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小說家

允熥打發他們去擬旨了,自己一邊去側殿,一邊還在想着建業一詞。然後他想起隋煬帝楊廣的年號是‘大業’,與這個年號很像。

再一深思索,隋煬帝和自己很像啊!朱元璋積累了大量的家業,隋文帝同樣積累了大量的家業;自己是第二代國君,隋煬帝也是第二代國君;最重要的是,自己想建功立業,隋煬帝同樣有宏圖大志。

自己不會淪爲隋煬帝第二吧?

允熥馬上在心中警醒自己:推行改革,以及開疆擴土,必須量力而行,絕對不能急切。

從側殿休息歸來的允熥不等自己的輔臣說話,下令道:“徐曉輝,把這個貼到朕桌子側面的牆上。”

幾位輔官看向要貼在牆上的宣紙,等貼好以後,見到上邊寫着:“勿忘隋二世而亡之事”。

暴昭讚道:“陛下聖明。”原來他們知道了允熥的年號定爲建業之後,也馬上認識到和隋煬帝的年號‘大業’類似。

雖然只是年號相似不代表皇帝的作爲就一樣,但是他們還是打算勸諫允熥。現在允熥自己寫了這樣一個對聯來提醒自己,他們也就不必再行勸諫了。

允熥說道:“諸位愛卿,若是朕的政令有何不妥當之處,一定要勸諫朕,不必有所顧慮。幾位愛卿回去之後也要和其他衆臣告知。只要勸諫不含私心,哪怕所說有誤,朕必不因言罪人!”允熥雖然還算虛心納諫,但還是留了一個後門。

不過在場的幾位輔臣即使察覺了允熥的後門,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當,儒家本來就講究大公無私。

下午還是和昨日一樣。

=====================================================

福健建陽,位於福健行省北部,武夷山南麓,又稱譚城,自宋高宗南渡之後就是東南地方出書、印書最多的地方,現在仍然是大明最重要的書籍出版之地。

但是現在城中說書人流行說的評書卻不是在這裡出版的。城中的一處瓦市裡,聚集着數百人聽着同一個說書人說着評書,不時就有叫好之聲,還有銅錢掉在地上“砰砰”直響的聲音。

只聽那說書人說道:“卻說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爲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下令攻冀州。正是: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爲寡謀亡。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然後那說書人說道:“今日天色已晚,就到這裡。明日午時小人再給各位大官人接着說。”然後團團一揖。之後他蹲到地上把客官打賞的錢都撿起來,然後從後臺退下。

此時已經是戌時了,大家夥兒明日還得早起上工,所以都退下了。有兩名穿着長衫,一看就不是勞動人民的人卻未着急回去,而是慢慢地踱着步子,邊走邊聊。

其中一人說道:“這《三國演義》,當年羅本拿過來的時候我也是見過的,確實是好本子,但是刻了雕版再印的話,現在這大明沒有那許多閒人,恐怕是收不回本錢來的。說書人說本子掙得再多,也就是一開始的幾個說書人分給他些錢,之後的說書人誰會給他錢?”

“沒想到羅本竟然能夠找到人印了,又有許多說書人說書,都傳到建陽來了。前幾日從京城過來的陳久林拿過來的《三國演義》的本子,印刷字跡清晰,分明是用銅活字印的,也不知道誰捨得造出這麼多銅活字來印書,莫非是從皇宮大內借出的銅活字不成?”

他是建陽城內有名的書商,是以一下子就能掂量出用什麼印的。

另一人笑道:“王福老弟你還真是敢想,誰能敢用大內的銅活字來印這本子。”

王福笑道:“我也覺得是異想天開。但是吳兄你說,哪來的這許多銅活字呢?”

“若是自己造銅活字,恐怕賣出幾萬冊都收不回本錢,而現在聽陳久林所說在大江南北不過是賣出幾百冊,很多人都是在租書的店鋪去看。這個賣出的數量就是刻雕版都收不回本錢的。真是奇怪。”

二人一路走走行行,用了許多時間纔回到住所。

他們剛到住所,一名小廝就走過來對着他們二人說道:“老爺,吳先生,有人要找吳先生呢!”

吳先生名叫吳玉朝,他問道:“何人找我?是李雲嗎?”李雲是建陽縣城內的另一名大書商,而吳玉朝是東南地方小有名氣的話本、劇本的寫作家,所以他有此一問。

那下人說道:“吳先生,並非是李先生的人,而是操着京城口音,看起來像是當兵的人。”

“京城口音,當兵的人?”吳玉朝沉吟着說道:“我不認得這樣的人啊?”

