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法德摩擦

卡爾薩斯洛林發生的一切並不像是一場革命,它並沒有太多的暴力,相反很多地方都是順利地轉換陣營的,更像是一場有預謀的和平演變。

這也並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阿爾薩斯洛林國革在這一年中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德意志國革自然也沒有閒着。首先是當地成立了多家報刊,由於大革命的影響,法國政府對於地方,尤其是對阿爾薩斯洛林這些地區的管控鬆了不少。這就使得,國革影響下的刊物發表的文章,都帶有很強烈的獨立立場。

這些報刊在文章中不斷地煽動阿爾薩斯洛林居民,選擇加入德國,並且力陳加入德國能夠爲阿爾薩斯洛林帶來哪些好處。這些文章很多是來自阿爾薩斯洛林、德國和大唐三個地方的精英知識分子,所以邏輯縝密,而且文理清晰。也許有些地方存在粉飾和誇大的嫌疑,不過大體上還是比較實事求是地介紹了入德的優勢。

阿爾薩斯洛林成爲法國領土也就是這個世紀的事情,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歷史學上認爲阿爾薩斯洛林真正認同法國,是在大革命之後,阿爾薩斯洛林人受到了大革命的思想影響,分享跟法蘭西人一樣的歷史情結,從而跟同文同種的德國人反而疏遠了。

但此時的情況不一樣,法蘭西革命雖然進行的早,不過卻步履蹣跚,問題重重。德意志革命卻提前於法國大革命獲得了自己的勝利,取得了豐厚的成果。這使得阿爾薩斯洛林人開始產生搖擺,更希望能夠享受到德意志革命的成果,而不是去和法國人一起開創一個新的局面。民族和語言的優勢自然也是一方面,不過最關鍵的仍舊是物質上的存在。

在入德的好處和宣傳兩方面都到位的情況下,一場缺乏暴力又比較平穩的“革命”發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同時,阿爾薩斯洛林的入德行動,還選在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時機點上。

自吉倫特派上臺以來,其領導人布里索及其支持者們一直都是以抨擊王權的姿態出現的。吉倫特派代表着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在經濟上支持自由主義,同時也因此在政治上比較親近大唐。大唐在與法國進行交往的十多年內,一直都是法國最大的投資方,並且與法國資產階級有着廣泛的合作,吉倫特派所代表的大資產階級也是一直支持同大唐展開更多經濟上的合作,包括引入更多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並且執行更開放和自由的貿易政策等。

而對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的君主制國家,布里索和他的追隨者們是半點好感欠奉。在1792年春吉倫特派組閣之後不久,吉倫特派立即宣佈與奧地利開戰。自然,這個宣戰是個象徵性的,因爲法國和奧地利現在並不接壤。原屬於奧地利的比利時地區已經由第一國際和德意志國革支持下取得獨立,而原來被奧地利權威輻射的西德地區現在屬於獨立國家德國,兩國還在南邊還隔着撒丁-薩伏伊王國,想要打仗都很困難。

而布里索又同時在言語上開罪了英國和荷蘭,他表示,任何反對法國革命的外國勢力,都將遭到法國軍隊的打擊,這使得一定程度上,法國面臨着緊張局勢,嚴防外國軍隊的入侵。

在這個時間點上,阿爾薩斯洛林宣佈以一個聯合州的形式,脫離法國,加入德國。

消息一出,首先震驚了巴黎,無論是企圖反覆的君主立憲派,還是已經掌權的吉倫特派,在野的山嶽派,都對阿爾薩斯洛林的叛亂十分憤怒。而相對保持安靜的法蘭西國革,也因爲阿爾薩斯洛林國革的關係遭到了攻擊,甚至一些民族主義分子還退出了該組織。

法國政府立即動員軍隊準備進行平叛,同時還要求阿爾薩斯洛林政府立即放棄危險舉動,向法國繼續效忠。

而此時,在德國首都漢堡,德國總統馬恩斯發表公開談話,歡迎阿爾薩斯洛林加入德國。

法國人不甘示弱,布里索隨後在羅蘭夫人的俱樂部中表示,如果德國執意接收阿爾薩斯洛林,那麼法國將自動與德國宣戰。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籠罩了兩個歐洲大國,而跟法國和德國都不對付的奧地利以及普魯士,乃至隔海相望的英國,都對此樂見其成。

依照大唐的立場,其實並不是特別樂於見到法德因爲阿爾薩斯洛林的歸屬而大打出手的。阿爾薩斯洛林國革快速的發展,其實有些出乎大唐方面的預料。白南很清楚,這背後是有着德意志國革的插手的。卡爾?馬恩斯在成爲德國總統之後,對於第一國際的各項要求仍舊十分恭順,並且在多方面配合大唐的各種行動。但是難以避免的,德國天然具有成爲歐陸強國的潛質,在擊敗普奧兩國之後,德國更是充滿了進取心。

