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毒計

“中堂,實不相瞞晚生出門的時候家父曾經再三囑咐晚生對中堂和翁師傅儘可能調和,家父的信件也呈交給了翁師傅,不過……中堂應該清楚家父和翁師傅之間由於是同年又同在翰林的緣故,所以交情頗深,中堂與翁師傅之間的恩怨家父也給晚生詳細的提及過,家父雖然和翁師傅交好,但是也是明事理之人,這件事上翁家確實是理虧在前……”譚延闓說道。第二天他纔想到李鴻章委託唐伯文希望老頭子能夠親自致信給翁同龢調解兩人關係的事情來,這件事還沒有給人家一個交代,所以便挑了一個空閒時間單獨面見李鴻章希望讓他有個準備。

李鴻章沉默了一會說道:“難道翁書平在這個時候還要爲難老夫?!”

也許是一輩子的老對手,正應了那句老話:“最瞭解自己的人就是對手。”李鴻章對翁同龢是非常瞭解的,這個兩朝帝師其實人緣並不怎麼好,和人議事,若有不合動輒拂袖而去,或公開斥責絲毫不給人留情面。潘祖萌在世的時候,老翁同學還能夠聽得進去規勸,但是潘氏一死老翁就像脫了繮的野馬更加不可收拾——張之洞與老翁是同科,又結爲金蘭之好,不過十幾年前老張放任廣州居然不知道爲什麼被老翁打了一記悶棍,差點丟官罷職,可想而知兩人以後的關係;至於徐桐本來是老翁在弘德殿的同值,這份關係應該不淺,但是到現在兩人簡直是形同陌路;之後後面與榮祿結拜。關鍵時刻捅了榮祿一刀子。搞的年輕有爲地榮祿在正是施展自己政治抱負地時候遠離了政治中心,現在還沒有回京城……

李鴻章左挑挑右選選,最終遠在廣州的譚鍾麟進入了他的視線。這可能是遍天下能夠跟翁同龢對等身份又關係不錯等諸多必要選項中,譚鍾麟唯一能夠符合地了,更爲難得的便是譚鍾麟有個對自己非常友好的兒子,雙方都能夠說得上話。李鴻章認爲這下終於可以和翁同龢在某種程度上達成諒解,在這個多事之秋能夠在關鍵時刻看在朝廷興亡的份上放他一馬,結果譚延闓的回覆讓他的心徹底跌到了谷底。

李鴻章知道自己替曾國藩寫地那本奏章。尤其是那句鋒芒內斂、暗藏殺機的文字:“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門第鼎盛,瞻顧遷就……”這句話立場是如此的方剛嚴正,使皇帝都不好意思包庇了,判了翁同書“斬監候”——也就是死緩,翁同龢的父親聽後被氣死,好在皇帝藉着翁父翹辮子的機會。順水推舟改判充軍新疆。

說實在的,李鴻章幾十年來沒有少爲緩和他與翁同龢之間的關係做一切他所能夠做到的努力,翁同龢回家修墓地時候,他對此非常重視。不僅親自安排海輪,還在船到天津的時候。親率漕運總督、天津道、津海關道等重量級人物,在吳楚公所碼頭設案迎接,全部是按照欽差的規格來部署,場面極爲隆重。光緒十一年翁同龢委託劉瑞芬和曾國爲妻弟湯紀尚謀個幕僚的差事,李鴻章聽說後二話沒講立刻招攬湯紀尚進入自己地幕府……

可以說在那本要命的奏章之後,李鴻章除了磕頭下跪,自盡償命之外,能夠做到地他都做到了,可是這些能夠挽回翁同龢對他怨恨麼?李鴻章不知道翁同龢心中是怎麼想的,但是這北洋水師艦船不添也就罷了,就連炮彈在兩年前都被掐了——老太婆那裡都點頭的事到了翁同龢所主持的戶部那裡乾脆就兩個字:“沒錢!”

“爲難不爲難,晚生無法揣測,但是單從翁師傅看信之後的態度,晚生覺得不是很好……”

李鴻章聽後臉上的神色黯淡,在這個時候沒有誰比他更明白這個老對手的厲害了,他李鴻章少不得在和日本人抵抗的時候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來應對老翁同學所施展出來的明暗殺招——北洋這條光鮮的破船在暴雨來臨的時候顯得更加不保險了!

