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去孝陵

之後從五月初一開始,允熥又開始三日的齋戒了。五月初五就是朱元璋駕崩一週年的日子,允熥要在這一天去孝陵祭拜,所以初四就要出,初一到初三在宮中齋戒。

不僅是他,熙瑤與皇太子文垣也要一起去祭拜孝陵,所以也同樣要齋戒的,雖然文垣現在還基本上在吃流質食物。

熙瑤不放心讓文垣一個人齋戒,所以是親自帶着文垣的。她把宮務又交給了妹妹熙怡。

每當這種熙瑤不得不暫時把宮務交給別人的時候,她都慶幸她們是姐妹二人一起進宮的。侍書與待詩等人熙瑤也不是不信任她們,但是萬一出了什麼預料之外的事情她們絕對不敢做決定的,熙怡在就沒問題了。

雖然當初姐妹二人一起入宮,如果允熥對她們不喜歡的話那姐妹二人都跳進火坑了——如果熙瑤一直沒有孩子,那麼就算允熥不廢了她的皇后之位,那麼其實與廢了差別也不太大——但是在熙瑤姐妹地位鞏固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了。

除了允熥一家三口之外,被欽點隨行的官員也都在家齋戒沐浴。四品以上的高官和在京的勳貴自然都是有資格隨行的,但是之下的官員就看允熥的意思了。

允熥欽點了所有的舍人們隨行,又點了六科都給事中等官員隨行。倒不是一定非得親信才能,允熥必須顯示他的氣魄,所以是點了所有的重要職位的官員與官聲不錯的官員。

五月初四一早,允熥就起來準備了。卯時就從宮中出前往孝陵。隨行的官員們比允熥起來還早,差不多寅時就都起來然後匆匆吃了點兒東西就趕到皇宮的大門口等着了。

允熥一行人大約在中午就到了孝陵所在的地方,然後允熥又齋戒一日,第二天五月初五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就起來沐浴更衣,然後帶領百官拜祭孝陵。

執事這個光榮的任務被允熥交給了他現在最信任的太監王喜,副手還是交給了王步和王進這兩個太監。他們兩個獲得了這個位置都非常的高興,說明允熥還記得他們。

允熥看着王喜帶着其他的宦官把祭祀用的牲畜擺到臺上,然後面對着大殿之內朱元璋的神位跪下磕了四個頭、說完了規定的話以後在心中默唸:‘皇爺爺,你放心,我大明的江山一定會在孫兒的手中揚光大的,你生前最喜歡的兩句詩: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也已經刻在石碑之上附葬陵寢。’

‘孫兒這一年來也想了不少的詩詞要來祭拜爺爺,但是無情未必真豪傑這幾句已經是對於皇爺爺的最大的稱讚了。皇爺爺你在下邊估計已經知道了這詩不是孫兒原創寫的,但是除了皇爺爺沒有人能更適合這兩句詩了,想必爺爺也不會在意是不是原創的。’

‘……’

朱元璋教導了允熥六年,允熥對於朱元璋的感情很真摯,平時不想着這件事也就罷了,現在在孝陵祭拜朱元璋,話就止不住了,從詩句開始說,一直說道最近的改科舉,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

並且允熥說着說着眼淚就不禁流了下來。他還是很懷念朱元璋。畢竟,這是親自教導了他六年的爺爺。

過了很久,允熥的眼淚都幹了,才站起來要結束這次祭拜。但是允熥跪在地上的時間太長了,腿已經完全麻了,竟然沒有站起來,還是一旁的朱棣與未就封的王爺朱楹把他扶起來的。

此時已經是下午了,允熥又宣佈明日要去拜祭孝東陵,所以他又回到了所住的地方休息。

在臨出孝陵之前,允熥下令:“今後無論百官與百姓,過孝陵百步之外需下馬下車下轎步行,違者以大不敬論斬。”

第二天允熥又去拜祭埋葬着朱標的孝東陵。

===============================================================

對於孝東陵裡埋葬的這位已經被追封爲太宗文皇帝的‘父親’而言,允熥就沒有太多的感情了。他即使繼承了原本允熥的記憶也不如自己這幾年的親身經歷,所以感情很淡。

不過允熥還是在跪着的時候說道:“父親,我會讓你一直都是皇帝的封號,而不是在追封爲皇帝四年以後又被降爲懿文太子的!”

