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內閣議事

北京城文淵閣周重的辦公房間裡,雖然這個房間不是很大,但今天卻是擠滿了人,因爲周重把內閣裡的幾位大臣都請了過來,另外還有幾個朝中的重臣,所以把這個本來就不大的房間擠的滿滿當當,每人擺了把椅子坐下來後,整個房間裡就再也沒有一點空隙了。

說起來自從李東陽去世後,進行雖然對他進行了風光大葬,而且對他的身後事也十分的優厚,不過那都是因爲李東陽已經是個死人了,所以周重不介意讓對方風光一些,但是對於內閣留下的人中,他卻絲毫的不客氣。

比如原來的樑儲和劉忠這兩人,都是因爲李東陽的推薦才能進入內閣,雖然這兩人頗有才能,但卻有些頑固,之前就對周重的一些舉措提出異議,特別是對周重對吏治方面的一些改革,更是十分的牴觸,所以周重就以對方年才爲名,將這兩人從內閣中剔除了出去,然後又將王守仁和楊一清提拔到內閣,至於張彩,因爲他的身份特殊,所以根本不能入閣,但他卻可以像一般的閣臣那樣參與朝議,這其實和入閣也差不了多少。

現在的內閣成員共有五分,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楊廷和,武英殿大學士焦芳,謹身殿大學士王瓊,東閣大學士王守仁和華蓋殿大學士楊一清,這五人中除了楊廷和之外,其它四人都是周重整治吏治和變法的核心力量。

說起來周重要推行改革和整頓吏治,最好是能夠讓內閣和他一條心,這樣在推行法令的過程中,才能夠沒有任何掣肘。不過楊廷和卻不是一般人,他本來就是正德的老師,之後又被李東陽看重,將他當做內閣首輔的接班人培養,現在李東陽一死,楊廷和就成爲整個南方系官員的代表。而南方系官員又佔了大明官吏的七成以上,現在周重已經吏治了樑儲和劉忠,若是再把楊廷和也踢出內閣,恐怕會讓整個官場大亂的。

另外周重也考慮到。自己在變法和整頓吏治時,朝堂上需要一個反對的聲音給他提醒,避免他在某些事情上做的太過,而楊廷和這個內閣首輔剛好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條件,所以周重這才依然讓楊廷和擔任首輔之職,甚至也沒有架空楊廷和的權力。

本來楊廷和還不知道周重要做什麼,但是隨着內閣的一系列變動,再加上週重爲改革和整頓吏治做的一些準備,這讓政治觸角十分敏銳的楊廷和也終於察覺到周重的目的,這讓他在震驚的同時。心中又十分的矛盾,不知道自己該在這場變革中站在什麼位置?

說起來楊廷和是南方系官員的代表,大明官場上的腐敗之風由來已久,若是進行改革的話,那麼肯定會牽扯到整個大明官場。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人數最多的南方系官員,而他身爲南方官員之首,自然要維護自己一方的利益,但是身爲大明的首輔,他也希望可以徹底革除大明官場上貪腐之風,這不但是對大明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他這個首輔來說。同樣也是一件留名清史的好事。

也正是楊廷和的這種矛盾心理,所以對於周重在改革前做的一些準備,楊廷和一直都是報着公事公辦的態度,即不阻攔也不大開綠燈,有了問題他也同樣會提出異議,而這也正是周重想要的。所以到現在爲止,周重與楊廷和並沒有因爲改革而發生太大的矛盾。

今天周重忽然將五大閣臣都召集到他這裡,楊廷和就已經有了一種預感,只是之前周重沒有明着表示要改革時,他還可以用中立的態度不偏不倚。但若是周重正式公佈大明進行改革,那麼他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樣,而是必須加入一個陣營,要麼是像楊一清和王守仁那樣,徹底站在周重那邊,要麼就是像李東陽和所有南方系官員希望的那樣,對周重的改革加以抵制。

楊廷和心中矛盾重重,周重在講話之前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似乎已經看出了楊廷和的糾結,不過他並沒有在意,而是清了清嗓子道:“各位,今天請大家前來,主要商議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陛下親征遼東的事,不知各位對此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聽到周重提到正德親征遼東的事,所有人都看向王瓊,畢竟他不但是內閣大學士,同時還兼任兵部尚書,所以這種軍事的事情他最有發言權。

只見王瓊清咳一聲,站起來開口道:“啓稟監國,現在陛下率領的南路軍,以及遼東都司率領的東路軍都已經集結完畢,另外後勤方面也沒有任何問題,可以說兩路軍隨時都可以發起進攻,只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計劃,這次對朵顏三衛之戰還是以招降爲主,所以在發起進攻之前,禮部已經派出使者去了朵顏三衛,希望可以說服朵顏三衛直接歸附,不用再起刀兵,畢竟只要戰事一起,不但會有無數的將士戰死,另外也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

