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

正德十年真是一個多事之秋,先是寧夏的安化王叛亂,緊接着劉謹被楊一清和張永聯手扳倒,可惜還沒等把劉謹的黨羽清理乾淨,接着就是劉六劉七在霸州造反,好不容易被神瑛平定後,濟南那邊卻又是一場叛亂,雖然這讓大明朝廷爲此焦頭爛額,但其實最受苦的還是普通的百姓,無數人在正德十年的戰亂中失去了一切,有些人在戰亂中死去,有些人無奈加入叛亂,不過更多的人拉幫結隊成爲流民,成爲大明社會中最不穩定一羣人。

幸好大明朝廷還沒有完全腐朽,內閣的反應也十分迅速,在接連平定了幾場叛亂後,再次於正德十年的十一月份派出最後一支平叛軍隊,這支軍隊由咸寧伯仇鉞帶領,日夜行軍很快就趕到濟南府。

當時楊虎屢次三番攻打濟南城,但卻都是無功而返,這導致他的軍中人心不穩,甚至還出現軍隊逃亡的現象,對此楊虎也是無力制止。

其實這時候的楊虎也是騎虎難下,他本打算一舉打下濟南城,然後挾着大勝之威招兵買馬,到時肯定可以把自己的軍隊再次擴張到十倍以上,到時就算是正面對上朝廷的大軍,勝負也未可知,而且他堅信以大明軍隊的腐朽,自己有很大的把握打贏大明軍隊。

可惜楊虎的計劃雖然很好,但在執行中卻出了個大意外,他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自己眼看着就能順利的拿下濟南城,但沒想到竟然半路殺出個許良。使得他攻佔濟南的計劃受挫。剛開始時他實在不甘心。所以才組織軍隊進行強攻,可惜濟南城有了許良的加入,把整個城池防守的十分堅固,最後他損兵折將也沒能踏入濟南城半步。

不過這時候的楊虎忽然發現,自己再想退兵已經遲了,他手下的士卒除了之前黑牛寨的兄弟外,其它軍隊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貧苦百姓,甚至有些更是被他強徵入伍的。這些人打打順風仗還行。但現在稍遇挫折,軍心立刻有些動搖,經常出現成隊的士卒逃跑的情況,這讓楊虎立刻明白過來,若他這時退兵的話,恐怕手下的軍隊立刻就會散去大半,所以他無論如何也不敢退兵,只能拼命的組織人手日夜不停的進攻濟南城。

楊虎的野心雖然不小,但卻沒有支撐起他野心的才能,從他開始決定攻打濟南城時。就已經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太過低估大明朝廷的實力。以爲自己可以一口吃下濟南府從而聲勢大振,從此與大明朝廷相抗衡。

但是楊虎卻忘了,大明朝廷就算再怎麼腐朽,那也是一個國家,根基之深根本不是他這樣一個小反賊可以撼動的,所以當初他在造反之時,最正確的策略就是在大明各個州府之間不停的運動作戰,然後在運動中壯大自己,哪怕是用裹挾百姓的手段。

只要他自己慢慢壯大了,那麼就能一點點的削弱大明的力量,若是楊虎能堅持的足夠久,那麼很可能會有一天把大明給拖死拖殘,到時整個天下還真可能再次易主,後世明末的李自成等人就是用這種辦法把大明給活活磨死了,當然這個辦法也會讓無數百姓爲大明陪葬。

當仇鉞帶着平叛的大軍趕到濟南時,楊虎就是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進,無法短時間內攻下濟南城,退,卻會讓自己的軍心渙散,恐怕用不了幾天他手中的軍隊就會逃散一空,以他的心性是絕對不會甘心的。

雖然齊彥名等人屢次勸說楊虎退兵,就算是手下軍隊散了,但只要他們都還活着,那就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但是楊虎卻是驢脾氣,誰勸也沒用,結果最後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平叛大軍的到來,然後在濟南城下與仇鉞的大軍展開一場決戰。

甚至直到開戰之前,楊虎心中還帶着一份奢望,那就是仇鉞帶領的平叛大軍也和那些衛所兵一樣軟弱無能,這樣自己就能擊敗平叛的大軍,然後挾着大勝之威,一舉拿下濟南城,到時自己的聲望比單純拿下濟南城增長的還要快。

可惜這次楊虎註定要失望了,仇鉞以前是寧夏邊軍中的將領,還平定過安化王的叛亂,可以說他的才能並不比神瑛差,而且他帶領的還是裝備精良的京營,所以楊虎的大軍在與仇鉞的大軍決戰時,簡直就是一邊倒的潰敗。更加糟糕的是,城中的許良這時也抓住時機,帶着自己的東昌衛從城中殺出,更讓楊虎是敗上加敗,最後被齊彥名等人架着逃出了戰場。