當天允熥又在這附近休息了一晚,然後於五月初七返回京城。

=============================================================

五月初八,這一天允熥來上朝。允熥剛剛到了朝堂之上,等在大殿內的官員就覺得不太對,反應慢的還沒有現哪裡不對,反應快的已經反應過來:皇帝今日穿的衣服不太一樣。

允熥這一年來一直是在爲朱元璋服喪的,所以一直穿的都是素色的衣服,即使是過年的時候也只是穿了藍色的衣服,沒有穿鮮豔的顏色;但是今天允熥卻穿了一身黃色的最正式的朝服。

就在一些官員一愣神的時間裡,王喜宣佈早朝開始。

那些還沒有琢磨過來的大臣開始說事,但是注意到允熥穿着不一樣的大臣都在想着允熥這麼突然換了一身衣服,有點兒違背了自己說的要爲朱元璋服喪三年的事情,到底是爲了什麼。

早朝的時候倒是也沒有太多事情,不一會兒就都說完了。這時允熥站了起來,說道:“初五日是太祖皇帝的忌日,你們也都知道,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還跟着朕去拜祭了太祖皇帝。”

“去年太祖皇帝過世的時候,朕十分傷心,雖然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皇帝可以以日易月,所以雖然朕是斬崔服,但是服喪二十七日即可。”

“可是朕實在是太思念太祖皇帝了,所以決定按照古禮服喪二十七個月。”

這個時候中書舍人、兼任禮科副科長(給事中)、實際工作是主持重修《元史》的解縉說道:“陛下的孝行,感動天地,古之君子不能及。”拍了允熥一個馬屁。

不過雖然解縉是在拍馬屁,但是說的倒是不錯。自從漢代已來皇帝們都是一開始嘴上說要服喪二十七個月,但是在百官的勸說下最後都是以日易月,哪像允熥在百官的反覆勸說下還是拒絕了以日易月,堅持服喪。並且這一年已來也沒有聽說宮裡哪個嬪妃懷孕,看來允熥服喪還是很真誠的。所以百官雖然鄙視解縉的爲人,但是大家到時承認允熥確實很孝順。

允熥微微笑了笑,繼續說道:“但是朕初五日晚上在孝陵附近休息的時候,太祖皇帝託夢給朕,說道:‘你又何必堅持服喪二十七個月,孝不孝順全在心中,與外邊表現成了什麼樣毫無關係。’”

“‘爺爺起於貧民,見過表面上十分孝順,但是背地裡在父母孝期內胡天海地絲毫不尊禮儀的人。可見孝不孝順與表面上的表現毫無關係。爺爺想來,這家人的父母恐怕更願意兒子只是服一年的喪,但是謹遵禮儀,也不願意兒子服喪三年,但是隻不過守禮幾天。’”

“‘所以你不必非要服喪三年,爺爺知道了你的孝心即可。你回去以後就除服吧,不必接着穿着素服、謹守孝裡了。’”

“朕聽了太祖皇帝託夢中所說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今日決定除服,出孝。”

百官們聽了,也沒什麼表示。這跟百官也沒什麼關係,還有部分人覺得這是允熥不耐煩繼續守孝一年多,所以故意編出來這麼一個故事的。不過允熥已經守孝一年了,早過了爲皇帝規定的二十七日的守孝規定,所以大臣們也不會反對。

但是允熥好不容易編出了這麼一個故事,豈會只給自己出孝所用?

允熥接着說道:“朕覺得太祖皇帝所說的孝不孝順全在內心很對,並且當年孔聖人之所以提出三年孝的說法,是爲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當年的不易,給孩子三年時間還接受父母去世的消息,並非是一定要讓孩子就必須爲父母守喪三年。”

“所以朕決定,以後皇族的斬崔服,服喪一年即可。若是還沉浸在對父親去世的悲傷中而不可自拔,也不能虛耗光陰,空空渡過。卿等以爲如何?”

大臣們對於允熥的這句話有些意外,不過幾個禮部和鴻路寺等衙門的官員在思量了一會兒之後還是沒有覲見反對允熥的意見。

一方面是允熥說的還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是因爲皇族本來就與其他家族不同,各地的藩王雖說服三年喪,但是其實在封地也一直在做事,根本沒有像孔子當年所要求的服喪禮節一樣在家悲傷什麼也不幹。所以禮部的官員覺得沒必要阻止。

於是這一條就在朝堂之上通過了。

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384章 秦與浙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704章 晚會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202章 小說家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306章 元宵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675章 出診第1486章 不公平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558章 增兵!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365章 誰決定第584章 奴僕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646章 衛徽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05章 殉葬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208章 用方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412章 合圍第529章 喜脈第1531章 產業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63章 舊的結束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52章 追悼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973章 訓話第213章 發福利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
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384章 秦與浙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704章 晚會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202章 小說家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306章 元宵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675章 出診第1486章 不公平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558章 增兵!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365章 誰決定第584章 奴僕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646章 衛徽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05章 殉葬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208章 用方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412章 合圍第529章 喜脈第1531章 產業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63章 舊的結束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52章 追悼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973章 訓話第213章 發福利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