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

4.分居自助法。在夫妻雙方都感到婚姻疲憊時,不妨先暫時分居一段時間,暫時的分居可能會讓雙方都能靜下心來仔細檢討一下自己的問題,同時回憶一下兩人當初熱戀時的甜蜜幸福感覺。假如雙方都能重新找回當時的感覺,並能看到對方的長處,那婚姻就可以重新開始了。

5.試離婚自助法。假如短暫分居還不能緩解雙方的矛盾的話,那就不妨先試着離婚一段時間,雙方都給對方一段時間重新慎重思考,時間可長可短,以雙方都作出明智的決定爲止。假如夫妻一方任何一個都對婚姻仍然抱有希望的話,那這種試離婚的方法就有導致徹底分手的風險,但很多婚姻專家認爲,這種試離婚的方法效果不錯,有不少人在試離婚數月後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試離婚的好處是,雙方都能跳出在婚姻存續期間自己非理性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古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試離婚期間,夫妻雙方都會冷靜並認真地回顧當初兩人在一起的日子,回顧過去充滿甜酸苦辣和柴米油鹽的家。如果感覺對方並沒有什麼讓自己不能忍受的毛病,那麼複合的心態就會順理成章地形成了。但是,假如有一方對複合不感興趣的話,另一方也已經有了一個離婚的“緩衝期”,這樣就不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心理傷害,從而能有效避免離婚狂躁症。

Part4如何預防狂躁症

有相應遺傳病史的人,性格內向、孤僻、敏感、環境適應能力差的人,以及曾受到過精神刺激的人容易患上狂躁症。

預防狂躁症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做父母的從小就要有意識培養孩子開朗、樂觀、豁達、寬容的性格,這對預防狂躁症非常有效。

成年人也應該以理性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心理缺陷,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心態。若是一個人心態不好,就會看什麼都不順眼,用我們普通人的說法就是:“這個人太挑剔,毛病多難伺候。”這樣的人會被身邊的人共同排斥,這樣你就會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得不到有效支持,於是就會幹什麼都覺着不順心,這樣,狂躁情緒或狂躁症就會經常發作。

人是有理性的社會性動物,所以,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因爲事物不會以你個人的意志爲轉移,別人也不會以你的好惡來改變自己,每個人都要學會去適應社會和適應各色人等,而不是去要求社會和別人來適應你。

每一朵烏雲都鑲有金邊,所有的人都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樣,所有事物也都會有美好的一面。假如你看不見這個金邊和善良以及美好,那就是你所選的時間或者角度不對。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不但會讓你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態,還會爲你的事業獲得成功帶來巨大的幫助。

請記住,心態決定一切。心態不好情緒就容易激動、煩躁,這是焦慮症和狂躁症共有的最突出的特點。

另外,有一種已被大量實驗證明可以切實有效地控制自己狂躁情緒的良方,那就是當你想發火時,首先要調動自己的理性情緒,先剋制住自己,在心裡問問自己:“我要不要發火?我有沒有必要發火?事已至此我發火能改變這一現實嗎?我發火能解決問題嗎?”接着開始在心裡數數,從1開始數,數到10,數數的速度稍慢一點。經大量實驗證明,少數人在數到3時就已經決定暫時先不發火了,部分人在數到5時怒氣也會消失很多,大部分的人在數到10時,都已經決定用另外一種心平氣和的方式或起碼是不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總之,你要想過得好,就要先對別人好,你對別人好了別人也會對你好。這樣就會在自己周圍就能形成一個良好愉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氛圍。這就是個心態問題,心態好了你就會快樂,心態好了,狂躁將對你無可奈何。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理性戰勝感性,把狂躁情緒扼殺在萌芽階段。

Part5狂躁與季節、工作環境和性格有關

春季是狂躁症的多發期,民間俗語說:“菜花黃,癡癲狂。春天到,貓兒叫,石頭也會跳三跳。”從生物學角度來說,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農村種地有“春種、夏管、秋收、冬藏”的規律。人和所有動物的生理週期的變化也與大自然一樣。在經過一冬天的“儲藏”後,到了春天,很多內分泌旺盛的人心情開始浮躁,其中嚴重的一些人就會發作狂躁症。

