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

楊應麒點了點頭道:“差不多。”又愧道:“我……”

趙橘兒已經站了起來道:“我煮了點小米粥,你喝半碗吧,卻不要喝太多,要不然不好睡覺。”

楊應麒聽她提起睡覺二字,一陣睏倦登時襲來,有些無力地點了點頭。在趙橘兒的服侍下喝了粥,便上牀沉沉睡去。睡了兩個時辰不到便醒過來,他這一覺睡得不長,但因睡得甚沉,醒來後便精神奕奕。下得牀來,趙橘兒卻已準備好了衣服等着了。楊應麒忙道:“你怎麼這麼早起來了?都沒睡麼?”

趙橘兒笑笑道:“睡了一會,放心吧,我又不累。等你出去辦事我再補睡一會便行。”說着又服侍他穿衣服,說道:“我做了糕點,還有粥,待會你吃些再去忙。”

楊應麒道:“我的橘兒,你是公主啊,不是丫鬟,這些讓下人做便是。”

趙橘兒有些委屈地道:“你不喜歡?”

楊應麒忙道:“不,不是。不過……我怕你太累了。”

趙橘兒笑道:“做這些怎麼會累?我樂得很。”撫摸了一下楊應麒的額頭道:“倒是你,以後外邊的事我可就不管了,通通由你頂着去。”

楊應麒笑道:“放心,我這個楊駙馬雖然不如折駙馬英雄,可也不是吃素的,現在形勢又大好,應付得來。一定不會讓公主煩心的。”

趙橘兒微笑道:“什麼駙馬!現在誰不知道那是當不得真的!再說,我也不想當公主。”

楊應麒問:“那你想當什麼?”

趙橘兒吃吃笑了起來:“我啊……我要當‘小七家的’……”

——————華夏擴大會議之前的利益談判一天天地進行,一天天地深入。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能得到他們希望中的最大利益——雖然漢部與中原板塊結合後會產生出許多新的利益點,可以說是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但新增的利益再大也有限,蛋糕再大,也不可能給每個人都切下大大的一角!

在分配利益的時候,楊應麒不會愚蠢到爲了討好剛剛歸附的邊遠勢力而損害漢部原有勢力的利益,而是遵循先親後疏、但又對各方面有所照顧的原則。

在這種原則下,得益最大的自然是漢部的舊屬。楊應麒正努力地以一種互利互惠形式讓漢部原有的勢力進入中原。比如山東的商道將在漢部武力的保護下進一步暢通,並逐漸延伸到河南、河東、河北,甚至陝西。這些對漢部商人來說自然是大大的喜訊,而商道暢通對這些地方的民生、經濟也是有幫助的。楊應麒在和南宋政權談判時特地將通商作爲最重要的條款之一,這一點更是讓商人們看到漢部保護他們、扶持他們的誠意。

比較早進入漢部的士人在這時也水漲船高,大多數升了半階甚至一階進入山東、河北爲官,一些平行調動者也明顯進入了要害部門。從大體上來說,漢部舊屬得到的利益主要是兩大板塊結合後新增的利益點,所以他們的得勢纔沒有讓中原原有勢力產生太大的負面反應。

同時,跟隨楚國公主東來的舊宋勢力,以及較早歸附漢部的士人、兵將也得到相當程度的利益補償,宗穎能取得與漢部幾個將軍平起平坐的地位,既是考慮到他是宗澤的兒子,也是爲了豎立一個榜樣,讓來歸的舊宋兵將知道在新政權下他們是很有前途的!對胡安國等大儒的尊隆楊應麒毫不吝嗇,王師中、李應古也儘量給予了較高的虛爵。不過在實際仕途上較有希望的,顯然是那些接觸漢部較多、認同感較深、行政作風較新的中青年——尤其是當初那批跟着管寧學舍回漢部的太學生,這些人只要學有所成幾乎個個都受到了重用。

這兩個集團的文武士商統合起來以後,新政權便有了一個相當穩固的基礎。至於那些剛剛來歸的士紳、義軍和商人,楊應麒就只是答應維持當前他們的所有,一些不法豪強甚至被列入逐步裁抑的黑名單之中。當然這其中也有少數例外,比如在河東那批在曹廣弼尚危急時就眼光獨到地提供了大量錢糧的土財主,便得到了一項大大的好處——對河東部分礦產的特許經營。

對於這個結果,當然有不少人並不滿意,一些失意者甚至因此而心向大宋。不過人們在選擇一個勢力的時候,除了要看這個勢力答應給你多少好處的同時,也要看這個勢力本身的前途!如果是一個隨時覆滅的勢力,那它便是許下天大的好處又能如何?今日給你,明日它若覆滅便一切成空!漢部眼下正是聲威最盛的時候,一些人儘管有些不滿意眼下的處境,但如果覺得漢部是最有希望的政權那便會忍忍留下。畢竟漢部內部各種晉升、致富的道路甚多,所以繼續熬下去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華元一六八零年秋,舉世矚目的華夏擴大會議終於在勝利中召開!

會議由王師中、李應古主持,漢部元首折彥衝、楚國公主趙橘兒、臨時政府總理大臣楊應麒、河東軍區副元帥曹廣弼、齊魯軍區副元帥宗穎、大儒胡安國等人都出席了會議。

對於會議既定的三大主題,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意見。會議最終通過了關於在山東、兩河進行行政改革、廢除政和以來苛捐雜稅、統一各地商業稅收等提案。

會議高舉振興華夏的偉大旗幟,推動建設和諧華夏的先進理念,是大同思想在新時期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新理念,體現了促進新漢政權的國家利益與天下其它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相結合的願望,也體現了一個愛好和平、講求正義、尊重秩序的新政權的責任意識,反映了新的元部民會議對時代特徵和天下形勢特點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今天下和新政權的發展變化對內政事務、外交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了大同思想的理論和實踐。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天下,在特殊時期以戰爭來保護和平——這是作爲指導新政權各項內外工作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新的理念,這一理念將有助於使整個天下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和睦和諧,有助於漢民族與其他兄弟民族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雖然這次會議沒有預先設定軍事上的議題,但在楚國公主的臨時動議下,與會代表還是全票通過地推舉折彥衝作爲當前中原軍勢的總領導人,負責整個秦嶺、淮河以北的軍事行動。

最後,與會代表都有信心新政權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都願意爲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爲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偉大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在這個涼爽的秋天裡,偉大的華夏擴大會議在勝利中拉上了帷幕。]

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11章 夜遁(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174章 逆第160章 利害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77章 勢第20章 下聘禮(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196章 夜訪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191章 入汴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43章 塘沽問第189章 國債第7章 去向(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章 論武(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202章 自辱第343章 罷相(上)第15章 誓約(下)第164章 請辭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164章 請辭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95章 李綱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75章 間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191章 入汴第25章 收俘虜(下)第343章 罷相(上)尾聲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49章 聞逝(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98章 五論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章 論武(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182章 諾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楔子終極遊戲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
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11章 夜遁(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54章 審判(下)第174章 逆第160章 利害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204章 思良將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27章 得文吏(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77章 勢第20章 下聘禮(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196章 夜訪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191章 入汴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143章 塘沽問第189章 國債第7章 去向(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章 論武(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347章 嶽幕(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202章 自辱第343章 罷相(上)第15章 誓約(下)第164章 請辭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164章 請辭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195章 李綱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175章 間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191章 入汴第25章 收俘虜(下)第343章 罷相(上)尾聲第323章 修羅之戰(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49章 聞逝(下)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12章 飼野狼(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198章 五論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3章 論武(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182章 諾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楔子終極遊戲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