也想好了,皮囊再好,也抵不過心意相通,秋娘又做不得正室,我是真心想求娶四姑娘的。”

大豬蹄子的理由倒也冠冕堂皇。

但是從內心深處,林昭卻沒有打算拒絕的心意。

若是惜春也說起了親。

大觀園裡可就只剩下探春了。

如果賈母和王夫人依舊視若未見,足以說明他們有多冷心冷肺。

不過也正好方便自己推行計劃。

想到這裡,林昭皺眉道:“你也算是陛下的心腹了,該當知道,她們家早晚是要敗的。雖然她的嫁妝都存在我這裡,不至於沒了活路,但身份上將來必是不配的,你家裡也肯願意?”

馮紫英聳肩道:“家父就我一個兒子,若我不願意的,他們再怎麼逼迫,也不會有嫡孫,故我家裡不是問題——他們盼孫子都快盼成望孫石了。”

林昭道:“你這樣威脅你家裡,你家裡難道不會對四姑娘有意見?”

馮紫英笑道:“別家的或許會,但我家是肯定不會的。我老爹和我老孃,是十分疼愛我的,說是“二十四孝”也不爲過。爲了我,別說是個琅嬛郡主身邊的女官了,便是官府裡的罪犯,他們都能想法子給她個清白出身。”

林昭點頭道:“好吧,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便寫一封信給璉二奶奶,她纔是正經能辦成此事的人。”

馮紫英抱拳道:“大恩不言謝,兄弟我一生的幸福就靠你了。”

林昭白了他一眼,只覺得依舊完全不可理喻。

再怎麼說,馮紫英也是因爲娶個老婆,纔不遠千里過來的。

但他老子可是神武將軍馮唐,依着這個家世,能和惜春訂親完全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賈珍和賈蓉只怕很不得跪在地上,將賈惜春送到馮府去。

可是馮衙內偏偏不這麼幹,非要來找自己。

正是無法理解。

不過林昭並沒有直接寫信給鳳姐,而是給妹妹黛玉寫了信,詳細的告訴她這件事,請他代爲處理。

黛玉如今做琅嬛郡主許久了,居移氣養移體,早就不是昔日小小姑娘。

她收到信之後,直接告訴前來送信的馮紫英,抿嘴一笑:“馮大哥,既然我大哥來信,這事我便義不容辭了。我這便請來鳳姐,馮大哥且先在屏風後面等候。”

客廳裡自然不止是他二人,還有丫鬟婆子等,馮紫英躲到屏風後,也不會造成什麼傳言。

鳳姐聽說是馮紫英,便猶豫了:“神武將軍家,門檻會不會太高了?如今四妹妹看着和他是門當戶對,可將來……。尤其是四妹妹還小,虛歲十四,週歲才十三,要成親起碼得再兩年,這兩年間會有什麼變故,誰也不知。我聽說,那位馮武備是個風流人物,年紀也不小了,虛歲都有十八了吧?身邊又有一個美妾秋娘,這樣的人物,將來怎麼可能真心待四妹妹?四妹妹被我們府裡那羣人嚇怕了,就差剃頭髮去做姑子了,若不是能全心全意待她的人,四妹妹也必定不肯用心待他,這樣兩人的日子怎麼能過得好?林妹妹,我想過了,四妹妹還是適合一些清淨的人家,比如邢蚰煙夫君那樣的,就很妥當。”

馮紫英在後面聽了,急得半死,偏又不敢發出聲音,只好暗暗祈禱黛玉幫他說好話。

黛玉笑道:“二嫂子有這個顧慮是人之常情。只是你顧慮的這些事,哥哥事先都問過馮家大哥了,人家說了,不介意,故我纔來問二嫂子。”

又道:“馮大哥算是我大哥的好友兄弟,我哥哥信裡說了,他是知根知底的,最是講究信義的人,他若應了什麼事,除非真的無法做到,否則必是遵守的。”

鳳姐聽黛玉如此說,又知道是林昭的意思,不由得思考起來。她知道林昭不是無的放矢之人,若不是真問準了,依他那冷淡的性子,是絕不會開口問的。

只是馮家真的是個好選擇麼?四妹妹情況特殊,又有那樣一對名聲在外的兄侄帶累,差不離的人家都不定能看上她,這也是鳳姐不願意現在爲惜春看人家的原因,本來選擇範圍就小,若再碰上勢力人家,今後自己敗了,惜春可怎麼辦?倒不如到事情都完結後再說,便是人家平常些,至少兩家情況都擺在了明面上,將來惜春也不會因這些被夫家拿捏。

