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

接下來三娘詳細的給周重講了一下商會的財務情況,其實事先周重也有所預料,周海連家裡那邊都把錢給借遍了,商會這邊不可能不欠債。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之前周海最後一次出海時,調集的船隊規模相當的大,裝載的貨物也是極多,許多貨物都是以南洋商會的信譽爲抵押,並沒有向貨主結清貨款,結果在周海出事後,那些貨主紛紛上門要債,幸好三娘他們盡力籌措,再加上他們三人把自己私人的錢都拿了出來,總算是把一些催的比較急的債務給還上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南洋商會的老主顧,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沒有催的太急。

“現在商會還揹負着近兩萬兩的債務,以前我與駝叔、孫通三人各自分了一些,以現在商會的情況,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把這些債務還清。”三娘最後又說道,她不但管理着商會的造船廠,同時還掌管着商會的財務。

周重聽到這裡不禁頭痛萬分,若是香皂的製作方法完全屬於他的話,那麼他還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把債務還上,但是現在香皂的製法方法已經與謝家合作,他只佔兩成的利潤,想要靠這件生意湊夠兩萬兩銀子,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娘,現在商會的主要盈利點有哪些?”周重覺得想要還清商會的債務,還是要靠商會產生的利潤才行,所以他想聽一聽商會的運營方式,看看有沒有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

“啓稟少東家,現在商會的收入有三個,第一就是走私帶來的利潤,但是隨着東家的去世,商會的船隊也去了大半,只剩下孫通手中的那點船隊,平時只能在跑點零活,另外還有造船廠,本來這個造船廠主要是爲了修理商會的船隻,平時也造一些小船,但是隨着商會船隊的沒落,造船廠的生意也大受影響。”

說到這裡時,三娘臉上也不禁露出幾分落寞的神色,不過緊接着她又強打精神道:“最後一個主要收入就是港口了,這也是目前商會最賺錢的產業,整個北港三分之一的港口都由我們南洋商會把持,平時不但會對來往的船隻收取費用,另外還有這些船隻的食水等補給,也都需要從我們商會購買,每年下來最少也有上萬兩白銀的收入。”

周重聽到最後一個港口收入時,緊皺的眉頭總算放鬆了一點,但是他很快又想到,港口收入雖然豐厚,但這塊收入幾乎是死的,再增長的空間很小,除非他有實力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港口全都奪回來,不過這顯然不可能。

那麼除了港口外,造船廠就更不用想了,這個廠子本來就是依附商會而生,現在商會沒船沒錢,造船廠自然沒生意,當然也可以向外接活,但短時間內也難以見到成效。所以周重想來想去,最後覺得想要把揹負的債務還上,還得靠走私這一條路。

不過就在周重考慮如何賺錢時,只見旁邊的三娘臉上露出幾分猶豫之色,最後還是一咬牙開口道:“少東家,三娘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周重聽後有些驚訝的擡起頭,不過緊接着一笑道:“三娘客氣了,有什麼話儘管說。另外三娘您是我的長輩,以後也別老是叫我少東家了,聽着彆扭,還是直接叫我的名字周重,或是叫我的字文達都行。”

聽到周重如此說,三娘也很是欣慰的笑了笑道:“那好,三娘我就倚老賣老叫你文達吧。”說完只見三娘頓了一下,接着臉色變得有些嚴肅的道,“文達,你年紀輕輕就已經考上了秀才,可以說是前途無量,相比之下,海上走私風險甚大,一不小心主可能喪命,你父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以我看來,文達你最好還是不要再管商會的事,回去好好讀書,等到幾年後一舉金榜題名,那纔是你父親最想看到的!”

三孃的這些話早就想對周重說了,只是前天匆匆見過一面後,昨天晚上又是突襲全羅商會,當時他們雖然呆在一條船上,但因爲有謝靈芸這個外人在,所以她也不好多說,現在終於有機會講出來了。

周重接手商會後,三娘和駝叔他們手中的權力也就變小了,所以三娘現在勸周重離開的這些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幸好周重早知道三娘與自己父親周海關係非比尋常,而且她也是真心關心自己,這種關心與王姨娘差不多,不帶任何的功利色彩。

只見周重聽後卻是對三娘笑了笑,然後站起來親自爲她斟了杯茶,這纔開口道:“三娘,我知道你是爲我好,身爲一個晚輩,今天我就對您說幾句心裡話!”

周重說到這裡坐回自己的位子,然後品了口茶道:“在世人的眼中,科舉的確是一個晉身的正途,但是三娘您想過沒有,每三年一次的科舉,每次都有幾十萬生員參加,但最能夠金榜題名者,也不過才二三百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科舉就是千軍萬馬去擠一根獨木橋。”

“可是……”

三娘已經聽出周重話中的意思,開口剛想反駁,但卻被周重打斷道:“我知道三娘你想主什麼,無非就是我少有才華,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秀才是嗎?”

