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

這一政策的要點是,把國民分成軍士、農民、工匠、商賈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國語·齊語》記載,管仲規劃士鄉十五個,工商鄉六個,每鄉兩千戶,以此計算,全國有專業軍士三萬人,職業的工商臣民一萬兩千人(均以一戶一人計算)。此外,在野的農戶有四十五萬戶。

管仲認爲,四民分業有四個好處:一是同一行業的人聚居在一起,易於交流經驗,提高技藝;二是對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有很大作用;三是營造專業氛圍,使民衆安於本業,不至於“見異物而遷焉”,從而造成職業的不穩定性;四是無形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使子弟從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薰陶下自然地掌握專業技能。

他把社會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人,這種專業化的商品經濟模式,自兩漢以來被尊奉爲基本形態及指導原則。細緻的職業化分工及世代相傳的制度安排,是中國早期文明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學者認爲:“中國的社會職能分工比歐洲早了至少一千年,主要的傳統生產技術(工業革命前的非機器生產技術)在中國出現的時間也比歐洲早八百年至一千年。”

並且需要注意的是,管仲實行‘四民分業’,是並舉之義,並沒有先後尊卑之分。但是儒家在繼承了管仲的‘四民分業’後卻認爲這存在尊卑,可悲可嘆,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管仲的第二個開創,是“貿易自由”。

管仲這位具有多年從商經驗的政治家,早已發現工商業的贏利能力大於農業,而振興商品經濟更是增強國力的最佳途徑。他在齊國推行了涉及產業、稅收、價格等多個領域的整體配套改革。

對內,管仲取消了過路稅,只在出售的時候徵收一次稅賦;對外,空車來的不徵稅,徒步背東西來的不徵稅,甚至駕車來的商人還可以免費享受伙食。

此外,齊國幾次會盟諸侯,都會與各國達成關稅協定,降低關稅。

這導致了齊國商業的極度繁榮和商人的活躍。據計算,臨淄的居民人數達30萬之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最繁華富足的城市,而與其同時的雅典城人口不到5萬。

管仲的第三個開創,是“宏觀管制”。

管仲建立了國儲糧制度,國家採購囤積大量糧食,其數量足以控制市場糧價的波動,以達到豐飢平衡的功效。管仲對糧食十分重視,他不容許任何人操縱糧價,嚴禁在饑荒之年利用糧食買賣欺壓農民,糧價波動必須由國家掌控。

管仲還是一個運用價格槓桿來調節經濟和增加國家收入的高手。他曾舉例說,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即不必再徵布稅,而要徵於原材料麻,麻價因課稅漲十倍,布價就可能因此而上漲至五十倍;同理,如果國家掌握了大量的織帛,就可徵課原材料絲的稅,這樣又可使織帛的價格上漲十倍。

在對外貿易上,他主張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控制商品價格,即“因天下以制天下”:如果外國商品的質量高過本國,就提高該商品在本國的銷售價格,以控制外國商品的輸入,如果要鼓勵出口,就要壓低出售價格,“天下高而我下”。

管仲的第四個開創,是“寓稅於價,鹽鐵專營”。

齊桓公與管仲多次切磋富國之策,齊桓公建議對人口、房屋樓臺、樹木、六畜徵稅,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來,稅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財物,自然會招致人民的不滿。最好、最理想的辦法是“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據此,管仲提出了“寓稅於價”的辦法——把稅收隱藏在商品裡,實行間接徵收,使納稅者看不見、摸不着,在不知不覺中就納了稅,而且不至於造成心理上的抵抗。

在具體辦法上,管仲給出了簡單的七個字:“唯官山海爲可耳。”——只要把山、海的資源壟斷起來就可以了,山上出鐵礦,海里產海鹽,是爲鹽鐵專賣制度。

在農耕時期,鹽和鐵是最爲重要的兩大支柱性產業,無一民衆可以須臾離開。管仲對鹽和鐵的專賣收入做過舉例說明。他說,萬乘之國的人口約爲千萬,如按成人徵人頭稅,應繳納者約爲一百萬人,每人每月徵三十錢,爲三千萬錢。如果進行鹽的專賣,每升鹽酌量提價出售,每月可能得到六千萬錢,就可望得到一倍於徵人頭稅的收入。而在表面上,政府確乎不曾徵稅,不致引起人民的反對。不僅在國內如此,還可運鹽出口而獲取重利,這等於煮沸取之不盡的海水就可以迫使天下人向齊國納稅。