“組安不用太放在心上,這件事有沒有翁同書的支持都是一樣的……”

譚延闓看到李鴻章的臉上明顯的言不由衷,心中對這個老傢伙也是充滿了同情心,儘管後世的歷史把他給罵得狗血淋頭就差刨李鴻章的祖墳了,想到後世那混亂的十年,說不定這老傢伙的祖墳也許真的受到過照顧也說不定……雖然眼前這個老頭一生有着這樣或那樣數不清甚至是極爲愚蠢的錯誤,但是放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家,老傢伙已經盡力了,畢竟做官做到這個份上,不光是爲了銀子了,也是爲了自己的名聲着想。

譚延闓略微沉思片刻,說道:“中堂,晚生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鴻章笑着說道:“組安這點可不好,既然你已入老夫向來都是相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句話的,有什麼話不好意思說的,就算說錯了也無妨!”

“家父曾經對晚生形象的說過這麼一句話:凡是有翁師傅參與的事情,那就像是一個牌局,拋開大義不說,單論事件本身翁師傅更像是個攪局的人,他所做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拆臺,只要在這個牌局中,對手手中的牌和不了,那就等於是翁師傅和了……”譚延闓意味深長的說道。

“對手和不了就等於翁書平和了?!”李鴻章沉思了一會後,眉毛一挑笑着說道:“令尊真是一個解人!”

“以晚生看來,翁師傅也許是一個好人、好先生、好書法家,但是他卻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爲政者,也許百年之後唯一可以讓人們想到他的便只有他的學問、書法和顯赫地家世了……中堂則不同,興辦實業、籌建海軍這些都是被西方各國列強證明過一個強國所應該做地事,這是強國的根本。但是晚生觀近二十年來中堂和翁師傅的做爲。不得不遺憾地說日後後人提到中堂的人絕對要比翁師傅的要多……”

“呵呵,老夫有什麼可誇耀的?百年之後後人評論起老夫的時候,恐怕也是譭譽參半。甚至是一片罵名吧!”李鴻章有些自嘲的笑着說道。

“拋開像翁師傅這樣地反對者,還有這個四處漏風的破屋子,中堂大人若是放在別的西方國家,將會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無論任何人來修補這間屋子,恐怕都是一樣的……”

李鴻章微微笑着看着譚延闓。擺擺手說道:“組安也就不用再恭維老夫了,老夫倒是想起北宋神宗朝有個叫鄧綰的官員有句名言:‘笑罵他人由之,好官我自爲之’。外面的人怎麼看待老夫,老夫心中還是非常清楚的,就算放在百年之後,後人對老夫一片罵聲老夫也認了,這大清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老夫這個封疆大吏是脫不了干係的。罵上幾句也就夠對得起老夫的了……組安既然認爲翁書平是個攪局的人,那面對當今這個局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李鴻章這句頗爲自嘲地話倒是讓譚延闓心中對這個老傢伙多了幾分好感,其實在他眼中。翁同龢根本不是玩政治的料,就現在他所見到地頂級官員中。老頭子、李鴻章無疑是政治上的成功者。老頭子謹慎小心政治上是成功了,但是卻留不下什麼政績,比翁同龢好不到哪裡去,也就是給被後人遺忘的主兒;李鴻章給他的感覺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也看得開,在政治上和政績上成就最大,不過誰能想到以後的幾年裡,老李同學要緊接着簽署兩個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

若不是因爲甲午戰敗和那兩個條約,頂多因爲太平天國問題上被冠個“屠夫”之名,老李同學備不住還會被後人所推崇也說不定。老李和他的老師曾國藩嚴格說起來還是一個非常合格的打工仔,但是運氣不好攤上了一個非常糟糕的老闆,兩人不同的也就是曾國藩死的早不用受這份活罪,老李倒黴到極點而已。

“中堂應該在這幾天連續給朝廷發報,強烈要求請戰……”譚延闓來不及感嘆李鴻章的命運,給老李開始支招。

“組安不是以爲議和爲上策麼?怎麼……”

“中堂想議和,翁師傅肯麼?與其讓翁師傅攪局,不如我們乾脆上來佔據道德的制高點,我們主和翁師傅肯定會主戰,若是我們主戰,翁師傅總不會冒天下之大不諱投降請和吧?難道中堂就這麼將先手拱手讓給翁師傅,以自己來給翁師傅的‘清流’再添上一筆濃墨重彩?!”