阿爾薩斯洛林就成爲了馬恩斯的一個切入點,絕大多數的德語人口,充沛的工業發展資源,還有戰略位置重要性,使得馬恩斯暗地裡不斷地向阿爾薩斯洛林輸出影響力,最終在唐人的意料之外,阿爾薩斯洛林國革獨立成長起來。

阿爾薩斯洛林去法入德,必然要經過第一國際的點頭,也實際必須經過白南的點頭。對於馬恩斯的野心,白南是能夠體會的,馬恩斯也足夠小心,僅選擇阿爾薩斯洛林的絕對德語區,而避開了南錫等以法語爲主居民的城市。

在經過審慎考慮之後,白南認可了德國吞併阿爾薩斯洛林。這基於多重考慮,在歐洲人真的把腦漿打出來之前,法國和德國是不可能真正的友好的,所以即便大唐希望維持兩國的友好狀態,也沒有什麼可行性。反而,保持兩國適度的衝突,而大唐作爲居中調停者,顯得更加靠譜一些。

而現在法國的情況來看,支持法蘭西國革獲取政權的機會就相對較小了,所以適度地震懾一下法國人也是有必要的。

176 內陸殖民515 晚餐085 驅人辦事318 應對883 大和111 最終抵達173 拿騷之戰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834 紐芬蘭海戰(上)111 最終抵達618 三個條件361 紅顏醉(十二)347 江南(九)788 拳亂(十四)083 夜上船239 擒龍(八)729 英國決心104 再擴軍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737 貿易經濟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167 《費城協議》390 吞武裡之戰(六)874 推諉的歐洲930 決戰日德蘭(五)344 江南(六)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263 伏擊673 初戰英吉利(中)555回到德意志640 梅斯戰役(下)866 盟約停止343 江南(五)422 一七七八(上)840 羣體性脫離233 擒龍(二)531 新選432 憂思150 波士頓海戰209 英國人的仿製行動450 推翻032 新的殖民點052 約庫茲戰爭(中)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457 二子061 貿易需求303 滲透嶺南856 拉普拉塔368 東南亞海外領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698 受降與危機600 萃英會(下)100 杜鵑計劃(下)913 低地戰役(五)529 氣憤353 紅顏醉(四)245 京中人心(上)068 夏威夷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928 決戰日德蘭(三)056 創業的夢想141 夏威夷王國戰爭(續)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437 謝絕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311 西海岸三州778 拳亂(四)228 路況459 不可避免491 脅迫253 豐臺大營888 願景868 巴爾幹之亂(上)638 法德宣戰868 巴爾幹之亂(上)657 婦女運動337 教育184 苴洲島553海外領教育208 售法巡洋艦372 不列顛買買買323 克上926 決戰日德蘭(一)030 出使295 新朝新體(上)837 三條法令022 譁衆取寵637 軍團司令499 報應不爽(中)755 對奧斯曼的滿滿惡意286 守關不出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419 種子(上)211 北海道198 技術出口957 沙俄已殺874 推諉的歐洲416 紅皮書333 陸奧出羽州
176 內陸殖民515 晚餐085 驅人辦事318 應對883 大和111 最終抵達173 拿騷之戰108 跨越大陸的求援834 紐芬蘭海戰(上)111 最終抵達618 三個條件361 紅顏醉(十二)347 江南(九)788 拳亂(十四)083 夜上船239 擒龍(八)729 英國決心104 再擴軍706 華沙會戰(四):巨大傷亡737 貿易經濟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167 《費城協議》390 吞武裡之戰(六)874 推諉的歐洲930 決戰日德蘭(五)344 江南(六)513 大革命之大唐應對263 伏擊673 初戰英吉利(中)555回到德意志640 梅斯戰役(下)866 盟約停止343 江南(五)422 一七七八(上)840 羣體性脫離233 擒龍(二)531 新選432 憂思150 波士頓海戰209 英國人的仿製行動450 推翻032 新的殖民點052 約庫茲戰爭(中)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457 二子061 貿易需求303 滲透嶺南856 拉普拉塔368 東南亞海外領146 多舛艦長的初戰698 受降與危機600 萃英會(下)100 杜鵑計劃(下)913 低地戰役(五)529 氣憤353 紅顏醉(四)245 京中人心(上)068 夏威夷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928 決戰日德蘭(三)056 創業的夢想141 夏威夷王國戰爭(續)139 夏威夷王國戰爭(中)437 謝絕718 華沙會戰(十六):遮斷311 西海岸三州778 拳亂(四)228 路況459 不可避免491 脅迫253 豐臺大營888 願景868 巴爾幹之亂(上)638 法德宣戰868 巴爾幹之亂(上)657 婦女運動337 教育184 苴洲島553海外領教育208 售法巡洋艦372 不列顛買買買323 克上926 決戰日德蘭(一)030 出使295 新朝新體(上)837 三條法令022 譁衆取寵637 軍團司令499 報應不爽(中)755 對奧斯曼的滿滿惡意286 守關不出595 沒有後臺的革命(上)419 種子(上)211 北海道198 技術出口957 沙俄已殺874 推諉的歐洲416 紅皮書333 陸奧出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