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

勸降,很多時候是個腦力活計。

燕北將趙都傳來的書信放在一旁,說客孫綜對審配的勸降又失敗了。要想勸降顏良文丑,必先讓他們有個臺階下,而燕北認爲這個臺階就是審配。其實現在他們三個到邯鄲以後就不太像囚犯了,就像不言而喻的默契,燕氏軍卒看守着他們,但他們同樣可以自由活動,甚至還爲三人配了重木製的兵器與坐騎,供他們活動身體。

唯獨一點,便是他們不能自由出入宅院。這也已經足夠了,趙王宮的從人給他們送去書簡,甚至還會斟酌着挑些戰報與天下局勢遞給他們,好讓他們不用堵塞耳朵矇蔽試聽。

燕氏對他們的防守不算嚴密,但這種時候,他們也不會逃走。

轉眼自袁氏丟掉渤海至今,已經有幾年了,這幾年裡他們對袁氏而言就像死人,離開趙王宮,他們也無處可去。似乎三人心中僅剩的尊嚴,就是在這種不言而喻的默契下,不投降燕北,仍舊作爲袁氏的家將、俘虜留在趙國。

趙王留給孫綜的使命便是隔三差五地去對他們勸降。其實燕北對此心知肚明,三人絕不會因孫綜的遊說而投降……幾年俘虜,勸降對他們而言已經成了一種獲取自尊的儀式,從最早的厲聲呵斥到現在能夠與孫綜把酒言歡,他們熟悉看守自己每一名軍卒,甚至時常還叫到一處飲酒,但絕不會因此投降。

這也是燕北尊敬他們三人的方式。

他擅長操縱心術,自然知曉三人當今古井無波的面容下是怎樣進退維谷的心靈交戰。過去袁氏一度雄踞二州聲勢滔天,與曹氏並肩,是世間僅次於燕氏的第二大諸侯,這是他們報有忠義的基礎。但到現今,隨張頜困韓猛於樂陵,麴義收三郡於青北,袁氏漸顯日薄西山之態,這種時候他們更不能降。

袁氏強盛時尚且不降,難到袁氏式微,便能降了?笑話,若就此投降又算什麼士!

缺少契機,缺少讓他們爲袁氏獻出最後一絲忠義的契機。在這個契機到來之前,他們無法投降。

冀南暴雨漸漸小了,管亥在帳外磨着那口燕北送給他的雙手大環刀,轉頭對帳中喊道:“大王,他們還不投降吧?降又不降,逃又不逃,這算什麼事,倒不如一刀砍了來得痛快!”

“古時候賢良長者說過,君子成人之美。燕某既不缺養人的這幾口飯、幾匹馬,又何必做這等惡事。他們要全忠義,哪怕不爲燕某所用,燕某也要爲他們全了!”燕北走出軍帳,擡頭看着陰濛濛的天,輕聲道:“雨停了,但看樣子還要下,不知你兄長的船能不能及時調來。”

管亥應了一聲,心中也多憂慮。說實話儘管投入燕氏麾下幾年,他卻仍舊不習慣這樣的生活。過去發兵不發兵,行船不行船都不重要,哪怕天時地利盡失,除了紕漏也沒什麼關係。而現在任何微小的使命都被放在國家大事這樣的層面去看,一旦與軍令有關,哪怕黃河發大水,要調來的戰船都不能晚了!

同爲護衛的典韋就要比他習慣的多。

遠處,頂盔摜甲一身重裝的典韋邁着大步走來,腰間的環刀隨步伐一下一下碰在厚重的腿甲上,踏着河北泥濘的土地由遠及近。走到近處,一絲不苟地拱手見禮,這才示意身後士卒呈上書簡,抱拳說道:“大王,河南的戰報,傳來了!”

“這可真不容易,可算來了!”

燕北說着便讓士卒捧着好幾摞封着獸皮受潮的書簡入中軍帳。接連半月,河南的戰報因黃河大水不能通達,河北軍卒又無法同行至南,着實令人等得心焦。他甚至不止一次望着濤濤大河感到懷疑,是不是張遼的軍隊已經被曹操擊潰了?

