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

當東海軍勢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漢軍的秦晉軍勢卻好像一點動靜也沒有。不過,這只是“好像”。

曹廣弼所領導的河東軍團是曾經獨抗宗翰、宗弼圍攻而不落下風的強大軍事力量,如今太原北面只剩下一支內裡猜疑不斷的雁門關守軍,根本不足以對擁有十萬以上大軍的太原地區構成威脅。而隨着東海軍勢的步步緊逼,金軍東路軍對河東軍團東線轉攻爲守,對太行山的威脅也降低到幾近於沒有的境地。如今的曹廣弼,已經有多餘的兵力來進行他所需要的軍事行動,甚至在郭浩回陝西以後,秦川更有一支約兩萬人的軍隊進入河東,可幾個月過去,河東軍團還是沒什麼動靜,宗憲在雁門關日日嚴防,也始終沒見曹廣弼來攻。

“難道這個曹廣弼只是善攻,並不善守?”

宗憲甚至這樣想。可他很快就發現這種想法有多麼荒謬!曹廣弼不是沒有行動,而是他要動的根本不是雁門關。河東軍團不動則已,一動便不可復御。

華元一六八二年夏,幾乎就在楊開遠出塘沽的同時,河東軍團也行動了。

這時東海和秦晉的消息傳遞還很麻煩,不但不太及時,而且時常發生謬誤,所以曹廣弼選擇發兵的時機,除了參考各方面的消息以外,更多是按照兵法、情理和天時地利進行判斷!

“盛夏用兵,利我漢人!”

折彥衝、楊應麒心目中收取戰果於夏季這一點素有默契,折彥衝的大定府軍勢提前南下乃被有利的戰局推動,而曹廣弼的出擊則完全是謀定而動。

華元一六八二年五月下旬,曹廣弼在太谷下令:以曲端涇原兵兩萬人爲北路副師,取趙州,經略深州、冀州並設法取得和塘沽的聯繫;以徐文率一萬人爲中路軍,取邢州,北爲曲端之輔,南爲王彥之援;以王彥領兵三萬五千人爲南路主力,偱磁州、相州,進取大名府;他本人則領兵三萬人爲北路主力,進取真定——只要王彥能取得大名府,那麼河東軍團便很可能與山東軍勢連成一片,而只要曹廣弼到達真定,和塘沽的楊開遠東西呼應,滄州與真定之間的河間、保定便絕不能抗。

這四路大軍,除了曲端的涇原兵多自西來之外,其餘幾支軍隊都是在太行山東西打了幾年仗的老兵,道路民情熟悉得不得了。就是曲端的軍隊裡,也都安排有大量的嚮導,其先鋒兩千人更是離開陝西前劉錡撥給他的舊旅。

河東軍團進軍之時,正是金軍塘沽包圍圈潰散的前夕,曲端和徐文遇到的阻力都不大,但王彥的南路主力卻遇到了宗弼主力的抗擊,王彥先在磁州失利,跟着在相州又敗,最後不得不背靠太行山重整旗鼓。受到王彥戰局不利的影響,才行軍至樂平的曹廣弼慎重起來,按兵不動,以防王彥再敗,他立刻就要掉轉方向南下援助。徐文也因此而謹慎,破邢州後屯兵鉅鹿,不再向東。

只有曲端一路高歌猛進,涇原兵取趙州以後,金軍在塘沽的包圍圈已經潰散,大批的金軍兵將南奔企圖和宗弼會合。曲端知道這個消息後,又聽說曹廣弼出太行之期將延緩,便不走深州,直奔真定。正因曲端的這一轉向,纔沒有和塘沽包圍圈撤下來的金軍撞個正着!這批金軍取道河間、冀州,最後竟得以和宗弼的主力會師於大名府。宗弼聽說北面告急,情急之下,全力引兵向北,曹廣弼派出的援軍向東南和鉅鹿的徐文會合,雙方在河北地面從夏季戰到初秋,直到王宣引兵進逼大名府,宗弼怕後路被截斷,這才退兵。

徐文、王彥在河北西路南部打得艱苦而無功,曲端那邊卻是勢如破竹。尤其讓他驚喜的是到達真定時,這座在漢軍心目中地位十分特殊的“名城”竟然顯露出了極爲疲憊的氣象!當年,北伐的宗潁就戰死在這真定城下,整個中原的局勢也因爲這座城池而改變。可是那次大戰以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真定城的城防並沒有進一步修繕,曲端到達真定城下的時候,裡面已經沒有如銀術可之流的名將,而外部形勢更是惡劣得無以復加——當年宗潁北伐時真定所擁有的後方呼援已經不存在了!

