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

“在擊沉了大多數奧斯曼帝國的戰艦,而且確定逃走的戰艦也追不上以後,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船隻停下來,開始打撈水手。他們當然不能信任,也不會任用這些來自異教徒國度的水手,但經驗豐富的水手奴隸很值錢,他們可以轉賣給其他國家,甚至在將來賣回奧斯曼帝國,所以願意打撈。”

“不過他們打撈起來的人並不多。這裡是尼羅河不是大海,水手們即使落入河裡也能游回岸上。實際上,雖然被擊沉的戰艦很多,但戰死的水手並不多,大多數人當時都活了下來,在尼羅河東岸登陸,隨即向北或向東逃去。”

“但這時天已經完全亮了,在奧斯曼帝國的海軍被消滅後,明軍可以放心大膽的讓士兵們坐船渡河。明國皇七子文坻派出了所有騎兵,在開羅以北、以東地區搜尋水手。絕大多數人都沒能逃脫明軍的搜尋,只有極少數人逃脫。”

“明軍士兵並沒有殺死抓住的水手,而是以極其便宜的價格賣給了歐洲的商人。所有跟隨軍隊而來的商人,以及熱那亞和威尼斯這兩個國家的軍官都十分高興。”

“之後聯軍對奧斯曼的戰艦進行了打撈。在彌補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損失後,剩下的船隻明國要了三分之二,歐洲國家一共得到了三分之一。不過明軍沒有馬上對這些船隻進行修補,一是因爲他們並沒有帶着船匠來到埃及,第二是他們打算將這些船都送到蘇伊士港。看來明軍將蘇伊士港當做了未來的海軍母港。這也表明他們對進入地中海沒有興趣。”

“在打撈戰艦的同時,聯軍發動了對三角洲的登陸戰。由於親眼目睹了艦隊的全軍覆沒,駐守三角洲的士兵認爲開羅城一定守不住,士氣大跌,馬穆魯克人因爲在保衛自己的財產還能奮力作戰,但奧斯曼人就鬥志全無,又因爲身處死地,如果不是因爲這些士兵都是精銳,穆罕魔德一世也是一名善於指揮的將領,他們面對敵人的進攻估計會直接投降。”

“但即使沒有投降,他們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也很低。穆罕魔德一世意識到開羅城守不住了,勉強抵擋住明軍第一天的進攻後,於當日半夜帶兵逃離三角洲。”

“穆罕魔德一世的逃離使得馬穆魯克人更加絕望,如果不是全部家當都在開羅城內,他們或許也會放棄抵抗嚮明軍投降。但一想到一旦投降,即使自己能夠活命(這也是沒有把握的事情),財物也留不下多少,妻子也可能被搶走,他們就又鼓起了勇氣。”

“但城內的埃及人卻再也不願意幫助防守了。對他們來說,被馬穆魯克人壓榨,和被明國人、卡斯蒂利亞人壓榨的區別並不大,雖然明國人和卡斯蒂利亞人都是異教徒,但異教徒未必就比馬穆魯克人壓榨的更加厲害,不值得爲此送命。就算馬穆魯克人強行驅使他們在灘頭防守,在明軍發動進攻後也馬上潰散,督戰隊反覆殺人才擋住了他們逃跑的腳步。”

“由於奧斯曼人逃走,埃及人又不願意幫助守城,馬穆魯克人的兵力不足,無法對整座三角洲進行防守,想要全軍撤入開羅城內。但是半夜奧斯曼人才逃走,第二日一早明軍和卡斯蒂利亞軍隊就會發動進攻,很多東西來不及搬回城裡。塔塔一世決定再堅守一天,將所有有價值的東西,和城外居住的所有人都撤回開羅城後才放棄防守。”

“但他的打算落空了。天才矇矇亮,明軍就在火炮的支援下發動了進攻。明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從表現和戰果上來看,甚至比我在印度時見到的又有所提高。當時與我一起觀戰的歐洲國家的軍官,不管是來自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拉貢王國、英格蘭王國,還是來自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等國家的,臉上的表情都十分震驚。威尼斯共和國的軍官還說,這足以稱得上是教科書般的登陸戰,他回去一定將這編入軍校的課本。”

“根據他們的態度,我想在明國先後展現了強大的炮兵,和同樣強大的步兵後,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會升起同明國作對的念頭,更何況歐洲人需要的貨物的原產地都在明國的控制之下,他們絕不敢得罪明國。”

“在明軍強大的攻勢下,防守灘頭的馬穆魯克人很快就崩潰了,爭相逃回開羅城;正在搬運貨物的人也將正在搬動的東西扔下,或者向開羅城逃去,或者嚮明軍投降。有極少數馬穆魯克士兵堅決抵抗,但很快就被後續登陸的卡斯蒂利亞人消滅。有部分馬穆魯克人被俘虜,明軍當時沒有殺死他們,而是送到了河西岸的軍營中。但在軍營中,他們被秘密處死了。”