李鴻章聽後沉默了一會說道:“要是真的打起來該怎麼辦?”

“說句不好聽的話,中堂大人現在就像是風箱裡面的老鼠——兩頭都受氣,國內的反應開始的時候肯定是一片喊打,這種呼聲不到撞南牆的時候是不會停下來的;而日本人那邊砸鍋賣鐵辦海軍,雖然損失一艘主力戰艦,但是本錢都已經投下去,想讓他們停手他們肯麼?停了手誰給日本人來填這個大窟窿,就算把日本的天皇給賣了也補不上啊!”

“那列強那邊就坐視不管……”

“等明天中堂大人看了晚生的摺子,估計就會改變這種看法了,列強終究是靠不住的,滿嘴的仁義道德在國家利益面前不過是廢紙一張,中堂大人是不是要把北洋的身家綁在列強身上呢?還是攥在自己的手心中安穩?!”

“…………”

“事實上就翁師傅這樣的牌桌對手,中堂是拿他沒有任何辦法的,中日戰

勝敗,做爲帝師、戶部尚書、樞廷重臣,翁師傅肯定戰爭官位更上一層樓——年輕皇帝的自尊是容不得日本來挑釁的,至少皇帝那裡是肯定主戰,要打仗就要派自己信得過的人,所以這場戰爭只要打的時間稍微長些,翁師傅入主軍機不過是時間問題;敗了也不是他翁師傅上戰場,喪權辱國的條約也不是他來籤,日本人若是真的佔了上風。那開出來地條件恐怕……晚生可以保證若是事情真地走到了那一步。說不得翁師傅還要讓中堂和日本人繼續拼命,直到將北洋的最後一絲元氣敗光……”

李鴻章聽後面色慘然憤聲說道:“這好人全讓翁書平給佔了,老夫豈不成了罪人……”

“高調主戰有很多好處。首先是得了天下的民心,最主要地還是儲秀宮的那位……”譚延闓神秘的用手指指指天空:“戰爭是會掃了那位過壽的興致,但是老佛爺受洋人一輩子的氣,恐怕在這個時候也是希望中堂大人給她長臉的,無論成敗能夠討得老佛爺地歡心,中堂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翁師傅從中堂身上得到的好處就要大大縮水了……第二也可以獲得北洋現在繼續的款項,這筆款子要得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借翁師傅三個膽子他也不敢不給,想要給錢,那唯有……”

“停辦慶典籌備!”李鴻章接着說道。

李鴻章見譚延闓緩緩的點點頭,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萬千:“這個少年若是我李鴻章的兒子該多好!”

譚延闓給李鴻章出的這個主意不能不說是老辣,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李鴻章擺脫翁同龢這個宿命對手的一個機會。一個徹底擊垮翁同龢地機會——“好一個借刀殺人!”李鴻章心中想到。按照這個方法推斷下去,他主戰就可以要餉來備戰,這軍餉就是戶部責無旁貸的事情,這個時候戶部的賬本上哪裡還有餘糧。唯一的辦法便是把老太婆地萬壽慶典籌備給停了,那樣翁同龢勢必要深深的得罪老太婆。

對於老太婆。李鴻章心中非常清楚老太婆地手段,當年肆無忌憚的肅王、威風無比的恭王、戰戰兢兢的醇王,都沒有在老太婆手下走滿三個回合,一個被殺、一個隱居,最後一個說是病死,但是到底是被毒死還是真的病死,他李鴻章心中非常有數,翁同龢的帝師地位本來就讓老太婆顧忌了,這個時候要是再得罪的話,那翁同龢的下場可想而知。

“當初主張大辦慶典的人是他,現在也應該由他來終止慶典!”李鴻章微微冷笑的說道。

譚延闓心中也很清楚,這次翁同龢搞不好就要栽大跟頭了,聯想到老翁同學是光緒皇帝的老師,也是皇帝最爲親近的人,以老太婆的手段來對付他,可能不是一個罷官就算完的,鬼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既然已經把潘多拉的魔盒給打開了,在譚延闓看來翁同龢的命運就自求多福吧,現在關鍵的便是如何把中日之戰這道坎給邁過去,相比之下翁同龢能不能得善終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中堂大人,這採辦軍需的事情必須要詳細,而且要針對目前的戰事和今後可能遇到的困難多加預備。向翁師傅要錢的機會不會太多,所以晚生建議擬定一個詳細的單子,要做到有理有據才行。另外便是中日開戰真的走向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的時候,那各國列強可能會給我們使絆子……”

“難不成他們還真的會撕破臉皮來打仗?!”

