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

隨後,格達研究小組專門對這些人和他們的家人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那些在個性測試表中填寫自己悲觀,並在相關測試中也符合悲觀情緒的人,在30年至40年之後出現老年癡呆的機率比樂觀者要高出30%。另外,那些同時具有憂鬱和悲觀性格的人,在30年至40年以後發生老年癡呆的機率更大,要比樂觀者高出40%。

因此,學會樂觀不但會使你一生充滿歡笑,還會降低你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2007年8月,美國《青少年健康》雜誌報道說,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個研究小組對2000多名青少年進行了爲期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對這2000多名青少年進行了樂觀態度指數和飲食習慣之間的關係的分析。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那些總是不開心,對很多事情都有悲觀情緒的青少年,在成年後身體狀況要比其他人差很多,他們容易自暴自棄,這種自暴自棄反映在飲食上往往是暴飲暴食,從而導致肥胖。

另外,長期悲觀的人還會患上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腸炎、胃病和腫瘤等。

Part9笑口常開身心健康

俄國著名神經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憂愁悲傷能損壞身體,從而爲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可是愉快卻能使你從到精神上的每一個神經都敏感活躍,從而使你的體質增強”。他還說:“藥物中最好的藥就是愉快和歡笑”。中國古代也有“笑是百藥之長”“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的諺語。

長期悲觀失望會導致對生活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信心就會產生絕望情緒,絕望情緒會直接導致死亡,包括自殺。這一系列的從失望到悲觀,再到絕望厭世是我們所有身體疾病的起因。悲觀不僅會造成代謝功能的失調,如心率、血壓、消化功能的紊亂,而且還會破壞我們的內分泌系統並降低身體免疫功能。生性快樂的人不敢說是百病不患、百毒不侵,起碼不容易生大病。

愉快和歡笑能治百病而且不用花一分錢,爲什麼不笑呢?

人活在世上,雖然“不如意事常”,但人活一世也不是爲了愁眉苦臉,苦度光陰的,我們爲什麼不能學會苦中作樂呢?

常使心情保持愉悅,一定會對身體有很多益處。

一個人是否樂觀不是看他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的心態。心態決定健康,即心理健康程度決定你的身體健康程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極具才華的人都不長壽。原因是他們因爲悲觀不斷地給自己加壓,已經取得很大成功了還不滿足,他們彷彿被送上了一個高高的看臺,下面都是仰望者期盼的目光。他們認爲自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每一場演出都必須比上一場更精彩,這樣才能不辜負自己所揹負的盛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能有多少快樂可言呢?人的精力有限,才華有限,心理所能承受的壓力也有限,如果不能學會自我放鬆,那麼人就會在這種壓力下精神崩潰,之後就是健康出現狀況。

我們常說,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胸。心胸可以寬闊,而且必須寬闊,但心不能太大。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自嘲:“我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這就是心太大了,或者說心氣太高。心氣太高爲自己設定的目標就高,爲自己設定的目標太高就不容易達到,當目標達不到時,人就會悲觀失望。西方諺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也有同樣的諺語“一口吃不出個胖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對於悲觀者來說,我們不妨在每開始一項新的工作之前,先爲自己設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容易達到的目標,加上悲觀者特有的細膩,這樣成功的希望就會大很多。

Part10悲觀者的心靈撫慰雞湯

1.抱怨適可而止。不要爲已經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過去的就讓它永遠過去,失去的金錢可以再掙,但失去的時光是無法追回來的。悔恨、懊惱、自殺都無濟於事,重要的是當下。牢記昨天的教訓,把握今天的機會,展望明天的成功。抱怨適可而止,抱怨是爲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無休無止的抱怨只會讓人心生反感,而且自己的心態也會在不停地抱怨中變得愈加惡劣。

2.給自己創造好心境。你沒有錢?不用煩惱,還有倒掛萬元戶呢。你賠了一百萬?不用煩惱,還有賠了一千萬的。你生病了?不用煩惱,還有患癌症的人呢。你患了癌症?不用煩惱,已經這樣了還能怎麼樣?人生自古誰無死,那不妨留取笑臉讓人憶吧。

3.走自己的路。人生苦短,好事高興一下就完了,壞事痛苦一下也能過去。要是整天沉浸在痛苦的事情裡面轉圈,那還怎麼幹事情,還是那句話:“該幹嗎幹嗎去。”

4.學會欣賞自己。這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自我陶醉或自戀,更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並對自己進行肯定,是自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相信任何人都會找到自己的長處,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理由。

