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人道行動

是的,譚延闓開出的條件是讓人難以拒絕的,可以說這變相的對施佩中將保證他的艦隊只要在北太平洋只要不被別人發現就相當於進了保險櫃,這也算是中國對德國的一種補償。中德關係需要長時間的延續下去,而不是一次性衛生筷用完就扔,德國強大的復原能力會給予中國外交生存空間以重要的外援支持作用,是以譚延闓決定既然不加入協約國謀取世界範圍的好處的情況下,就必須要爲戰爭之後的未來做好鋪墊——無論戰爭的結果如何,最大的贏家永遠不是歐洲的各大豪強,遠東中國和北美新大陸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當然他不介意向美國下黑腳。

1914年十一月二十日,歐洲地面戰爭的動能在西線和東線戰場都已經消耗乾淨,德國雖然沒有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但英法俄三國同樣也並不好受,尤其是在戰爭開始的短短兩個月內,大量士兵的陣亡還有現在趴在爛泥坑中相互對峙的部隊,雙方僅在馬恩河碰撞的六天之內便傷亡超過五十萬人以上,其中法國損失要比德國慘重的多,但即便如此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將軍被巨大的人員傷亡數字驚駭的目瞪口呆,而霞飛將軍的境況也比小毛奇好不到哪裡去——德國裝甲車部隊的出現剝奪了他擴大戰果的最佳機會,得以讓德國人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穩定的撤退到新的防線。

就是在這一天,歐洲戰場似乎偃旗息鼓的時候,遠東太平洋憑空掀起波浪——關於保持太平洋和平的談判最終破裂,英法聯合海軍開進蘇伊士運河的同時,德國遠東海軍主力戰艦全部出港進入茫茫太平洋進行破交作戰。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支艦隊給太平洋和協約國帶來了什麼,至少譚延闓心中很清楚這支具有極強破交能力的艦隊將會給協約國帶來天大的麻煩,無論英國人還是法國人,甚至是美國人將會爲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而這支艦隊和它的對手也將上演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最爲扣人心絃的戰列巡洋艦之間的海上決鬥——這場決鬥也是中英兩大戰列巡洋艦血統之間的決鬥!

似乎越是接近聖誕節,歐洲大陸的戰況就越接近平和,當然這也只是表象雙方開挖了大量的塹壕形成了一戰陸軍最大的特色——殘酷的塹壕戰開始了。兩大軍事集團都躲在塹壕中一邊默默的舔舐着自己的傷口,一邊卻又以最快的速度集合更加強大的力量再次進行決鬥。

十二月倫敦街頭出現了一幅海報,時任英國陸軍大臣的基欽納用食指指向前方,海報的下方則是“你的國家需要你——倫敦觀點”;而在同時中國向德國運送了一百八十輛裝甲車,這也是整個戰爭中中國向德國運送的最後一批裝甲車,當然法國人也同樣得到了第一批五十輛裝甲車——協約國同樣需要這種武器,但是卻捨不得出血購買成套的工程圖紙,但卻爲此付出了寶貴的黃金,中國人不接受英鎊和法郎交易這讓協約國格外的惱火,而且賣出的裝甲車價格不至於讓兩國政府去跳樓,但至少胸悶不已是一定的。

當英國人和法國人興沖沖的準備將進口來的裝甲車肢解進行研究的時候,才驚訝的發現中國人在裝甲車的武器裝備上動了很大的手腳,裝甲車的武器系統與協約國的武器系統口徑完全不同,這就意味着這五十輛裝甲車還需要向中國購買彈藥——協約國在這方面由於迫切的想得到裝甲車,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相關資料,而中國也不想做這一榔頭買賣,賣給協約國的裝甲車在各方面的性能遠比德國使用的最終定型產品要差得遠,至於武器系統純粹是出於惡作劇來噁心英法一把。不過中國還是頗有良心的運送了一船配套彈藥供英法來做出選擇,英法兩國只能捏着鼻子再付款購買了這批彈藥——研究是一定的,但是戰場上也需要這些裝甲車去和德國人拼命,沒有彈藥跟一堆廢鐵沒有什麼區別。

裝甲車的遠離並不複雜,英法科研人員在得到樣品之後起步也比較高,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一切都萬事大吉了——德國人在裝甲車方面的起點遠比協約國要高得多,而且裝甲車工廠建設也得到了中國人的鼎立協助,德國人的裝甲車工廠已經開始投入生產了,雖然只是處於試生產狀態,但這也讓協約國受不了。在馬恩河戰場,德國人已經數次出動裝甲車參與作戰,英法聯軍的戰線飽受其害,士兵們必須用寶貴的生命來阻止對方的攻擊,若不是戰場環境極爲惡劣加之氣溫比較低,這大大增加了裝甲車的故障率,說不得德國軍隊就已經開始打出一個突破口了。

