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開端

令德國軍官團感到震驚的不止是中國陸軍的炮術展示,而是在演習的第四天天亮後不久進行的一次充滿詭異氣氛的展示——在炮兵陣地上,德國軍官團成員們明顯看到今天炮兵使用的炮彈有着明顯的不同,陣地上只是擺放着數個炮彈箱,箱體上那個顯眼的骷髏標誌讓炮彈顯得更加神秘,每一枚炮彈的彈體上都有一條或數條黃色、紅色的橫槓。

這是譚延闓手中的一道王牌——化學毒氣彈。建國來中國大力發展化工行業,通過購買交換相關技術專利之外,還通過自身研發已經建立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化工產業鏈條——正是有了這樣的物質基礎和相關人才儲備,中國才能夠有條件製造化學武器,這和國家的工業實力是息息相關的。

被髮射出去的一百零五毫米炮彈沒有發出驚天動地的聲響,但是炮彈的落點附近立刻出現了一片詭異的灰綠色霧氣,附近的羊羣開始騷動起來,但是被綁在一起的山羊只能互相牽扯在原地打轉,然後再一隻一隻的倒下去。

在化學毒氣彈方面中國的產量雖然受限於工業規模產量比較少,但是在研究方向上確實當之無愧的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化學武器清單上多達十餘種不同的化學武器,像今天展示的氯氣彈只能算是最簡單的產品,中國化學武器製造和儲備時間開展的雖然比較早,但是相對於德國的戰爭需要卻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根據參謀部推演的結果,中國庫存的全部化學武器估計也就能夠讓進攻的一方使用四到五次戰役,不過譚延闓估計最多能夠用上三次他就阿彌陀佛了。

對於毒氣彈中國可以放心大膽的來個清倉大甩賣,不過合作的對象既然是德國,以德國獨步世界的化工技術而言,這些毒氣彈放在平時德國未必會要。不過眼下歐洲局勢已經磨刀霍霍容不得德國安心研究發展化學武器,再加上中國在東雲級戰列艦的問題上曖昧的態度,德國總參謀部在接到中國的軍事觀摩團發來的電報後,經德皇威廉二世的批准,德國從中國訂購了目前中國化學武器所有的存貨,當然這是一次捆綁式交易——德國將會花費八十萬英鎊直接從中國購買化學武器的相關資料,不過中國只能有選擇性的給予其中的一部分,而並不是“全部”。

中國政府在接到訂單之後立刻阻止遠洋貨船運輸,並且派出一艘巡洋艦代爲護航——譚延闓可以肯定他所面臨的歐戰已經和他所知道的原本歐戰截然不同,因爲中國非常及時的兩次介入巴爾幹戰爭,土耳其固然損失慘重,但卻避免了傷筋動骨的結局,薩拉熱窩的那一槍也未必真的能夠“如期”響起。一戰爆發的具體時間沒有人能夠準確的預測,譚延闓也只能以歷史爲參考,儘可能的在戰爭爆發之前和德國進行各種交易——中國的武器交易大致的原則便是對德國以技術交易爲主,實物交易儘可能的多一些,而對英法一方則是反之。

因爲德國惡劣的港口安全問題,在沒有發動戰爭之前,能向德國輸出多少軍火就輸出多少,不然等戰爭一爆發,在短時間內中國固然可以通過瑞典等第三方中立國可以繼續向德國出口軍火,但是那樣會使成本陡然上升,並且還會得罪英法俄聯盟。譚延闓倒不是怕了協約國聯盟,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歷史上美國固然強力支持協約國打一戰,但是在一戰當中和德國做買賣也不少,巴黎和會當中美國受到排擠也未嘗不是因爲這個原因。

也可能是因爲德國意識到戰爭的來臨,尾隨這筆特殊訂單的還有一筆價值一百三十萬英鎊的軍火訂單,其中包括槍支彈藥、帳篷和金屬粗加工產品等戰略物資(因爲中國法律命令不準出口任何未經加工的礦產品,所以外國從中國進口金屬的唯一途徑也只能是向國內擁有出口資質的金屬冶煉廠家訂購一些金屬加工品,比如厚壁銅製酒罈)。