“準備攻城!”

到達真定城下的兵馬達到一萬人以後,曲端便試圖攻城。他的這點兵力並不足以圍困真定,所以全部的攻擊都集聚於南門。真定城對於曲端的攻擊反應十分消極,似乎城內的兵將吏民都把防守當作應付之事。曲端在早上攻城,下午便有一支金軍從北門逃走,曲端下令停止攻城,將招降文書射進城內去,第二天便有了迴應。

守臣劉萼派人縋出城外議降,道:“我們劉大人已得韓相應允,若投降時,官爵仍舊,望將軍守約。”說着出示韓昉的書信。原來韓昉和劉萼之父有舊,去年漢軍纔到達大定府,韓昉就派人秘密南下,遺書劉萼兄弟,勸他們投降。劉萼首鼠兩端,收到書信後並不答應,也不決絕,這時燕京道危在旦夕,曲端兵臨城下,劉萼見風轉舵,立馬拿出那封書信來請曲端納降。

曲端自忖兵力不足以強攻,便答允了,但要劉萼交出兵權,劉萼不敢反抗,第二日便率衆匍匐於南城門外,恭迎大兵進城。曲端奪了真定軍防兵馬,仍讓劉萼處理民政。這時曲端聽說南面王彥、徐文等進軍不利,有意南下赴援。

劉萼將自己所知道的燕京、塘沽的情報盡數告訴曲端,勸道:“將軍若是南下,那不過附從曹、王驥尾,無論勝敗,何功之有?聽說如今大將軍已到塘沽,將軍何不率精銳北上,漢軍東海、秦晉兩部隔絕已久,將軍若以秦晉先鋒第一個到達燕京或者塘沽,那便是兩大軍勢會合之氣象,這等功勞,恐怕比攻下十座真定城、大名府還要大!便是南邊王彥戰敗,到時候也賴不到將軍頭上。”

曲端大喜,便留三千人守城,以劉萼爲嚮導,引兵北進,招降了新樂、安喜、望都諸縣。每過一城,都由劉萼任命官吏。劉萼人面雖廣,性情卻貪。每任一人,均圖重報。河北邊境州縣的官吏,正直的大多在抗金戰爭中死光了,這幾年戰火如燎,能在這片地面左右逢源挺到現在的大多是豪滑之輩,劉萼的作風,正對他們的思路,所以劉萼圖謀重報,他們反而安心,認爲這錢花了出去,在大漢朝廷中多半就能保住身家性命了。

那邊李世輔諸將沿着黃河北流,從河北東路打下來,這邊曲端卻由真定入中山,一路打上去,終於進入了屬於燕京道的易縣、涿州。這時楊開遠屯於燕京東南的安次,蕭鐵奴屯於燕京東面的香河,折彥衝則已經佔據了燕京北面的懷柔,三人聽說曲端到了燕京西南的涿州無不大喜。楊應麒在塘沽也是驚喜交加,嘆道:“二哥的動作好快!”

曲端進入燕京道這件事情對漢軍來說乃是極度重要的事件——甚至比蒙兀爾、李世輔的會師更爲重要!果如劉萼所料,漢廷四巨頭因爲重視此事而給此事的執行者曲端記了一項大功,折彥衝頒下犒賞,蕭鐵奴傳來勉勵,楊開遠增益之以兵馬,楊應麒惟恐他後援不繼更是調撥了許多錢糧來。不旬日間曲端所部便從進入燕京道初期的八千人增加到兩萬五千人,錢糧充足,後顧無憂,他在涿州犒勞三軍後便一鼓作氣攻下良鄉,完全切斷了燕京城往西南的道路。

華元一六八二年七月上旬,燕京炎熱的地氣尚未散去,漢軍將近二十萬人馬從四方圍攏,將這座古城團團圍住。

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10章 絕地(下)第2章 部勒(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180章 異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10章 絕地(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章 部勒(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170章 安撫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4章 烏古(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92章 密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8章 伏擊(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10章 絕地(上)第342章 議戰(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
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下)第28章 稱帝號(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354章 審判(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10章 絕地(下)第2章 部勒(下)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上)第七十二章 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0章 下聘禮(上)第180章 異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10章 絕地(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章 部勒(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上)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170章 安撫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14章 烏古(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157章 新城(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08章 陳家貨(下)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92章 密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8章 伏擊(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10章 絕地(上)第342章 議戰(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132章 陰山戰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231章 山東進退(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