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招攬幫手

“文……文達,你……你不會是想像移民臺灣那樣,把中原的一部分百姓遷移到海外吧?”張況三人都不是笨人,自然很快就猜出周重口中說的‘另外一條路’是指什麼。

“嘿嘿,我大明雖然國土廣闊,但是人口同樣很多,如此一來,人均可耕種的土地其實並不算多,再加上土地兼併問題嚴重,特別是這些年天災不斷,每年都有無數災民被迫流離失所,換句話說,大明的土地已經不足以養活這麼多的人口,那麼唯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就只有向外擴張,以此來增加更多的土地,剛好現在海外的無主之地很多,特別是南洋等地,雖然氣候炎熱,但大部分都是物產豐富之地,所以今後每到災荒年間,我大明都會向外遷移百姓,反正我大明最少也有上億的百姓,如此多的人口只窩在大明現在的國土上,實在太浪費了!”周重這也是笑呵呵的道。

想要在固定的國土上解決土地兼併,這個幾乎是個無解的問題,否則歷史上那麼多朝代,每個朝代都涌現出無數的才智之士,可惜卻都沒有一個人成功過,頂多是緩解一下土地兼併的問題。周重來自後世,相比歷史上的那些才智之士,他擁有無人能及的遼闊的眼光,既然在大明的國土上解決不了,那乾脆就到別人的國土上解決,反正現在歐洲已經開啓了大殖民時代,這個時候大明若是不插上一腳,實在對不起自己的這次穿越。

“文達,你確定要用遷移百姓的辦法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而且我大明的百姓這麼多,海外有那麼多的土地讓我們大明的百姓遷移嗎?”鄭經這時有些不可思議的道,他畢竟是個正統的讀書人,對於周重如此新奇超前的觀念還是有些無法適應。

“明倫兄,想要徹底的解決土地兼併倒不是沒有其它的辦法,但是以現在大明的情況。向外遷移纔是最好也是最合適的辦法,至於海外的土地你就更不用擔心了,光是一個南洋諸島,就算是把我們大明的所有人口都遷過去。也能養活的了,更何況在大海的極東之地,那裡還有兩塊廣闊無比的大陸,每塊陸地都比大明要大的多,而且那裡人煙稀少,歐洲的西班牙人已經開始在那兩片大陸上移民,雖然我大明距離那裡有些遠,但只要給我幾年時間,肯定可以找到通往那兩塊大陸的航道,到時只要佔據了那裡。那麼我大明將再無土地之憂了!”周重十分自信的道。

光是一個南洋就已經足夠大明移民幾十年了,更別遠處的南北美洲,甚至若有需要的話,連澳洲也可以加進來,反正那些地方現在都是無主之地。大部分地方連個國家都沒有,與其便宜了歐洲人,還不如讓大明用來解決國內的土地兼併問題。

“這……這世上竟然還有比大明還要廣闊的土地?”鄭經和張況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反問道,臉上也帶着幾分懷疑的神色,甚至就連最相信周重的李政,目光中也帶着幾分懷疑。

無論是鄭經還是張況,包圍世代經商見多識廣的李政。他們對於海外的瞭解都遠遠無法與周重相比,雖然他們世代居住在海邊,也知道海貿能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利潤,但他們卻一直認爲中原纔是世界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方,所以對於海外的土地並不怎麼在意。就算是鄭經和張況去過臺灣,親眼見識到臺灣的富饒,但他們還是覺得臺灣本來就在大明邊上,也算是大明的領土,所以在心中覺得臺灣的富饒也是理所應當的。

對於鄭經三人的懷疑。周重卻是哈哈一笑道:“明倫兄,正所謂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那兩塊大陸早已經被歐洲人發現了,而且我手下的一些歐洲工匠的教士中,還有不少人親自去過那裡,甚至就連我獻給朝廷的玉米和番薯,甚至連我家中種的辣椒,都是從那兩塊大陸上取得的,所以你們不必懷疑那兩塊大陸的真假。”

聽到玉米和番薯這樣的高產作物竟然也是從東方的那兩塊大陸上找到的,這讓鄭經三人這纔打消了心中了懷疑,畢竟周重手中有人證,現在玉米和番薯又是物證,自然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騙自己。

一想到外面有着廣闊無比的土地等着大明的百姓去開墾,這讓鄭經三人一時間都感覺有些熱血沸騰,哪怕是張況這樣的大地主明知道遷移出百姓對自己的家族有害無益,但身爲一個以齊家治國爲己任的讀書人,他也堅持的認爲能爲天下百姓帶來福祉,自己家族做出一些小小的犧牲根本不算什麼。

趁着鄭經和張況激動的時候,周重忽然笑着拱手道:“明倫兄、方士兄,現在大明天災人禍不斷,土地兼併也越來越嚴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小弟雖然有心將那些困苦的百姓遷出大明,給他們一個更好的生活,但無奈實在是力不從心,身邊也沒有可以信任的人做幫手,不知兩位仁兄可願幫小弟一臂之力?”

