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

周重安排好商會和海盟的事後,又把足利一輝這些倭國使者送上了回倭國的船,船上還裝滿了周重贊助給他們的武器,當然這些武器都不是白送的,而是需要他們花錢買的,至於錢則暫時從足利商會的貨款中扣出。

另外周重也沒忘記之前與衡王朱祐楎的約定,他將味精向三娘等人的展示過後,立刻讓他們挑選了幾個忠心耿耿的管事去青州,威海衛,然後在當地招收百姓建造味精的製造廠,等到明年朱祐楎捕撈的海腸一到位,立刻就能生產味精。

不過就在周重把雙嶼港的事情安排完畢,正打算帶着吳山等錦衣衛去寧波赴任時,山東那邊卻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在霸州逃脫的齊彥名竟然沒死,而且還一路逃到濟南附近,聯合當地的楊虎等人再次舉旗造反,而且聲勢比之前的劉六劉七更加浩大。

對於齊彥名的逃脫,周重本來心中就有些不安,結果這次傳來的消息果真是驗證了他的預感,雖然劉六劉七造反的進程被他打斷,但是齊彥名和楊虎卻還是像歷史上那樣走到一起,並且舉起造反的大旗,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會像歷史上那樣,把大明國內搞的是天翻地覆?

因爲路途遙遠,所以周重接到的消息並不多,在送來的消息中,齊彥名從霸州逃脫後,就趕到濟南,並且找到盤踞在那裡做山賊的楊虎,然後兩人商議過後,終於再次決定造反。並且剛開始就佔領了濟南府東側的章丘縣。這讓他們一時間聲勢大振。並且很快就拉攏起數千人的隊伍,正式開始向四周的縣城擴張,並且直接威脅到濟南府城的安全。

要知道濟南是山東的政治經濟中心,巡撫、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這些重要的官員和衙門也都在濟南城內,整個大明也只有十三個布政使司,若是真的讓楊虎和齊彥名攻打下濟南,那麼勢必會天下震動,同時也會讓楊虎等人的名動天下。更多對朝廷不滿的人都會投靠他們造反,到時想要剿滅他們肯定更麻煩。

周重接到的消息中顯示,楊虎和齊彥名在擴張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準備攻打濟南城,看來他們的確和他擔心一樣,準備一舉攻打下濟南城,雖然濟南城十分堅固,而且又有朝廷的軍隊鎮守,但以大明早已經腐化的軍隊,誰也不敢保證他們就一定打不下來!

可惜周重接到的消息就顯示到這裡。以消息的傳遞速度來看,很可能他在接到這個消息時。楊虎和齊彥名已經開始攻打濟南城了,但周重卻只能乾着急,根本幫不上什麼忙。

與此同時,山東濟南城下卻是戰火連天,一隊隊衣衫襤褸的起義軍隊擡着長長的粗陋雲梯,頂着城頭上官兵們的箭雨拼命向前衝,不少隊伍還沒有衝到城牆下,就已經被射死大半,剩下的雲梯隊伍就算是衝到城牆下,但迎接他們的卻是滾木雷石甚至是燒開的開水,這讓起義軍隊是損失慘重,根本無法將雲梯豎到城牆上。

在距離城牆裡許外的一個土坡上,身穿鎧甲的楊虎和齊彥名騎在馬上,正在一臉焦急的督促着軍隊攻城,可惜濟南城的防守力量實在太強了,他們已經連攻了數天,但卻沒有絲毫的進展,甚至連城牆都沒能攻上去。

“大元帥,看來我們之前都錯了,濟南城中的守衛力量已經遠超我們的估計,恐怕就算是我們再打下去,也沒有什麼可能打下濟南城,所以咱們還是撤兵吧!”齊彥名看着遠處一排排倒下的起義軍,一臉心痛的開口道,這些士兵都是他們好不容易纔召集起來的,每死一個他們的力量就會衰弱一分,所以絕對不能再這麼強攻下去了。

楊虎打着爲劉六劉七報仇的旗號造反後,很快就召集起數千軍隊,而且接下來他一連攻下濟南府下屬的幾個縣城,這更讓他聲勢大振,很快就發展到一萬多人,於是就自稱爲“奉天征討大元帥”,封齊彥名爲副元帥,只不過兵權一直都由他把持,齊彥名最多隻能給他出些建議,聽不聽全都看他的心情了。

只見楊虎聽後也是狠狠的一捶大腿道:“都怪那個東昌衛來的那個許良,若非他帶着三千東昌衛所兵支援濟南,恐怕濟南城早就是我們的了!”

