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

完顏虎一聽這話,回視楊樸要問他是怎麼回事,楊樸問了那村長夫人當初用多少糧食換了多少錢,又問她家裡的糧食夠不夠吃到收成,聽她說“緊巴巴的”,便對完顏虎道:“公主,這位大嫂的糧賣得不虧!之前津門缺糧,所以商販到處買糧食去津門賣。只要她家的糧能吃到收成就好。等莊稼收起來,她想再賣這個價錢只怕也不行了。她手頭的這些錢,夠他全家過個肥年的了!”

完顏虎的神色這才緩了下來,那個村長道:“就是!楊大人說的極在理!公主,你別聽她婦道人家的胡說八道!我當初賣糧之前是進縣城看過告示的。告示上說只要我們有餘糧就儘管賣,錯不了。告示上還有說明一斤番薯能換多少錢,一斤玉米能換多少布,都明明白白的。那是七將軍手底下的人寫的,能虧了我們?”

遼南各個縣城都個專門的物價欄,標有各種重要物資的官方價格,同時會貼出一些政府對農人的指導性意見。這個物價欄看似簡單,其實作用甚大,是楊應麒調節遼南物價的手段之一。此時漢部政府在民衆間信用甚高,政令執行起來十分順暢。

第二日完顏虎離開時,楊樸付了飯宿錢給村長,村長知道這是應有的規矩,也不推辭。

接下來的路完顏虎走得很慢,她並不急着回遼南,每來到一個村都要停一停,有時候特地過夜。村民們手頭糧食緊張,但見是公主過訪個個笑着臉供應飯宿。

不久進入復州境內,復州西北部永寧河一帶是完顏虎當初帶頭開發的,這裡聚集着遼東半島一半的農夫,其中會寧舊部又佔據了五六成,因此莊稼長勢和其它地方又不一樣:一眼望去,不但旺盛,而且整齊。牧場農場錯落有序,建設雖然還沒有會寧漢村那般成熟,但規模之大則猶有過之。

完顏虎等人來到這裡的時候,一些莊稼已經開始收割,永寧河邊等着許多小船,將糧食一船船往海面的永寧小港運。完顏虎問楊樸這些糧食要運去哪裡?楊樸告訴她目的地是遼口。

完顏虎聽了心道:“那是要備戰了。幸好契丹來得慢,要不然我們如何捱過去?”

出了永寧縣境內,南邊的一切對完顏虎來說又開始陌生起來。當第一次踏足津門時,完顏虎覺得自己簡直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此時的津門已經過了交易旺季,市集比四五月時蕭疏得多,然而商家正好藉機修葺店鋪,興建館舍,因此這個港口小城市簡直變成了一個工地。

公主要來津門的消息早在半個月前就傳到津門了,不但自盧克忠以下的官方人馬緊張準備着迎接事宜,就是趙觀、劉從、黃旌等商人,慧觀、證因等和尚都翹首以待。

完顏虎入城這天,津門北邊的道路上打掃得乾乾淨淨,盧克忠居中,商人在左,僧人在右,百姓在後擁簇,熱熱鬧鬧地把這個看起來半點不像公主的公主接進城去。

城內大排宴席,主持的是盧克忠,出錢的卻是趙、劉、黃、李、林等商人。完顏虎從來沒經歷過這種陣仗,在會寧時候雖然也參加過大規模宴會,然而她從來都是躲在父叔、兄長或丈夫的身後,而這次她卻是整個宴席的核心,每個人都看着她,每個人都恭維她,每個人都奉承她。

會寧的禮俗極爲樸陋隨意,就算是在大金皇帝阿骨打面前,大臣重將失禮瘋鬧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然而在這個場合裡所有人都顯得那麼禮貌,所有動作都顯得那麼拘束,整個氛圍讓地位最爲尊崇的人也不敢輕易失範。

完顏虎在周到的安排中像一個木偶一樣被禮數扯來扯去,手足無措地經歷了一天的流程:漢部猛安府第的酒宴、市集的視察、孤山寺的禮佛祈禱……

一天下來,完顏虎覺得比干一整天的農活還累!她忽然發現:會寧漢村那種平靜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她陪着丈夫、陪着漢部一路走來,到最後卻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這晚在漢部猛安府內,完顏虎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她總覺得今天似乎少了什麼人似的。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來:“應麒呢?他今天怎麼沒來?”

