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長原來在龍村教過學,學校裡的李鼎、安青、高雲、陳興等等都是張欣校長的學生,新學期提前來到學校。
張校長剛坐下,人就擠了一屋子。大家都來敘舊,也是歡迎張校長的意思。
張校長魁梧的身材,是個很詼諧的人,親和力強,談到高興的地方手舞足蹈,聲情並茂,引來大家一陣陣笑聲。
談笑中,張校長提出了要求,讓大家都寫一篇改變學校現狀的建議文章。也就是寫建議。然後分別和大家聊天,詢問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情況,透露着深深的關注和關心。
“高雲,昨晚我看了你的建議,寫得很好。咱學校首先要領導帶頭,親身示範,在紀律、質量上下功夫,上下形成合力才成。”張校長說。
“張老師,咱學校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過去領導不作爲,與羣衆脫節。質量不是靠壓靠逼就出來的。首先需要變成大家的自覺行動。”習慣了,高雲仍然稱呼校長爲老師,也許感覺稱呼老師更親切些。
“高雲,加入領導班子吧?”
“老師,我不想加入。”
“爲什麼?”
高雲把自己準備學習參加成人高考的事和張校長說了說。“請老師支持。”
“好吧。天大地大,也沒有前途事大,我支持你。”
高雲的二女兒出生了,親戚們都來問候。然而一家人卻犯了難,計劃生育那麼緊,要求只生一胎,違者輕的罰款,重的開除公職。何況自家幾代單傳,要傳宗接代必須生一個男孩呢。商量了幾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暫時託人代養。
有一家“拐彎”親戚,連生兩胎沒有保住,想抱個孩子“壓壓胎”(當地風俗,利用別人的孩子給自己賺來運氣的意思)。兩下不謀而合:由對方養着,待對方添個小孩,高雲再將自家孩子帶回。這期間,吃喝生活開支一切費用,都由高雲支付。
本想也就是一年到兩年的時間,誰知對方時運不濟,連着兩胎都沒有成,直到女兒出生後,高雲二女兒已經五歲了,這幾年是高雲最困難的日子。早想讓孩子回來,可是給對方“壓子”的事沒成,同情對方,只好拖着。時間長了,對方與孩子也有了感情,不捨得讓孩子走。爲此,雙方都感覺不很愉快。
二女兒出生後,高雲心裡有了很大的壓力,在次年暑假要求調動工作,去山區鄉工作,因爲那裡可以生育二胎。
聽了高雲說的調動理由,主管教育和計劃生育的尚平鄉長笑了:你當老師咋不知道政策啊!國家有規定:凡是去年七月前出生的,計劃生育上都不受影響。你孩子是元月出生的,怕什麼啊?我幹這工作,比你清楚。安心幹工作吧。(這是後話,在此一併表過。)
學校的高中班隨着最後一屆學生的畢業,撤銷了,現在學校的最高年級就是初三了。六年級和初中三班的數學課是由高雲和黨萍兩個人分擔的,高雲教初一和初三兩班。
黨萍老師,三十多歲,中等個,話不多,爲人樸實,有一股豪爽之氣,教初二和六年級數學,課講的有條理,容易聽明白,所以學生們都比較喜歡。
高雲常去聽黨老師的課,然後兩個人進行切磋,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高雲收穫更大,這在縣教育局組織的優質課評選中,感覺明顯。
縣教育局教研室在全縣十幾個鄉鎮分學科進行巡迴聽課,選拔優質課教師,然後作爲示範,帶動全縣。
數學組從上店、十八盤、柏樹、靳村、付店、王坪、三屯、劉店一路走來,聽了幾十位數學老師的課,在半下午的時候到了龍村學校。晚上介紹了一路聽課的情況,並對明天的聽課做了安排。
上午,天空萬里無雲,陽光斜視着這個山村小鎮,小心翼翼的唯恐驚擾了這裡的寧靜。教室裡同學們都在細心地預習課文,高雲老師站在教室門口,靜等上課時間的到來。張校長和教研室的四位老師都在教室後面聽課。一邊聽,一邊做着記錄。學校沒有課的老師都來啦,整個教室擠得滿滿的。
“當!——噹噹!噹噹!噹噹!”上課鈴聲傳來,在寂靜的氛圍中,愈發顯得的響亮。
“上課。”高雲一步跨進教室,提示學生們上課開始。
“老師好!”
“同學們好!”高雲和學生們打着招呼,走上講臺。“今天我們學習——《點的軌跡》。”
……
隨着下課鈴聲,大家走出教室。休息室裡,數學組的老師在一起議論聽課的情況。
教研室巡迴聽課結束,經過評議,高雲被評爲陽縣數學優質課特等獎唯一的獲得者,推薦參加洛陽市教改活動。後來在市教改觀摩活動中被評爲市第二名。同年教師節被評爲市級優秀教師。
高雲的教學經驗總結《初三幾何四環教學法嘗試》編入《望嵩鄉教育志》第150-151頁。簡單的說就是把整個教學過程,分解爲“探索”、“發現”、“證實”和“再生”四個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並予以證實,重複先者的發現過程,激活學生的探索興趣,通過證實、再生,讓學生舉一反三,靈活應用。養成實踐中發現,抽象爲理論,再用理論指導實踐這一科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