夏季也是狂躁症的高發期。夏季由於天氣炎熱,加之蚊蟲叮咬等原因,會讓人變得心煩氣躁。因此,很多情緒不穩定,易激動,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就會因爲煩躁而患上狂躁症。

專家說這主要是由於夏季日照時間長,長時間的日照促進了人體內一種叫五羥色胺的化學物質生成,這種化學物質通過人的神經介質分泌,人體內五羥色胺的含量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日照時間長,人體的五羥色胺分泌就多,其含量就偏高,人的情緒則表現爲高漲,興奮。人體內五羥色胺含量低,人的情緒則低落,消沉。因此,到了夏季,由於人體內五羥色胺分泌旺盛,導致人的情緒焦躁不安,反而大大增加了焦慮症、狂躁症以及焦慮、狂躁情緒的產生。

工作不穩定的人和完美主義者在狂躁症患者中也佔了很大比例。由於工作不穩定,就業危機感時時威脅着這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擔心自己在工作中出現失誤被老闆“炒魷魚”,這種壓力使他們易發作狂躁症。完美主義者因爲對自己要求過高,同時對自己的能力也充滿信心,但由於很多時候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或因一時不能找到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這些都會造成他們心理失衡而引發狂躁症。

還有一些企業家由於野心太大,目標太高,項目太多,工作強度太大,造成精神高度緊張,因此也是狂躁症青睞的對象。

狂躁症雖然會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就像前面說過的:“每一朵烏雲都鑲有金邊”,狂躁症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Part6狂躁更能激發創造力

據英國商業心理諮詢公司對許多知名企業家進行調查後發現,企業越大,資本越多,患狂躁症的機率也越高。該公司董事兼總經理羅布·戴維斯說:“在每一個億萬富翁的光鮮外表下,都可能隱藏着一個不安的靈魂。”

自殺身亡的畫家本傑明·海登曾在其日記中寫道:“我一直像個腋窩下夾着氣球,靈魂中包含蒼穹的人”,這就是狂躁症患者典型的心理特徵——狂。

英國著名廣播電臺CNN的創始人泰德·特納就是一位狂躁症患者,在泰德·特納慶祝成功收購亞特蘭大勇敢者棒球隊的午餐會上,有記者問他對剛取得的勝利有何感想,他不顧坐在身邊的妻子,大放厥詞說:“接收原班人馬就像結婚一樣,結婚之前,你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比它更重要,但第二天早上起牀時,你就會說,天哪,我幹嗎要結婚?”聽了他的話,所有人都鬨堂大笑。這就是狂躁症患者心境高漲,思維奔放飄逸,語言鮮明生動的表現。

南丁格爾曾在書信中說:“總裁們易激惹,愛發脾氣,並喜歡挖苦、諷刺和打擊下屬,他們的任性、狂悖其實就是狂躁的表現。”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格瑞特曾對卡耐基、福特、巴頓將軍等人在內的著名歷史人物做了一次心理分析,最後他得出如下結論——美國的狂躁症患者正是美國僅僅建國二百年就躋身世界最發達國家的社會主力軍。由於狂躁症患者通常都具備高學歷、高素質,他們不屑於與庸人爲伍。自負是他們的共性,但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通常也具備超凡的能力和意志力。

美國食品大王鮑洛齊也曾被人稱爲瘋子,他說:“我做了每個人都認爲做不了的事情,而且我做這些事情的方法,很多人都認爲是瘋狂的。如果有個年輕人到我這裡來,向我請教怎樣才能成爲百萬富翁的話,我就會告訴他,凡事不要跟別人學,不要氣餒,多少要有點瘋狂。”

美國前漢堡大王的CEO吉本斯曾對包括迪斯尼集團創始人迪斯尼,戴爾集團創始人戴爾,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蘭森,可口可樂CEO郭思達在內的12位商業鉅子進行了調查分析,他對這些商業鉅子的評價是“瘋子”,他認爲:“正是他們的各種古怪甚至瘋狂的主意和行爲,才使他們走向成功。”

據國內外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狂躁症發作時能激發出一些諸如大膽無畏,敢於冒險,自信,想象力豐富,富於創造性和感染力的優良品質,但這些優良品質必須要在有理性的人的運作下才能轉化爲成功的動力,否則就會成爲人見人煩的“刺頭兒”。

