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

大明三路大軍在肯特汗山周圍會合,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也將自己最後的力量集結起來,準備保衛自己最後的家園,眼看着一場決定韃靼命運的大戰即將開始。

不過這場決定韃靼命運的大戰事實上並沒有發生,當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剛把軍隊集結起來,並且在大帳中商議如何應對大明的進攻時,卻不料韃靼的幾個部落首領忽然反叛,叛軍衝進汗帳之中,把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全都殺死,然後宣佈向大明投降,少數一些不願意隨他們投降的部落,全都被屠殺一空。

當叛亂的幾個大部落帶着韃靼小王子幾個兒子的人頭來到大明的軍隊時,他們得到了正德的親自接見,然後就是一系列的封賞,只是這些部落頭領在得到封賞的同時,大明也將派人進入他們的部落,一方面統計人口與牲畜,一方面也會將他們納入大明的統治與管理。

韃靼滅亡之後,整個蒙古草原的核心區域已經盡數落入大明的統治之下,只剩下西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的部落,還沒有接受大明的統治,只不過這也只是個時間的問題,等到大明穩定了在草原的統治後,就會開始向西部推進,直到完全控制整個草原爲止。

韃靼的滅亡,標誌着困擾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邊患得到了徹底的解決,特別是隨着水泥路在草原上的延伸,大明的軍隊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達草原的任何地方,再加上經濟利益的捆綁,使得整個蒙古草原再也無法脫離大明的統治,當然僅僅靠武力與經濟統治是無法長久的,另外還必須要配合另外的統治方式,那就是教育與融合。

本來周重是想借鑑一下後世滿清對蒙古的統治,比如分而治之、讓蒙古貴族子弟進入京城學習,腐化他們的上層,甚至用宗教麻痹普通的蒙古人,特別是鼓勵蒙古男子成爲喇嘛,據說當時蒙古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是喇嘛,由此可見這種政策的可怕。

不過後來周重經過認真的考慮後,卻發現滿清使用的那一套只能部分借鑑,絕對不能全部照搬,比如鼓勵蒙古男子成爲喇嘛,雖然可以削弱蒙古人的數量,甚至讓蒙古變成一塊貧窮愚昧之地,但是日後隨着大明經濟文化的發展,蒙古就會越加追趕不上大明的腳步,而當這種差距越來越大時,蒙古與中原就會再次產生裂痕,甚至最後還是可能會發生戰爭,所以與其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還不如直接在他這一代就解決掉。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決定把蒙古徹底的捆綁到大明的戰車上,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要做到同步,現在大明的商隊已經開始帶動蒙古的經濟發展,於是文化方面自然也要跟進。

首先周重也將蒙古草原劃分成六個省份,每個省份又劃分成若干個州府,每個牧民都有自己屬於自己的戶籍,而且在每個州府都設立至少一所的學校,學校提供食宿,可讓牧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去學習,不過這些學校並不學習詩詞歌賦,而是學習最基礎的漢語,畢竟溝通的第一步必然是語言的溝通,只有當大草原上的牧民大部分都懂得漢語時,草原纔會與中原大地連成一體。

學校除了要學習漢語外,也會學習一些簡單的算術、醫術,這些都是牧民們最常用的學識,其中算術可以讓他們在與漢商們交易時不會吃虧,至於醫術不但可以治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治療牲畜,草原上的天災可不僅僅只有雪災、火災,瘟疫同樣是牧民們最怕的災難,有時一場大的瘟疫,就能讓數個部落因爲沒有食物而餓死。

除了上面這些對普通牧民的舉措外,周重也借鑑滿清對蒙古貴族的統治,那就是讓那些蒙古貴族將家中的子弟送到京城,他將專門爲這些蒙古貴族開辦一所學校學習,一方面讓這些貴族子弟成爲人質,另一方面也從思想上改造這些蒙古貴族,當新一代的蒙古貴族在大明的教育下成長起來,他們對大明就帶着天然的親近感,也就更不容易發生叛亂。

也就在周重忙着把蒙古草原納入大明統治的同時,已經去了埃及考察將近兩年的大明水利官員也終於傳來消息,現在整條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路線已經確定下來,這條運河穿過蘇伊士地區本來的四個湖泊,而且全程幾乎都是直線,這使得開鑿路線大爲減少,同時奧斯曼帝國也承諾,他們將負責抓捕奴隸用於開鑿運河,這些奴隸不用花錢,只需要保證他們最基本的飲食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了開鑿費用,但就算是這樣,最後估算下來的運河開鑿費用還是高達兩千一百萬兩,如此龐大的一筆費用,對於大明和奧斯曼帝國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不過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蘇伊士運河是在他們的領土內,而且只要運河開鑿成功,那麼他們就多了一條黃金水道,每年都可以爲他們帶來鉅額的收益,相信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把運河的費用收回來,更何況還有大明幫他們承擔一半的費用,這種好機會他們是絕對不會錯過的,所以奧斯曼蘇丹賽利姆已經開始籌措這筆資金了。