5.把榮譽看淡一點。我們的痛苦絕大部分是來自對社會地位、金錢、榮譽的追求。追求財富、地位和榮譽當然很重要,但能重過自己的健康嗎?有的人爲了工作,吃住都在工作崗位上,妻子、孩子甚至父母生病了都不去照顧,還說什麼工作太忙離不開,最後把自己也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累倒了、病死了,換來一張榮譽證書,這值得嗎?要我說不值,太不值。真的離不開嗎?這世上沒有什麼少了你就不行的事,不能爲了追求財富、地位和榮譽而失去家庭生活的快樂。

6.不要走極端。喜歡走極端的人通常都是對事物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同樣也是心胸不怎麼寬廣的人。事事走極端會讓人陷入痛苦之中,要記住寬容是福。

7.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活在世上要說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那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不做虧心事就別太在乎別人怎麼評價你,即便是你一時被別人誤會了,誤會也總有消除的一天。

8.不要心存惡念。善念越多越快樂,惡念越多越痛苦。有人因爲跟別人發生了一點小摩擦就老想着去報復。這種報復心理對心靈極具毒害性,是健康心理的慢性毒藥。驅走心中的惡念就是擦拭心靈的窗戶,心明才能眼亮,心明眼亮人就會快樂。

9.學會放鬆。人不能經常處於緊張忙碌之中,長期的緊張忙碌不但會導致精神緊張不安,情緒低沉失落,更會導致身體出現疾病。適當放鬆心情後心理和身體的緊張就能得到緩解,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

10.活出自我。有些人在不得志時常說:“我本將心付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哀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許你眼中的地獄就是別人眼中的天堂。

11.不要讓駕馭你。萬事皆有度,對一個人來說,追求無止境應該是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無止境,而不應該是在追求物質的享受上無止境。要是一個人一味地追求個人財富,就會被這種貪慾牽着鼻子走,從而失去人生的快樂和自由。

12.不要求全責備。要能容忍別人的缺點,因爲誰都有毛病,不能容忍別人缺點的人就無法跟任何人和平相處,看人時多看別人的長處會發現他的可愛,否則就會覺得他一無是處。

13.萬事順其自然。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已經發生的事情就讓它過去,該來的事情總會來,不要刻意去改變一些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儘自己的能力和學識儘可能地做好手頭的工作。

14.豐富自己的心靈。人常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真的是這樣嗎?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見到的更多的是“人窮志不短”的人。很多心靈空虛的富人也常常做出“志短”的事情來。心靈的貧困纔是最大的貧困,先豐富自己的心靈,用健康快樂的好心態加上勤奮努力就會創造出豐富的物質生活。

15.禍福相依。古人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要被一時的得意衝昏頭腦,也不要被暫時的挫折擊倒,人生就是這樣,一場勝利不見得你永遠不敗,一次挫折不代表你永世不得翻身。勝利者一味地沉浸和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很可能禍就在不遠處覬覦着你,隨時準備撲上來狠狠地給你一口。挫折雖然會讓人陷入一時的悲觀失落之中,但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你能振作起來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就一定能品嚐到勝利的滋味。

Test:你是個悲觀的人嗎?

設想以下情況就發生在你自己身上,從你對以下問題的回答中就可判斷出你是悲觀性格還是樂觀性格。

1.曾經錯過了一個重要約會,是因爲:

A.記性不好

B.忘記查預約簿

2.未能通過一項重要考試,是因爲:

A.參加考試的人比我聰明

B.沒做好準備

3.你爲朋友精心準備了一道菜,但他/她卻連碰都不碰一下,這是因爲:

A.自己廚藝不佳

B.沒發揮好

4.雖然訓練了很長時間,但還是在比賽中失利,是因爲:

A.我天生就不是搞體育的材料

B.我不擅長這項運動

5.你想和他/她約會,但他/她卻拒絕了你,是因爲:

A.運氣不好

B.提出約會的時候,我緊張得語無倫次

6.愛人希望和你分開一段時間,要求你冷靜反省一下自己,這是因爲:

A.你太以自我爲中心了

B.你陪他/她的時間太少了

7.你的股票一直處於熊市,這是因爲:

A.我不太瞭解股票市場行情

B.我沒有選對股票

8.結賬時發現信用卡金額不足,這是因爲你:

A.以爲信用卡上還有很多錢

B.忘了支付信用卡的欠款了

測試結果:

選擇A的次數達到7至8次,說明你非常悲觀。

選擇A的次數達到5至6次,說明你不太悲觀。

選擇A的次數達到4次,說明你的悲觀程度與普通人一樣。

選擇A的次數只有2至3次,說明你比較樂觀。

選擇A的次數只有1次或1次都沒有,那說明你非常樂觀。

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章 前言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章 前言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章 前言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章 前言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
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章 前言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章 前言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章 前言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章 前言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