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

張遼越過渠丘山銜住曹軍尾巴有多種目的,行軍中大多對前方充滿警惕而對來時走過的路多有疏忽,尤其像良山北道這樣東西貫通的一條路,更是如此。這當然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張遼想要搶曹軍的東西。

兵法有云: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俗話說三夫一兵,是講一個士兵便需要三名民夫去爲他運送補給。燕氏雖在黃河流域擁大船之利,但從遙遠的幽州至兗州,這條運送輜重的路是真正費去糧草無數,任何佔據優勢的燕氏將領都會想着如何吃敵人的糧食而減少己方在後的輜重壓力。而這個問題對張遼而言,更是一刻都不能等待的……他沒糧了。

就像陳宮所說,放棄在良山西北伏擊而繞行遠途,以期後發先至是在冒險。在北道上丟棄的輜重只是少數,因爲自大河暴漲補給斷絕後,張遼部便一直面臨着缺少糧草的窘境,過一日便少一日糧草。到了良山北道與夏侯淵遭遇時,張遼部實際上只夠突進至魯地的輜重,結果爲了輕裝簡行又丟下了少數,僅剩不過五日糧草。

這場長途奔襲對張遼最大的意義,便是襲擊曹軍後陣輜重,哪怕不能擊潰夏侯淵部都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能夠掠到他的糧草,這仗便勝了。

因爲東郡已經不剩多少糧草了,各地縣城鄉野的糧草都爲閻柔部在前些時候便抄掠一空。失去糧草輜重的夏侯淵,在東郡北部三天都撐不住,只能回頭!

步卒翻渠丘山終究還是慢了,張遼走出渠丘山時,卑衍已率騎兵於良山北道的東谷口等待晝夜,在張遼眼中,卑衍是很有價值的下屬武官……因爲他帶着騎兵馬隊就食於野,非但省下一日糧草,還從鄉野籌集到供五千兵馬食上一日的糧食。

作爲將領可以不懂得攻勢如火,但不能無法照顧好麾下兵卒的衣食住行。領兵打仗,能將這些繁瑣的‘小事’做成並一絲不苟,那多多少少不會是一個庸人。

爲將者會打仗的太多了,但無法讓軍卒吃飽飯的將領,就算再能征善戰,最後也總是難免一敗的。

張遼在良山腳下退後一步,退出海闊天空;小勝初陣的夏侯淵停駐在良山道上卻陷入進退兩難。夏侯淵不像張遼,一場仗葬送九成斥候,領軍帶路都壓到陳宮這個本地人充當的嚮導身上。但正因有斥候,才更令夏侯淵不敢繼續向西走。

在意識到張遼的難對付後,夏侯淵在心中將張遼拔高許多,儘管張遼在先前選擇後退,可對夏侯淵的震懾卻不亞於被擊敗……這種震懾來源於感覺自己的頭腦不夠用,完全被張遼繞了進去,因而被動的便讓夏侯淵希望不跟着張遼擺出來的思路去走。

他的斥候在出谷時,遭到烏桓騎兵的追襲絞殺,不論是騎馬射箭還是逃遁奔走,兗州軍練出來的斥候都比不上這些自小成長在北疆的胡人騎手,即便僥倖穿越封鎖抵達陽谷的斥候,也沒辦法讓自己活着回到良山北道,所以夏侯淵只能知道敵軍出現在山道終點的谷地,卻沒辦法知曉再多情況。

夏侯淵認爲,張遼在算計他。

于禁卻並不這樣認爲,以理據爭道:“夏侯將軍,張遼狡猾而勇武,熟知軍略。兵書上說過,敵人做出撤退的陣勢我們便要小心敵人進攻,敵人的進攻越是大張旗鼓,我們便越要小心他們是否要逃跑。現在陽谷的胡騎阻斷道路卻不敢進攻,我認爲張遼是想要逃跑了!”

可夏侯淵卻拿不定主意,道:“前些時候張遼後退我以爲他是想要進攻,但他卻沒有進攻;現在他在谷口廣佈防備,恐怕也是真的防備。”

當庸人與庸人對陣,依據兵法虛實之道,通常誰更懂得用兵便是誰能得到勝利;而聰明人與庸人對陣,獲勝的往往是聰明人;可當聰明人與聰明人對陣,所需要考慮的便多了,不能再單純地依據兵法,而要猜測對方的虛實並使用己方的虛實相合,才能勉強達到取勝的目的。

夏侯淵從不認爲張遼會是不知曉用兵的庸人,那麼造成如此原因的便只有一個——張遼多算計了他一步。

“與其舉棋不定,不如分兵。”于禁不願這樣守株待兔,抱拳道:“將軍善於行軍,不如由屬下率泰山兵先行,探明敵軍虛實。若陽谷不過爲張文遠之疑陣,屬下順勢奪城以全曹公部署;即便敵軍重重防備,以將軍之能亦可及時支援,不至潰敗。”

夏侯淵最終同意了于禁的戰策,先以泰山軍爲鋒,一路小心謹慎地向陽谷進軍。夏侯淵本部則帶着輜重稍稍押後。如此一來,即便前方戰事焦灼,也不至傷及輜重……其實他們和張遼部所面臨的情況差不出太多,同樣過一日便少一日糧草,畢竟大軍是無法從廩丘向良山北道運送糧草的。

也正因如此才讓夏侯淵感到心焦,若被阻塞在這幾日,士卒的戰力將會越來越低,到時候便只能等曹操主力自廩丘奔襲範縣再殺向陽谷合兵。雖然這是最穩妥的戰術,可指望曹操從廩丘殺到陽谷,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達成的。現在他派出去知會曹操的傳令騎卒有沒有趕到廩丘還要兩說呢,若等曹操發兵趕到陽谷,那可就更慢了!

就這樣,于禁領五千泰山兵一路向西,再繞行向北直走陽谷,不半日便與閻柔部下的胡兵交戰,雙方兵馬數量相仿,閻柔背靠城池輜重充足,仰仗馬快兵疾佔去不少便宜,但臨陣經驗較少,反倒忘記封鎖曹軍斥候,陽谷近畿的局勢在半個時辰中便被于禁摸出個差不離。

後方三十里的夏侯淵在夜裡收到于禁急報,“陽谷不見張遼蹤影,僅有數千胡騎,請夏侯將軍速速來援,合力擊潰敵軍!”

這下讓夏侯淵沒了絲毫顧忌,當即放下輜重領兵西進!

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償所願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
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三十五章 忠烈慷慨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償所願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