楊虎的話的確是實情,他在濟南盤踞多年,早就清楚濟南城中兵力的虛實,在他看來,濟南城中的衛所兵早就腐化不堪,除了平時守一守城門維持一下秩序外,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濟南周圍的幾個衛所也同樣差不多,以他的手中的兵力攻打下濟南城並不是什麼難事。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楊虎帶着大軍殺到濟南府城時,整個城中的官員們全都亂做一團,其中都指揮使好不容易把城中的兵力集結起來準備守城,但是楊虎的軍隊剛一開始攻城,城牆上的衛所兵就被嚇的屁滾尿流,甚至不少人當場扔下武器就準備逃下城牆。

面對這種情況,山東巡撫氣的是全身顫抖,嚴命山東都指揮使一定要守住濟南,而都指揮使也急了,親自帶着一批軍官上城牆督戰,任何人膽敢怯戰逃脫着,立刻就會被當場斬殺,這才使得情況好轉一些,但是在攻防戰中依然處於下風,眼看着楊虎的起義軍就要攻上城頭,濟南城也是危在旦夕。

不過就在這個着急時刻,忽然從城北殺來一支大明的衛所兵,這支衛所兵不同於其它衛所兵,士兵們不但軍容整齊,而且還敢打敢拼,甚至還有一支上百人的騎兵,帶領這支衛所兵的則是一位年輕的將軍,只見他自己以身做責,以騎爲箭頭衝入楊虎的軍隊,結果把楊虎攻城的隊伍截成兩段,迫使楊虎不得不退兵,這才救下了濟南城。這支突然殺出救下濟南城的就是楊虎口中的東昌衛所兵,而那個勇猛的年輕將軍則正是東昌衛的衛指揮使許良。

東昌府位於濟南府西側,兩府緊緊相臨,東昌府是大明漕運的樞紐之一,也算是大明十分繁華的州府,那裡同樣設有一個衛所,那就是東昌衛。

說起東昌衛,也算是大明衛所之中的一個異類,東昌衛所的衛指揮使姓許名良,他家是世襲的指揮使,只是到了許良父親那一代時,他父親覺得做武官的地位太低,於是在二兒子許良出生後,就打算讓他讀書考取功名,反正許良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可以繼承指揮使的職位。

許良的父親計劃的很好,但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許良的哥哥剛剛成年就因爲一場急病死了,結果家中只剩下許良這麼一個兒子,而且這時許良雖然才十幾歲,但讀書已經是小有成就,若是參加童子試的的話,很有可能會考取秀才,可是家中世襲的官位也得來不易,所以最後許良還是放棄了科舉,繼承了父親的衛指揮使一職。

雖然許良之前是個讀書人,但是繼承了衛指揮使一職後,卻開始鑽研兵法,治軍極爲嚴謹,甚至還親自參加軍隊的操練,另外許良也與其它指揮使不同,他一不愛財,從來不克扣軍戶們的鎧甲器具,而且對待下屬也極爲優厚,將衛所的田地以極低的地租交給軍戶們耕種,使得這些軍戶們可以不用擔心家中生活,結果在短短几年之內,就使得東昌衛恢復了軍隊的風貌,戰鬥力也大爲提升,雖然比不上實戰經驗豐富的邊軍,但是與京營相比卻也相差不遠。

楊虎與齊彥名造反之後,在濟南東側的縣城是攻城掠地,而且威脅濟南的安全,所以早在幾天之後,山東都指揮使就已經給濟南附近的衛所發出調集令,命他們分出一部分兵力幫助守衛濟南,只不過對於這個命令,連都指揮使自己都沒有底氣,因爲他對衛所的情況比任何人都清楚,天知道各地的衛所之中還有多少兵力?

但是讓山東都指揮使沒有想到的是,距離濟南不遠的東昌衛在接到自己的命令後,竟然真的調集來了三千兵力,而且這支軍隊還是一支敢打敢拼的軍隊,在關鍵時刻救了濟南城,這讓濟南城中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對許良和他的東昌衛所兵感激莫名。

許良在第一次殺退楊虎的大軍後,接下來就進入城中幫助防守,畢竟他手只有三千可戰之兵,若是與楊虎硬拼的話,恐怕最後吃虧的還是他自己,所以還不如藉助濟南城高大的城牆防守,這樣即可以減少自己的傷亡,又能消耗楊虎的兵力。

另外楊虎這些反賊只是一幫烏合之衆,打打順風仗還行,但若是長時間攻不下濟南城,那麼對於楊虎等反賊頭目的威望也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再加上楊虎這些人又沒有固定的糧草供應,只能依靠四處劫掠,所以許良堅信楊虎根本堅持不了多長時間,而等到楊虎退兵之時,也就是他們反擊的機會!。)

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3章 宋家父子第3章 宋家父子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7章 羅嬸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78章 北港茶樓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60章 黑牛寨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372章 舊港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97章 甲板突變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234章 望遠鏡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381章 樸靈珠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48章 形勢逆轉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428章 徐納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234章 望遠鏡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
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3章 宋家父子第3章 宋家父子第353章 瓦倫戰艦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7章 羅嬸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78章 北港茶樓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60章 黑牛寨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372章 舊港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97章 甲板突變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234章 望遠鏡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381章 樸靈珠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48章 形勢逆轉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3章 鐲兒的心思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91章 張銳跳海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428章 徐納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234章 望遠鏡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