見鳳姐陷入沉思,黛玉笑道:“二嫂子,依我看來,寧府的那個,不問我們也知道結果,橫豎只要他們一聽到是神武將軍家,必是什麼都肯應的。但馮大哥求的是四姑娘的心甘情願,故託我這麼一問,也算是表誠心。二嫂子,咱們都不是那種迂腐的人,這事你不妨直接問四姑娘,問問她的意思罷。”

鳳姐點點頭:“罷了,既然馮家誠心,我們也不能不近人情,硬生生把好親事往外推。且請你等上一等,我親自問四妹妹去。”

黛玉擺手道:“請吧。只是千萬記得我們還在這裡等着你們回話呢。”

鳳姐答應着,自去了。

……

惜春聽鳳姐說完後,愕然了。

鳳姐細細給她分析道:“馮家和咱們家是老交情,也算門當戶對,對咱們家的情況知根知底,又和林表弟交好,林表弟問了,他們家對咱們家的事情不介意。若林表弟問準了,這事就必然是真的,故兩家家世上不成問題。馮紫英本人呢,也是個年輕有爲的,年紀輕輕就是正五品的守備,和林表弟、琴丫頭家的詠春侯世子、英蓮家的蔣公子他們交好。若你嫁了他,今後你們姐妹還是能常常相處,不必因着夫家關係重新適應。這些都是優點。缺點是,這位馮公子人物風流,以前是十分能玩鬧的人物,聽說現在還有一個叫秋娘的美妾。如今雖說他在林表弟那裡保證了,但將來會不會復發,也難保。再就是他是家裡的嫡長子,也是馮家的宗孫,他的媳婦將來必定要是能獨當一面的當家主母,一族宗婦,你這性子,嫂子擔心啊。”

惜春細細想了會道:“嫂子,應了吧。”

鳳姐挑眉道:“你想好了?”

惜春點頭道:“嫂子的顧慮,我十分清楚。可是,要找到一家,和林姐姐、英蓮他們夫家交好的人家,又能不計較我們家事情的,委實太難了。就爲了這一項優點,嫂子說的那兩件缺點,我都可以忍了。”

“況那兩件缺點,第一件他在林表哥那裡保了證,林表哥又親自開了口,我想着,他便是一生不能保證,但頭幾年必定是好的,至少在我生子前他是決計不會鬧出什麼打我臉面的事情來的——這世道,能這樣的人家已經算很好了,其他的我也不能強求。再就是,當家主母、宗婦的事情,林姐姐說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這麼些年來,嫂子、林姐姐、兩位嬤嬤都教了我許多,我雖說學的不認真些,到底也有了基礎。加上從現在開始認真學,難道還怕學不會不成?二嫂子,我也是很聰明的。”

鳳姐長長的“嗯”了一聲,也不拆穿她,忙風風火火的趕去林府回話了。

馮紫英在裡面聽到鳳姐說應了,大喜,忙不管不顧的跑了出來,對着鳳姐就是鞠一大躬:“謝謝二奶奶成全。”

鳳姐給馮紫英嚇了一跳,王嬤嬤、豐兒忙站到了鳳姐面前。

鳳姐從縫隙裡見到馮紫英被容嬤嬤直接拽到屏風後,忙笑道:“哎呦,容嬤嬤,算了吧,馮守備也是歡喜。只是馮守備,我話先撂在這兒,既然是你們家先上門求娶的,你也是保證過的了,日後可不能因爲我們家有事情了,就學那沒良心的梅翰林家,鬧着退親。”

馮紫英在屏風後點頭不止:“二奶奶放心,這事我早已和家裡說過了,他們也商議過了,都是同意的。”

黛玉皺眉道:“梅翰林?先前和琴姑娘定親的那家?他們家又怎麼了?”

馮紫英鄙夷道:“他們家,先前攀高枝了,便嫌棄薛家是商賈人家,悔了和薛家的親,最後反倒是成全了小柳。如今因幾個月前的事情,平安州節度使李家敗了,他就又攀上了那個賈雨村,悔了李家的親。最噁心的是,爲了讓自家面上好看,還造了李家姑娘的許多謠,壞了那姑娘的名聲,那姑娘不愧是闖王后裔,也是個節烈的,便一死證了清白。這下好了,他們家的名聲便徹底壞了,也就賈雨村那個沒忌諱的,還肯將自家姑娘許給他們家。要我說,人家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他們家是一家有子百女配,也忒不是東西了。”

黛玉冷笑道:“你還別說,這次他們家求的這個啊,和他們家還真是絕配,一個薄情寡義,一個忘恩負義,可不是絕配麼?”

鳳姐和馮紫英聽說,俱笑了起來,連聲道:“還真是,絕配!”