經過協約國的測試,不僅中國出口的裝甲車武器系統有問題,就是作戰性能也遠比目前戰場上出現的德國裝甲車相差很多。根據德國裝甲車在戰場上的表現,英法科研人員認爲德國裝甲車的性能已經達到目前科技水平的極限,畢竟中國在相關科技上與歐洲相差並不多,但是相關研究開始的時間可是要早的多,歐洲的起點雖高但戰局可是時不我待,根據戰場偵查和情報機關反饋的情況,德國人在穩定了東線之後會調集更多的裝甲車,試圖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突破馬恩河防線再次威脅巴黎。

無奈之下通過緊急協商英法向中國訂購三百輛裝甲車外加圖紙,必須要在三個月內在蘇伊士運河交付一百輛裝甲車——一方面協約國對目前戰局的擔心,另外一方面也是逼迫中國將所有的裝甲車存貨都拿出來,不能再向同盟國尤其是德國供應裝甲車。當然英法開出如此苛刻的條件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中國這次得到的是庫克羣島——這也許對英法來說並不算什麼,南太平洋的類似的島嶼殖民地他們多的是,庫克羣島資源和地域並不出衆,而且中國明確的簽訂了相關條約,庫克羣島將不會做爲海軍基地使用。

不過庫克羣島對中國而言卻意義重大,也許現在還沒有人意識到這點,因爲譚延闓需要散佈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島嶼,這些島嶼論軍事價值自然無法與夏威夷和中途島相提並論,但是在未來航天科技時代,卻可以省去很大的力氣,從而部署全球觀測站,如果不在這個時候謀取相關島嶼,以後的機會可就微乎其微了。

當然英法兩國還是要爲這三百輛裝甲車付出黃金的,庫克羣島只是圖紙的報酬——相對於德國付出的代價,這已經算是相當廉價了。爲了省去麻煩,英國會將庫克羣島所有的居民都遷往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譚延闓這也是避免發生類似“獨立”這樣狗血倒竈的橋段,相對於英國人,中國人可以算是地地道道的“外來戶”。

協約國確實把中國的裝甲車庫存掏了個一乾二淨,甚至連中國自己裝備的裝甲車都被弄出來二十多輛,不過現在德國已經具備自己製造裝甲車的能力,德國自產的裝甲車開始裝備部隊。在協約國眼中除了眼前的同盟國對手之外,還有兩個極爲強大的中立國美國和中國,在戰爭爆發之後,英國皇家海軍通過封鎖德國所有的港口和碼頭來中斷德國同中立國的外貿關係,同盟國集團的成員國用以維持戰爭需要的大量食品和原材料只得從本國內部或通過陸上通道從中立國獲取——前者對同盟國來說難度太高,至於後者對同盟國還是與其做買賣的中立國而言無疑都增加了成本,通道的安全性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英國皇家海軍對德國的封鎖自然引起了中國和美國的強烈反感,因爲中國的那支以黑龍江號戰列艦爲核心的訪問艦隊還在地中海一帶“緩慢的”行進,這讓英國很難下決心對中國的商船採取什麼強有力的措施——那支該死的中國訪問艦隊有着強大的作戰能力,而且還順道訪問了土耳其,這讓英國極爲惱火。不過美國的待遇可就沒有這麼好了,英國人毫不客氣的扣留了美國的貨輪,甚至有的美國貨輪上裝載的並非是武器裝備而是穀物豆類等農產品也被英國人在公海上多次攔截查收,這讓美國人大生怨憤,這同樣促成了中國和美國聯手干預兩大軍事集團在太平洋的軍事行動。

從這次中美兩國統一行動中,譚延闓也看得出來美國人是極爲記仇的,做爲排名尚在中國海軍至上的美國海軍,在歐洲的“戰時貿易”待遇上卻落在了中國的下風,這也是聯合干預行動失敗的緣由之一——按照譚延闓的設想是設法保留這支德國遠東海軍的,算是爲戰後的德國海軍留些種子,不過想來想去這個想法太過一廂情願,德國戰敗後這支艦隊的戰艦肯定不是被拆掉便是被賣掉,重建德國海軍還需要德國人自己去努力,而此時美國態度改變後,譚延闓也正好順水推舟,讓所有人爲他們的短視而頭痛去吧,想要幹掉這支分艦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像施佩中將這樣老辣的海軍軍官一定會在破交戰上讓所有人對德國海軍重新進行認識。