在大明的正史中,將仇鉞和許良大敗楊虎主力的這場大戰稱爲“濟南大捷”,在這場平定楊虎的關鍵性戰役中,前期是衛指揮使許良立了大功,正是他帶着三千東昌衛所兵保住了濟南未失,並且將楊虎牽制在濟南城下,這纔給仇鉞的平叛大軍創造了機會,最後一戰擊潰了楊虎的叛軍,雖然楊虎等幾個反賊頭目逃出了戰場,但在半個月後,楊虎等人卻陸續在青州和兗州等地落馬,只是讓人驚訝的是,那個命大的齊彥名竟然再次逃脫,甚至連被抓的楊虎等人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對於齊彥名的再次消失,大明朝廷也是相當的重視,畢竟這個反賊頭目已經兩次參加造反,上次讓他逃脫已經讓各地官府丟盡了臉,若是這次再讓他逃脫,那麼不但會讓內閣震怒,甚至連皇帝陛下都會關注這件事。所以自從齊彥名消失後,山東等地的官府幾乎是想盡辦法尋找齊彥名的蹤跡,可惜最後疑似齊彥名的人倒是抓了不少,但卻都不是真正的齊彥名。

就在楊虎兵敗的同時,周重也已經處理完雙嶼港的事,而且又經過謝達的指點,這讓他是信心十足,當下帶着吳山這些錦衣衛,乘船來到了寧波府,而且謝達也與他同行。不過因爲距離的關係,周重暫時還不知道楊虎兵敗的消息。

寧波本稱明州,元朝時升格爲慶元路,等到朱元璋成立大明後,又將慶元路改爲明州府,不過又因爲和大明的國號想重,最後這才又改爲寧波府,這也是寧波的正式定名,一直沿用到後世。

寧波府中餘姚江和奉化江兩條大河交匯,然後通過甬江將河水排入大海,三個交匯的地方俗稱爲三江口,而寧波府城也就位於三江口處。在大明這個時代時,寧波府城並不是一個沿海城市,海上的船隻需要通過甬江才能達到寧波府城,不過寧波沿海的定海衛附近,分屬於甬江兩岸有一片繁華的港口,那裡纔是傳統意義上的寧波港。

周重的船隻離開雙嶼港後,繞過定海後所突出的陸地尖角,很快就來到寧波港。大明海禁之後,爲了方便海外朝貢的屬國停泊,所以就開放了廣州和寧波兩個港口,也正是因爲如此,相比其它的大明港口,寧波港因爲一直在使用中,所以港口設施十分完備,而且港口規模也極其龐大,讓人一看就知道寧波港的地位。

寧波港之所以開放,主要是爲了方便倭國朝貢之用,而且大明規定倭國每十年才能朝貢一次,在正德三年的時候,倭國剛剛朝貢過一次,按說現在正是寧波港的清閒期,港口也不應該有船隻進出纔對,但是周重他們的船隻到達寧波港時,卻見到來往的船隻川流不息,港口上的貨物更是堆積如山,無數苦力在碼頭和海船上來往不停,裝卸的各種貨物,另外還有來往的商人和各色小商販,使得整個港口看起來繁華無比。

寧波港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繁華,自然有其原因。寧波不像廣州,南洋朝貢的屬國比較多,而且朝貢的也比較頻繁,所以廣州常年都能保持着相當的繁華,但是寧波卻只接待每十年一貢的倭國,那麼剩下的時間總不能讓靠港口吃飯的人都餓死吧?

也正是寧波港的特殊情況,再加上海貿所帶來的巨大利潤誘惑,所以寧波港這邊最先出現了走私,雙嶼港那邊最初都是寧波這邊的海商,雙嶼港那邊缺人了,就會直接來寧波這邊招,糧食也需要從寧波這邊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雙嶼港本來就是寧波港在海禁時期的特殊延伸,甚至說雙嶼港本來屬於寧波港一個外港。

也正是有着這種特殊的關係,所以雙嶼港與寧波港之間的聯繫極爲緊密,寧波港不但爲雙嶼港提供着發展所需要的人口和資源,同樣也是雙嶼港與大明貨物流通的一個樞紐,每天都有海量的貨物通過寧波運到雙嶼港,然後再通過雙嶼港運往倭國、南洋、朝鮮等地,因此周重他們見到那麼多的船隻在寧波港進出也就不奇怪了。

周重他們的船隊在寧波港停靠之後,登上港口後又在甬江上租了幾條船,然後逆流而上向寧波府城趕去,雖然旁邊就是周重要接受的定海衛,但是他事先卻要先見一見寧波知府俞文遠,順便探一探浙江官場的水有多深?

第153章 平妻?第521章 談判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493章 認錯了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447章 巧合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50章 金瓶梅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50章 事情解決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515章 遼東局勢楔子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54章 巧合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459章 追擊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70章 又是債務第539章 十年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87章 除掉周重第77章 港口見聞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48章 形勢逆轉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375章 反悔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428章 徐納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81章 樸靈珠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14章 京觀第320章 造反?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42章 暴打兇徒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88章 回家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7章 羅嬸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329章 終於走了
第153章 平妻?第521章 談判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493章 認錯了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447章 巧合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50章 金瓶梅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50章 事情解決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515章 遼東局勢楔子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54章 巧合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459章 追擊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70章 又是債務第539章 十年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87章 除掉周重第77章 港口見聞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48章 形勢逆轉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375章 反悔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428章 徐納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81章 樸靈珠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14章 京觀第320章 造反?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42章 暴打兇徒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88章 回家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7章 羅嬸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329章 終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