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節 鼎屬

“午橋兄……”趙永師挑開門簾,踏進帳篷,本來已經想好了說辭,但看到帳內正襟危坐的端方,突然又覺得,那些話,怎麼也說不出來。

“宇林兄,你是來辭行的嗎?”端方若有所失的一笑,搖搖頭,坦坦蕩蕩補道:“宇林兄這時才走,又願意與我見最後一面,足見兄長對端方得情誼,端方此生銘記在心。宇林兄莫要猶疑,快快去吧!我兄弟二人自知已無幾日好活,只是國恩深重,不能棄職而去。兄長也不必留在這裡,無端與我兄弟二人陪葬,”

聽到端方如此說,趙永師更覺得心中慚愧,在門口默然立了許久,終於還是長嘆了一口氣,衝端方拱拱手,轉身、再不回頭,大踏步的去了。

此時已是辛亥年的九月十三,洋歷11月3日,端方受命代理四川總督,可行至半路,便收到王士珍的傳訊,要他見機行事,若是事不可爲,須及早退到彰德袁世凱處安身。

初時,端方並不在意,他本人允文允武,又是時人評議的四士之首,緣何會爲了這些小小的紛擾,就啓程躲避到自己親家的羽翼之下?但是越向四川境內行走,事情便越糟。不但鄂州獨立,連湘陝晉等地俱都有亂黨生事,如此以來,四川便爲亂黨四遭圍住,成了兵家死地。

端方這才醒得王士珍之言,便抽身急退,但已是晚了。從昨日開始,端方所帶的幕僚和刀客,便開始慢慢的消失,先是三兩個,到了下午,便是一羣一羣,多數是悄悄的溜走,倒是隻有最後走的趙永師,纔過來與他告辭。

既能被端方所聘,這些人都有一雙火眼金睛,端的是識時務的很。端方所統率的兩標,乃是新軍第八鎮,正是從武昌而來,與造反的新軍,一母同胞。這兩日,兵士們三五成羣,圍在一起,議論紛紛,時常把眼看向端方,那眼神,彷彿看的,是黃澄澄的金子,還是紅豔豔的烏紗帽。

端錦看着兄長,苦笑一下,“大哥,今日之事,你我當真非要死在此處嗎?”

端方還不及回答,突然帳外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疏忽間門簾被人一把撕下,一股寒風,撲面而來。

“端總督,兄弟們不計生死,保你走了這麼遠的路,”劉怡鳳閃身進帳,冷冷說道,“你總該把兄弟們的餉錢補足了。有道是,皇帝不差餓兵。端總督說是不是?”

事到臨頭,端方更是坦蕩,“這個好說!劉隊官,兄弟們的辛苦,端某深知,這帳中之物,任你去挑!算是我補兄弟們的賞錢!”

劉怡鳳哈哈一笑,“端總督果然爽快!兄弟們仔細瞧了,這帳子裡面,只有一樣東西,兄弟們想要!”

“那是什麼?”

“你的人頭!”

劉怡鳳一聲說罷,衝後面大聲叫道:“還磨蹭什麼,趕快伺候兩位爺,準備上路!”

話音剛落,便從劉怡鳳身後,閃出十數條新軍士兵,幾人伺候一個,不一會兒,便將端氏兄弟綁了一個結結實實,把他們推到帳外,在一處平地停下。

這地界,也不知是屬於河南還是湖北,但總不過是在豫鄂交界之處,此處離義陽三關的平靖關,倒也不遠。北上出了平靖關,便是河南境地,那就是滿清的天下了。可惜,想跨過這咫尺之間,卻是難如登天。

劉怡鳳看着跪在地上的端氏兄弟,哈哈一笑,“端總督,你也莫要怪我。要怪只能怪總督大人,好好的別人不選,卻偏偏把我們三十一標的兄弟們帶出來,白白走一趟冤枉路不說,還沒得耽誤了我們的前程。要不是你,我們如今也是革命元勳,說不得,老子現在也是一個協統了!”

端方揚起眼睛,看了劉怡鳳一眼,看到他一副小人得意的樣子,不免覺得好笑,“劉怡鳳,端某死便死了,用不着你在這裡嚼舌!”