楊應麒自然知道完顏虎要來,也知道盧克忠等人安排了好大的陣仗等着這位大金公主,他不喜歡那種敲敲打打的大場面,然而也不好澆滅津門對公主到來的激情——楊應麒懂得:在豐收過後,必須有這樣一件喜慶的事情來讓這個港口的新居民們發泄他們心中的衝動。於是他自己躲了起來,卻把完顏虎給犧牲了。

公主去孤山寺禮佛時,楊樸來到了初成規模的管寧學舍,向楊應麒稟告了辰州、開州和曷蘇館部的情況。這一年來兩人一直有書信往來,因此楊應麒對這三個地方的政務其實也不陌生,三言兩語間便說到了重點:張浩和王政都十分配合地在政務上接受津門方面的節制,並且已經在政制上將這兩個州納入遼南整個大局中來;曷蘇館部由於在與津門的貿易中得到不少好處,也十分樂意接受楊樸的指點來治理本族。比起大金其它地方存在着或叛或抗的隱患,遼南地區的治理可以說非常成功。

短短一年間,遼南的在籍人口比漢部最後一撥南遷人口到達時翻了一倍有餘。新增人口有一半是來在隱匿人口的顯性化,另一半則來自於南北各地的新移民。由於整個半島的庶政管理體系已經搭建起來,所以源源不斷流入的新人口很容易地被納入治理之內。在這個亂世,新流入的人民對生活的期望普遍較低,大部分人基本上只要有口飯吃便已經滿足了。因此,整個半島很快就實現了內部的和平與大治。

不過對楊應麒來說,南遷之後最讓他喜出望外的莫過於得到大批的渤海讀書人。這些人的加入讓漢部的整個文官系統運轉得更加流暢。

“樸之,”楊應麒問道:“你說我們下一步該幹什麼?”

楊樸道:“整頓兵甲,西向攻伐。”

楊應麒還是搖頭:“大遼疆域萬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吞併的。大金也需要時間來消化已經攻佔了的土地,所以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再打一兩次雙方就都需要停下來休養生息了。這段時間我們該幹什麼好呢?”

楊樸想了片刻說道:“修政安民,韜光養晦。”

楊應麒搖頭道:“那還不夠。而且遼南三州一部都已經走上正軌,不用我們去推動,整個行政系統自己就可以運作得很好了。”

楊樸問道:“那七將軍的意思是……”

楊應麒站起來走處門外,楊樸也跟了出來,見他指着西南說:“大海的那邊,就是華夏正統所在。樸之,你敢不敢上船渡海,到中原去走一遭?”

《邊戎》第四卷 《基業初成》完,請關注第五卷《海上之盟》

第187章 匕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60章 利害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章 部勒(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楔子終極遊戲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169章 飢亂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168章 偶遇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165章 陰陽第349章 聞逝(上)第185章 變第150章 國之樑第348章 秦府(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58章 故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141章 陷燕京第143章 塘沽問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342章 議戰(下)第12章 鷹兔(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
第187章 匕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60章 利害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355章 姻幻(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50章 迎敗(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45章 新局哉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章 部勒(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上)楔子終極遊戲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169章 飢亂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上)第168章 偶遇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165章 陰陽第349章 聞逝(上)第185章 變第150章 國之樑第348章 秦府(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158章 故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33章 胡部潛流>第141章 陷燕京第143章 塘沽問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151章 夕下論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342章 議戰(下)第12章 鷹兔(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