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

Part1自尋煩惱的敏感者

劉女士向醫生哭訴說自己被丈夫“虐待”,她一邊訴說一邊流淚,她說自己結婚這麼多年從來就沒有幸福過,原因就是丈夫一直有外遇。可讓醫生吃驚的是,劉女士的丈夫也是一臉的憔悴和苦悶。他說自從結婚以後,妻子劉女士就一直懷疑自己在外面有外遇,整天疑神疑鬼,在家裡只要有女性同事因工作問題打來電話,妻子就一定要跟自己鬧個沒完沒了。劉女士的丈夫說,爲了減輕妻子對自己的懷疑,他平時一下班就趕緊回家,也不敢跟異性同事有任何接觸,更不敢在外面跟朋友聚會,自己的手機上也沒有任何異性的電話。他還讓醫生看他身上的傷,他說這些都是妻子劉女士打的。因爲妻子劉女士的敏感多疑,他們兩人經常發生口角,妻子劉女士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就會對他動手。

這就是由於過分敏感導致的家庭暴力。

夫妻雙方保持適度的敏感會讓雙方都對婚姻關係保持足夠的警惕,有利於保護婚姻,但由於過度敏感導致對配偶進行人格侮辱甚至暴力相向,就會影響夫妻感情,導致婚姻危機。

敏感,又被稱爲神經質,敏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過於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種是過於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

敏感應該有度,太不敏感就是反應遲鈍,而過於敏感又會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敏感與自卑、多疑、心胸狹窄密不可分。敏感者習慣“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他們總是憑自己的想象去揣測周圍的人和事,他們過分看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他們會將一些根本就不成其爲問題的小事情放在心裡並使之成爲自己的心病。他們總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所以,一個人過度敏感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對自己的人際交往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Part2敏感者的特點

敏感的人大都性格非常固執,情緒不穩定,偏執狹隘,愛妒忌,疑心重,常常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說,他們經常會把自己歪曲的事實當做真正的事實。

敏感的人過於關注和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敏感的人似乎總生活在他人的影子裡,敏感的人會時刻留意自己身邊的人,別人無意中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他們浮想聯翩,認爲別人別有意思。別人無意中說的一句話,他們也會認爲是針對自己的,並一定要琢磨出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

敏感的人都感情豐富,富有浪漫主義思想。

敏感的人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他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左思右想,他們想得多而做得少。

敏感的人心地善良,不會去做傷害別人的事情。敏感的人在情感上也是極端的,有人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他們,會讓他們感激一生,但有人傷害過他們也會讓他們記恨一生。

敏感的人自尊心都很強。

敏感的人都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們不會走中庸之道。

敏感者多以自我爲中心,他們會過多地考慮自己,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斤斤計較。

敏感的人大都喜歡安靜,甚至對略微的噪音、光線、蚊蟲的騷擾都無法容忍。

說話時略有遲疑和停頓是很多人在與他人交流時都經常會有的現象,這一方面是要對自己將要表述的意思再拿捏一下以求更好地表達,另一方面是對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不是很確定,這種語言的遲疑和停頓常表現爲目光的遊移不定。但對於敏感的人來說,他們經常會把他人這種語言表述的停頓和遲疑,以及目光的遊移不定與自己聯繫起來,並費盡心思想要琢磨出對方猶豫背後的意思。

Part3敏感心理產生的原因

1.家庭環境原因。家庭變故,父母離異,親人意外亡故,家境貧困等原因,都會造成一個人從小就會有自卑感,這些人經常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總是覺得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因此就會變得自尊心強,小心敏感,對旁人的語言和行爲特別在意。

2.個人生理原因。相貌、身高、身體殘疾等因素也是一個人產生敏感心理的重要原因。有些人過去曾經性格開朗,但由於生病或者意外事故導致身體殘疾或容貌受損時,他們的性格就會變得異常敏感。因爲身體上的缺陷無形中會在他們的就業、工作、生活、社交活動中增加很多障礙。他們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身體缺陷的評價和議論。這類身體殘疾的心理敏感者自尊心都很強,因此他們有時甚至會對他人的關心也採取拒絕的態度。

3.既往過失原因。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俗話說要面子。有些人由於過失或一念之差觸犯了法律,遭到身邊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的羞辱和歧視,這使得他們的心裡有一種嚴重的挫敗感,會讓他們陷入自責和羞愧之中。有的人會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後重拾自信,但他心底的陰影很容易就會在與他人的交往或工作中重新暴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心理也會變得非常敏感。有時候甚至旁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過去,但只要一有人提起類似的犯罪,他們就會認爲別人是在指雞罵狗的說他,於是他就會再次陷入自卑、自責和悲觀之中。

Part4敏感心理的負面影響

敏感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很大,雖然它是由於自卑心理引起的,但敏感又能促進和強化自卑心理。

