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

在距離馬六甲港口不遠處有一座低矮的山丘,雖然山勢不高,但佔地卻十分廣闊,而且這座山在馬六甲王國也極有名氣,因爲它的名字叫做“三保山”,相傳當年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時,五次都把艦隊的總部駐紮在這裡,山下還有一座“三保廟”,廟中還有鄭和的雕像,而且山周圍也是馬六甲漢人的聚居地。

說起這座三保山,除了鄭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馬六甲王國曆史傳說中的漢寶麗公主,據說這位公主來自大明,當時的馬六甲王國向大明未婚,於是大明皇帝就把這位漢寶麗公主嫁給了對方,隨公主一起陪嫁還有五百多人的隨從,這些人被安排在三保山居住,也正是從那時起,三保山就成爲了馬六甲漢人們的聚居地。

不過這位漢寶麗公主的來歷十分可疑,按照馬六甲王國的記載,這位公主應該是1459年嫁到馬六甲王國的,而且還是乘坐着寶船而來,可是當時鄭和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了,而且大明朝廷也正在施行嚴厲無比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原來威風無比的寶船停泊在港口裡二十多年無人理會,在二十多年後根本不可能再使用,這位公主怎麼可能乘着寶船去馬六甲?

另外公主出嫁並不是在一件小事,可是在大明的歷史文獻中,卻從來沒有這位漢寶麗公主的記載,況且大明皇室早就有不和親的祖訓,更不可能讓大明宗女外嫁。因此那位漢寶麗公主的身份十分的可疑,至少在整個大明的歷史上都沒有這位公主的記載。

周重佔據了馬六甲港口後,隨着港口事務的安定,他自然要見一見這裡的漢人,畢竟馬六甲城的漢人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據他從巴曼那裡瞭解到的情況,馬六甲城中的漢人已經達到了兩千多人。分成數個大家族,這些大家族都是以經商爲生,是馬六甲城中最富裕的一羣人,可惜漢人好像對當官並不怎麼感興趣,不像泰米爾人把持着馬六甲王國的政權。

其實在周重剛剛戰勝葡萄牙人時。馬六甲城中的漢人就派出幾位年長的代表來求見,可惜周重當時事務繁忙,所以只是匆匆的見了對方一面,然後就讓他們回去安心居住,有大明軍隊在,定然會保證他們的安全。

今日周重終於從繁忙的軍政中脫身出來。帶着吳山等錦衣衛來到三保山,這裡是馬六甲城中的一個獨立居住區,居住的全都是漢人。整個區域被街道整齊的劃分成數個小一些的區域,據吳山打聽到的情況,這裡每一個家族都佔據着一個單獨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在區域裡家法大於國法,就算馬六甲王國的律法也管不到這裡,所以當居住在這裡的漢人犯錯時,一般都是交由各個家族的族長處置。

周重來之前已經通知了這裡的幾個大家族,所以當他來到三保山時,只見街道口那裡已經站滿了人,除了爲首的幾個之前已經見過的老頭外。他們身後跟着一幫男男女女,其中有有老有少,一個個都十分興奮的盯着周重,另外在他們前面的空地上,還有隊舞獅的人正在鬥獅,鞭炮聲更是響成一片,若是不知道的人,恐怕會以爲今天是漢人的什麼節日。

“小老兒參見提督大人!”看到周重前來,爲首的那個白鬚老者立刻帶着人上前行禮道,後面的也跟着跪倒一片,畢竟在這些海外漢人的心中,中原永遠是他們的根,對於大明的官員自然也是十分的敬畏。

“哈哈,呂老不必多禮,大家都是炎黃子孫,能在這海外的馬六甲相聚,也是與我們大家的緣分,所以各位也不必拘禮,快快請起!”周重這時也是大笑着把前面的那個老人攙扶起來道,這個老人姓呂,是馬六甲城中最大的漢人家族——呂氏家族的族長,今年已經快八十歲了,但身體卻十分硬朗,爲人急公好義,在馬六甲的漢人中威望很高。

看到周重毫無架子的攙扶自己,呂老也是十分激動,當下顫抖着站起來又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內容無非就是多謝周重他們消滅了葡萄牙人,才讓他們免於刀兵之災。

周重也客氣了幾句後,然後就被呂老和另外幾個大家族的族長讓進了漢人居住區,一羣人簇擁着他進到一所十分氣派的大宅院,雖然這所宅院明顯帶着中原的建築風格,但卻又與大明的宅院有所區別,直到後來呂老介紹過後他才知道,原來呂公他們家族是在宋末時遷到南洋的漢人,後來又幾經遷移,在幾十年前纔在三保山定居下來,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保持着漢人的習慣,比如建築風格上,他們家族建造的這所宅院就與大明的宅院有着顯著的差別。