事實上對於“粗加工戰略物資”的定義,中國國防部、中國海關也都是很爲難的,但這總比讓人家便宜買礦石要好得多,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絕礦石走私——並不是每家金屬冶煉廠都擁有出口資質的,走私礦石的難度遠比走私金屬錠要高得多,至少可以杜絕國家資源被浪費的可能,外國人想要從中國進口戰略金屬物資,最起碼也必須要在國內做完初加工纔可以。

不過依據中國海關相關條例規定,這些粗加工戰略物資的出口是要被徵收重稅的,尤其是譚延闓在三四年前就開始着手囤積像銅、鐵、鋁等金屬物資,甚至不惜從國外進口再儲備起來。毫不誇張的來說,外國想要從中國進口金屬物資是很困難的,就算拿到了批條也會因爲這些物資高昂的出口關稅望而卻步。不過這對於現在的德國而言則沒有成本上的問題——德國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一旦戰爭爆發各種戰略物資進口就是一個大問題,中國已經有加工好的金屬錠,直接裝船運送到德國可以做爲戰爭儲備,得到的是寶貴的時間。

只是現在中國進行外貿交易,尤其是像現在這樣的大宗秘而不宣的交易,中國提出只能使用黃金或是美元來做爲結算,或者是德國擁有的讓中國感興趣的技術專利和以物易物的方式從德國進口中國所需的各種工業品,這讓德國非常的不爽,但出於目前的局勢德國並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在德國看來歐洲的局勢是對其不利的,能夠在遠東爭取中國這樣一個盟友是非常有價值的,尤其是在美國動向不明的情況下,爭取中國就顯得尤爲重要,這在協約國聯盟中也是如此——雖然中國和美國的政治制度看起來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中國中央政府權威明顯要比美國重的多,而中國的總統實際上就是一個獨裁者,是戰是和有九成的權力都是握在譚延闓的手中,而不像美國那樣權力在國會的手中。

討好一個人總比討好一羣人要容易的多——這是歐洲正在面臨戰爭的雙方最直接的想法,美國孤立主義的盛行讓歐洲頗感無奈,美國和英法之間的恩怨也是擺在紙面上的,並不是這麼容易消除,算起來美國人記仇的心理遠比中國厲害的多。

中國和美國相比,也許工業程度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尖端軍事工業上,中國則更勝美國一籌。凡是在與軍事沾邊的相關工業方面,中國遠不是美國所能夠相比的,也許在羅斯福時代美國海軍的長足進展讓美國海軍成爲左右世界海軍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但是在這個方面和中國相比,美國除了戰艦建造的比較多些之外,根本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況且中國的造艦工業若是馬力全開的話,未必會比美國差,甚至是尤有過之也是正常的。

所有人都意識到未來的戰爭不是一個國家所能夠應對的,必須是數個國家組成集團向另外一個集團開戰,但是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場戰爭也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夠結束的,長時間的戰爭就意味着巨大的戰爭消耗,在這方面中國無疑是準備的最爲充分的。

德國和英國都根據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情報對中國的戰爭潛力進行過詳細的評估,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出一個結論——現在中國一線正規陸軍數量在一百四十萬左右,但是擁有相對比較完善的預備役制度的中國,可以在三個月內組建裝備兩百萬以上的龐大陸軍,十個月可以組建規模更加龐大的陸軍。這除了中國人口數量衆多這個可觀因素之外,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戰爭潛力巨大,雖然中國的工業水平只能算是世界中上游的樣子,但是綜合實力的表現讓所有國家都不認爲自己能夠在陸地上挑戰中國,尤其是對中國進行大規模全面入侵戰爭,這根本是不可能贏得勝利的。

時間進入1914年之後,隨着歐洲上空的空氣越來越凝重,中國的軍火貿易卻是捷報頻傳,僅僅第一個季度中國的外貿出口總額就達到了1913年上半年的水平。中國各地規模大小不一的工廠全是在開足馬力生產各種工業品,這也繼續拉動中國成熟的造船工業的產值,相應的工業發達興旺拉動了勞動力需求,農村人口和地主資本開始自主的向城市和工業轉移。

從1908年開始,中國的工業財政收入超過了農業,從宋朝開始近一千年來中國再次將農業收入置於第二位,做爲一個農業立國的傳統國家而言,這種成就無疑是非常了不起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也給中國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的基本國策開始發生轉變,工業開始反哺農業,中國開始在一些地廣人稀的省份實施取消農業稅試點。