周重也沒想到開鑿蘇伊士運河竟然需要這麼龐大的費用,雖然大明只需要承擔一半,但那也要一千萬兩銀子,幸好這不需要大明一下子拿出來,而是分成數年,這樣一來,每年可能只需要一百多萬兩銀子,這筆錢對現在的大明來說,還是可以承擔的。

不過內閣對於這筆龐大的費用卻產生了歧見,主要是開鑿運河耗費時日太長,據那些水利官員估計,最少也需要七年到九年時間,這麼的時間裡,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萬一大明或奧斯曼帝國其中有一方出現問題,那麼很可能會導致運河的開鑿出現中斷。

對於內閣的擔心,周重雖然可以理解,但卻絲毫不擔心,因爲他知道賽利姆雖然活不了幾年了,但是接任蘇丹之位的蘇萊曼卻是奧斯曼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蘇丹,在他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走上了頂峰,不但重現了當年阿拉伯帝國的龐大領土,同時把歐洲各國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之所以開啓大航海時代,除了對財富的追求外,更是因爲他們時刻受到奧斯曼帝國的威脅,這讓他們不得不出海尋找新的居住地。

想到奧斯曼帝國未來的歷史,所以周重絲毫不擔心對方會沒錢修建運河,至於大明這邊,他就更不擔心了,現在他還不到三十歲,正處於年富力強的時期,而且大明經過他的一番整治後,各方面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說就算從現在開始他什麼也不做,整個大明也依然會靠着慣性向前發展,這種發展可能在上百年內都不會停下來。

不過周重也並沒有因此而對蘇伊士運河完全放心,特別是奧斯曼帝國即將迎來最爲輝煌的時期,如此一來,隨着奧斯曼帝國的強盛,他們很可能爆發出更大的野心,甚至很可能會想要撕毀之前的蘇伊士合約,向大明的船隻徵收重稅。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周重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大明雖然距離蘇伊士運河十分遙遠,不可能派陸軍過去,但是大明的海軍卻可以到達遙遠的紅海,特別是在之前簽訂合約時,大明就取得了進入紅海的亞丁灣的駐軍權,這條合約自然要好好利用,只要能夠在那裡保持着一支強盛的海軍,控制船隻在紅海的進出,到時就可以將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分出一部分。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決定從南洋艦隊中單獨分出一支艦隊,並且在阿拉伯半島最南端的亞丁地區建立一個港口,那裡將是大明在海外最西方的一塊飛地,當然這僅僅是暫時的,說不定過了幾年後,大明會在更遙遠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港口。

其實大明的海軍也同樣面臨着一場巨大的改編,當初周重將南洋做爲最主要的移民地,所以在建立的三支艦隊中,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都是內海艦隊,主要作用是稽查和防守,只有南洋艦隊纔是真正用於海外作戰的艦隊,當初大明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統治南洋,最主要的就是有這支強力艦隊做爲後盾。

不過現在隨着南洋統治的穩固,原來的南洋也成爲大明的內海,大明的外海變成了更加廣闊的印度洋與太平洋,雖然現在太平洋還沒有進行真正的探索,但是印度洋卻已經成爲大明海軍的遊樂場,無論是葡萄牙人還是阿拉伯人,他們都得遵守大明的規矩才能生活下去。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明海軍原來的編制已經不能再適應現在的發展,所以對海軍的改編也是勢在必行,只不過在改編海軍之前,卻有另外一件與大海有關的大事要周重親自處理。rs

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447章 巧合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304章 偷襲(下)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520章 賽利姆父子的交談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213章 威海衛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514章 京觀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260章 黑牛寨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34章 甕人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142章 坦白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139章 迎接第372章 舊港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50章 金瓶梅第521章 談判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139章 迎接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32章 安東衛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153章 平妻?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57章 遊泰山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
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447章 巧合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304章 偷襲(下)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520章 賽利姆父子的交談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213章 威海衛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514章 京觀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260章 黑牛寨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34章 甕人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142章 坦白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139章 迎接第372章 舊港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50章 金瓶梅第521章 談判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139章 迎接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32章 安東衛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153章 平妻?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57章 遊泰山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