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飼野狼(下)

大宋朝廷在金兵班師後上下恬然,皇帝宰相如鴕鳥自己把自己的腦袋埋在沙下,既不整頓黃河河防,也不整頓京城城防。幾個宰執中只有李綱爲之憂心,趙桓把這顆眼中釘恨得要死,在種師中戰死、姚古戰敗、种師道以病罷歸之後,竟推李綱領兵援救太原!

此時宗翰在太原周圍早佈滿了陷阱,連種師中、姚古這樣的大將都先後戰敗,何況李綱一介書生?而且宋廷又只撥給李綱老兵弱馬一萬兩千人,李綱請朝廷給銀、絹各一百萬充軍資,宰相又只給了二十萬,這等陣勢,分明是要他去送死!李綱自知此去九死一生,但形勢所逼,不得不行。曹廣弼感念李綱忠義,願隨他北上助他整軍,卻又爲廷臣所阻,說他身份特殊不應該擅離京城。

宋廷的這些表現讓它在中原失盡了人心,就連種師道這樣的老臣也在種師中陣亡後感到心灰意懶,而那些興沖沖來汴梁赴難的漢部學生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眼見宋廷行事如此顛三倒四,在憤恨之餘又變得更加思念漢部。大多數人在李鬱的勸解下紛紛啓程東歸,他們在汴梁早結交了許多好朋友,所以來時是一百多人,走的時候卻帶多了三百多人。

這願意隨漢部學生東歸的三百多人裡各類人都有,其中大部分是學生,而他們隨漢部學生東行的目的,或是想去看看漢部學生所描繪的漢部究竟是什麼樣子,或是傾慕於管寧學舍的新學而有心前往求學,或是想去津門活動以爭取漢部出兵援宋,或是眼見汴梁成爲危亂之邦而有意移居避禍。對於願意東行的學生孔壁書社都儘量提供幫助,不但出錢而且出力,這些舉措都讓孔壁書社在學子心目中樹立起很好的形象。

不過仍然有十幾個學生不願意東歸,他們不願意回去倒也不是對宋廷還有幻想,而是因爲他們決定要繼續追隨曹廣弼:“二將軍不回去,我們也不回去!”這些人大多有武藝底子,這些日子歷練下來已經稱得上文武雙全,而在他們身邊又團結了幾十個同樣文武雙全的太學生,以及數百志氣相投的市民。

“唉……”曹廣弼嘆道:“若我能得練兵之權,此刻便能組織起一支三五千人的軍隊來!”

此時曹廣弼不但有錢,而且有人!在上次的汴梁攻防戰中,他手上已經掌握了至少數千個合適當兵的市民的信息,而經過那段時間的磨合,這些人也樂爲這個既有才能又有錢糧的曹先生所用。

“二將軍。爲什麼你還不肯回去?難道你對宋廷還有幻想?”問話的人是李鬱,他曾經發誓只要還有一個學生留在大宋自己就不回去,所以也留了下來。

“沒有。”曹廣弼道:“但是我還想再看看。”

李鬱道:“爲什麼?”

曹廣弼道:“我現在回去也起不了什麼作用。留在這裡,或有可爲之事。”

“可爲之事?”鄧肅心中一凜,眼見周圍沒有外人,問道:“對大宋的可爲,還是對漢部的可爲?”

曹廣弼道:“對華夏。”

李鬱不禁問道:“二將軍,你究竟想做什麼?”

曹廣弼道:“如今汴梁的人心、兩河的人心,都已經產生微妙變化了,難道你們沒發現麼?我想如果我繼續呆在這裡,也許對於讓這種微妙繼續下去有幫助。還有,我在想我有沒有可能利用這邊的力量救回大哥。”

石康、鄧肅、李鬱一起驚呼道:“救回大將軍?”

“不錯。”曹廣弼道:“如果是在漢部那邊動手,那樣宗翰宗望會警惕得多。但如果從這邊動手……也許能產生奇效也說不定!”

在場三人心中都是一凜,鄧肅問:“二將軍,你心中可有計劃了?”

“還沒有。”曹廣弼道:“只是隱隱覺得我留在這裡應還會有用。”轉頭對石康道:“至於你,找個機會回去吧。”

石康一驚道:“這怎麼行?”