鐵的專賣也是一樣。管仲說,大凡一個農戶,無論是從事耕作還是做女工,都需要針、刀、耒、耜、銚、鋸、錐、鑿等鐵製工具,只要在一根針上加價一錢,三十根針就可收三十錢,即等於一人應繳的人頭稅了,由此類推,則全國收入總數亦不下於人頭稅的徵收總額。表面上,國家並沒徵稅,實際是“無不服籍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鹽鐵專營,但不是主張政府親自下場,創辦國營鹽場或國營鐵廠——後世之人學管仲,認爲專營就是國營,多入歧途。

管仲的第五個開創,是“鼓勵消費”。

對於古人來說,管仲的經濟思想中最爲奇特的一項是鼓勵消費,他甚至倡導奢侈,這在古往今來的治國者中可謂僅見,在《管子》一書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管仲倡導奢侈的理由是:只要不人爲地堵塞利源,商賈就會日夜不息地從事營運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斷地消費,貧窮的人才有工作可做。爲了強化自己的觀點,管仲甚至做過極端的比喻,他建議在煮蛋之前應先加雕繪,在燒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

管仲甚至發明了一個非常先進的觀點。他說,每當年歲凶歉的時候,人民沒有本業可作,國家就應該進行宮室臺榭的修建,以促進人民就業,尤其要僱用那些喪失了家產的赤貧者。這時候修築宮室,不是爲了享樂,而是爲了促進就業,平衡經濟。

這種通過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來刺激經濟復甦、促進就業的做法,西方人在兩千多年後才學習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爲例,當時的美國、德國等無一不是採用了這樣的政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兩千多年前,管仲就有這樣的智慧,確實讓人驚歎。

管仲的第六個開創,是“以商止戰”。這也是管仲最爲後世所漠視的治國思想。

就國家內政而言,“以商止戰”就是發展商品經濟,讓國民富裕而不至於造反。

就與各諸侯國的關係而言,“以商止戰”就是擴大對外貿易,並以軍事的威懾力維持均衡。

以上六點,就是管仲開創的思想。

對後世的國家經濟政策和經濟學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來,後世華夏除了‘四民分業’這一政策實在是沒有辦法繼承以外,所推行的有效政策幾乎都與管仲的政策類似;而凡是違背管仲政策的,基本上都不成功。

並且管仲的以上政策,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是全世界最早提出來的。他本人,是一個很類似於,不對,應該說是凱恩斯很類似於他,的尊重市場規律的國家干預主義者。

但是歷代君王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使用了儒法結合的治國思想,而不管是儒家還是法家和管仲的思想都不兼容,管仲這些偉大的政策,除了‘四民分業’和‘鹽鐵專營’以外,全部被統治者所漠視,何其悲哉!

允熥在看到楊子榮殿試的策論後,忽然想起了管仲這個人,所以專門找出了《管子》一書和《國語齊語》中有關管仲的片段,這才發現了這個被埋沒的千古第一明相。管仲明明是千古第一明相,論歷史貢獻,比晏嬰、諸葛亮、蕭何、張良、謝安、房玄齡、杜如晦、張居正等要高得多,但是在歷史上卻只與樂毅並稱!

允熥在看完了有關於管仲的記載之後,馬上就決定:‘在官員中弘揚管仲的偉大思想,並且要弘揚到縣一級,反正當年連孔子都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官員們也不敢公開反對。’

‘那些死腦筋的人朕也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但是腦袋靈活的官員自然會明白允熥的想法,投奔過來。’

所以他在佈置黃淮清查妓館之前,就已經開始着人整理管仲的有關記載,在前幾天正好整理完畢,形成了‘《管子》集註’一書。裡面大多數批註他雖然並未寫明批註人,但都是他批註的。

解縉就是參與了管仲有關記載的整理者之一,所以他很清楚允熥的想法。

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601章 競買第1516章 抓人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213章 來頭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488章 貢院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143章 懸賞第675章 出診第586章 五皇子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269章 驚動第595章 應對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249章 烏龍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426章 好奇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1395章 結果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52章 ……陰謀——搏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291章 家族宴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281章 安排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
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601章 競買第1516章 抓人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213章 來頭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488章 貢院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143章 懸賞第675章 出診第586章 五皇子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269章 驚動第595章 應對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249章 烏龍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426章 好奇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1395章 結果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52章 ……陰謀——搏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761章 蘇伊士截殺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291章 家族宴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1281章 安排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