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真正威脅

“你從何處聽來的消息?”

高句麗國內城,世子伊尹漠宮室中,伊尹漠擰眉聽着常駐遼東的間諜回報,臉色陰沉。

“消息自遼東郡府下吏傳出,我國使者進獻禮物修好於漢度遼將軍燕北後,扶餘國使者亦至遼東,在拜會太守前拜訪遼東郡麴氏、甄氏等大族,先後留於遼東一旬有餘。”使者躬身跪拜在堂下,神態恭謙地緩緩答道:“在那之後,有人在於郡吏飲酒時聽說,遼東欲與扶餘國合兵,共擊我國。”

間諜的話令養尊處優的伊尹漠嚇出一身冷汗,高句麗與扶餘國的戰事纔剛剛開始。去年他們自扶餘國奪來遼山以南大片險要之地,轉而在兩國地勢中的攻守搶佔些許優勢。今年扶餘國爲收復失地而傾動大軍開赴遼山要地,這必然會是一場久攻不下曠日持久的戰事。

兩國國力相仿,兵力扶余稍弱,但誰也沒有將對方置於死地的能力。在這種時候,若遼東郡加入戰場,自高句麗國西面撕開戰線缺口,像去年那樣攻至紇升骨城之下,便能夠輕而易舉地擾亂各處糧道,進而使北面戰事因補給不足而陷入頹勢。

Www⊕ Tтka n⊕ ¢ o

遼東郡與扶餘國的聯合意味着什麼,伊尹漠再清楚不過。

這於他,於高句麗上下,都是不可接受的。

不過伊尹漠心中還是有些遲疑……去年燕北派人將邊防七百多隻耳朵裝進木匣送往國內城,將他與父王嚇得不輕,聽宮內醫署說整個年關父王都不停地遭受噩夢折磨。伊尹漠也是很多人吃不下飯,總會想起昏暗的宮燈映照下整個木箱中放滿耳朵的景象。

恐懼,無可厚非。

大多數上位者的地位來源於繼承而非刀光劍影中摸爬滾打,就算讓漢朝先帝見到名將皇甫嵩在冀州用人頭立起的京觀也會嚇得睡不着。

即使高句麗北面戰場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計乃至萬計的軍卒死於戰場,但那對遠在國內城的王室而言僅僅是個數字,從沒有人敢將屍首或是首級拿來讓他們看。

其實他們父子已經不錯了,尋常人見到一具屍首就會嚇得渾身發抖。

對燕北這個名字的恐懼,已經與七百隻耳朵所代表的屍首緊密聯繫在一起。

“這個消息準確嗎?會不會是扶余人爲了激怒我們進攻遼東而設下的圈套?”

儘管伊尹漠也認爲扶余人不會這麼傻,但他還是將這樣的話脫口而出……歸根結底,還是因爲心底裡對燕北這個名字沒來由地畏懼。

無端地讓他想起,那七百隻耳朵。

伏地的間諜不敢接話,這種問題不是他的身份能夠回答的。

伊尹漠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揮手將他屏退,沉着臉立在深夜裡昏暗的宮殿枯坐良久,這才下定決心前往王宮拜見父王。

“你要從紇升骨城往樑水營地派駐兵馬?”新大王伯固在睡夢中被侍衛喚醒,但真正將他驚地清醒的是兒子話語,頓時像被踩到尾巴一般穿着絲質內袍高聲喊道:“你又想對漢朝挑釁,上次給你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

伊尹漠接二連三對漢朝的挑釁,已經令伯固轉變了對二兒子欣賞的態度……對鄰國充滿進取心是一件好事,但缺少足夠的決斷與判斷時機能力的大王,與整個高句麗國有害無利。

尤其當北方宿敵在側,西面強鄰擁有一位堪稱雄主的度遼將軍時。這樣的局勢令伯固時常感到憂心忡忡。

“伊尹漠,如果你只知道一味對漢朝發動戰爭,而每一次又只能鎩羽而歸,讓國家一次又一次派出使節向漢朝邊郡稱臣來緩解危機……”伯固沒有將剩下的話說完,他頓了一下,對伊尹漠問道:“告訴我你要紇升骨城出兵的原因,如果沒有足夠理由,就算五部大加都支持你,我也不會答應。”

伊尹漠明顯察覺到父親對他態度的變化,低頭咬緊牙關片刻,這才壓下心頭憤怒,儘量用平和的語氣說道:“父王,在遼東郡的間諜傳回消息,扶餘國似乎說動漢度遼將軍燕北,欲合兵進犯……兒子並非單單要自紇升骨城向樑水進兵,還要請求父王自南面調派軍隊守衛紇升骨城,單單五千駐軍不足以守住大梁水河畔,更不能守住紇升骨城。”

原本聽到伊尹漠打算再向大梁水駐軍,挑釁漢朝邊境便已經令伯固感到憤怒,此時聽到伊尹漠還打算從南方調派兵馬駐守紇升骨城,更令他感到失望。

“你爲何如此短視?與扶餘國連年的戰事已經令百姓疲憊,歷年徵募將士都自南方而發,一旦南方駐軍調派至紇升骨城,北面局勢有變我們拿什麼來在南方募兵?何況國中如果出現叛亂,又能拿什麼來彈壓?這些你有考慮嗎!”

