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公佈改革

允熥今日在朝堂之上也正式發佈了兩道旨意。

第一道旨意是《禁絕乞丐、流民諭》,大概意思就是乞丐、流民不事生產,與國無益,從此之後除非附近發生大災,京城禁止存在乞丐、流民,一旦發現全部發配邊疆。

允熥對於乞丐是深惡痛絕的,他們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只是社會的負擔,允熥兩世爲人都極其討厭乞丐。

更不必提這個時代的乞丐還有各種犯罪分子隱匿其間,華夏古代最接近現代黑社會的組織就是丐幫、乞丐的大骨等,爲了保證社會治安,就必須禁絕他們。

對於這一條旨意,大多數官員都沒什麼意見。華式封建社會,或者說儒家的理想,就是人人遵守儒家道德規範,國家選拔官員選賢與能,百姓人際關係和睦,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狀有所用,形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

不管這個理想是否現實,這大同社會都沒有乞丐的位置,身爲儒家信徒的當朝官員,自然也不會支持。只是有幾個大儒提出,那些年老沒有親人的人成爲乞丐或許是被迫,請陛下酌情考慮。允熥考慮到這種年紀大的乞丐送往邊疆死在路上的概率比活着到達目的地的概率還大,點點頭也就答應了把他們送進養濟院。

第二道旨意是《改應天府官吏之制詔》,大概意思是應天府作爲全國的首善之地,其地方治理事物駁雜,爲適應首都的特殊治理,改變應天府的制度。

允熥的目的其實是想按照自己記憶中後世的制度來重新建立地方政府的制度。華夏古代從秦代開始,對基層的控制是越來越弱,基本上明代跌到了最弱,滿清時期反而對基層的控制又增強了一些。

允熥對於這種情況很不滿意,尤其是城市。農村現在允熥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管理,強行改革沒準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決定暫時維持原來的體制;可是城市人口聚集度很高,又沒有錯綜複雜的宗族,應該可以改革成功。

而之所以只是暫時在應天府進行改革,第一,這違背了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允熥如果公開亮出自己的最終目的,恐怕在朝堂之上會有不小的阻礙;

二是因爲今古社會情況的巨大差別,允熥自己對於自己的改革成功也不是很有把握,就算最後成功了中間也會有不少的彎路;以應天府爲‘試點’進行改革,等制度成熟以後再推向各省城、府城、州城以至於最小的縣城,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因爲中間走彎路導致社會動盪。畢竟,京城有他親自盯着。

具體改革措施有如下幾條:一,應天府及上元、江寧二縣,取消六房書吏,改設治書,爲不入流之官員,掌事,從國子監選拔學生爲之。

二,取消一府二縣原衙役,增設警察,管理治安、收稅、抓捕等事;警察編制暫屬於衛所,以後適當調整,不屬賤役。

三,改變應天府各官員職權,今後府尹不再親自審案,增設府中尉,正五品,以其審案、問案,以推官佐之;京城日常治安,由三名通判負責管理,分別管理城北、城南、城中,轄巡警;以治中分管應天府錢糧,對府尹負責。

四,江寧、上元二縣,縣令今後不再親自審案,提升典史爲正八品,審案、問案;增設縣尉一人,掌管本縣日常治安,轄巡警;以主簿分管錢糧,對縣令負責。

五,革五城兵馬司,其負責京城日常治安之事,交由應天一府二縣;原兵馬指揮,擇其最優者爲府中尉,兵馬副指揮,改任縣典史;其餘之人,赴吏部選官。

這些改革措施的實際含義:一是取消應天府基層公務人員的賤籍,二是讓基層責權更加清晰。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府一級還罷了,州縣兩級權力高度集中,全部都在知州/知縣/縣令的手裡,同時基層官員、經制胥吏的設置極爲簡單,導致實際上絕大多數權力,在農村被交給了士紳,在城市被交給了士紳和各種類似於黑社會的犯罪團伙。

同時還存在大量不在朝廷編制內的‘白身’胥吏,朝廷不給他們開工資,但還是有無數人願意幹,那他們的錢從哪來?只能是從百姓身上剝削。就算是朱元璋也無可奈何。

允熥讀史書看到這種情況後感覺非常不解:朝堂之上的人都是傻子不成?他們難道不知道,在經制胥吏不夠的情況下,僱傭大量的‘白身’胥吏,這些白身胥吏肯定不會自己吃自己嗎?他們定然會剝削百姓,爲何朝堂之上自從取消了秦漢時期的鄉亭制度後一直採用這麼不可思議的制度?

