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

正德九年的秋天早早來臨,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樹葉也開始變黃落下,人們也早早的穿上了棉衣,對於這個早早來臨的秋天,所有人都有些擔憂,因爲人們還沒有從正德七年那場寒冬帶來的恐懼中擺脫出來,現在再次遇到這麼一個早早來臨的秋天,這讓所有人都十分擔心今年冬天會重演之前的酷寒。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對正德七年的冬天抱有怨念,比如北京西方的宣府一帶,這裡的百姓就對正德七年的那場寒冬抱着一種感激之情,雖然他們也在那場冬天中吃了不少苦頭,但是由於朝廷及時運來了糧食,所以宣府一帶並沒有死多少人,反而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不但凍死了不少牛羊,甚至連人也凍死不少,聽說等到正德八年開春時,草原上到處都是死屍,而且往往一死就是一部落的人。

也正是因爲正德七年的冬天凍死了那麼多的蒙古人,所以使得蒙古人是元氣大傷,等到正德八年時,休養了一年的蒙古人竟然無力南下,而宣府做爲大明與草原的邊疆,也十分少見的出現了一年的平靜,這讓大部分的宣府人都是爲之興奮,畢竟只在不打仗,他們家中的男人就不必上戰場,也就不會有傷亡,他們也總算可以過一個安生年了。

除了不必打仗外,宣府的百姓同時也遇到另外一件喜事,那就是地瓜和玉米這兩種作物的推廣,他們這裡距離北京很近,早就聽說過地瓜與玉米的大名。所以當朝廷開始推廣地瓜和玉米時。宣府這裡的百姓立刻毫不猶豫的從官府領到秧苗和種子。然後種在田地裡,結果宣府一帶本來十分貧瘠的土地裡竟然長出了大量的糧食,宣府也第一次出現了自給自足的情況,經過兩年的大豐收,幾乎家家戶戶都儲存着不少地瓜乾和玉米,幾乎足夠家家戶戶吃上一年的了,但就算是這樣,卻還是沒有人願意賣掉。畢竟所有人都被餓怕了。

正所謂家中有糧,遇事不慌,正德九年的宣府百姓吃飽肚子後,最希望的就是再來一次像正德七年那樣的寒冷,把那些狗日的蒙古人全都凍死在草原上,這樣他們來年就能再安生一年了,而現在這個早到的秋天,也讓所有宣府百姓看到了幾分希望。

然而蒙古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也依然記得正德七年的那場寒冬,在所有蒙古人的記憶中。那場冬天到處都是肆虐的白魔鬼,他們的蒙古包都被大雪壓塌了數次。很多人都是爲了把蒙古包再次搭建起來,然後冒着風雪跑到外面,結果等到找到他們時,所有人都已經被世了殭屍,另外還有一些部落因爲沒能儲備足夠多的燃料,結果整個部落連老人帶孩子都被凍死了,至於牛羊就更不用提了,沒有人牧民照顧的羊羣也是成片成片的死亡,這也間接導致了正德八年的狼羣氾濫成災,再次給蒙古人造成不小的傷亡。

也正是有了正德七年那場寒冬帶業的教訓,所以在正德九年的時候,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實力的蒙古人吸取教訓,特別是他們看到今年的秋天來的格外早時,就更加的害怕,於是這時一統蒙古的韃靼小王子率領五萬大軍進攻宣府,準備搶劫到足夠的物資過冬。

韃靼小王子本名巴圖蒙克,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因爲他在繼承汗位時年紀幼小,所以漢人稱其爲小王子,不過現在這位小王子已經不小了,而是已經成爲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在位時打敗了瓦剌和火篩等部落,最終一統蒙草原,號稱是蒙古人的中興之主。

自從統一了蒙古後,這位韃靼小王子就以恢復大元爲已任,每年都會帶領大軍南下,而且只要入關之後,就會縱兵搶掠,給大明邊疆的百姓帶來無盡的苦難,所以北方的百姓對這個韃靼小王子無不恨之入骨。

今年這位韃靼小王子準備從宣府入關,於是五萬大軍從草原上殺來,準備攻破懷安、蔚州等地,然後縱兵劫掠,本來這位韃靼小王子十分自信,了覺得自己帶來的五萬大軍肯定可以搶到足夠的物資供族人過冬,但是他卻忽視了大明軍隊的變化。

之前周重獻給正德的望遠鏡和火炮、火槍等物已經開始裝備到大明的軍隊中,特別是像宣府這樣的邊軍,更是優先裝備的對象,所以當懷安衛的守將通過望遠鏡看到遠處衝殺而來的蒙古騎兵時,立刻命令城頭的火炮與火槍準備,結果蒙古騎兵剛剛衝到火炮的射程之內,城頭上就響起了密集的火炮聲。

這些火炮全都是新裝備的佛朗機火炮,射速極快,而且因爲鑄造比較容易,所以現在已經大量的裝備軍隊,比如像懷安衛的城牆上,就足有三十門這樣的火炮,當這些火炮齊射之時,雖然殺傷力有限,但那種聲勢卻簡直可以毀天滅地。