見到端方死到臨頭,依然還笑得出來,劉怡鳳彷彿受了莫大的侮辱,他三兩步走過去,擡起一腳,便將端方踹倒,緊跟着便猛踢起來,口裡還喋喋不休的罵道:

“你這滿清的奴才,豬狗一樣的人,也敢笑我大漢子民?!你還以爲你是總督嗎?你還以爲你高人一等嗎?告訴你,老子今日弄死你,就是弄死一隻螞蟻!”

一旁的端錦見哥哥嘴角慢慢吐出血來,心中驚恐,忽然膝行幾步,衝着劉怡鳳連連磕頭:“劉爺,劉爺!求求你,饒過我兄長吧!”

劉怡鳳踢的正歡,忽然看到一向趾高氣昂的端錦這般模樣,心裡更是通爽無比。覺得這革命,真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

他轉過身來,衝着端錦說道:“你要我饒了端方?可老子心裡還有氣,怎麼辦!要不你過來,讓爺舒坦兩下?”

聽到劉怡鳳的話,端錦擡起頭,臉上滿是怯懦和畏懼,卻一句話也不敢說。

端方咳出幾口鮮血,努力的對弟弟說道:“叔絅,我託忒克氏的子孫,死便死了,不要做這種勾當,沒得辱沒了祖宗!”

聽到端方的話,劉怡鳳像是找到了什麼更好玩的東西,他冷笑了兩聲,依舊衝着端錦說道:“我看端爺也是條漢子,這樣吧,我也不難爲端爺,只要端爺今天衝我磕三個響頭,叫我聲爺爺。今日我就放過端爺,如何?”

聽到劉怡鳳的話,端錦還未作答,旁邊的新軍士官任永森皺眉說道:“劉隊官,殺人不過頭點地,你這樣做,不太好吧?”

劉怡鳳哈哈一笑,“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端爺呢?再說剛纔端爺也向我磕了不少頭了,也不差上這三個。”

此時端方怒火滿胸,他連連咳出幾口鮮血,想掙扎着站起,試了幾次,卻還是站不起來,他擡起頭,衝着自己的弟弟,狠狠說道:“叔絅,死便死了,不要辱沒了祖宗!”

但是這話,卻說得遲了,端錦已經跪在劉怡鳳身前,重重的一個頭磕了下去,不過一會兒,三個頭已經磕完,端錦口中囁嚅了半天,最終還是小聲說道:“劉爺爺……”

端方一聲長嘆,閉上雙眼,再不忍見。

那劉怡鳳卻故意挖挖耳朵,“端爺莫不是今天沒吃飽肚子,說話恁的小聲,您剛纔說什麼?我沒聽清!”

端錦張張口,一咬牙,大聲說道:“劉……”誰知剛說出這一個字,那邊端方已經厲聲喝道:“劉怡鳳!有膽量,你現在殺了我!我端方今日,有死而已!不想再見這種不要祖宗的人!”

“端總督總是這般着急!”劉怡鳳嘻嘻一笑,“也罷,我就成全了端總督。”

說完,他一揮手,只見圍觀的衆兵士中,盧保清排衆而出,“我來送端總督上路!”說話間,他大步走向端方,一邊走一邊抽出腰間的馬刀,走到端方身側,一手拽起端方,扶他跪好,“端總督,您對兄弟們一向不薄,今日我們殺您,非是忘恩,乃是公義,不得不爲。端總督放心,我一定給您一個痛快,讓您不收半點痛苦!”

端方嗬嗬一笑,“多謝盧兄弟了!”說完,把頭一低,露出脖頸,“來吧!”

端錦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哥哥,只覺心中想要說些什麼,卻總是說不出來,他忽然長聲嘶嚎,以頭搶地,大聲哭喊道:“祖宗啊,您睜開眼睛看一看啊!”