雖然說中國獲得了真正的民族獨立,並且在國計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中國還算不上是富足,取消農業稅之所以在北方地廣人稀的省份和南方諸如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實施,並不能推廣到全國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點。西南三省多山地,三省的農業產出雖然不是一個小數,但無法對全局產生多麼嚴重的影像;東雲、新疆等省份地廣人稀,施行這樣的政策也是有利於移民,並且鞏固國家邊防——不停的向北移民,有多少算多少,這是當前中國最主要的事情。

向北方移民事關中國以後數十年的國防安全問題,當然現在已經是沒有皇帝的時代了,譚延闓更不會像明初的統治者那樣被底下的官員糊弄,這移民每個環節都有嚴密的控制,以保證移民不會有草菅人命的現象出現。雖然中國和俄國已經簽署了安全互信條約,雙方都削減了邊界駐軍數量,但是現代戰爭已經和古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支持下,一萬軍隊和一百萬軍隊都是一個樣的。

中國已經在北方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鐵路網,只要譚延闓一聲令下,三個月之內保證百萬陸軍如同洪流一般碾過西伯利亞和中亞。俄國在北方邊界沒有構築任何永久國防工事,這也是因爲中俄邊境線恐怕是世界上最長的邊境線的緣故,同時也是因爲俄國在九年前的那場戰爭之後國力大損,龐大的帝國已經不堪重負,根本沒有實力修建針對中國的永久國防工事。

爲了表示誠意,中國也沒有修建永久國防工事,不過在迪化、烏里雅蘇臺、庫倫、龍江、永吉、歸綏、奉天等北方重要城市都採取統一的城市規劃——以一系列的城市功能建築,如學校、醫院、政府機關的建築爲依託,構築城市防線,其主要建築都是經過統一的設計施工,可以經得住一百零五毫米重炮的考驗。毫無疑問這些城市未必有沿海城市這麼繁華,但是論城市功能建築的氣派和質量,只有北京和上海能夠相比。

“報告總統,內務部董部長和溫處長求見,現在正在外面等着……”機要秘書將電話打進來問道。

“讓他們進來吧!”譚延闓心中很清楚,老k和溫基岩很少同時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尤其是總統辦公室這樣的環境是絕對沒有的,在這個時候他們的到來絕對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發生了。

在老k和溫基岩走進總統辦公室的時候,機要秘書已經將咖啡和茶都擺好了,譚延闓示意他們倆人坐下後,機要秘書手持托盤退出辦公室將門關好。

老k和溫基岩相互看了一眼之後由溫基岩打開一份標着機密的文件夾取出一份文件,譚延闓接過來後仔細的看了看,說道:“這份文件的內容是否屬實?”

“這是密室破譯的最終結果,有九成的可能性,其中牽扯到巴爾幹半島的幾個國家、土耳其和奧匈帝國,背後自然也少不了俄國的影子,不過大體看來奧地利對塞爾維亞提出領土要求多半會引出一連串的麻煩……”溫基岩說道。

譚延闓點點頭,沉默了半天之後說道:“密室有沒有關於德法和俄德邊界的兵力調動情況的電報?外交方面的內容是否有所變化?”

“歐洲監聽站每天會得到監聽到大量的電報,尤其是德國總參謀部發往邊境地區的電文,這些敏感部門發出的電報多半都會被監聽,但是由於所獲得的信息量很大,電文破譯內容是要交給國內來完成的,至少a級電文是如此,所以在電文破譯時間上有所滯遲……到目前爲止,德國雖然沒有在邊境地區增加部署軍隊,但是德國總參謀部方面一直都在加強邊境附近地區的戰爭物資儲備工作,尤其是俄德邊境地區更是如此……到目前爲止尚爲看出德國有大規模兵力調動的跡象,但是考慮到德國發達的交通網絡,事實上只要有很短的時間德國便可以集結大量的兵力發動進攻……”

“命令部署在歐洲的各處監聽站和情報聯絡地點做好撤離的準備工作,歐洲越來越不安全了,如果奧匈帝國真的赤膊上陣插手巴爾幹局勢,那後果將會極爲嚴重,也許兩大陣營真的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準備撕破臉皮大打出手了……包括內務部、海軍、陸軍情報局在內,部署在歐洲的站點都必須要做好撤離的準備,況且你們的電報這麼多,也容易引起所在國情報機構的注意,現在毫無疑問戰爭很可能就在今年打響,這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了……”譚延闓說道。

