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胤顯然不願意去等待,天知道下一輪的戰火將會燒到何處,自己剛剛接手新軍,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首要的一點就是要讓新軍形成戰鬥合力,虎步營和虎騎營原屬御林軍,裝備一流,尤其是是虎騎營,堪稱是蜀軍之中爲首不多的成建制的騎兵,但這些御林軍可都是沒有經過戰場的歷練,如果論戰鬥力或許都比不上傅僉的半營人馬。
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重組傅僉的陽安營。漢軍編制中並無後世第幾軍第幾營之類的番號,皇帝的御林軍有特別的稱呼,如羽林軍、虎賁軍、虎步營等,野戰部隊的精銳之師也有特殊稱呼的,如白耳軍、無當飛軍,但絕大多數的部隊是沒有番號的,野戰部隊大多貫以領軍將帥名號,如姜維軍、張翼軍,而駐防軍隊則以駐地名稱來做爲稱呼,如江油守軍、閬中守軍。傅僉所率的營兵,可以稱之爲傅僉營,也可稱之爲陽安營,儘管陽安關已經是淪陷了,傅僉還是喜歡將這支部隊稱之爲陽安營,因爲陽安關是他心中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痛楚,保持陽安守軍的番號,傅僉就是要告訴所有的部下,不血前恥,誓不罷休。
兵曹那邊的預備役兵員暫時是指望不上了,劉胤決定自行募兵,以解燃眉之急。
按漢時的徵兵原則,例來是隻徵良家子從軍。漢時,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女,爲良家子。後世以奴僕及娼優隸卒爲賤民,以平民爲良民,遂用以稱良民子女,區分良賤是重要的等級界線。按照這個原則,徵兵的範圍便要窄了許多。
所以劉胤首先便是打破陳規,募兵不挑出身,單看身體素質,只要是符合標準的,不論良賤。一律應徵入伍。
漢中淪陷之後,許多的漢中百姓淪爲了流民,輾轉來到了蜀中,現在朝廷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對魏作戰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向前線傾斜,自然無法保證這些流民都能得到賑濟,流民們飢寒交迫,餓斃於路者,不計其數。
劉胤在成都東郊張榜募兵以來。無數的流民賤民都涌了過來,人山人海,雖然都知道上陣打仗是要死人的,但軍隊之中最大的好處是有糧有餉,不至於會餓死,再加上劉胤不擇出身,所以報名的人是人潮如涌,絡繹不絕。
雖然劉胤同情這些流民的際遇,但自己的軍隊畢竟不是難民收容所,所以劉胤對負責募兵的將校下達命令。嚴格按照募兵的要求進行,只招募合格的兵卒,任何人不得徇私。
募兵的考覈其實很簡單,只要能舉得起兩百斤的石鎖或者是拉得開兩石強弓,便可過關。不過可別小瞧了這兩項選撥要求,九成的應募者都栽在這兩個項目上,身體素質是硬性的要求,劉胤在這個方面是不打折扣的,沒有健碩的體格,根本沒有辦法來應對高強度的作戰。
當然。如果射術精湛或者是武藝高強的話,是不需要進行單純性力量考覈的。不過相對與格鬥中戰勝那幾名孔武有力的軍漢或者是拿弓箭射中百步之外的箭靶紅心,許多流民更願意在石鎖或二石強弓上碰碰運氣。
考覈合格的登記入冊之後,便可以領到一套漢軍的絳紅色直裾軍服。成爲蜀漢新軍的一員。考覈不過者,劉胤也吩咐每人發放一升米,算是給點補償。
許多領到軍服的漢子興高采烈,拎着米袋走出人羣的則是垂頭喪氣,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募兵進行地相當的順利,不過只用了三四天的工夫。就已經招募到了兩三千人,陽安營的編制缺少兩千人,這個數目很快地就補齊了。按朝廷的規定,任何軍隊都有編制的上限,不允許超編,軍隊的糧餉便是按滿編的人數發放的。
不過,將領們的私兵部曲則不在此編制內,私兵部曲的糧餉是家主支付的,與朝廷沒有關係,嚴格來講,朝廷也沒有明文規定每個士家大族可以擁有多少的私兵,但這個東西一直是比較敏感的,擁有私兵人數衆多的話,往往會遭到上位者的猜忌,會認爲你有不臣之心,所以各士家豪族在培養私兵這方面,並不是一昧地拉人頭湊數,而大多是挑選精銳,走精兵路線,以一擋十不敢說,但拿一個私兵出來,抵擋住普通官兵兩三個問題絕對不大。
劉胤自然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地擴大安平王府私兵的數量,此次陰平阻擊戰,私兵傷亡殆盡,也急待補充,劉胤便在入伍的士卒之中,挑選一些出色的補充到私兵之中。
能當上安平王府的私兵,那就意味着更好的待遇,更多的糧餉,許多人更是趨之若鶩,擠破腦袋也要想加入到劉胤私軍的行列,不過劉胤的挑選更爲嚴格,許多人只能是望洋興嘆。
劉胤挑選私兵可不光是要考覈是否有兩把力氣,能舉得動石鎖或者是拉得開兩石弓,更多的是考覈應募者的綜合素質,一些射術高強的獵手和一些習過武藝的漢子成爲了劉胤私軍的首選。
操練人馬的事務劉胤交給了傅僉、高遠、鄧樸去辦,招募新兵的事宜則是由他一手來負責,不過東郊的募兵點可不止一處,劉胤又要親力親爲,自然要在各點之間來回奔波。
在一處募兵點上,劉胤親自考覈了幾名應募者,發現他們武藝都不錯,詢問之下,才知道這幾個應募者原先是獵人的身份,長年在深山之中打獵爲生,都練就了一身不錯的身手和出色的箭術,由於魏軍進犯到他們的家鄉,逼於生計,只能是淪爲流民來到了成都。
劉胤很滿意地將他們召至親兵,動身趕往下一個募兵點。
前面人山人海,人羣都圍了上來,正在看一個青年人射箭,但看那箭似流星,精準無比地箭中了紅色的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