1914年聖誕節這天的凌晨零點十分,在漫長的西線戰場上,每隔數公里在戰線兩邊都會有一架探照燈亮起,隨即便有一支沒有任何武器裝備打着紅十字旗的隊伍從協約國陣線這邊出發前往德國一方陣線——這是中國政府連同紅十字會向同盟國和協約國發起的一次“人道停戰”行動。在一個月之前,中國便向同盟國和協約國發出了外交照會,希望能夠在聖誕節這天雙方在現有戰線上停戰一天,由紅十字會派出官員監督,中國政府提供相關物資,讓戰線兩端的士兵過上一個安穩的聖誕節。

顯然與在戰線上對峙的上百萬軍隊相比,中國所能夠提供的人道物資數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這次行動卻得到了世界所有國家的一致交口稱讚——中國總統譚延闓將他在德國和法國所有酒莊內的存貨全部捐出,並且由雙方的士兵來品嚐對方國家所產的美酒,以消弭雙方的仇恨。

當然所有的政治家心中都很清楚,經過數月廝殺的雙方軍隊不可能因爲平均每人不到一杯的美酒而放棄仇恨從而終止戰爭,但毫無疑問中國總統的做法還是頗有人情味的。世界各大報紙都在當天頭版頭條上刊登了這一消息,歐洲國家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僅刊發了文字消息,還配以大量的圖片,只不過內容變了味,都不約而同的統一口徑宣稱自己將會贏得未來的戰爭。

倒是美國等中立國家的報紙宣傳對此持肯定的態度——美國人已經被髮生在歐洲的殺戮嚇破了膽。美國雖然是中立國,但是在戰爭報道上更偏重於協約國,尤其是德國入侵比利時和盧森堡,這更使得德國在美國的得分急劇下降,德國將比利時的盧萬中世紀圖書館付之一炬並且燒殺劫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曲良玉當時就在盧萬,秀才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敏銳的意識到德軍燒燬圖書館這意味着什麼,便直接向正準備燒燬圖書館德軍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也許在這盧萬城中,沒有任何一個外國人能夠比他的身份更尊貴。德軍的一個營長在得知這個中國人居然是中國大使,立刻命令暫緩燒燬圖書館的命令,並且親自帶領他前往師部面見師長魯恩少將。最終曲良玉沒有能力阻止這個德國將軍放棄燒燬圖書館的打算,但是這位德國將軍卻出於對這位尊貴不速之客也不好置之不理,便私下做主讓曲良玉挑選了三卡車的書籍

曲良玉也許不會讓德國人感到威脅,但是曲良玉身邊的那個精通德語的中國武官則非常關鍵,中國設立在比利時的所有倉庫只有他說了算,這些倉庫中有大量的物資是德國總參謀部必須要“接收”的。這位中國武官曾經留學德國,他不太認同大使的“荒唐”舉動,不過愛書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病,自己的任務少不得曲良玉的配合,便採取了這種折中的辦法。

事實上武官尊重曲良玉並非是沒有其他的想法,這位武官是內務部安排的,不過他的上級曾再三囑咐過他要對曲良玉保持尊重——曲良玉沒有特別的背景,秀才出身的官員在中國並不少見,就是進士出身也不少,但要命的是曲良玉是湖南人,與譚延闓是同年,這個身份讓內務部很是忌憚,生怕武官副手不給面子折辱了曲良玉,所以再三交代要和大使搞好關係。於是這三卡車的珍貴古籍成爲盧萬圖書館得以逃脫劫難唯一的一批書籍。事後中國外交部表彰並且重獎了曲良玉,戰後中國政府主動向比利時歸還了這批珍貴的書籍,比利時政府向曲良玉授勳。

在比利時的一切都被美國外交官吉布森回報給國內,在吉布森的報告中比利時已經成爲地獄,到處都是人和牲畜的死屍,美麗的盧萬城被變成一片廢墟——事實上照片的內容和報告也差不多,吉布森的報告雖然有些誇張,但基本上也算實事求是。