向朵顏三衛派遣使者這件事,周重也知道,畢竟朵顏三衛本來就是大明與韃靼之間的牆頭草,若是能夠用使者說服對方再次歸順的話,那也是一件好事。

“王大人,以你之見,朵顏三衛會不會被我們的使者說動,從而脫離韃靼倒向我大明?”周重沉思了片刻開口問道,王瓊雖然人品有問題,但才幹卻可以稱的上是大臣之首,否則也不會和于謙、張居正一起被稱爲大明三重臣了。

聽到周重的這個問題,王瓊略一沉思就立刻回答道:“啓稟監國,若是放在以前,朵顏三衛很可能會被使臣說動,從而再次歸順我大明,但是以前的歸順都只是名義上的,我們大明並不會插手朵顏三衛的內政,但是這次我們不但提出要讓對方歸順,而且還提出接管對方的軍隊,然後派駐官員管理,如此一來,花當那些部落頭人的權力就會被架空,以花當此人的性格,必定不會同意我們大明提出的條件,所以此一戰恐怕在所難免!”

周重和其它內閣大臣聽到王瓊的分析,也都是贊同的點了點頭,這次之所以對朵顏三衛用兵,爲的就是將其完全收服,然後招募三衛的蒙古人,再加上漢人組建一支漢蒙騎兵,做爲日後入侵草原的主要力量,所以自然不可能放任朵顏三衛自治,必須完全把朵顏三衛納入大明的統治之內,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對方必須不會輕易答應,因此大明只能用戰爭把對方打痛打傷,打到對方不得不同意爲止。

“即如此,那就只能打了,不過這次我們出動十五萬大軍,這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如此多的軍隊,幾乎可以將朵顏三衛滅族了?”這時楊廷和忽然提出自己的異議道,朵顏三衛只是一個牆頭草,對付這樣的部落,只需要幾萬人就行了,現在王瓊一下子調集了十五萬人,這在楊廷和看來,簡直就是浪費。

“楊大人不要太小看了朵顏三衛,這些年他們一步步的蠶食遼東,實力早已經非昔日可比,三衛的總人口也增加了數倍,初步估計也應該在五十萬以上,想要征服這樣的大部落,十幾萬人還算是少的,而且遼東都司那邊的五萬倭人僕從軍並不僅僅要對付朵顏三衛,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對付建州衛的那些女真野人。”沒等王瓊開口,周重就替他回答道。

“可是朵顏三衛本來就是草原人,常年居無定所,若是現在大軍壓境,他們看到打不過,再帶着人向北逃竄怎麼辦,畢竟他們本來就生活在松花江的上游區域,再回到祖地也不是什麼難事?”楊廷和再次提出自己的異議道。

“楊大人所講的雖然有這種可能,但事實上卻行不通,首先朵顏三衛之所以南下,除了貪圖南方草原的豐美外,最重要的是這些年北方越來越冷,草原人幾乎每年都會在冬天被凍死一大批,所以朵顏三衛纔會拼命的南遷,不過在他們離開後,原來屬於他們的草原就已經被別的蒙古部落佔據,他們想要回去的話,恐怕只能與那些蒙古部落開戰,到時就是滅族之戰,比投降我們大明更加可怕!”王瓊這個兵部尚書的確十分稱職,竟然對草原上的事情瞭若指掌。

“說的好,朵顏三衛沒有退路,我們派出十五萬大軍,一方面是顯示我們的大明的軍威,另外一方面也是讓朵顏三衛看到我們收復遼東的決心,相信只要朵顏三衛在開戰之後佔不到便宜,應該就會認真考慮歸順的事情了。”這時楊一清也開口補充道,他文臣中唯一一個能夠獨力帶兵打仗的人,而且當初在寧夏時,他就對草原上的形勢十分了解,遼東的形勢雖然與寧夏不同,但道理卻是相通的。

楊廷和聽到這裡,終於也沒有了異議,接下來周重又與王瓊、楊一清討論了幾句,這才把遼東的事情放在一邊,開始講起第二件事,這也是周重今天召集大家來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楊廷和最擔心的事情。

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182章 去京城?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392章 朝鮮內附楔子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514章 京觀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69章 拐賣人口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44章 花巷別院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31章 送行(下)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289章 送大禮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375章 反悔第245章 家人第102章 找水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442章 要入京嗎?
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182章 去京城?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392章 朝鮮內附楔子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514章 京觀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69章 拐賣人口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44章 花巷別院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31章 送行(下)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289章 送大禮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375章 反悔第245章 家人第102章 找水第472章 繁華下的危機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442章 要入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