……

寶琴聽說梅家的事情後,也是心有慼慼:“幸好,幸好我當初聽了王妃的話,退步抽身早,否則如今一死以證清白的人就該是我了。”

黛玉厭惡道:“如此薄情寡義,算什麼讀書人。”

惜春翻着賬本子道:“林姐姐難道沒聽說過“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嗎?曹雁澤的詩流傳的不多,這幅對聯卻是極佳的,足以流傳千古。”

惜春說完半天,都沒聽見迴應,便從賬本中擡起頭來,見黛玉、寶琴俱稀奇的看着她,便奇怪的問道:“怎麼了?你們怎麼這麼看我?”

寶琴笑道:“郡主,到底我是看花眼了,還是進錯門了?怎麼我們一向自詡清高冷淡、只喜歡畫畫的四姑娘,居然在翻賬本子?”

黛玉配合笑道:“啊呀,衛少奶奶,這你就不知道了,我們四姑娘啊,剛定了親,定的是神武將軍馮家的獨子。如今啊,她爲了將來能做個合格的當家主母、一族宗婦,每日都在認真學習管家理事的本事,連畫畫本事都丟在一邊了。”

寶琴握着帕子笑道:“哦——原來如此啊,馮公子真是有福了,我們四姑娘能這樣待他。”

黛玉湊到了寶琴身邊,笑道:“哎呦,衛少奶奶,這你就不知道了,那馮公子啊,感念四姑娘一片真心爲他的情義,日日打發人送東西過來呢。我們四姑娘呢,那雙平常只肯拿畫筆的手,如今不僅拿起了賬本,也拿起了針線,見天的給馮公子做回禮呢。”

寶琴長長的“哦”了一聲,學着唱戲的腔調,笑道:“原來是郎有情妾有意,好一對恩愛互敬的鴛鴦夫妻啊。”

黛玉亦以同樣的腔調回道:“可不是嘛啊~。”

黛玉和寶琴一唱一和的調笑着,惜春先是羞紅了臉,後來乾脆惱了起來,也不看賬本了,撲了過來就要撓她們的癢癢,黛玉忙躲到一邊去了。因她如今有孕,故惜春也不管她,直接轉身壓到了寶琴身上,雙手齊出,直把寶琴撓的直求饒。

黛玉一邊笑的幾乎岔了氣。

三人鬧了一頓,起來重新梳妝後,方坐在一起好好說話。

黛玉問道:“你過禮的時候,我也不好過去,也不知道情況。你的禮儀是二嫂子還是那府裡的尤嫂子給你辦的?”

惜春笑道:“自然是二嫂子——我那好哥哥也不信任我那嫂子的。”

黛玉道:“那就好,二嫂子會用心的。”

寶琴道:“如今四妹妹也算終身有靠了。咱們這麼一干姐妹中,也就剩探姐姐和珠大嫂子家的李琦姑娘了。李姑娘也就罷了,有她母親做主,將來終身不會差到哪裡去。可三妹妹呢?她如今可有什麼想法?”

惜春嘆道:“她還能有什麼想法。不過是能樂一日是一日了。我定親時,她曾過來和我說,她如今只求能不爲妾就好。”

黛玉眼睛眨了眨,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卻沒言語。

寶琴嘆息道:“便是不能爲妾,也不會是什麼正經好人家。”

惜春冷笑一聲,說道:“明年恩科就開始了,只怕二老爺和二太太會好好挑選一番,說不定是哪家家庭背景深厚之人呢。”

寶琴嘆道:“探姐姐命苦啊。”

黛玉搖搖頭,笑道:“那也未必,說不定時來運轉,心想事成呢。”