敏感的人由於在潛意識中害怕自己的弱點被人發現,往往不喜歡跟人聊天,這會讓旁人覺得他們很清高,難以接近。

敏感不但會讓自己活得很累,也會讓自己身邊的同事和朋友感覺到與你相處不甚輕鬆,久而久之,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他們會對你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敏感會導致人格缺失。心理敏感是由於沒有自信或自信心不足,敏感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揣測他人的心理。這是他們缺乏自己的主體意識的表現,這種對自己主體意識的缺乏又常常表現爲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這種自我保護意識,體現在心理上是緊張焦躁,沒有安全感,體現在行爲上是孤傲、清高。

敏感還是一種心智不成熟的心理表現,敏感者在遭遇挫折時會對自己全盤否定,甚至會對自己進行身體上的傷害。他們不會從自身尋找失敗的原因,而是把這一切都歸咎於他人和客觀環境。就算是認識到了自身的心理弱點後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變自己,而是一味地自責。他們的報復心理也很強,當有人冒犯了他們時,他們就會尋機報復而不計後果。

敏感者無形中在自己和他人之間豎起了一道藩籬,他們在工作、生活、社交中處處設防,時時疑心。這樣只能使自己在無中生有的痛苦中心力交瘁,加快衰老。

Part5敏感要有度

敏感需要有個度。一個人如果對什麼都不在乎的話,要麼他是個百毒不侵的得道高僧,要麼他就是一個人們俗稱的“缺心眼”。所以適當的敏感是我們正確認識自己、客觀看待他人所必需的。我們常說現在誰也不傻,你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你說你的壞話,那別人會不會也這樣看你呢?假如在一個單位中,大家都這樣互相防備那會是一個什麼結局?相信你也不願意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工作。所以敏感的人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不要把自己的消極想象當做真實。要把敏感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水平上,否則就不可能與人進行正常的溝通。

過分敏感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表現,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心。相信任何人都不會被人評價爲缺乏自信,因爲這樣會讓你失去很多機會,任何一個領導都絕對不會把一項工作交給一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去做。況且,長期過於敏感,就會對任何事情都比別人多了許多顧慮,顧慮多了內心的矛盾衝突就多,長期處於這種緊張焦慮之中,就會出現心理衰老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累”。對於敏感的人來說,其實很多的“累”都是自找的,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Part6如何改善敏感心理

1.首先按照自尊心理的小測試對自己的自尊指數進行一個評估,然後再根據本章關於敏感程度的心理小測試對自己做一個心理敏感度的測試,看看自己是不是敏感心理。這樣有助於自己正確認識自己,假如自己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那就應該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很多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爲自己的敏感度太高。

2.澄清自己對投射性認同的態度。禪宗裡有一個公案,說的是慧能法師在一次出外化緣時遇見了一個人,這個人一路上對法師進行百般羞辱,但法師卻一言不發。當他們走到一個岔路口時,法師獨自走向另一條路,這個人奇怪地問法師:“我對你進行了這麼長時間的羞辱,難道你心裡就沒有一點不高興嗎?”法師說:“雖然你對我百般羞辱,但我並沒有接受呀!”這就是說,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不管別人給你的是表揚還是批評、褒獎還是攻擊,只要你不接受它,它就傷害不到你。

3.克服神經質。做人不能太聰明,更不能太敏感。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要在還沒有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就匆忙下結論,更不要對他人的一舉一動過於關注,不要對他人說過的每一句話都妄加推測,更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放在心上。因爲有時候,不負責任的表揚和肯定恰恰是腐蝕我們心靈的毒藥,而對我們的批評纔是讓我們保持頭腦清醒的良藥。

4.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你不是娛樂明星,更不是政治新星,不要以爲大家時刻都在關注着你的一舉一動,不要認爲大家都在跟你作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更不要把自己臆想的事情當做是真實的,否則你就是自尋煩惱。

5.學會與人爲善。不要把人都想得那麼壞,假如你太相信自己的感覺的話,那麼當你的感覺欺騙了你的時候,沒有人會來跟你一起品嚐你自己釀的苦酒,你只能自作自受。學會與人爲善還應該對別人的缺點多多包容,看人要多看其優點和長處,任何人在社會上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心,但這種關心和幫助是雙向的,如果你對別人過分挑剔,別人也會對你挑剔。要知道,人人都有缺點。假如你和同事陷入互相挑剔的怪圈中,不但會嚴重影響工作,還會嚴重影響心情。要想快樂就必須寬以待人,這在家庭生活中也十分重要。

6.心胸要寬廣一點。敏感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微小的刺激都會使他們陷入不開心的狀態。樂觀豁達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藥,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先不說一個人想要成就什麼事業,就算是你想平平淡淡過日子也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遇事斤斤計較,別說幹事業了,就連平淡生活都無法做到。從一個人的心胸是否寬廣可以看出這個人有多大修養,一般過於敏感、小肚雞腸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出息。因爲敏感會使你整天陷入惱人的煩瑣小事之中,這樣哪有精力去工作呢?

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章 前言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章 前言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章 前言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
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章 前言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章 前言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章 前言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