伊尹漠深吸口氣,正色說道:“正是因爲兒子思慮的多,纔會有此想法。父王,我們的敵人究竟是國人還是扶余,還是漢朝?在兒子看來,我國最大的敵人並非北面宿敵扶餘國,還是越來越強大的漢朝度遼將軍燕北!那個人連漢朝皇帝都不尊敬,難道您還真的以爲送給他兩條狗,一些破布,就能得到他的尊敬嗎?您就是把肅慎人的海東隼送給他,他都不會領情!”

伯固眯起眼睛,深色不善地看着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詞的兒子……伊尹漠對他越來越不尊敬了。

“去年與扶余交戰中,我們奪得了遼山以南,那些土地不能耕種,於扶余人而言是對抗我們的天險,可對我們來說呢?僅僅是前沿要地罷了。即便今年我們輸了戰爭,扶余人也無法對我們能夠耕種的土地與養馬的牧場造成威脅,輸掉戰爭,都不會有任何損失。可是難道父親沒有看到燕北治下的土地已經越來越多了嗎?”

“當他掌握漢朝幽州東面三郡的時候,就敢縱容屬下殺掉我們邊境一千多駐軍,把耳朵送到王宮裡來。當他統治幽州,對我們又會如何呢?我聽說他已經率軍攻打遼西郡,在他治下的百姓終日爲他祈禱希望他得勝回還,老人把家裡的存糧釀酒來鼓舞士氣,新婦織造布匹等待徵人歸家,小孩子在鄉間小道上騎着竹馬說自己是燕將軍指揮玩伴做進攻打仗的遊戲!”

“如果我們失去北面遼山,仍然有三座山脈阻隔在扶餘國與我們的必經之路上;可如果樑水和紇升骨城被漢朝攻下,他們的鐵騎只需要八日便可踏遍國內城外每一寸土地……是,去歲漢人用六千多人擊潰了我們兩千五百勇士,父王您覺得是因爲他們的兵力佔據優勢,可您忘了幽州漢人習慣於在平原作戰,邊境的山地讓他們捉襟見肘,可他們還是不過僅僅用了一戰便擊潰我們三千士卒,死傷過半!如果讓漢人奪走紇升骨城,國內城近畿三百里平原,您覺得就算我們集結兩萬軍士,又能撐的了多久?”

伯固的背後已經被汗水打溼,儘管他與燕北素未謀面,可他卻能夠想象傳聞中年輕而桀驁不馴的漢朝將軍統帥攻無不克的騎兵打下紇升骨城後向國內城進軍,高句麗的勇士在平原田野間四處潰敗,總角小童在燒燬的村落青煙後放聲哭泣。

他從最初對伊尹漠的憤怒,慢慢變爲對燕北的驚懼以及心頭的不安……難道,正如自己這個兒子所說,他們真正的敵人並非是北方持續攻伐三代的扶餘國,而是西面在國內戰亂中崛起的漢朝將軍嗎?

儘管對於局勢的判斷,伯固仍然認爲伊尹漠對漢朝的威脅是誇大其詞,但他也認同伊尹漠所說的,燕北絕不會因爲他們使節源源不斷的貢禮而對他尊敬。

甚至,送出去的禮物越多,高句麗便越會被漢朝人所輕視。

沒有任何一個大王的尊嚴是依靠委曲求全得來的……正如他尊敬燕北一般,他的尊敬來源於他對那七百隻耳朵的恐懼。

“我可以准許你向樑水增兵,增兵五千守備邊境,但這一次你不能再自作主張與漢朝衝突。就算真如你所說,燕仲卿纔是高句麗最大的威脅,但是在現在,我們也沒有進攻遼東郡的能力。此外,你還可以在南方調派三部大加麾下共一萬兩千名勇士屯守紇升骨城。”伯固沉吟地對兒子下達命令,心中卻也有些不放心道:“單手在國內城郡中,必須留下一萬五千軍士以備國中叛亂。”

伊尹漠終於說動伯固,興高采烈道:“請父王放心,我一定會保全紇升骨城!”

“伊尹漠,你記住,如果再辜負我的信任,這將是你最後一次說動我。”

伊尹漠飛快地點頭,大步流星地走出王宮。

他不單單要加強紇升骨城的防備力量,向邊境再次駐軍便是對漢朝的試探,如果這一次五千兵馬不會因此漢朝的反擊,便說明他們郡中並沒有對高句麗反擊的手段……他可是很清楚遼東郡的動向,度遼將軍燕北率軍西進,攻打公孫氏控制下的遼西郡。

儘管他還分不清公孫氏與公孫瓚有什麼關係,但他認爲這絕對是高句麗一勞永逸解決掉遼東郡麻煩的機會。

父王,你說我們沒有進攻遼東郡的能力?

兒子打給你看!

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
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十三章 先禮後兵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