蒙古人雖然不是第一次遇到火炮的攻擊,但是以前大明的火炮數量少,而且還容易炸膛,根本不能連射,所以在蒙古人的經驗中,只要捱過了第一輪的炮彈,之後大明的火炮就成了擺設,可是今天連綿不絕的炮聲打破了他們以往的經驗,特別是看到身邊的夥伴被炮彈擊中,連人帶馬成爲一灘肉泥時,所有人都禁不住升起一股寒意。

韃靼小王子也沒想到自己僅僅隔了一年沒有南下,大明的火器竟然變得如此犀利,而且這些火炮不但可以連射,最關鍵的是射速還非常快,他站在一座土山上看着城頭上一處發火炮,然後暗自掐算時間,結果發現大明的火炮在射出一發炮彈後,停了不到五息的時間,就能再次發射,這讓他也是大驚失色,畢竟當年他的祖先就吃過火器的大虧,沒想到現在大明人的火器竟然發展的如此迅速,若是再這樣下去的話,恐怕他恢復大元故土的願望就再也沒有辦法實現了。

不過小王子雖然震驚於大明的火器,但卻也沒有太過畏懼,畢竟大明在懷安衛駐紮的官兵並不多,就算是有火炮之助,以他的五萬大軍也足夠打的下來,唯一讓人惱火的是懷安衛剛剛經過修繕,城牆又加高加寬了許多,而且周圍的百姓也遷到了城中,這使得懷安衛更加的不容易攻克。

其實小王子帶來的騎兵並不適合攻城,按照以前他們的習慣,若是遇到堅城的話,一般都會繞過去,然後搶劫後方的百姓,反正他們都是一人數馬,行進速度很快,一般來說,就算是他們把一地都給搶光了,大明的軍隊也不見得能夠趕到。

不過大明在吃過幾次虧後,也慢慢的找到了應對之法,比如宣府治下的各個衛所,只要前方的衛所一發現草原騎兵南下,立刻就會放狼煙通知後方,結果那些百姓全都會帶着糧食和牲口躲裡衛所裡,等到草原人趕到時,後方的百姓早已經跑光了,可以說千里之內堅壁清野,根本搶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而且這時被他們繞過的衛所也會聯合起來,與前方的大明軍隊組成一個包圍圈,若是草原人不小心的話,很可能會被大明軍隊包了餃子。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現在草原人已經很少敢繞過大明前方的衛所直襲後方了,每次南下都是老老實實的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打,畢竟若是繞過去的話,萬一被人包了餃子,那不光他們這些草原騎兵完蛋了,後方的草原上也會因爲沒有糧食而死更多的老弱婦嬬,所以他們不敢冒險。

草原騎兵自然不能騎着馬攻城,只見他們在靠近懷安衛後,立刻將馬上帶的器具拿下來,然後一節節的組裝起來,最後竟然成爲了一架架的攻城梯,懷安衛周圍的樹木早就被砍伐光了,所以他們只能從後方早就準備好材料,否則根本就沒有攻城的器械。

眼看着草原人組裝完攻城梯馬上就要攻城,若是放在以往,懷安衛的指揮使恐怕早就急的上火了,甚至已經開始讓人做好撤退的準備了,不過今天這位指揮使卻絲毫沒有着急的樣子,顯然是有所依仗。

草原人下了馬後,這些天生的騎兵邁着羅圈腿擡着梯子,冒着頭頂的箭矢拼命往前衝,雖然有不少人倒在前進的路上,但是卻沒有任何人敢停下或回頭,哪怕是受傷的人,只要不是致命傷,這些草原人就會拔掉箭支,嘶吼一聲再次跟上。

眼看着一架架的攻城梯立在城牆上,堅持着那些草原人品銜着彎刀,抓着梯子飛快的向上爬,上面明軍一邊用推竿推開梯子,一邊向下面扔滾木雷石,甚至還有燒的滾燙的開水,這東西最是惡毒不過,倒在人臉上立刻皮開肉綻,簡直是毀容的無上利器。

另外城頭上的火槍也終於開火了,不過卻不是打下面的草原人,而是和弓箭手一起壓制那些騎着馬在城外轉圈拋箭的草原人。不過整個懷安衛也不過才幾千人,與草原人整整差了十倍,哪怕佔着城牆和武器之利,但是在面對草原人不計損失的強攻下,一時間也變得有些岌岌可危,眼看着就有陷落的可能。(……)

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05章 瓦倫船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254章 巧合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07章 找幫手第245章 家人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51章 變個“戲法”第443章 謠言第32章 立功德碑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章 宋家父子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269章 立威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2章 暴打兇徒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214章 買海蔘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90章 晉商(中)第255章 滅門第22章 西遊面世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269章 立威第163章 宣旨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512章 慘烈之戰第139章 迎接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59章 坐論倭寇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381章 樸靈珠
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05章 瓦倫船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254章 巧合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67章 粗暴簡單的辦法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07章 找幫手第245章 家人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51章 變個“戲法”第443章 謠言第32章 立功德碑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章 宋家父子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310章 真假公主?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269章 立威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2章 暴打兇徒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214章 買海蔘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90章 晉商(中)第255章 滅門第22章 西遊面世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269章 立威第163章 宣旨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512章 慘烈之戰第139章 迎接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59章 坐論倭寇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381章 樸靈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