允熥在當上了皇太孫之後曾經特意請教過朱元璋,朱元璋當時說:“胥吏之制,實爲百姓奉公,……”

允熥說不過朱元璋,當時只能偃旗息鼓。等到朱元璋駕崩後允熥馬上提高了經制胥吏的工資作爲過渡階段的過渡辦法,直到現在終於要開始徹底改變這一情況了。

官員們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對待允熥的這個旨意。允熥對於官員最大的變動是裁撤了五城兵馬司,但是也做出了妥善安置兵馬指揮的處置,至於分了府尹、縣令之權,這更是應有之意,他們不會也不能反對。

只是,陛下一下子取消了應天府的胥吏,恐怕會引起動盪吧。那些幹着胥吏活計的人又都是退伍士卒,這恐怕於制度不合。

翰林院的翰林高鳳進諫道:“陛下,胥吏之徒,狡詐無常,先帝在時就多次懲治他們,清查他們倒也是正理。可是自古以來就以胥吏爲府州縣官衙處理政事,貿然取消恐怕不妥。”

這時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一個人站出來說道:“有何不妥?若論自古以來,秦漢之時行鄉亭之制,鄉長、亭長多以退伍軍卒充任,也並未是賤役。陛下此舉,正和古制。”

大家一時間都很驚訝:‘怎麼方孝孺會突然站出來說話?他可不是會阿諛奉承之人。’

等聽完了他的話之後,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陛下的這個制度又暗合了他推崇的古制,所以方孝孺會出來說話。’

之後又有人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問題,方孝孺和他的好友幾人一一堵了回去。

其它人見到這種情況,因爲允熥的改革到底會怎樣還不好說,況且也並未觸犯官員們的利益,所以也就不再提意見。

只不過,那些與方孝孺並非同一派的大儒都心中暗想:‘若是出了紕漏,說不得要再進諫一番了。’

允熥對於這些人的想法當然也明白,但是並不在意:一幫腐儒而已,只要有方孝孺從中搗亂,他們就沒什麼影響。

允熥回到乾清宮,首先批答了昨日的奏摺,然後又開始思考下一步應天府要做什麼。

‘首先當然要區分出巡警、刑警、稅警,分別歸屬通判、府中尉、治中管理。至於之後,到底是先使用刑警繼續清理城中的藏污納垢之所,還是先使用巡警移風易俗,或者是先使用稅警改變城中的工商稅?’

允熥有些頭疼。這三者,可以說是同等重要:這次雖然大規模清理了胥吏和乞丐、影響較大的惡霸,打擊了城中的黑惡勢力,但那些本城有家有業的小流氓小惡霸尚未懲治,還需繼續打掉他們。

移風易俗好像是不太着急,但是允熥最看不過眼的就是現在人們的種種習慣:馬行走在路上糞便隨便拉,污水當街就潑,人和豬、雞、鴨等家畜住在一起,人們的其它種種不講衛生之處,侵佔道路,……允熥早就不想忍受了。

至於改變工商稅也不能久拖。取消了胥吏、新來的警察又有正經的俸祿,城中的商戶免去了各種勒索、只繳納正稅,稅額簡直低的可笑;當初允熥重訂商稅的時候雖然比朱元璋定下的三十稅一提高了一些,(第161章),但是在他看來還是低,還要繼續提高。

允熥思考了半天也沒有結果,暫且放下這件事,繼續批答奏摺。‘好在還有些時間,等到分出三警、重訂裡坊之後再考慮也不遲。’他想着。

下午黃淮入宮,對允熥彙報道:“陛下,根據錦衣衛、鎮司的名單,城中一共需要抓起來的胥吏惡霸共七百二十五人,只有一人沒有抓到,其餘已經全部逮捕,正在審訊。”

“既然只有一人在逃,就不必太過在意了。反正過些日子重訂裡坊,他只要沒有出城一定可以抓到。城中的乞丐、流民一共多少人?”允熥說道。

“啓稟陛下,一共從全城蒐羅到沒有路引、固定處所的流民、乞丐一千四百九十九人,不包括被抓起來的乞丐大骨、惡霸。”黃淮說道。

京城百萬人口,有一千多個乞丐流民,允熥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多還是少,歷朝歷代從沒有統計過他們的數字。不過不管是多還是少,允熥現在的處置方法都是一樣的。

“朕的旨意已經擬好了,這一千多人全部流放到西北秦王治下。”

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251章 反應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258章 婚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426章 好奇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213章 來頭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271章 教子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250章 副校長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421章 浮現第651章 岷州第1281章 安排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61章 祖制第473章 親子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019章 趕路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96章 玉佩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195章 何爲人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474章 第三次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269章 驚動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67章 國力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195章 何爲人第855章 南定——前夜
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251章 反應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258章 婚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426章 好奇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213章 來頭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271章 教子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250章 副校長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421章 浮現第651章 岷州第1281章 安排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61章 祖制第473章 親子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019章 趕路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96章 玉佩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195章 何爲人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474章 第三次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269章 驚動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67章 國力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195章 何爲人第855章 南定——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