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非愛行爲
第四節 常識性錯誤
有一本書的名字叫做《不是孩子的錯》,書中的案例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爲,看了這書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作者把讀者都當成未開化的野蠻人了嗎?書中的很多注意事項也令我震驚,因爲那根本就是一個文明人不可能犯的錯誤,就像“不能毆打孕婦”這樣的道德底線一樣,是現代教育的底線。但是仔細反思一下後發現,有時父母們真的會無意間做出一些這樣的錯誤行爲。
1.心煩時打罵孩子
小培的爺爺年輕時就很沒有耐心,四姑小時候肚裡有蟲,肚子疼得哭,他嫌煩就打四姑。孫子坐在院子裡玩,爺爺掃地時嫌孩子擋路,就用大掃帚趕孫子。
當年由於孩子多,大人並不珍視孩子,再加上經濟壓力大、大人們忙於生計,孩子很少感受父母的親情。而拿孩子出氣的惡劣行爲,當今社會仍會時常出現。
2.父母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不可以對孩子進行言語攻擊
惡毒的語言:愚蠢的傢伙,大傻瓜,沒出息
輕蔑詆譭的語言:沒用的東西,你簡直是個廢物,不行別逞能
過分責備的語言:你太讓我失望了,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
壓制的語言:閉嘴,別亂動
強迫的語言:你必須…,我說不行就不行
威脅的語言:你要…我就…,這樣就不喜歡你了
哀求的語言:求求你別…了好嗎
抱怨的語言:你怎麼又…
責備的語言:怎麼弄這麼髒
厭煩的語言:一邊去,別總纏着我
蠻橫的語言:我是你媽,我說了算
賄賂的語言:你若是…我就給你買…
諷刺的語言:就你還想當畫家,做夢吧
嘲笑的語言:看你畫的什麼東西呀
亂開玩笑:學孩子不標準的發音,孩子不懂得哪些是善意的玩笑。
不尊重孩子,鄙視、挖苦、羞辱、諷刺的說話方式,都會刺傷孩子的情感,損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直到長大成人都擺脫不了。
侮辱孩子自尊、人格,傷害孩子感情、打擊孩子積極性、貶低孩子能力、威脅恐嚇這些話堅決不能對孩子說,不要哀求孩子,不可以輕易使用“激將法”,警示和批評的話也要委婉。
3.孩子在旁邊時說話不注意
言語不可粗俗,不要忘了身邊的小小“攝像頭”“錄音機”,即使情緒再激動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放任自己。
不要在孩子面前評論別人,對老師不滿更不能當孩子面討論。不要怨聲載道,不要抱怨家人或相互抱怨。
4.當衆揭短和人前教子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會更小心的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衆宣佈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好評的心思也就越加淡薄。
生於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們因爲歷史原因,沒有接受很好的教育,經常曲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含義,在教育孩子方面,採取“當衆揭短”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夠“迫於輿論壓力”,改正自身錯誤,其實這是十分有害的做法。
孩子有獲得尊重的權利,當衆揭短或者教訓孩子是對孩子的羞辱,摧毀了孩子的自尊心,被打擊了自尊心、並且已經不在乎別人眼光的孩子很可能反而會破罐子破摔。
中國人比較好面子,當孩子在大庭廣衆下耍脾氣時,父母們會選擇息事寧人或者嚴厲管教,前者使孩子學會了要挾父母,後者則是對孩子自尊的摧毀。不能因爲怕丟面子、被人當做無能的父母,而去犧牲孩子的自尊。
父母要牢記,孩子的面子大於父母的面子,因爲父母心智相對比較成熟,能抵抗一定的打擊;而孩子可能因無法承受打擊而遺留心理問題。
5.攀比
攀比是一種不願落後於人,好強、過分關注別人看法的功利心態。攀比讓人變得爭強好勝,心態不平和,還會產生嫉妒心,形成自卑心理。
“心智家園”教育體系創始人包豐源在書中寫道:我們不是爲比較而生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爲的是不斷修煉自己、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所有負面思想都來自比較、來自不能接受自己,不能面對自己。
如果提起有個人是全體孩子的公敵——他從來不玩遊戲,天天學習,回回成績年級第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愛做家務,從來不讓父母操心——他的名字肯定就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們用這個無論是虛構還是現實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的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夠“知恥而後勇”“迎頭趕上”,但結果大都是孩子自尊心受挫,破罐子破摔。孩子心中會賭氣地想:既然認爲我不好,那你去找“別人家孩子”當兒女吧!
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孩子比的父母,一般都是對生活、工作或家庭有所不滿的人,他們希望從孩子身上找到自我價值感。
攀比給孩子徒增壓力,剝奪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卻起不到正面激勵作用。用孩子的短處去跟別人比長處,只會越比越惱火,越指責孩子,孩子的短處越被固化下來,形成“頑疾”。
同時,這種做法會影響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可能使孩子也學會了攀比,在吃穿住用上跟朋友和同學攀比。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珍貴禮物,父母要善於發掘孩子的長處,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樂觀和上進。
不攀比要體現在思想上,嘴上不說,心裡想想也是不應該,再有這種想法怎麼辦?找個沒人的地方抽自己幾嘴巴!
6.孩子的朋友分兩類
有的父母將孩子的朋友分成兩類:一類是學習好的,一類是學習差的,並且阻止孩子跟“差生”交朋友,原因是怕孩子學壞。
心理成熟的父母不會去問孩子朋友的學習成績,他們會尊重孩子,友善對待他的朋友,相信孩子自己具有判斷力,這樣纔有利於孩子的人際發展。
7.對孩子說謊
不可以欺騙孩子,孩子終歸會知道真相,而父母的信譽受損,就很難再取得孩子的信任,也爲以後的教育設置了障礙。
8.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口出惡言,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令孩子惶恐、焦慮,唯恐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引起父母爭吵,甚至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