不過吉布森的報告卻讓美國人驚駭萬分,當初德國閃擊比利時和盧森堡在美國報紙上也就是口誅筆伐,但是吉布森的報告和相關照片傳到美國後,德國人在美國人眼中就成了惡魔的化身,全美國的報紙都在譴責德軍的暴行,而抗爭德軍的比利時軍隊成爲英雄——威廉二世被畫上漫畫,雙手沾滿了比利時人的鮮血。可見德國人的形象已經徹底完蛋,而此時譚延闓推動的“人道停戰”則樹立了極爲正面的光輝形象——儘管有美國報紙已經爆出讓歐洲人心驚膽戰的化學武器是源於中國的消息,但很快兩大陣營都使用了化學武器,這一不利報道立刻被淹沒在“人道行動”的報道中。

“人道行動”無疑是極爲成功的,不僅在民間贏得了交口稱讚,就是在兩大集團對峙的情況下,從趴在泥坑中處於緊張狀態的士兵到各級軍官,對於中國的人道主義行動從心底是極爲感激的——聖誕節這天,在馬恩河戰線的泥坑中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士兵蜷縮在冰冷的戰壕裡,儘管中國的人道物資相對於士兵總量很少,但是不管怎麼說在這一天中,他們不用擔心對方的炮彈從天而降。中國的人道主義救援隊不僅帶來了各種食材,還帶來了液化氣罐用來烹煮食物——除了不用擔心敵方突然而至的炮擊之外,再也沒有比能夠喝上一口熱騰騰的肉湯更能讓這些已經麻木的士兵感到更加愜意的事情了。

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41章 完婚第244章 導火索第261章 說客第117章 約定第213章 皇權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92章 咽喉第42章 風起第217章 從議第151章 鬧劇第281章 移民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07章 底線第288章 先手第378章 范蠡第337章 監察第159章 銀元第297章 得手第293章 據點第100章 夥伴第191章 綁架第340章 貪污第227章 天才第304章 博弈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4章 幕僚第250章 距離第329章 清洗第219章 交易第25章 求去第279章 號角第152章 軍轉民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7章 洋務過往第165章 叛亂第56章 邀請第33章 拆補第109章 會元第82章 火中取栗第159章 銀元第88章 反算第16章 計較第60章 牌局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127章 鋪墊第387章 對峙第106章 公車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161章 連環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161章 連環第84章 軍機第207章 底線第175章 敲詐第99章 壓力第314章 熱火第326章 資本第228章 醜聞第238章 時代第115章 父子第377章 開端第332章 屈服第325章 垮塌第206章 海軍第179章 變故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31章 丟車保帥第148章 起義第77章 南大洋第208章 遙遠第197章 設障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4章 幕僚第242章 罷免第296章 燈塔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4章 揚名第389章 調整第256章 態度第188章 開戰第324章 猛藥第82章 火中取栗第46章 出兵朝鮮第164章 擴散第354章 威懾第67章 詫異第108章 會試第325章 垮塌第235章 影子第125章 彩雲第236章 戶口第63章 宣戰
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359章 千鈞一髮第41章 完婚第244章 導火索第261章 說客第117章 約定第213章 皇權第166章 順勢而爲第353章 人間蒸發第92章 咽喉第42章 風起第217章 從議第151章 鬧劇第281章 移民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07章 底線第288章 先手第378章 范蠡第337章 監察第159章 銀元第297章 得手第293章 據點第100章 夥伴第191章 綁架第340章 貪污第227章 天才第304章 博弈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4章 幕僚第250章 距離第329章 清洗第219章 交易第25章 求去第279章 號角第152章 軍轉民第153章 北洋運動會第37章 洋務過往第165章 叛亂第56章 邀請第33章 拆補第109章 會元第82章 火中取栗第159章 銀元第88章 反算第16章 計較第60章 牌局第150章 別無選擇第127章 鋪墊第387章 對峙第106章 公車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272章 生存的權力第161章 連環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161章 連環第84章 軍機第207章 底線第175章 敲詐第99章 壓力第314章 熱火第326章 資本第228章 醜聞第238章 時代第115章 父子第377章 開端第332章 屈服第325章 垮塌第206章 海軍第179章 變故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31章 丟車保帥第148章 起義第77章 南大洋第208章 遙遠第197章 設障第269章 當今皇帝第155章 苦澀的國歌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4章 幕僚第242章 罷免第296章 燈塔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14章 揚名第389章 調整第256章 態度第188章 開戰第324章 猛藥第82章 火中取栗第46章 出兵朝鮮第164章 擴散第354章 威懾第67章 詫異第108章 會試第325章 垮塌第235章 影子第125章 彩雲第236章 戶口第63章 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