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

周重對於古代的探礦技術有些誤會,他以爲古代人對於地質學幾乎是一竅不通,找礦全都是靠運氣,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爲遠在春秋戰國之時,《管子》一書中就介紹了一些尋礦的基本方法,後來的《博物志》、《地鏡圖》等書都對探礦有專門的介紹,而且其中的說法也大都符合科學原理,可以說是古人對地質學的一大貢獻。

也正是中國古人對於地質學的認識,所以大明國內對於探礦方面的人才雖然不多,但卻也不是沒有,比如王守仁就認識一位在探礦方面有着專長的學者,他在聽到周重對探礦之事表示的擔憂後,立刻就把此人介紹給了周重。

松江府通往南京江陰縣的官道上,周重與王守仁坐在一輛寬大的馬車上,兩人邊走邊聊,聊天的內容卻是關於一個人,也就是之前王守仁推薦的探礦大家,此人姓徐名納,字南山,就住在南京江陰縣中,平時除了閉門讀書,教導幾個弟子外,剩下的時間幾乎都在大明各地遊歷,這次王守仁知道對方剛好就在家裡,於是才向周重推薦了對方,打算讓這個人擔任總督府派往南洋的探礦官員。

本來按照王守仁的意思,想要請徐納出山的話,只需要他自己前往南京就行了,畢竟徐納雖然精通地理與探礦,但在科考之途並不順利,到現在都只是一個秀才,而且他們徐家在江陰雖然是明門望族,但徐納卻是庶出,所以在家族和鄉間也都是聲名不顯。當年王守仁遊歷的江陰時。偶然間與徐納結識。對他在地理與探礦之上的學問十分感興趣,兩人相談數日,使得王守仁也是大有收穫,這幾年兩人也經常有書信往來。

可以說除了精通地理與探礦之外,徐納僅僅只是一個大家族不受重視的庶出旁支,而且人到中年也只考中一個秀才,根本不算什麼,所以只要王守仁親自請對方出山到總督府任職的話。徐納肯定會十分願意,畢竟這可比他在科舉上苦苦掙扎要強多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根本用不着周重親自去請徐納,不過周重在聽到王守仁對徐納家族的介紹後,卻忽然起了興致,當下決定與王守仁一起去請徐納,反正江陰距離松江也不算遠,再加上現在正值陽春三月,剛好是出遊的好時機。

說起江陰徐氏,在南京一帶可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家族中有一座藏書樓名曰“萬卷樓”,樓中藏書不可計數。而且徐家爲人豪爽,對於鄉間的讀書人十分大方,那些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都可以到萬卷樓中借閱,這對於大明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來說,可謂是十分的難得,畢竟這個年代的書籍可都是貴重物品,一般人根本不願意外借。

另外徐家出過數個十分有名望的讀書人,比如已經過世的徐頤、徐元獻父子二人,其中徐頤做過大明的中書舍人,與李東陽交情莫逆,徐元獻則是南京一帶有名的神童,十歲就能賦詩,二十六歲參加鄉試,就考中了第三名,一時間名聲大噪,可惜徐元獻命短,在二十九歲時就去世了,留下一個兒子名叫徐經,也同樣是聰明非常,而這個徐經就是與唐伯虎一起參加科舉,結果因爲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使得一生都無法再參加科舉的那個徐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經的第五世孫中出現了一個更加有名望的人,這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周重在從王守仁那裡得知,徐納就是徐經的族弟時,心中立刻就想到了徐霞客,出於對這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地理學家的敬佩,於是周重才決定親自來一趟,畢竟徐納也算是徐霞客的祖先,甚至日後徐霞客之所以放棄仕途,選擇遍遊大明的大好河山,說不定也是受到徐納的一些影響。

“伯安兄,聽說徐經已經去世了,不知他安葬在哪裡?”馬車上的周重向王守仁開口詢問道,當年的科場舞弊案,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甚至在已經決定的錄取試卷中,也沒有唐伯虎和徐經的試卷,也就是說,兩人其實已經落榜了,既然落榜,那就更不可能存着泄題一說,可惜當時其它落榜的讀書人鬧的很兇,所以孝宗皇帝不得不各打五十大板,唐伯虎和徐經也被髮往縣衙擔任小吏,並且永世不得參加科舉,結果就造成了兩人的悲劇。

不過現在隨着周重的影響,唐伯虎已經從科場舞弊案中走了出來,不但恢復了功名,同時還被周重提拔爲馬六甲的知府,可以說深受周重的重用,日後肯定會還會有升遷的可能。但是做爲舞弊案的另外一個主角徐經,他卻早在正德二年的時候就去世了,一生都沒有平反自己的冤屈,也沒能恢復徐家受損的名聲,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