曹廣弼道:“爲什麼不行?如今我在汴梁已經站住了腳,且不說林翼暗中埋伏的人馬,就是留下來的十幾個學生也個個都是好手。我有他們相助已不是孤身一人,你留在我身邊用處不大。但你若去到應麒身邊,對他的幫助會很大。”

石康道:“我又不是什麼大將之才,七將軍身邊無論武藝還是兵法比我強的人都多了去!”

曹廣弼嘆道:“有些時候,你是可以代我說話的,有你在應麒身邊,他做起事情來會順利很多的。”

石康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

李鬱道:“二將軍既然已有安排,此事可得派個信得過的人跟七將軍通通聲氣纔好。”

曹廣弼道:“你肯放下你那誓言了麼?”

李鬱道:“我回去一趟後再回來。”

曹廣弼哈哈笑道:“你啊,和你兄長一樣扭!”

鄧肅道:“你這次去,順便帶一個人去。”

李鬱便問誰,鄧肅道:“胡寅的弟弟胡宏。他奉了乃父家書入京來尋胡寅,這些天就住在孔壁書社,因聽說管寧學舍學風與關、洛、川諸學大不相同,有心前往一觀,我已經答應他了。”

李鬱心想這也不是什麼難事,當下便答應了。但曹廣弼卻聽出了其中的蹊蹺,胡寅的父親胡安國乃是當世舉足輕重的大儒,胡宏這次前往漢部,若是出於乃父的示意那事情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

幾人正在計議,忽然林翼闖進來道:“二將軍,種少保有請。”

曹廣弼見他來得蹊蹺,驚道:“種少保的病惡化了麼?”

林翼嘆道:“早上有一段確實很危險,差點一口氣就上不來。但現在已經好多了。種少保經此生死一線以後似乎想起了很多事,失神好好久纔回來,便讓我來請你過去一趟。”

曹廣弼道:“我這就去。”

這次援救太原、中山之役種師道雖然掛名主帥,但實際上在前線指揮作戰的主要是种師中、姚古,种師道這時已病得相當厲害,再加上前些時候弟弟种師中的噩耗傳來,差點就打擊得這個老人一病不起。這幾日病情雖然小有好轉的跡象,但他畢竟已經甚老,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所以曹廣弼剛纔聽林翼說种師道來請纔會那樣緊張。

來到種家在京師臨時的府邸,門外早已掛起了白燈籠,種洌身着孝子裝束,滿眼通紅把曹廣弼接了進去。曹廣弼雖已來參過靈,但既進得門仍然先給种師中上香,又悄悄問種洌种師道的情況。

種洌道:“叔父精神還清醒,就是有些掛念彥崇、彥崧。唉……”

他這一聲嘆息曹廣弼知道是什麼意思,种師道是個先國後家的人,這時國難當頭卻忽然念起了孫子,其中意蘊並非吉兆。當下安慰了種洌幾句,進門來見种師道。

种師道見到曹廣弼,臉上神色竟然甚是平和,既無對國事的憂懷,也無對喪弟的慼慼,林翼見了大爲奇怪:“種少保這是怎麼了?別是迴光返照吧。”

种師道讓曹廣弼扶起自己在靠窗的臥椅上倚了,這才道:“今天請你過來,沒有什麼大事,就是想問問你的婚事。”

曹廣弼和林翼一聽都不禁怔了,他們可萬萬沒想到大宋軍方的支柱人物,在這種時候叫漢部二將軍曹廣弼來竟是爲了這個,曹廣弼一時反應不過來,順口道:“婚事?”

“是啊。”种師道微微一笑道:“我打聽過了,你還沒成親,對吧?有道是:成家立業、成家立業——男子漢大丈夫,不成家,怎麼立業呢?你說是吧?”

曹廣弼呆在當地,眼中一片茫然,心中掠過一個倩影,一時竟不知如何應答。

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2章 部勒(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章 出谷(上)第10章 絕地(上)第5章 出谷(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3章 論武(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80章 異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1章 瘟疫(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61章 民議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
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343章 罷相(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143章 塘沽問第318章 大漢軍心(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3章 整軍備(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2章 部勒(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5章 出谷(上)第10章 絕地(上)第5章 出谷(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348章 秦府(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第212章 飼野狼(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3章 論武(上)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152章 舟中議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345章 輾轉(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180章 異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356章 蝶夢(下)第1章 瘟疫(上)第342章 議戰(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61章 民議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