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父子議論

之後就在大阪城內,他們父子脣槍舌戰了半日,最後才決定了黃金的分配:給其它人黃金分完後,剩下的他們父子四六開,義持佔四成,義滿佔六成。

談完了黃金之事已是日頭偏西,他們父子聚在一起吃飯。他們兩人的臉皮都很厚,明明剛纔因爲黃金之事絲毫沒有父子之情的談判了半日,但酒席上又變得父慈子孝了。

二人一邊喝酒,一邊隨口說着話,他們兩個的親信大臣也陪着。一開始大家都面帶笑容的談論着已經到手的黃金,但要說着說着,他們的話題就不僅侷限在黃金了。

義持對義滿說道:“真的要將明子妹妹嫁給大明的永安郡王朱孟炯?”

“三笠宮,這件事不是已經和明國那邊說好了麼?他們上個月開始行六禮,已經不能反悔了,你現在又問這個做什麼?”義滿說道。

義嗣當了扶桑國王、他們家族取消了姓氏後,按照傳統加封義持爲三笠宮親王,加封義滿爲上皇,所以義持又可以被稱爲三笠宮義持。當然在對大明的文書中義持自稱爲郡王。

三笠宮義持說道:“就算義嗣只相當於大明的親王,但明子出嫁怎麼也得嫁給大明的一個親王,竟然只是一個郡王。”

“大明的親王都是一方藩王,中原國家又一向瞧不起咱們扶桑人,豈會迎娶明子爲正妃?當一個側妃還不如嫁給郡王爲正妃。”義滿說道。

三笠宮義持當然知道義滿的話是對的,更不必說將明子嫁出去還有其它方面的考量;若非如此,當初商議時他就會堅決反對了。可他還是覺得心中憋悶。

他又道:“還有租借橫濱之事,我扶桑怎麼能向外國租借地方。”

“不是租借,是作爲明子的嫁妝,算成一萬石的田地。當地的百姓也是仍舊歸屬於扶桑的大名。”義滿糾正道。

“若是當地的大名靠上了明國人,那麼咱們想讓當地的大名聽話更加不容易了。”三笠宮義持說道。

“這我也知道,但明國指名要橫濱,並且將瀨戶內海的港口讓明國人使用不是更加危險?所以只能將橫濱借給他們使用。並且我已經和明國的使者問過了,朱孟炯已經被明國的皇帝任命爲了橫濱總兵,看來是要長期鎮守橫濱,只要明子能籠絡住朱孟炯的心,關東的大名自然得不到明國的支持。”

“爲了讓明子能籠絡住朱孟炯,我讓那些專門服侍明國使者的侍女教導明子了,一定會讓朱孟炯喜歡上明子的。”義滿說道。

“何況咱們扶桑也不是南洋那些小國,明國就算干涉,只要咱們家蒸蒸日上也絲毫不懼。當年元國兩次渡海侵略,不是都失敗了麼?咱們扶桑武士都有很高的和族自尊心,沒有誰敢光明正大的勾結外人。”

“並且明國既然要橫濱,那就是有大用,多半會作爲一個船隊重要的中轉之地。這樣咱們就可以與他們做生意賺錢了。”

其實當初允熥派使者過來說要租借橫濱時,他義滿也覺得有些惶恐。經過反覆研究最後定下了給大明的條件。並且他也和關東的大名商議了許久才讓他們同意讓出橫濱。

這時在場之人除了義滿父子外,其它的大臣都已經喝醉了,開始滿嘴跑火車。另外一家幕府御用商人的家主,住友新一說道:“那些北方荒無人煙的地方還有這麼多的寶貝,真是想不到。聽說明國過了金寧還發現了許多地方?說不定就有很多更加珍貴的寶貝。咱們扶桑也要派出船隊向北探索,不能讓這些寶貝都被明國人獨佔了。”

“對,這些地方本來就在扶桑的北面,距離扶桑更近,那裡的寶貝本來就應該是扶桑人的!”有人附和。

義滿和三笠宮義持父子聽了這些話只是微笑。埋在地下無主的寶貝自然是誰先發現歸誰,並且扶桑也打不過明國,說這些話只是讓人笑話。剛纔說話的人也不過是喝醉了說胡話,清醒時不會說這樣的話的,讓人笑話。

但三笠宮義持卻好像動了心思:“父親,住友新一的前半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咱們也派出船隊北上去探索吧。”

“義持,”義滿嚴肅地稱呼他的本名說道:“咱們扶桑如何與明國相比?明國實力強大,就算上百艘船、數千船員全部死在北邊,對國內也沒什麼影響;但咱們扶桑萬一損失如此慘重,水師就是傷筋動骨啊!”

“這次派出船隊北上探索,一百條船中有二十艘是東北各藩大名的,三十艘是臨時招降的海盜的,咱們將這些殘餘海盜的船編入水師,不過損失了二十艘船,但他們若是沒有帶回黃金,咱們想補充上這二十艘船就不知道要花多久。”

“所以萬萬不要和明國相比。咱們手裡的這些家底都是兩三代人辛苦攢下的,沒有浪費的本錢。能跟着明國偷偷撿些殘羹剩飯就行了。”

三笠宮義持畢竟年紀還輕,還有年輕人的熱血,對於這種情況頗爲不滿。

義滿因爲他畢竟是徵夷大將軍,手裡直接握有一些船隊,和各地的大名也有聯絡,所以又叮囑道:“這次咱們的船隊總算是回來了一部分,但聽說朝鮮人的船隊全軍覆沒。這一下子朝鮮水師折損了一半,還絲毫黃金都見不到,朝鮮之後半個海岸線都沒有防護了,海盜恐怕會頻頻光顧,稅賦恐怕也會減少。”

“並且還聽說他們頗有國內的大家族子弟折損,朱芳遠後續的麻煩事還多着呢!咱們扶桑要是來這麼一次,恐怕也有的是麻煩事。就說這次,許多武士陣亡在海上,如何安撫他們還有的頭疼。”

聽到這句話,三笠宮義持終於老實了。他再自信,也不敢說探索就沒有傷亡。若是武士死在海上,麻煩事很多。他現在都不知道回了京都後安撫那些武士家人要付出多少代價和時間。

義滿見他明白了,也就不再多說。他看了看刻漏見天色已晚,讓大家散去。

他最後對義持說道:“你若是想當一個合格的主政,記住一個詞:謹慎。冒險是一無所有和財大氣粗之人做的事,不是咱們這樣的人家該做的。”

答覆本章說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722章 文坻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5章 各自盤算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260章 鍊鐵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012章 母女第1267章 七月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387章 喜歡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96章 新問題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558章 增兵!第145章 卡廷——截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670章 攻緬——殺第1258章 婚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231章 比武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512章 供詞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275章 三人第481章 改任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374章 日心說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195章 何爲人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206章 目的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204章 彌勒佛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306章 元宵第813章 探望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729章 軍械準備
答覆本章說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722章 文坻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5章 各自盤算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260章 鍊鐵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012章 母女第1267章 七月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387章 喜歡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96章 新問題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558章 增兵!第145章 卡廷——截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670章 攻緬——殺第1258章 婚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231章 比武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512章 供詞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275章 三人第481章 改任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374章 日心說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195章 何爲人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206章 目的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204章 彌勒佛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306章 元宵第813章 探望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729章 軍械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