第262章 收拾羌人第258章 雖百萬衆若我何?第857章 王夫人VS夏金桂第639章 師徒拜佛第440章 踏破一切第665章 這次要讓揚州翻天第467章 辛棄疾拜我爲師第390章 孽龍翻船第53章 不堪一擊第183章 田伯光上山第37章 月華如水第596章 九頭一族第362章 公子世無雙第754章 王熙鳳策劃謀反擊,史夫人得信自垂淚第309章 直接上門來取第185章 嵩山派上門第846章 榮國府內戰(1)第882章 鳳姐VS湘雲第408章 血丹凌空第356章 強敵惑人心第120章 轟傳天下第126章 抓住你的小辮子第844章 母子議林昭第502章 已現可勝之機第879章 抄家(3)第590章 一千足以(過渡篇)第275章 七大高手圍攻第877章 抄家(1)第631章 妖精也要照章納稅第749章 一拳而已第266章 罵戰開始第491章 以一敵五第367章 他是濟公?第660章 橫掃宵小第397章 他們是罪魁禍首?第448章 一掌拍死第605章 兇獸臨第486章 交易出,秦檜倒第732章 鐵網山打圍第583章 徹底震動第800章 芙蓉國裡盡朝暉第480章 一念成魔第445章 一雷震九天第144章 你不服,那就打到你服氣第339章 薛笑人有可用之處第353章 盡殺第705章 侯門千金史湘雲第767章 榮慶堂正熱鬧第848章 寶琴親事,探春心事第723章 失控的駿馬第514章 無非是爲了念頭通達罷了第59章 想必有什麼誤會第437章 我要搞事情第797章 兩頭老狐狸第849章 探春低嘆狠心賊,寶玉欲試花襲人第168章 假聖旨第266章 罵戰開始第122章 路旁客棧第334章 江湖震怖第55章 國恥第1045章 龍有逆鱗第397章 他們是罪魁禍首?第617章 大鬧地府第292章 一擊敗敵第28章 爲華夏之崛起第553章 真的是神仙,活的。第750章 耍完了,就可以死了第524章 小人籌謀第819章 榮國府亂象:小輩情深,長輩貪心第37章 月華如水第884章 湘江水逝楚雲飛第732章 鐵網山打圍第295章 你還有何話可說?第697章 林昭京城行軍法第854章 林昭回京城嫁妹,惜春嘆馮家內亂第411章 和尚我愛自由第32章 虎豹雷音第633章 封舟點化,凌空證道第422章 殺你不許我動手第899章 史湘雲魂喪清節堂第765章 念頭通達第791章 再來一次第483章 守篤境的實力第114章 金頂門第809章 林伯爺當真是再世菩薩第114章 金頂門第666章 掀桌子第391章 城門初見第697章 林昭京城行軍法第215章 挑戰陳到第270章 世人撼動第206章 伊水河畔帆船忙第73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78章 覲見第224章 震懾軍中第596章 九頭一族第299章 史稱季漢第562章 先誅嘍囉第217章 劉備之仁第504章 殺你不過是弒君而已
第262章 收拾羌人第258章 雖百萬衆若我何?第857章 王夫人VS夏金桂第639章 師徒拜佛第440章 踏破一切第665章 這次要讓揚州翻天第467章 辛棄疾拜我爲師第390章 孽龍翻船第53章 不堪一擊第183章 田伯光上山第37章 月華如水第596章 九頭一族第362章 公子世無雙第754章 王熙鳳策劃謀反擊,史夫人得信自垂淚第309章 直接上門來取第185章 嵩山派上門第846章 榮國府內戰(1)第882章 鳳姐VS湘雲第408章 血丹凌空第356章 強敵惑人心第120章 轟傳天下第126章 抓住你的小辮子第844章 母子議林昭第502章 已現可勝之機第879章 抄家(3)第590章 一千足以(過渡篇)第275章 七大高手圍攻第877章 抄家(1)第631章 妖精也要照章納稅第749章 一拳而已第266章 罵戰開始第491章 以一敵五第367章 他是濟公?第660章 橫掃宵小第397章 他們是罪魁禍首?第448章 一掌拍死第605章 兇獸臨第486章 交易出,秦檜倒第732章 鐵網山打圍第583章 徹底震動第800章 芙蓉國裡盡朝暉第480章 一念成魔第445章 一雷震九天第144章 你不服,那就打到你服氣第339章 薛笑人有可用之處第353章 盡殺第705章 侯門千金史湘雲第767章 榮慶堂正熱鬧第848章 寶琴親事,探春心事第723章 失控的駿馬第514章 無非是爲了念頭通達罷了第59章 想必有什麼誤會第437章 我要搞事情第797章 兩頭老狐狸第849章 探春低嘆狠心賊,寶玉欲試花襲人第168章 假聖旨第266章 罵戰開始第122章 路旁客棧第334章 江湖震怖第55章 國恥第1045章 龍有逆鱗第397章 他們是罪魁禍首?第617章 大鬧地府第292章 一擊敗敵第28章 爲華夏之崛起第553章 真的是神仙,活的。第750章 耍完了,就可以死了第524章 小人籌謀第819章 榮國府亂象:小輩情深,長輩貪心第37章 月華如水第884章 湘江水逝楚雲飛第732章 鐵網山打圍第295章 你還有何話可說?第697章 林昭京城行軍法第854章 林昭回京城嫁妹,惜春嘆馮家內亂第411章 和尚我愛自由第32章 虎豹雷音第633章 封舟點化,凌空證道第422章 殺你不許我動手第899章 史湘雲魂喪清節堂第765章 念頭通達第791章 再來一次第483章 守篤境的實力第114章 金頂門第809章 林伯爺當真是再世菩薩第114章 金頂門第666章 掀桌子第391章 城門初見第697章 林昭京城行軍法第215章 挑戰陳到第270章 世人撼動第206章 伊水河畔帆船忙第73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778章 覲見第224章 震懾軍中第596章 九頭一族第299章 史稱季漢第562章 先誅嘍囉第217章 劉備之仁第504章 殺你不過是弒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