“明軍繳獲了大量的物資,比如糧食,比如投石機和形狀整齊的石塊,比如大型弩機和箭矢。雖然明軍在輔助攻城器械上已經火器化,但曹行將軍決定不浪費這些東西,第二天攻城的時候都用上。不過他當時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或許用不到這些東西就能攻陷開羅城。”

“對於這句話我很困惑:難道他認爲馬穆魯克人會直接崩潰?但是通過他們前幾天的表現,我不認爲馬穆魯克人會崩潰,歐洲各國的軍官也都這樣認爲。但曹行將軍也是明國的著名將軍,指揮過無數戰役,即使在歐洲也非常有名,年紀也不小了,不會像年輕將軍一樣信口開河。”

“不過當我寫下這段話的時候,時間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四點多。按照明軍的習慣,士兵們也該起牀洗漱吃飯,準備攻城了。我的疑惑或許馬上就能解開。”

寫到這裡,寫日記的人伸伸懶腰,站起來掀開門簾看向外面。他見到確實已經有士兵起牀了,做飯的地方也飄起了炊煙,就要返回帳篷拿出洗漱用具。

可這時他忽然聽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忙轉過頭去,就見到文坻正在幾名侍衛的保護下向他的帳篷走過來。

“下官多納泰羅見過殿下。”他用已經很流利的漢話說道。

“你也起的這般早。”文坻笑着說了一句,邁步走進帳篷。他四下看了幾眼,見到桌子上擺放的鵝毛筆與本子,又注意到本子上的墨水還沒有幹,驚訝的問道:“你是從昨晚一開始一直在寫東西,還沒有睡覺?”

“殿下,我昨晚睡覺了,只是卯時初就醒了,之後再也睡不着,就起來寫日記。”多納泰羅回答。

“你們拂菻人是不是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文坻又問道:“克拉維約也喜歡寫日記,好像吉貝爾蒂也經常寫日記。”

“殿下,在拂菻,從事外交工作的,哲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多納泰羅回答:“記憶是並不可靠的東西,如果當時有什麼靈感或者必須要記住的東西,如果不記在日記本上,過幾天或許就會忘記。”

“說的也是。”文坻點點頭。他自己有時候也記不住一些事情,要靠旁人提醒,或者也記在本子上。

“不過你的主業是畫畫和雕塑。我記得你之前想要將索科特拉島海戰的經過畫一幅連環畫作,可已經動筆了?”

“已經開始動筆了。”多納泰羅帶他向另一側走去,指着架子上的畫布說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千門火炮同時開始轟擊的場景已經畫完了。”

文坻聽他這樣說,忙湊頭看過去。他仔細看了看暫時被命名爲《大炮的轟鳴》的這幅畫作,覺得水準很高,不僅幾乎真實還原了當時的情形,而且一看就讓人有心潮滂湃之感,不由得讚頌一句,想到什麼又說道:“索科特拉島海戰的畫作暫時停一下,先畫幾幅登陸戰的情形。”

“殿下,不在攻陷開羅城後先畫攻城戰的情形麼?”多納泰羅問道。登陸戰當然也很值得一畫,可攻城戰應該比登陸戰規模更大,更值得紀念。

“攻城戰,”文坻聽到他的話,嘴角浮現出笑意。“不會有什麼攻城戰了。”

“殿下,您這是什麼意思?”多納泰羅追問道。

“天兵有法子不走城牆,進入城內。”文坻道。

“難道是要想攻克德里城一樣在地下挖地道,一直挖到城牆下,然後填埋火藥炸了城牆?”多納泰羅說道。但他隨即否定了自己的猜測。開羅城在三角洲上,土壤潮溼,根本不可能在地下挖出一條通道。即使能夠挖出,也絕對不是幾天內能夠做到的,還不如攻城。明軍還有足夠的炮灰驅使用來降低傷亡。

“不是挖地道爆破。”文坻笑道:“是地底下本來就有一條地道。通過地道,大軍可以神不知鬼不覺進入開羅城,哪裡還需要挖地道炸燬城牆?”

“而且現下天兵已經進入開羅城中,你馬上就能見到這座城池被攻陷了。”

第1270章 兒女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06章 婚禮後記第157章 郡主第1680章 崩塌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62章 撫慰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470章 對聯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62章 二十八日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089章 血色(一)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258章 車軌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437章 閒聊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383章 事情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137章 決心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589章 湘王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421章 浮現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151章 會見前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256章 多疑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590章 薛救齊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61章 祖制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45章 武德衛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093章 血色——報了
第1270章 兒女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06章 婚禮後記第157章 郡主第1680章 崩塌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62章 撫慰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470章 對聯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62章 二十八日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089章 血色(一)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258章 車軌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437章 閒聊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383章 事情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137章 決心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589章 湘王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421章 浮現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151章 會見前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256章 多疑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590章 薛救齊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61章 祖制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45章 武德衛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093章 血色——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