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

Part1你瞭解恐懼症嗎?

焦女士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次下班後她正在公交車站等車,一輛公交車進站,馬路對面一位也要乘車的人橫穿馬路向即將進站的公交車跑過來,但被一輛飛馳而來的轎車撞倒,近在咫尺的焦女士看着被撞的人血肉模糊地躺在路上當時就嚇得癱坐在了地上,從此後,焦女士只要一看見向自己行駛過來的汽車就害怕得兩腿發軟邁不開步子,最後竟然發展到了走在人行道上都害怕被汽車撞到。焦女士說只要看見汽車向自己開過來,就會想起那天目睹的慘劇,她就不能剋制地感到害怕。

焦女士這是明顯的恐懼症症狀,而且焦女士的恐懼症已經很嚴重了,焦女士應該明白,交通事故雖然頻發,但它畢竟還是一個小概率,只要自己走路時稍加註意就完全可以避免,根本沒有必要產生如此巨大的心理恐慌。

恐懼症是指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境的一種毫無理性的、毫無理由的、不適當的恐懼感。

恐懼是一種由於內心產生了或真實或虛幻的危險感覺的心理體驗。恐懼與害怕的感覺很相近,但害怕是對面臨真實的危險或威脅時的正常心理反應。正常的、理性的恐懼是可以自我抑制的,但恐懼症則無法自我抑制。

恐懼始終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也會陪伴着我們。由於恐懼廣泛存在,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感受,因此可以說,理性的恐懼是我們正常的心理反應。

恐懼症主要有以下四大類型:

1.對某種特定環境的恐懼。如空曠的大房子、牆角、車廂、機艙、船艙、高處等。

2.對特定物體的恐懼。特定物體恐懼症也被稱爲單純恐懼症。如對剪刀、水果刀、針、筆尖、圓規等帶尖或鋒利物體的恐懼等。對特定物體的恐懼還包括羽毛恐懼、動物恐懼、昆蟲恐懼等。

3.對社會交往的恐懼。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說話,甚至不敢在餐館和飯店用餐,不敢使用公共衛生間。他們還同時具有對異性的恐懼症,如戀愛恐懼、恐懼。

4.對疾病的恐懼。患有疾病恐懼症的人無時無刻不在爲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擔憂,他們稍一咳嗽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肺癌,稍一頭痛就擔心自己是不是長了腦瘤。

現在地球上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各種恐懼症。俄羅斯心理分析研究所教授、著名精神病療法醫生亞歷山大·波列耶夫認爲,最近10年,世界上的恐懼症已經從1996年的300種增加到了2006年的1030種。新增加的恐懼症明顯帶有高科技的影子,如:害怕敲擊電腦鍵盤,害怕面對電腦屏幕,害怕機器人,害怕外星人,害怕隕石掉下來砸了自己等。總之,只要是這個社會上存在的東西,就會有人害怕。有人害怕被細菌感染,有人害怕患上絕症,有人害怕乘坐飛機,有人害怕自己遭到恐怖襲擊等等。人類的不安全感也由10%上升到了25%,而且這兩種情況還在不斷增長之中。心理學家還指出,現在患恐懼症的年輕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另外,高學歷、高智商的恐懼症患者也在增多。

這似乎正應驗了孔子那句“人生識字憂患始”的話,但恐懼這種“憂患”與憂國憂民的憂患毫無關係,它純粹就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反應。

患有恐懼症的人明知自己的心理反應不合理,但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恐懼心理。其實作爲一個正常人,恐懼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正因爲我們人類有了恐懼感,才能使我們及早地規避危險並做出提早防備危險的行爲,但這種恐懼心理要是不合邏輯的話那就是病態了。例如,超市舉行商品促銷,人們蜂擁而至排隊搶購,這時你由於擔心發生踩踏事件而心生恐懼感,那這就是正常的心理恐懼反應,但是如果你走在馬路上害怕對面走過來的陌生人加害於你,那你這種心理反應就是不正常的、過度的恐懼心理了。

恐懼,始終是動物本能的一部分。由於人類的情感感知功能的高度發達,所以人類比動物有更多的恐懼的理由。但是,理性恐懼是正常的,非理性的恐懼就是病態的了。

所有的恐懼症都是非理性的,所有的恐懼症背後都有自卑、多疑以及強迫症的影子在控制人的心理活動。

Part2恐懼症是如何魔鬼上身的

恐懼症有些是由於遺傳因素造成的,但在心理學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能夠證明遺傳因素是導致恐懼症的罪魁禍首。很多社交恐懼症,特定環境恐懼症,特定物體恐懼症,異性恐懼症等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跟其他很多心理疾病一樣,它也是在後天生活環境中形成的。例如,某人原本就膽小,上小學時,調皮的男同學將一隻毛毛蟲放進了她的文具盒,她因此突然受到了驚嚇,從此後就開始對毛毛蟲,以及像毛毛蟲的一切東西都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心理。還有的人在小時候曾經被狗追咬過,從此以後就會對狗產生恐懼心理,並會進一步發展到對所有動物都心生恐懼。