Part712種方法讓你告別狂躁症

1.偷空就休息。狂躁症的一大特點是精力充沛,精氣神十足,有人常常誇口說自己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就能恢復精神,豈不知這正是對身體的極大摧殘。如果你工作的單位有條件的話,當你稍覺不適時最好去醫院開個病假條歇幾天,如果你沒有條件和機會請假,那你最好學會在工作中忙裡偷閒。

2.不要出風頭。能說會道,擅長演說,詼諧幽默,雖然並不都是狂躁症的表現,但狂躁症顯然都具備這些要素,不妨多聽少說。

3.保腎要緊,來日方長。狂躁症發作時也會變得旺盛,這時候一定要注意提醒自己——保腎要緊,來日方長。

4.準確掌握自己的生物鐘。狂躁症的發作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如季節變化,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等,掌握好這個規律,每當自我感覺情緒有變化時,就趕緊想辦法轉移心情。

5.做做白日夢。不妨在白天午睡時或者早晨醒來後做一會兒白日夢。也可將自己夜晚的夢境延續下去,假如夜晚的夢境不好,那就讓它在白日夢中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用心理暗示法來做潛意識的心理調節,這樣可以有效化解抑鬱和狂躁。

6.集中回電話。工作忙的時候最好在自己手機上設定語音留言,等工作都忙完了再集中回電話。這樣做的好處是,你不會在正忙工作的時候,因爲他人來電的干擾而出現工作失誤,從而情緒變得煩躁。

7.把工作條理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把今天該乾的工作做一個有條理的安排,避免無序。因爲無序不僅使工作效率低下,還容易引起焦躁情緒。

8.放緩工作速度。有的人狂躁症發作時,工作起來不要命,這時一定要記着提醒自己:“工作是幹不完的,來日方長,着什麼急?”

9.學會欣賞幽默短信。放鬆神經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欣賞幽默短信。現在手機幽默段子滿天飛,相信每一個使用手機的人都曾收到過朋友發來的幽默短信,當你收到幽默短信或郵件時先別忙着刪除,看完後,笑一笑,然後再轉發給其他朋友一起分享。

10.放東西要有序。有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不好,用過東西后不放回原處,扔得到處都是,等自己下次再用時就不知道放到哪兒了,東西找不到時就會焦躁、抓狂。建議你最好培養起自己整齊有條理的好習慣,把自己的東西歸置整齊,用完後物歸原處,這樣不僅會節省你的時間,而且也有效預防了你由於找不到東西而“抓狂”的焦躁情緒。

11.最好不要加班。能不加班就不要加班,每天準時下班後回家去享受家庭溫暖,不要爲了表現或是加薪升職等原因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這樣做的結果,只能徒然地增加你的焦慮和煩躁罷了。

12.自主訓練。自主訓練是通過暗示法來完成的,這個訓練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隨時隨地展開練習。例如感覺勞累了就可以暗示自己放鬆肌肉,隨着暗示就開始逐漸放鬆肌肉並體會肌肉放鬆的感覺。暗示自己放鬆呼吸,體會心臟慢慢跳動的感覺。暗示自己擴張血管,體會血管擴張的感覺。暗示自己腹部溫暖,感受腹部溫暖的感覺。暗示自己額頭清涼舒適,慢慢感受額頭清涼舒適感覺。

Test: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請回答以下問題,如果下列問題中所描述的症狀你具備3項以上,那你就有狂躁症的傾向。

1.自我評價過高,甚至達到了妄想的程度。

2.自我感覺良好,總覺得自己精力充沛,身體健康,腦子靈活。

3.運動和活動增多,或者精神過度興奮。

4.明顯亢進。

5.聯想豐富,或觀念飄忽,或者覺得自己的語言不能完全跟得上自己的思維活動。

6.睡眠減少,還不感到疲勞。

7.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注意力容易隨着環境轉移。

8.追求享樂,行爲輕率,做事常冒險,不計後果。

9.說話比平時多。

上述症狀,如果你超過6項以上,請繼續完成下面的測試,符合者即有情節嚴重的狂躁症。

1.出現嚴重的社交障礙。

2.給他人造成不良的後果。

3.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受到影響。

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章 前言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章 前言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章 前言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
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章 前言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章 前言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章 前言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