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

毫無益處,這就是燕北對天下大亂後劉氏皇室與朝廷存在的唯一評價。當然了,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想加上這天下所有起兵的諸侯……如果沒有他們燕氏早就讓天下重歸太平了。不過回還趙國路上的燕北在整齊的軍列中打着馬緩緩搖晃,對於這個想法又發出嗤之以鼻的嘲笑。

只有一個諸侯時,是益處。但如果有很多諸侯,便毫無益處。而如果天下沒有諸侯,沒有諸侯天下又怎麼會混亂呢?

他想不明白,想不明白便不需要再去想這些沒用的事。

他回家了!

心心念唸的趙國都城邯鄲,出生在苦寒遼東的窮小子終於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一片土地,人們將這裡稱作燕氏趙國,每每想到此事都令他的心火熱無比——這片土地也應倍感榮耀。

他不再依靠土地、血脈那些虛無縹緲於現世毫無關聯的東西來帶給自己自尊與驕傲。燕北不需要源泉,他就是自己的源泉,也是旁人的源泉。

長達半年的籌備、接近一年的戰爭,當趙王宮厚重宮門再次爲他開啓。燕北只覺心中輕鬆無比,快步穿過寬敞的複道,開懷拉攏甄姜、甄道入懷,仰頭笑着,道:“燕某的小崽子呢?”

“讀書呢,桓兒習了半日弓馬,能用三鬥弓十步發十中六了。”甄姜說起兒子的進步喜意便涌上好看的眉梢,對燕北道:“大王喜讀史,妾便讓宮中書吏帶着桓兒讀史……快去看看吧,你回來他一定高興!”

“讀史,宮中哪個書吏帶着他讀?”

燕北聽到燕桓在讀史時並不爲長子的好學而高興,反而皺起眉頭。這年頭的書冊多記載雜亂,哪怕有熹平石刻作爲今古文學官方校對,但史書對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還是太過複雜了,如此一來老師便變得極爲重要。因爲哪怕只是書籍所載的一段話,哪怕其中僅僅一個字理解不對,那整篇文章的大意便會變得極爲不同。

若是經義那些微言大義也就罷了,史書中近乎冰冷地記載事宜、客觀地記載名人,史家筆鋒皆不敘善惡,這對有足夠見識閱歷的成人而言自是好事,可對燕桓而言卻未必是好事。

很容易爲還不明白什麼事善惡是非的燕桓豎立出並不那麼合適的追求形象來。

史書所載之人總有人前人令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那些名臣賢相、開國雄主,但他們的是非觀未必都是好的。萬一趙國世子看了胡亥搞政變殺大臣覺得這個很不錯可怎麼辦?

那還不如讓兒子學老子呢!

反正他阿翁早就被陳長文那癡兒寫進書裡了……可燕北沒想過呀,把馬匪當作榜樣又真的合適嗎?

燕北的阿翁沒給他學會怎麼當個好兒子的機會,早早就撒手人寰,所以他並不知道什麼纔是個好兒子;可同樣做阿翁對他來說也是第一次,同樣沒有經驗,就像學習如何做好兒子一樣沒有參照,一樣的糊塗蛋。

其實在這樣年紀做阿翁,多半都是一頭霧水的吧?他握了十幾年的刀、騎了十幾年的馬,要他上陣搏殺是當仁不讓,領兵打仗是他的本行,也樣樣精通;可如何做個好父親、如何去教育下一代?

他不會。

他和兄長教出一個好弟弟,可道理都是兄長給弟弟講,他真正做的也不過是把弟弟丟到縣學去送飯自己選擇更辛苦地謀生;至於後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他只是把弟弟放在一個又一個越來越高的位置上,至於能不能做好都無所謂,只要他說做得好,那便做得好了。

可教育兒子是不一樣的,可他不知道,他只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在最短的時間、最容易的方法灌輸給燕桓。讓他成爲一個……一個他曾經想要做卻沒能做成的人。

天生的帝王!

走至東複道,甄姜打消他的疑慮道:“伴讀的是應仲瑗之侄應瑒,將軍府皆言其才學極好,田元皓等對他多有推崇。”

應瑒的名字燕北只是有所耳聞,知道自己幕府下有這麼一號人,還都是因爲他的叔父應劭過去是趙相,還寫出過《漢官儀》那樣的儀令而已。不過對於田豐他還是信得過的,因而聽到甄姜這樣說也就壓下心頭疑慮。

說着,便已經能透過敞開的宮門望見宮殿檐牙下樹蔭涼亭下默然讀書的童子,那個像極了小時候燕東的童子便是他的長子,燕桓。

宮門旁宮女武士下拜聲音似乎吵到燕桓,趙國嫡長子皺着清秀的小眉毛望過來卻見到甄姜、甄道等人簇擁着燕北走來,連忙快步跑來拜倒在地對她們問好,這是這問好裡沒有燕北。

燕桓根本就認不出那個經常出現在耳朵裡而從未出現在的眼前的父王。

“桓兒,你父王在南方打了勝仗歸還,還不快來見禮?”

驚愕的眼睛擡頭便對上燕北眯着笑的眼,驚慌失措地問好卻聽眼前的父王皺眉微微搖頭,簡潔地表達着自己的不滿,道:“桓兒怎麼這麼瘦?”

燕桓並沒有得到一個諸侯王繼承人應有的教育,或者說是過去劉氏諸侯王繼承者應有的宮廷教育。他就像個在野外長大的孩子,像燕北一樣,只是得到了一些老師的教導和與之相匹的地位,但這離過去幾百年中漢室諸侯王精緻而嚴謹的宮廷教育所差甚遠,他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樣的問題。

所幸這只是燕北的一句牢騷,他拉着燕桓起身,捏着小胳膊撇着嘴道:“太瘦了。桓兒,你要強壯起來,沒有強壯的體魄與智力是不能統率百姓與家國的。”

這裡燕北所說的智力是智和力。

“接下來爲父說的話你只要記下心裡就好,晚一些總會懂。你不必咬牙切齒,斷髮誓天,只要記住,要記住在我們衰弱的時候,會有人來到我們的土地,把我們的人像豬狗一樣殺戮。”燕北輕輕地笑着,半蹲在地上將兒子托起舉過頭頂緩緩站起身來,“你要強大起來,強健你的體魄、增長你的智力,總有一天,這天下千萬生民要你去庇護,你天下無邊土地要你去守護……阿淼,給桓兒從羽林孤兒裡找些伴讀,讓他學習統率。”

“挑出聰慧強記的做腹心、機智謹慎的爲耳目、勇敢頑強的做爪牙,讓他們一起長大。”

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
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萬戶侯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十五章 惡性循環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八章 中山之變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