沒有辦法,陳宮與授予節杖的軍卒從北向南乘船過去,但後來北岸的土地便因連日大雨塌軟下去一塊,接着河南走軻又被沖毀,何況人可以浸水……戰報浸水,送回來一堆烏漆抹黑的木片有什麼用?

不過所幸暴雨終於停了,中軍帳裡的郭嘉將戰報依據兗州、青州分爲兩份,與司隸的河內郭昕、虎牢沮授,三輔馬騰、涼州趙雲的戰報擺在一起,燕氏終於能將天下各地爆發戰爭的信息彙總到一處,對局勢的判斷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斷。

涼州地處偏遠,隴縣又陷入圍攻,趙雲僅僅發回一封戰報,便是告知陳羣已率部從安定突圍,同樣撤入隴縣,與他一起的還有四萬餘安定百姓。至此隴縣一城所容流民已有十餘萬人,他開放武庫編練新卒,也不過只能武裝五千鄉勇守城,不過好在韓遂圍而不攻,暫時還沒太大凶險。但隴縣內的糧草隨流民百姓越聚越多,僅能維持不到三月,故而向朝廷求援。

也就是說,最遲入冬,如果沒有糧草供給,燕氏在涼州的最後一座城池隴縣便會被攻破。而現在,又幷州、司隸向隴縣輸送糧草的要道,隴關卻把持在韓遂手中。

馬騰帶着從中原索要到的兵甲戰馬與三千營軍卒回到三輔,進駐馬岱先前率馬氏軍佔領的長安。戰報傳回時馬騰還未與韓遂交戰,不過在戰報上馬騰的大致思路是由他領大軍向西逼近隴關,馬超南下由漢中煽動益州漢中、涼州武都的參狼、大申、白馬等羌部;鎆、剛、甸等氐部參戰,領這支軍隊由武都道進入涼州,北上漢陽郡由東西兩面襲擊隴關,以其打通這條道路。

郭嘉將兗州戰報推到前面,燕北卻探手去取青州的戰報,片刻後開口說道:“麴義打得不錯,徐晃取得袁尚、蔣奇的首級,讓其前軍大潰,鞏固防禦,明年春季之前,袁氏只能擁有青州的北海、東萊兩地了……等明年田國讓騰出手腳,用水軍打過去,青州便盡在我手了!”

說罷,燕北暢快的笑意便凝固在臉上,十分慎重地拿起兗州戰報。大軍爲黃河阻斷,只要張遼能固守住一座城池,他便燒高香了,哪裡還有更多奢望呢?何況他擔心戰報中陳明的局勢要比他想象中更差。

打開戰報,燕北閉着眼睛一聲嘆息,“果不出我所料,曹軍樂進、李典領軍衝突範縣,章碾死於陣中,所部大敗,唉!”

“誒?”

再睜開眼,接着翻開一卷,戰報便有些詭異了,燕北面色接連變化,斷斷續續想笑又強硬止住的樣子令郭嘉捧腹,“這什麼東西,寫錯了吧!閻,閻志將四千胡騎衝曹仁六萬之陣,大勝,濮陽城外民夫自相踐踏,屍首阻塞濮水爲之斷流?張遼由良山北走魯地,曹操這會應當在廩丘,他去魯地做什麼!等等,濮陽、廩丘、良山,張文遠繞行東平國……我有良將張文遠,何懼天下諸侯!”

說到極處,燕北拍案大笑,接着凜然道:“傳信催促渤海管承,將戰船給我開進大河!若被撞壞燕某再給他調,給他造!燕氏戰將如此勇猛奮進,燕某身爲主公由豈能爲大河所阻!”

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奪鹿侯的野望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
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三百零二章 諸生下鄉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七十章 都不好受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一百零一章 英明神武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奪鹿侯的野望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一百三十八章 譙縣之戰 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