“這種可能性倒是不會有,不過他們可以採取‘武器禁運’,甚至是上海的江南製造總局也靠不住,很容易被列強給控制住,所以既然要採辦就必須立刻進行——北洋水師在戰鬥中要使用的炮彈,尤其是定鎮兩艘鉅艦上的三百毫米主炮炮彈,必須要多備;另外日本人肯定要和我們在朝鮮打仗的,西方列強的馬克沁機槍和各種火炮也是我們的目標,晚生在閩浙總督府的時候曾經訓練了一支侍衛隊,裡面有十挺馬克沁機槍,威力實爲強大,可以先調過來供練軍救急使用,晚生也有渠道可以以便宜的價格來購買到機槍……”

“哦,組安還訓練過軍隊?難道用兵之道組安也學麼?”聽到譚延闓說訓練過一支總督府侍衛隊,這件事他隱約聽過,畢竟侍衛隊的武器都是通過北洋這條道過來的。

“武將改讀的兵書晚生都讀過,外國的兵書晚生也沒有少讀,不過比不得中堂大人出身戎馬,晚生這些都是紙上談兵而已……”譚延闓謙虛的說道。

第220章 刺殺第184章 扶植第58章 內爭第313章 擡槓第101章 意外第228章 醜聞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229章 雄兵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15章 婚事第109章 會元第148章 起義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340章 貪污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21章 猙獰第237章 意外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51章 意志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358章 震懾第38章 抵羊第373章 新裝備第116章 達潮第114章 清洗第343章 市場第329章 清洗第108章 會試第210章 真假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15章 推進第279章 號角第15章 婚事第67章 詫異第96章 剝皮第11章 訓練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16章 計較第293章 據點第82章 火中取栗第110章 狀元第165章 叛亂第34章 會面第96章 剝皮第23章 鄉試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190章 投降第337章 監察第98章 機鋒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300章 外圍第249章 遭遇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227章 把戲第162章 政潮第24章 解元第169章 風起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156章 留學生第348章 項莊舞劍第59章 毒計第177章 新艦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60章 牌局第250章 距離第23章 鄉試第43章 顧盼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64章 擴散第198章 陷害第123章 把柄第106章 公車第12章 勸學第227章 把戲第87章 震懾第114章 清洗第280章 鑰匙第121章 小站第312章 勝利第363章 警報第382章 遠慮第207章 底線第229章 雄兵第125章 彩雲第330章 崩潰第18章 靚影第62章 誘餌第65章 理財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156章 留學生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1章 訓練第379章 焦點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28章 趣事第340章 貪污第110章 狀元第2章 秀才
第220章 刺殺第184章 扶植第58章 內爭第313章 擡槓第101章 意外第228章 醜聞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229章 雄兵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15章 婚事第109章 會元第148章 起義第341章 軍區司令第340章 貪污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221章 猙獰第237章 意外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51章 意志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358章 震懾第38章 抵羊第373章 新裝備第116章 達潮第114章 清洗第343章 市場第329章 清洗第108章 會試第210章 真假第290章 攻城利器第315章 推進第279章 號角第15章 婚事第67章 詫異第96章 剝皮第11章 訓練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16章 計較第293章 據點第82章 火中取栗第110章 狀元第165章 叛亂第34章 會面第96章 剝皮第23章 鄉試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190章 投降第337章 監察第98章 機鋒第149章 糖衣炮彈第300章 外圍第249章 遭遇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227章 把戲第162章 政潮第24章 解元第169章 風起第347章 軍備競賽第156章 留學生第348章 項莊舞劍第59章 毒計第177章 新艦第366章 迷霧重重第60章 牌局第250章 距離第23章 鄉試第43章 顧盼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64章 擴散第198章 陷害第123章 把柄第106章 公車第12章 勸學第227章 把戲第87章 震懾第114章 清洗第280章 鑰匙第121章 小站第312章 勝利第363章 警報第382章 遠慮第207章 底線第229章 雄兵第125章 彩雲第330章 崩潰第18章 靚影第62章 誘餌第65章 理財第311章 兵敗如山倒第156章 留學生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1章 訓練第379章 焦點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28章 趣事第340章 貪污第110章 狀元第2章 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