盧保清高高舉起馬刀,喊一聲:“端總督,一路好走!”便揮刀直落向端方脖頸,端方耳聽腦後金風呼嘯,卻是感到一陣輕鬆。

忽聽“砰”的一聲槍響,緊跟着腦後便是金鐵交鳴的刺耳之聲“嘣~叮~”,接着便是“噹啷”一聲,馬刀落在地上,盧保清嘶嘶的吸着涼氣。

“什麼人?!”劉怡鳳大聲喊道。

一衆兵士順着槍聲看過去,卻見遠遠路上,幾騎馬悠悠的踱了過來。爲首一個少年,不過十六七歲的模樣。

“你是何人?爲什麼要救滿賊?”任永森大聲怒道,一揮手,旁邊的士兵各自端起槍,指向來人。

“你們做什麼?!”一騎馬從後面躍出,馬上一人對衆人厲聲喝斥道:“這是武昌漢王朱崇禎!”

有那熟悉革命黨人的新軍士兵,突然訝異的指着那人喊道:“他是呂大森!科學補習所所長呂大森!”

聽這人一喊,衆人再仔細看去,可不,來人一共四騎,除了那個少年是個陌生臉孔,其餘三人,倒都是熟面孔,都是武昌城裡革命黨的元老,呂大森、胡瑛、張難先是也。

“難得諸君還記得呂某人。”呂大森豪邁一笑,爾後指着那個少年向衆人說道,“這便是我們武昌的漢王,朱崇禎!”

呂大森說完,衆人面面相覷,傳言中,武昌漢王三頭六臂,青面獠牙,神通廣大,乃是天上道君下凡。不料想見到真人,卻只不過是一個十六七歲的英武少年!

衆人呆在那裡,朱崇禎也不理睬,他催馬走到端方近前,清聲問道:“你是端方?”

端方死裡逃生,更不想竟見到了此次造反得首領,他仔細的打量了朱崇禎一眼,“不錯,我便是端方!”

“你可知道清門的載泓其人?”

端方一驚,載泓乃是清門門主,一向深藏於後,更兼身爲女子,礙於祖訓,處理政事也從不着痕跡。等閒之人,便連清門都不知曉,何況清門的門主?

“你究竟何人?”端方不答反問。

朱崇禎聽得端方此問,便知答案,他輕輕一笑,“你知道就好,今日我救你一命,不爲別的,便是想讓你替我傳個口訊,你告訴他,十年之約,須要提前,便定在下月十五月圓之時。不便之處,還請他恕罪則個。”

端方聞言大驚,他猛地站起身來,盯向朱崇禎,好半晌,突然問道“你是越州那個少年,朱丘?”

倒是朱崇禎被問得一愣,但不過一瞬,他便反應過來,“你是清門中人?”

“不錯!”端方傲然答道。

“那倒省了我不少事情,”朱崇禎淡淡一笑,隨手揮出一道刃光,斬斷端方的縛繩,“你去吧,告訴載泓,下月十五,我必去京城尋他!”

端方捏捏有些發酸的胳膊,活動一下身體,反身卻將剛纔盧保清掉落的半截馬刀撿了起來。

“容我清理一下家門!”

端錦見到哥哥從鬼門關前轉了一圈,依舊安然無恙,便在那裡嗬嗬笑着,剛剛哭喊過的眼淚鼻涕依舊在面上殘存。

端方走到弟弟面前,從懷中取出一方手帕,替端錦擦淨面孔,“阿弟,莫要怪哥哥,清門的規矩,一向便是如此。”

話音剛落,只見白光一閃,端錦人頭落地。

端方將半截馬刀向後一拋,衝朱崇禎拱拱手,“你的話,我一定帶到!”

說完,轉身便向北方走去。朱崇禎見他所爲,不由感嘆道:“真是求生者得死,求死者得生啊!”

端方聽到這話,身形一頓,又復轉過身來,衝朱崇禎說道:“朱明與清門恩怨相報,本無可厚非。可是如今閣下以私仇爲由,禍亂南國,削弱中華元氣,卻是大錯!”

朱崇禎倒不料想,這端方居然說出這等話來,催馬上前,又停到端方面前,仔細的打量了端方一下,“我識得你端方,聽說你府中藏有一套青銅王鼎,不知其重幾何?”

這句話一問出,端方臉上幡然變色,“你果然有問鼎之心!”