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人患上恐懼症呢?心理學研究證明,形成恐懼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種:

1.性格因素。那些生性膽小、怯懦、自私、疑心重、依賴性強的人容易患恐懼症。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精神因素,如果一個心理脆弱的人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時候遭遇到一些猝不及防的事件,他就會對造成其驚慌害怕的物體或環境產生強烈的恐懼,正常人在受到驚嚇後會很快就過去,但對於那些性格膽小、內向、敏感、懦弱、依賴性強、多愁善感的人來說,這種過度的驚嚇所造成的心理恐慌就容易長期在其心裡停留,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變成恐懼症。

3.對於特殊物體以及特殊環境的恐懼則有可能是來自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有的父母因各種原因,無法對童年期的孩子進行全方位照顧和監護時,就會用嚇唬的方法告訴孩子,以狗爲例:“不能到狗狗跟前去,狗狗會把你的鼻子咬掉!狗狗身上有很多小蟲子會鑽進你的鼻子裡!狗狗身上的小蟲子會從你的鼻子和嘴巴鑽進你的肚子裡,把你的肚子掏空!”這就不僅讓對外界事物還沒有任何分辨力的小孩子從小就對狗產生了恐懼心理,而且讓孩子從小就對蟲子也心生恐懼。

做父母的害怕孩子爬高爬低摔傷身體,就會嚴禁孩子爬牆頭、上樹,並且也會用各種方法對孩子進行嚇唬,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孩子從小就對高度產生恐懼,恐高症就由此產生了。

我國民間一些宣揚封建迷信的鬼故事也會在孩子年幼的心裡留下恐懼記憶,這是導致恐黑症和特定場景,特定環境恐懼症的根源。

遺憾的是,我們中國的父母由於怕孩子出事,歷來都是這麼做的。豈不知這樣嚇唬威脅孩子的結果是在孩子幼小、純淨的心靈裡種下了一顆不健康的心靈種子。這樣的孩子在成人之後,一旦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和挫折時,他就會陷入焦慮狀態,這時候,假如他再遇到一些相關的不愉快的突然刺激,那些潛藏在他內心深處的、童年時就種下的恐懼種子,就會被這些刺激激發,從而患上恐懼症。

那些原本性格膽小內向的孩子在成年以前由於經常受到父母的打罵,則會在成年後患上社交恐懼症。因爲這種性格的孩子一般自尊心都很強,頻繁遭到父母的打罵會使其性格變得自卑,從而導致其自我評價過低,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他們時常會擔心自己做錯事,說錯話,擔心自己會當衆出醜或遭到羞辱,於是漸漸地就變得不敢與人交往,社交恐懼症也由此形成了。

Part3適度恐懼有益身體

有些時候適度的恐懼能使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分析自己面對的問題,並做好相應的應對準備。例如現在人們喜歡的一項戶外運動——爬山,有經驗的登山者都會提前給其他隊友打“預防針”,他會告訴大家:“我們將要在5天時間裡穿過兩條河流,要是下雨,河水就有可能會暴漲,我們還要翻過3座林木茂密的山,山上可能會有野獸,我們還要攀上一座懸崖。”這是爲了讓大家在未來幾天做好對危險降臨的心理準備。在做足了對危險評估的心理準備後,危險的係數將會大大降低。假如每個人都只想着在森林裡野炊和野營的浪漫,那就真的應驗了那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老話了。

另外,適度的恐懼會使我們的聽覺、視覺以及注意力格外集中,從而感官變得更加敏銳。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汽車司機那裡找到大量例證,一般剛學會開車的人還能稍微注意點安全駕駛,可一旦他熟練了,他就很可能會把安全駕駛拋在腦後——在公路上開飛車的大都是隻有三五年駕齡的年輕人。有一位開了23年車的老司機曾說,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摸汽車方向盤,因爲開車年頭越長,目睹的交通事故和車禍也就越多,而每一次車禍的血腥場面都會在他心裡留下一道長久抹不去的可怕陰影。久而久之,他就變得越來越膽小謹慎。對於這位老司機來說,他的這種恐懼心理就是適度的恐懼,這種適度的恐懼可以讓駕駛員安全行車。

Part4羞答答的社交恐懼症

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
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章 前言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