周重主動說出要請鄭經和張況出仕爲官的話,這讓他們兩人也大爲感動,同時看了一下旁邊的李政,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李政將他們的志向告訴了周重,所以他纔會主動提出來讓他們做幫手。

“文達,想必你已經從伯勞那裡知道了我與明倫兄的志向,之前在趕考的路上見到那些災民後,我與明倫兄都是夜不能寐,總想着爲那些災民做些什麼,可是我們的能力有限,哪怕是把身上的銀錢都換成糧食,也救不了幾個人,再加上科舉失利後,我與明倫兄都覺得與其浪費時間去苦讀,不如趁着年輕多做一些實事,哪怕是做一方小吏,也能爲那些災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張況聲音深沉的道,對於他的話,旁邊的鄭經也是點頭同意。

看的出來,當初在路上見到那些遷移的災民時,使得張況與鄭經受到的觸動極大,甚至連他們的人生觀都改變了,現在一心想要爲災民們做一些實事,這種改變在周重看來實在是一件好事,畢竟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大多埋首書中,對於身邊發生的事卻是不管不問,甚至連世事都不通,試問這樣的人就算考中了進士,又能對百姓做出什麼有益的事?

“好!既然兩位仁兄願意出仕幫我,那咱們三人就聯手做出一番事業給世人看看!”周重也是信心十分的道,雖然現在張況和鄭經都還只是兩個書生,並沒有任何執政的經驗,但是他們還年輕,只要給他們幾年時間歷練一下,日後肯定能成爲自己的好助手。

不過周重的話音剛落,卻聽旁邊的李政有些不滿的道:“你們別光說自己啊,等我考上進士後,也不去考那個勞什子的進士,到時和明倫兄、方士兄一起到文達手下做官,這樣名垂千古的事情我可不想錯過!”

聽到李政自告奮勇的話,周重自然敢不會拒絕,當下保證會給他留一個好職位,不過前提是李政要下一次的鄉試中考中舉人,否則光是一個秀才的身份,恐怕就只能做小吏了,雖然小吏也可能升爲官,但頂天也就只是一個八品的主薄,所以最好還是考取一個舉人再說。

說起來周重對於大明官場上的規矩也感覺十分無語,比如像秀才、舉人、進士這些所謂的出身,他其實是不屑一顧的,在他看來一個進士並不一定就比秀才會做官,有些考取進士的書呆子,甚至連一個小吏的見識都不如,讓這些人統領一方實在是一件十分不靠譜的事,所以他用人向來都是不看出身,只要你有能力承擔這個職位就行。

不過周重心中雖然對官員們的出身不在乎,但他卻不敢正大光明的把這些話講出來,因爲現在大明的整個官場上,大都是所謂的進士出身的人,這些人把持着大明朝堂上的各個方面,若是周重不遵守官場上的規矩,那他日會變得寸步難行,甚至就算是公佈了他的真正身份,也根本不會有什麼用,畢竟龐大的讀書人階層可是連正德都不敢輕易招惹。

周重來找鄭經和張況的目的達到了,同時這也讓鄭經兩人放下一樁心事,開始積極準備進入總督府爲官的事情。這件事對周重來說真的不算什麼,本來他的總督府就缺人,而且以他和正德的關係,推薦一兩個舉子爲官簡直是小事一樁。

不過鄭經和張況都提前告訴周重,他們不想在總督府做一些清閒的官員,而是想去臺灣的各縣做一些底層的小官,比如主薄、縣丞之類的,這樣他們可以更好的接觸底層的百姓,同時積累一些爲政的經驗,這樣日後才能更好的幫助周重遷移百姓。

就在周重爲自己招攬幫手時,遠在南洋的馬六甲港,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72章 舊港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163章 宣旨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42章 坦白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322章 炫耀第213章 威海衛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53章 留下吃飯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35章 雪夜救治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370章 舊港漢人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12章 錦衣衛?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490章 晉商(中)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53章 平妻?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章 負債累累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
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72章 舊港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163章 宣旨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42章 坦白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322章 炫耀第213章 威海衛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53章 留下吃飯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35章 雪夜救治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370章 舊港漢人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12章 錦衣衛?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04章 家中反應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490章 晉商(中)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53章 平妻?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299章 馬六甲城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章 負債累累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