朱崇禎哈哈一笑,“莫要枉度人心!我問你,昔時楚莊王飲馬洛水,問鼎於周,斯時鼎屬皇室,諸侯亦不可有;現如今,鼎入尋常百姓家,已是大勢了!”

“當日你所作的《歐美政治要義》,我也曾拜讀。鄭海藏許你爲四士之首,贊你有學有術,便憑此書,你也當得。今日你既爲我傳訊,便是有緣,他日我必有重任於你。你好自珍重。至於如今的是非成敗,非是你所能知。決戰之日,我自會與載泓論道。”

這話說得奇怪,但端方卻不再問,只是說道:“既然如此,下月十五,自然有門主責問,倒是省了費我口舌。”說罷,便轉身又行。

朱崇禎卻道:“且慢行一步!”說完,甩鐙下馬,將坐騎牽到端方面前,“這匹馬,雖然不是什麼寶馬良駒,卻也是腳力非凡。今日送與你,早些報於載泓知曉。馬側包袱裡還有一些傷藥與水糧,一併送與你。”

端方也不客氣,拱手說聲“多謝!”便翻身上馬,打馬飛去了。

第一節 故地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八節 功罪第二節 議策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十一節 踏歌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九節 雲動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八節 宵小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七節 民變第三十節 芥蒂第十節 有晴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四十節 技擊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八節 功罪第一節 故地第一節 風起第八節 宵小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十七節 民變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三節 悶鬥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三節 畏難第六節 棉鐵第十二節 十年第五節 吾往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十二節 書院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十節 遊說第一節 聆訊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節 吾往第三節 後繼第十三節 出草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十節 百部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三節 悶鬥第二節 議策第五節 變色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節 衣冠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十七節 父子第三節 雲起第三節 畏難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五節 夜話第十七節 父子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二十節 雲緒第二節 衣冠第七節 厲兵第五節 吾往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十九節 報信第十九節 螻蟻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八節 翻雲第三節 故人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九節 去鄉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六節 星火第六十節 憲成第三節 雲起第三節 故人第一節 風起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十七節 黃雀第四節 死活第九節 夢碎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九節 夢碎第五節 承天第五十節 國史第二節 湛盧第十節 遊說第二節 湛盧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八節 翻雲第十二節 書院第七節 養士第二十節 園遊第十四節 截江
第一節 故地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八節 功罪第二節 議策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二十三節 別離第十一節 踏歌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九節 雲動第六十四節 去國第八節 宵小第四十節 技擊第十七節 民變第三十節 芥蒂第十節 有晴第二十九節 恩仇第四十節 技擊第二十八節 洪清第八節 功罪第一節 故地第一節 風起第八節 宵小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四十三節 之巔第十七節 民變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三節 悶鬥第二十六節 錦瑟第三節 畏難第六節 棉鐵第十二節 十年第五節 吾往第四十五節 牢獄第十二節 書院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十節 遊說第一節 聆訊第五十三節 秣陵第五節 吾往第三節 後繼第十三節 出草第五十八節 鍾英第十節 百部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五十五節 誅陳第五十六節 秦淮第三節 悶鬥第二節 議策第五節 變色第四十九節 遷族第二節 衣冠第二十四節 結業第三十三節 鼎屬第二十二節 仇讎第十七節 父子第三節 雲起第三節 畏難第二十七節 同船第五節 夜話第十七節 父子第四十一節 決戰第二十節 雲緒第二節 衣冠第七節 厲兵第五節 吾往第三十九節 景山第十九節 報信第十九節 螻蟻第六十二節 聚飲第八節 翻雲第三節 故人第五十四節 歸葬第九節 去鄉第五十一節 項劉第六節 星火第六十節 憲成第三節 雲起第三節 故人第一節 風起第五十七節 司徒第三十四節 衝陣第十七節 黃雀第四節 死活第九節 夢碎第三十五節 救死第九節 夢碎第五節 承天第五十節 國史第二節 湛盧第十節 遊說第二節 湛盧第二十二節 不爭第八節 翻雲第十二節 書院第七節 養士第二十節 園遊第十四節 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