徐經是唐伯虎的好友,王守仁也與唐伯虎熟識,當初他們都是同一年參加的會試,因此王守仁也認識徐經,現在聽到周重問起徐經的事,只見他也是嘆了口氣道:“不錯,當初陛下剛剛登基,直夫兄想去京城打探消息,可惜他自從舞弊案的打擊後,身體一向不好,最後竟然客死在北京,後來徐家人把他的屍體運到江陰安葬,因爲直夫兄覺得自己沒能洗清身上的污名,愧對列祖列宗,死前要求家人不能把他的屍體葬入徐氏祖墳,所以直夫兄的後人就將他的屍體安葬在江陰的砂山上。”

聽到徐經死後竟然連祖墳都沒有進,這讓周重也不禁爲徐經的遭遇感到幾分悲涼,當初唐伯虎和徐經都是南方士子中最有希望中舉之人,可就是因爲官場上的一點小風波,卻使得他們的命運發生極大的逆轉,後世的唐伯虎雖然晚境淒涼,但至少留下了詩畫雙絕的美名,可是同樣遭遇的徐經卻沒有人在乎,甚至連死都死的默默無聞,若非他後世的子孫中出了一個徐霞客,恐怕周重根本不可能知道徐經的名字。

也許是徐經的遭遇太過沉重,所以接下來周重與王守仁都沒有再說話,其中王守仁看着窗外沉思,而周重則在回想着自己這幾年的經歷,一時間車內的氣氛也有些沉悶。

馬車轔轔而行,很快就進入到江陰縣內,而當馬車經過一座低矮的土山之時,一直沒有說話的王守仁忽然指着道路旁的土山道:“大人請看,這座就是埋葬着直夫兄的砂山,而在砂山的另一側,就是徐氏家族的聚居地,徐家的萬卷樓也就在那裡,當初我曾經有幸進入萬卷樓借閱樓中的書籍。”

聽到王守仁的介紹,周重也急忙讓車伕停下車,然後對王守仁道:“伯安兄,你與徐經既然是舊識,我也對他的遭遇十分不同情,現在既然我們路經砂山,不如就上山拜祭一番如何?”

“正當如此!”王守仁聽到周重提出祭拜一下徐經,當下也是撫手大讚道,其實他剛纔就想提議祭拜一下徐經,但是因爲周重是他的上司,而且周重又與徐經素不相識,所以他怕提出來有些冒失,這纔沒有開口,現在既然是周重主動提出來,他自然也是十分的願意。

砂山周圍十分的荒涼,周重與王守仁兩人下車看了看,發現根本沒有買賣祭品的地方,不過他們也沒有強求,當下從馬車裡拿出一壺酒,這本來是他們準備在路上解乏用的,另外還有幾個水果,然後兩人沿着砂山的小路上山,路上週重又採了一束野花。說起來周重與王守仁都是重意不重形的人,只要是心意到了,祭拜的形式都是次要的。

砂山並不高,甚至說它是山都有些擡舉它了,充其量砂山也不過是個高大一些土堆。周重年輕,王守仁文武雙全,身體比周重還好,兩人讓手下人在山下等着,然後很快就來到了砂山頂上,結果在山頂的一處空地上,看到一座不大的墳墓,墳墓的建造的十分簡陋,前面的墓碑上僅僅寫着幾個“徐經之墓”四個大字,其它的什麼都沒有。

周重與王守仁將手中的水果與野花放在徐經的墓前,然後又將壺中的酒撒在墓前,一場簡單的拜祭也就算完成了,只不過周重和王守仁兩人的心中卻都是沉甸甸的。

“以徐家的財力,直夫兄的墳墓本不應該修的如此簡陋,可是他在去世之前,執意要幾個兒子給自己草草下葬,甚至連墓誌都沒有寫,他這是故意在懲罰自己啊!”王守仁看了徐經的墓碑好半天,忽然開口嘆息道。

周重聽完也是再次嘆息一聲,通過王守仁的介紹,以及後世的了妥,他也可以體會到徐經死前的那種悲憤與屈辱,畢竟多年努力卻被一場冤屈化爲泡影,甚至至死都沒能洗刷身上的冤屈,名聲也沒能恢復,這對於徐經這樣的讀書人來說,簡直是世上最爲殘酷的懲罰。(……)

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483章 拖延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483章 拖延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42章 暴打兇徒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255章 滅門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269章 立威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489章 晉商(上)第446章 搏虎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311章 祭拜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4章 再無瓜葛第1章 破產之家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02章 夜襲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539章 十年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443章 謠言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213章 威海衛第483章 拖延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163章 宣旨第422章 烤番薯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514章 京觀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139章 迎接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
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483章 拖延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483章 拖延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42章 暴打兇徒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255章 滅門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269章 立威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489章 晉商(上)第446章 搏虎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311章 祭拜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4章 再無瓜葛第1章 破產之家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502章 夜襲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539章 十年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443章 謠言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213章 威海衛第483章 拖延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163章 宣旨第422章 烤番薯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514章 京觀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139章 迎接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