聽到周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三娘也只得閉嘴點了點頭。

但是周重卻是笑着搖了搖頭道:“三娘你想的太簡單了,官場之上遠比咱們走私還要黑暗,光有才學是不行的,比如蘇州有兩位才華橫溢的大名士,一爲唐寅唐解元,當年參加科舉時意氣風發,鄉試時一舉成爲解元,但因官場上的爭鬥,被無辜捲入其中,一生前途盡毀。第二則是唐解元的好友枝山先生,也是一個才華橫溢之輩,考中秀才時的年齡比我還小,但這又有什麼用,從小考到現在都快五十歲了,依然還只是一個舉人,呆在家中鬱郁不得志。”

三娘是寧波人,距離蘇州不算遠,因此也聽說過唐伯虎和祝枝山的大名,聽到周重拿他們舉例,一時間也是啞口無言,不過最後卻還是強自辯道:“唐解元和枝山先生只是運氣不好,說不定文達你下次參加科舉,就能一舉奪得頭名。”

看到三娘還是不死心,周重只得再次道:“三娘你現在也承認科舉也要碰運氣了吧,而且唐解元和枝山先生的運氣不好,可誰又能肯定我的運氣就一定比他們要好呢?而且在才學上,我自問與他們兩人相差甚遠,因此對科舉自然是更無信心。”

“可是……可是……”三娘這時雖然感覺周重說的也有道理,但卻總覺得又有些不甘。

這時周重只得無奈的拿出最後的殺手鐗道:“好了,三娘您也不必太擔心,我因爲要守喪三年,所以想要參與科舉的話,最少還要等上五年時間,這段時間我會盡力把商會的業務轉到正軌上來,到時再用功讀書也不遲。”

聽到周重如此說了,三娘也只能點了點頭。這時周重也急忙轉移話題,詢問起商會的走私業務到底是怎麼開展的,他想搞清楚其中的流程,然後再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加快從走私中牟利。

三娘雖然不是主管走私船隊,但畢竟掌管着商會的財務大權,因此對走私的流程也十分清楚,經過她的詳細講解,周重總算搞明白了大明朝的走私是如何進行的。

說起來大明朝的走私起源於明初,當時朱元璋海禁,連漁民都禁止下海捕魚,結果搞到最後,沿海百姓的生活是困苦不堪,甚至還爆發出多次起義,但很快就全都被鎮壓下去了。

雖然起義被鎮壓,但是沿海百姓的貧困依然無法解決,最後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沿海百姓不得不冒着禁令下海,駕着小船載着一些簡單的貨物,與來到大明沿海的倭人、南洋人等交易,以此來換取一些銀錢。後來隨着朝廷對海禁政策的放鬆,使得走私的規模越來越大,直到正德初年,這種走私終於達到一個高峰。

大明沿海的走私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但其實走私的模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首先是大明沿海的一些商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商品,這些商品僅靠大明國內是消化不了的,於是這些人就會聯繫像南洋商會這樣的走私商人,將商品賣給他們。

走私商人在與那些陸上的商人商定貨物的價格後,就會派船隊去賣貨人指定的地方接貨,直到將貨運到船上後,商會纔會把錢付給對方,然後這些貨物就完全屬於商會,再也與原貨主無關,一切風險都由走私商人自己承擔。之後走私商人就會利用自己的船隊將貨物運送出去,比如南洋、倭國、朝鮮等地,以此來牟取暴利,這就是走私的一般過程。

不過一般來說,一個走私商人會收取很多的貨物,而這些貨物不可能一次賣出去,這就需一個存儲貨物的地方,另外走私商人的船隊也需要一個駐紮修整的地方,於是雙嶼港這樣的走私基地也就出現了。

也正是走私基地的出現,走私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比如一些陸上的商人會直接組織自己的小船隊,然後把貨物運到雙嶼港來賣,這樣價格會比陸地上高很多。而這也爲一些境外的走私商人提供的便利,比如像倭人和朝鮮人,他們不像大明的走私商人那樣擁有人脈基礎,以前很難收到貨,但是現在有人主動出來賣貨,他們也就可以直接買下來運到國內牟取暴利,這也吸引了更多的倭人和朝鮮人冒險前來參與走私。

本來這種走私模式已經延續了許多年,一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不過周重將這種模式認真的考慮了數遍後,再與後世自己所知的銷售模式做了對比,這時卻忽然靈光一閃,想出一條或許可以讓商會快速發展起來的捷徑。

;

第245章 家人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182章 去京城?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楔子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95章 背叛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311章 祭拜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69章 拐賣人口第207章 找幫手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73章 洞房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94章 一封書信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53章 留下吃飯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493章 認錯了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88章 回家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245章 家人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232章 神機營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320章 造反?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214章 買海蔘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130章 送行(上)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45章 家人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
第245章 家人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182章 去京城?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楔子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95章 背叛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311章 祭拜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69章 拐賣人口第207章 找幫手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73章 洞房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94章 一封書信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53章 留下吃飯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493章 認錯了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第88章 回家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245章 家人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232章 神機營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320章 造反?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214章 買海蔘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130章 送行(上)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45章 家人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