王福說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進去見一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他二人遂走進住所。

住所內,允熥的親隨侍衛趙民正在坐着。他是當初被派出來尋找羅貫中的朋友的。一共有八個人被派出,其中有六個在杭州,一個在九江,只有他跑得最遠。

到了當地,因爲他是外地口音,大家都不合他說實話,他最後不得已亮出用來住在驛站的證明,找了當地的捕快才知道了吳玉朝住哪,這才找了過來。

他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了一會兒,聽到有三個人的腳步聲傳來,趕忙睜開眼睛,就見到除了之前的下人以外,另有兩個人走了進來。

前一個人看起來三十許人,生的面闊,又有些肥胖,這可不多見:後邊一人大約五十多歲,面色蒼老,頗爲瘦削。

趙民想起臨走之前羅貫中的話:‘我這幾個朋友,都是五六十歲、混的不怎麼樣的人。’頓時猜到後邊那個人是羅貫中的朋友吳玉朝。

趙民馬上對後一個人說道:“後面這位老先生,可是吳玉朝?吳先生”

吳玉朝說道:“正是草民,不知道閣下找我爲何?”他見這人像是官面兒上的人,所以自稱草民。

趙民說道:“實不相瞞,在下是京城上直衛的世襲軍官。有貴人喜愛看戲曲、話本,所以不僅優待羅貫中老先生,還讓羅貫中老先生寫信給他的朋友。”說着,他拿出羅貫中的親筆信,說道:“這是羅貫中老先生給先生的親筆信。”

吳玉朝顫抖着接過趙民遞過的信,打開看了看,然後顫聲說道:“確實是羅貫中的親筆信。”

趙民說道:“殿下,哦不,貴人還想接各位擅長寫話本、戲本的先生去京城。信中也有寫到。”

趙民暗暗嘆到僥倖。自己習慣於叫殿下,所以剛纔不小心叫出的是殿下,若是叫出的是陛下,那就壞了,幸好,幸好。

王福和吳玉朝對視一眼:殿下!喜歡看戲、話本,優待羅貫中的人是位殿下!這可是再也想不到的事情。

吳玉朝再一次激動地顫抖,而王福之後用複雜的眼光看着吳玉朝,就像是一個學霸發現一個學習遠遠比不上自己,但是卻考試考了滿分還並沒有作弊一般。

吳玉朝好半天才平復過來,然後說道:“這位,”

趙民馬上說道:“趙百戶。”

“趙百戶,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咱們再出發吧。”吳玉朝說道。

趙民答應道:“可以,今日休息一晚,明日出發,去京城。”

======================================================

下一天二十九日,又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沒有什麼突發事情的日子。不過對於允熥來說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爲前段時間積累的摺子終於都處理完了。

允熥批答完最後一份摺子,伸了一個懶腰。然後看着都端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四位輔官,說道:“諸位愛卿,今日朕有些事情要處置,諸位愛卿今日就回去吧。”

此時大明的官員還不是後來什麼都要管的文官士大夫,聽到允熥這樣說了,張溫第一個行禮告退。

暴昭本來還想問一下的,但是排名在他之前的張溫都行禮告退了,他也不好再問,就退下了。

郭鎮和卓敬也不知道允熥想幹什麼,因爲允熥沒有留下他們的意思,也退下了。

允熥等他們都退下了,到寢殿換上外出的衣服,讓王喜派人去叫侍衛們到乾清門彙集,他要出宮。

楊峰接到出宮命令,十分驚訝。自從從祖陵回來已來,允熥還沒有出過皇宮呢。

不過他也只是驚訝了一小會兒,然後馬上招呼着侍衛們來到乾清門。

他到的時候,允熥已經坐在乾清門附近的門蔭處喝着茶等着了。

楊峰馬上行禮說道:“見過陛下。臣來遲了,請陛下恕罪。”

允熥說道:“你並未來遲,是朕來的快了。”然後允熥看了看楊峰他們,說道:“你們並未準備儀仗?”

楊峰說道:“陛下不是微服出行?”

允熥失笑道:“朕今日要儀仗出行,並非是微服。”

楊峰感覺自己鬧了個笑話,因爲以前允熥一直是微服出行,從來沒有用過儀仗,所以楊峰下意識地就沒有讓準備儀仗。楊峰這次深切的意識到了當了皇帝以後的允熥做事風格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然後又找儀仗。等到一切準備好以後,已經快到酉時了。允熥看着天空,因爲夏天天黑的晚的關係,所以天還很亮。

允熥坐上車,楊峰問道:“陛下,去何處?”

“那些朕下令來京城的和尚和道士,都被安置在了哪裡?”

“僧、道錄司沒有那許多地方,所以安置在了禮部主客司的番館。”

“那就去番館。”

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470章 對聯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番外20:祭拜長陵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170章 調查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260章 鍊鐵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359章 議進兵第2章 太子將死第646章 衛徽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71章 上朝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427章 長大第775章 醒來第969章 計算第288章 追捕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849章 僞軍感謝和求訂閱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212章 在人市第1089章 血色(一)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529章 喜脈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556章 獻女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765章 做夢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29章 過山東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417章 前世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953章 婚姻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04章 魚之有水
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470章 對聯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番外20:祭拜長陵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170章 調查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260章 鍊鐵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359章 議進兵第2章 太子將死第646章 衛徽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171章 上朝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427章 長大第775章 醒來第969章 計算第288章 追捕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849章 僞軍感謝和求訂閱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212章 在人市第1089章 血色(一)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529章 喜脈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556章 獻女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765章 做夢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29章 過山東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417章 前世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953章 婚姻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04章 魚之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