事實上中國情報機構已經成爲情報行業最大的“賣家”,在北京、倫敦、巴黎、柏林、紐約等地,都會有中國情報人員和一些外國情報機構交易的影子。情報交易的內容也是極爲廣泛,不過中國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不交換情報只賣情報,尤其是德法俄等國的在邊境的兵力部署情況、武器裝備等方面,甚至內務部已經將德國從中國進口的化學毒氣彈內容賣給了英國,至少英國現在已經開始對化學武器進行研究了。

這種情報交易是內務部根據總統的授意而進行的,譚延闓思考的方式很簡單,儘可能的維繫“歐洲戰場”的平衡——比如化學毒氣彈雖然不至於能夠讓德國贏得戰爭,但是當德國將化學毒氣彈扔到協約國腦袋上的同時,也要在第一時間面臨對手同樣手段的攻擊。當然這也不排除中國從1912年起便插手國際橡膠市場大量囤積橡膠,現在不管是兩大陣營中的哪個國家想要購買到足夠武裝本國軍隊所需要的橡膠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兩年前國際橡膠市場真的是橡膠賣出白菜價,估計誰也不會想到這麼快橡膠就會因爲化學武器的出現變得如此搶手了……

第183章 回報第390章 日蘭德第113章 內外第100章 夥伴第45章 厚禮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296章 燈塔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79章 焦點第199章 外交第202章 借貸第301章 圍堵第293章 據點第26章 往事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39章 國貨第196章 拜神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175章 敲詐第44章 水霧第381章 磨刀第54章 常熟第12章 勸學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54章 威懾第169章 風起第340章 貪污第313章 擡槓第26章 往事第310章 乾坤第214章 莊家第333章 施壓第371章 東雲第225章 線路第9章 庶出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04章 博弈第207章 底線第12章 勸學第310章 乾坤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55章 現實第217章 從議第236章 戶口第242章 罷免第310章 乾坤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92章 咽喉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59章 毒計第129章 矛盾第82章 火中取栗第308章 必勝第92章 咽喉第397章 出手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308章 必勝第323章 讓步第282章 北洋第79章 新居第250章 距離第241章 權力第198章 陷害第19章 老丈人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200章 協議第159章 銀元第389章 調整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12章 勸學第81章 戲園第373章 新裝備第35章 肥羊第171章 拉攏第266章 建國第305章 轉機第53章 權力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84章 炮兵師第383章 控制第194章 廷議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117章 約定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340章 貪污第227章 把戲第132章 唱戲第85章 出山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51章 絕望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51章 意志第164章 擴散第251章 意志第375章 爭奪第226章 試探第192章 申訴第111章 危機
第183章 回報第390章 日蘭德第113章 內外第100章 夥伴第45章 厚禮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296章 燈塔第20章 生死一發第379章 焦點第199章 外交第202章 借貸第301章 圍堵第293章 據點第26章 往事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39章 國貨第196章 拜神第350章 連橫合縱第175章 敲詐第44章 水霧第381章 磨刀第54章 常熟第12章 勸學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54章 威懾第169章 風起第340章 貪污第313章 擡槓第26章 往事第310章 乾坤第214章 莊家第333章 施壓第371章 東雲第225章 線路第9章 庶出第317章 勢如破竹第304章 博弈第207章 底線第12章 勸學第310章 乾坤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55章 現實第217章 從議第236章 戶口第242章 罷免第310章 乾坤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82章 權力交換第92章 咽喉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59章 毒計第129章 矛盾第82章 火中取栗第308章 必勝第92章 咽喉第397章 出手第104章 明爭暗鬥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308章 必勝第323章 讓步第282章 北洋第79章 新居第250章 距離第241章 權力第198章 陷害第19章 老丈人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200章 協議第159章 銀元第389章 調整第307章 雙重陷阱第12章 勸學第81章 戲園第373章 新裝備第35章 肥羊第171章 拉攏第266章 建國第305章 轉機第53章 權力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84章 炮兵師第383章 控制第194章 廷議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117章 約定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340章 貪污第227章 把戲第132章 唱戲第85章 出山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51章 絕望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251章 意志第164章 擴散第251章 意志第375章 爭奪第226章 試探第192章 申訴第111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