一行人進到客廳之後,周重被讓到主座,旁邊是呂老坐陪,下面則坐着另外幾個大家族的族長,之前他們曾經拜見過周重,所以倒也不用重新介紹。

“呂老,上次本官公務繁忙,所以只能匆匆見了你們一面,沒來的及瞭解一下你們的情況,實在有些失禮,不知道咱們漢人在這次戰爭中有沒有人員的傷亡?”周重坐下來連茶水也沒有喝上一口,就立刻關心的問道,而且還用“咱們漢人”這一稱呼,顯然是想接近彼此的距離。

呂老他們也都是人精,如何不懂周重話中的意思?當下只見他們都是臉色一喜,然後由呂老開口道:“啓稟大人,葡萄牙人殘暴之極,在他們攻打港口之時,我們也躲進了城裡,萬幸的是葡萄牙人沒能殺到我們居住的地方,所以倒沒有太大的傷亡,不過有幾個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年輕人卻被葡萄牙人射殺了,這都是我們的失誤,早知道就不該讓他們出去!”

說到最後時,呂老臉上也露出幾分悔恨之色,看樣子他對幾個年輕人的死一直耿耿於懷。不過周重聽到這裡卻是鬆了口氣,馬六甲人就算死光了他都不會心疼,但是這些漢人卻是他日後統治馬六甲港的基礎,所以絕對不能出意外,現在總算讓他放下心來了。

對於呂老的悔恨,周重也是好言安慰了幾句,然後又開口問道:“呂老,不知現在馬六甲城一共有多少漢人,現在情況如何,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若是有的話,你們儘管提出來,本官一定會盡力幫忙你們!”

聽到周重如此關心他們,呂老等幾人臉上都是更加高興,當下只見坐在呂老下首的那個中年人開口道:“啓稟大人,現在我們馬六甲漢人共有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分爲五個大家族和七個小家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產業和土地,這次葡萄牙人來襲雖然給我們造成了一些損失,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只不過我們擔心葡萄牙人會捲土重來,因此現在不少家族都在商量遷移的事。”

這個說話的中年人名叫趙普,是公次於呂氏家族的趙氏家族族長,而且很巧的是,他也是宋末遷移出的漢人,據說他們祖上還是宋朝宗室,只可惜往日的榮耀早已不在,現在他們也只是一羣普通的海外漢商。

聽到趙普的話,周重的眉頭卻是一下子皺了起來,沉吟片刻這纔開口道:“趙族長,葡萄牙人那邊你們日後不必擔心了,之前我已經與巴曼商議過了,爲了防止葡萄牙人再次前來,所以我們大明的水師會駐紮在馬六甲城,而且港口也由我們大明接管,只要有我們大,就算葡萄牙人再來一倍的兵力,恐怕也只能鎩羽而歸!”

聽到大明竟然要在馬六甲駐軍,這個消息讓呂老他們都是喜出望外,畢竟他們之前已經見識了馬六甲軍隊的無能,也見識後來大明軍隊的勇猛,心中早就覺得還是大明的軍隊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現在有大明水師駐紮在港口,他們也就不用再遷移了,畢竟沒有人願意放棄自己在馬六甲這邊奮鬥多年的基業。

另外他們這些人在海外漂泊多年,卻一直心繫故土,可惜他們在海外早已經紮根發芽,除非是放棄海外這些幾代人奮鬥得來的基業,否則根本不可能回去。但是現在大明竟然開始在馬六甲駐軍,雖然這裡名義上依然屬於馬六甲王國,但卻讓他們更有歸屬感,而且他們也相信,隨着駐軍的開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漢人擁入馬六甲,到時這裡肯定也更加的繁華,甚至日後成爲大明在海外的領土也說不定。

不過周重的話還沒有說完,只見他頓了一下接着又道:“呂老,據我之前得知的情況,馬六甲這邊的漢人有兩千多人,但爲何你們剛纔卻說只有一千六百多人,怎麼一下子少了好幾百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聽到周重問起這個問題,呂老他們都是一愣,然後彼此對視一眼,臉上也都露出幾分詭異之色。

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491章 晉商(下)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304章 偷襲(下)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163章 宣旨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491章 晉商(下)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22章 西遊面世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271章 一場戲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1章 破產之家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443章 謠言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78章 北港茶樓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370章 舊港漢人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59章 坐論倭寇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139章 迎接第32章 立功德碑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254章 巧合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502章 夜襲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539章 十年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139章 迎接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253章 石嘴崖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8章 菜市場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502章 夜襲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
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491章 晉商(下)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304章 偷襲(下)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163章 宣旨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491章 晉商(下)第149章 周重的畫餅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22章 西遊面世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271章 一場戲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1章 破產之家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443章 謠言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78章 北港茶樓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370章 舊港漢人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59章 坐論倭寇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139章 迎接第32章 立功德碑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254章 巧合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502章 夜襲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539章 十年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139章 迎接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253章 石嘴崖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8章 菜市場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502章 夜襲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