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怎樣才能讓孩子很好地繼承併發揚節約的美德呢?
我們先看看歐美國家的情況。歐美國家的人均收入要比我國高許多,但是他們從來不忘記教育孩子養成節約的習慣。
美國一些貴族學校裡,那些有錢人的孩子常常在校園裡拾垃圾,把操場上或者是小路上那些可樂瓶、廢紙收集起來,然後拿到學校,學校就給這些學生一點費用。而這些孩子從來不在這件事上難爲情,相反,他們爲自己也能夠掙到錢而驕傲地在同學面前炫耀。還有一些家庭,讓孩子從小就在大街上、馬路口賣報紙、賣花掙錢,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掙錢不容易,讓他們從小就要懂得節約,並養成節約的習慣。
美國着名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中學畢業時,他的父親僅僅送給他一個硬幣作爲他的畢業禮物,然後告訴他:“拿好這個硬幣,去路口買一份招聘報紙,從上面找一個合適的工作,到世界闖蕩去吧!”後來取得很大成功的戴維在回首往事時,認爲那枚硬幣是父親送他的最好禮物,它使戴維懂得了生活的艱辛,衣食的來之不易。
其實,培養孩子的節約習慣,家長就要從自己的行爲開始,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不可泯滅的印象,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從不注意節約,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會養成節約的習慣,因此,家長要時時注意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一位家庭心理學家這樣說過:“如果給孩子的太多,會讓孩子誤以爲追求物質就是快樂之源。”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有的甚至不用孩子開口就送上前去。這樣長期下去,孩子長大後就會養成攀比、講排場的不良習慣。所以,父母要學會捨棄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3歲,是一個孩子各種觀念的萌發階段,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讓他從小就懂得節儉的道理和好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長大後真正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從3歲就讓孩子樹立“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通過講解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讓他們明白“細水可以長流,節儉也是財富”這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在我們的古訓中就有“成由勤儉,敗由奢”的說法,意思就是成功由勤勞節儉開始,失敗因奢侈浪費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錢的時候,這個樸素的真理也不會過時。目前我們國家還不是很發達,我們的生活纔剛剛步入小康階段,孩子是我們未來的主人,我們要從孩子抓起,發揚我們節約的優秀傳統。節儉是一個人的重要品質,很難想象,一個從小大手大腳隨便浪費的人能創造一番事業,建設好家庭。
孩子不懂得節儉,不會節約,多半是由於家長的工作沒有做好,因爲對於一個3歲的孩子,家長不給他說節約,他就不懂得節約的概念。社會上的許多傳媒起勁兒地宣傳吃好、穿好、用好,刺激孩子盲目消費的廣告形形色色。而一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疼愛,遷就孩子花錢自不必說,就連家長自身也往往產生了非合理消費的心理——攀比、從衆、追時髦、喜新厭舊等等。時代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確實應該改變,隨着經濟收入的增加,人們吃飯更講營養,穿得更美,用得更可心自然無可非議,而且應該提倡,但盲目花錢、隨便浪費永遠是壞事情,是不良品質的反映。
新的時代,應該建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同時也要有節約意識,不僅家長要樹立新的觀念,更要讓孩子從小就培養這種節約的觀念。
爲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家長要做的有很多:
第一,從認識錢開始。
到了3歲的時候,就可以對孩子進行金錢觀的教育,要讓孩子從小懂得錢是什麼,錢是怎麼來的,怎樣正確地對待錢財,多聯繫實際生活給孩子講解,多引用一些事例。讓孩子明白家長掙錢是很辛苦的,不能隨便浪費家裡的東西,讓孩子從認識錢上開始養成節約的習慣。
第二,從教孩子使用錢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消費是人們必須進行的社會活動,對孩子來說也一樣,隨着他們的成長,他們直接或間接地也在消費,這個時候教給孩子如何正確消費,讓孩子也學會用錢,在消費過程中,告訴孩子哪些東西需要買,哪些東西不需要買,不能盲目用錢來買東西。還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選擇物有所值的物品,如何把錢保管好,防止丟失、被竊。隨着年齡增長,要讓孩子學會先認真思考再花錢,而且逐漸養成節約的習慣,避免盲目消費。
第三,讓孩子從積累中學會節約。
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積累,孩子吃不完剩下的零食,家長手裡的硬幣零錢,給孩子讓他儲存起來,讓孩子學會積累,培養他從小就有這種意識,養成孩子節約的習慣。
第四,讓孩子懂得珍惜,不要浪費。
從小就培養孩子,讓他懂得吃、穿、用來之不易,都是用汗水和心血創造出來的,隨意浪費是不珍惜勞動果實、不尊重勞動的表現。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工廠、農村的生產勞動過程,參觀書籍、報刊的印製過程。
當然,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家長要起到帶頭作用,家長做好了,纔有資格教育孩子,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節儉的美德是傳家寶,在孩子身上應得到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