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

大宋重和元年、金天輔二年,大宋商界又出了一條大新聞:登州要開榷場了。這個消息就像長了翅膀的鴿子到處亂飛,十天半月間半個大宋就都知道了。

但這個在某種策劃下轟動商界的榷場其實十分簡陋,只是沿着一個天然港口,在一片荒地上圍上一圈籬笆,籬笆內支起帳篷,有幾座帳篷,就有幾個北國商家。

這些商家有的賣人蔘,有的賣貂皮,有的賣鐵具,有的賣皮貨,還有幾個商家賣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食物,叫什麼玉米、番薯什麼的。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圍在港口邊亂跑的兩百來匹馬!

大宋對馬的需求簡直是無止境的,一個地方只要有馬賣,商人在一千里以外都能嗅到味道。

本來,用籬笆圍起來的那片荒地極小,馬下船以後地方便大顯狹促。別的貨物可以收起來疊起來甚至放在船上,唯有馬匹卻不得不騰出一片地方來供養,要不非害病不可。因此劉七便去求王師中把地方劃大一些。王師中心想買馬於國有益,便答應了,請登州通判去劃界。

馬商暗中賄賂了那通判十匹好馬,那通判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得他們圍上一大片荒地——反正那個地方又種不了田,又打不了魚,又曬不了鹽,根本就沒人要。後來馬商越圈越大,到後來那片地方大得足夠給兩百匹馬來回奔跑了。

馬場也港口邊的榷場連在一起,榷場的商家嫌地方不夠用,就慢慢佔用馬場這邊的地方。而馬商居然也很合作地讓出一片又一片的空間來。後來榷場馬場連在一起,竟然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寨子了。

這批人來了以後要吃要喝,要穿要住,因此就需要向登州人買糧買布,又得僱傭登州人造房推車。他們都不強買強賣,買東西、僱傭人價錢都十分公道,慢慢的登州人發現自己的活計多起來了,那個籬笆內的榷場一日比一日熱鬧,不斷有登州的貧民進來找活兒幹,或者做夥計,或者做苦力,會點武藝的還能做保鏢。到後來不但貧民,連京東東路的一些廂軍也來打工。有一些貧民實在安置不下,劉七便悄悄誘使他們上船,趁着向南的季風還沒結束將他們載往大流求島——那裡有大片未開荒的土地和就手的農具等着他們。

這些事情,登州的通判未必不知道,然而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加干涉,因爲自從這個榷場開設以來每個月他都能收到數目不小的孝敬錢。而登州知州王師中則從來沒有踏足榷場一步,他是個典型的行政庸官,一切文書工作都處理得很好,卻很難算得上能吏。每天干完公事,便在官衙後的花園裡飲酒作樂,做了這麼久的登州知州,他踏出州城也沒幾次。而那個榷場在登州清陽河入海口附近,離登州州城頗有一段距離,按王師中騎馬的速度要整整一天才能到,因此要請他來視察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過,通判得了好處,倒也不敢忘了給他留一份,王師中對此也不抗拒。

隨着這個被人稱爲清陽港的榷場日益繁榮,京東東路三教九流各種人物漸漸都向這裡涌過來,流氓地痞也越來越多,騷擾商家的事情便零零星星地發生了,商賈們不勝其煩,來求劉七,劉七和劉介等人商議了一番便來找登州通判,請他出面彈壓。

山東半島瀕海一帶民風剽悍,又有魚鹽之利,一些不服王化的刁民或販私鹽,或做海盜,平時在登州州城也敢橫行霸道,風聲一緊又逃入海中。久而久之,連官府也不願輕易招惹他們,只希望他們不要把事情鬧大,彼此安生。

因此這登州通判聽了劉七的請求不禁頭都大了,推諉着問道:“可是出了什麼命案沒有?”聽劉七說還沒有,便作無奈狀道:“依大宋律例,沒有犯事便不能輕易拘押,劉大人卻要我如何去彈壓他們?”

劉七道:“既然如此,可許商人們僱些本地民勇在榷場內巡邏?”

那登州通判道:“只要你們花得起這個錢又有何不可。”

劉七又道:“此外尚有一事:依照大宋規矩,凡開設榷場,朝廷必然委派官員監視。又要由朝廷先買所需貨物,剩下的才分給大宋的商人。這本來也應該,只是我們這個榷場還太小,來來往往的商人不到幾十個。這樣一個小地方若也要勞煩朝廷派人下來只怕大費公孥。能不能請通判大人和知州大人說一聲,請他上表奏明,將朝廷抽取榷金一事略爲延遲。”

根據大宋泉州諸港規矩,榷場的交易都要在官服的監視下進行,且每次交易朝廷都要抽成。因此那通判一聽這話心知肚明,這些商人分明是不想被朝廷抽榷金!天底下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當下冷笑道:“抽取榷金那是朝廷規矩!哪能延遲!”

劉七這段日子跟他打交道多了,早知對方是個什麼貨色,這時見他疾言厲色,彷彿是大宋的大忠臣一般,心中也明白他這是先敲打、後伸手的官場慣技,便陪笑道:“若由朝廷來抽榷金,只怕給知州大人的孝敬就要減少,那時候知州大人生氣起來,我們吃罪不起。若朝廷的管制鬆些,下個月的生意必然更好,給知州大人的孝敬或能多出五成。”

通判每個月拿到的孝敬錢比知州多出整整一倍,劉七表面說的是知州,其實指的卻是通判。通判聽了沉吟道:“知州大人身爲朝廷命官,哪能因私廢公。”

劉七知道他是要擡價,面有難色,終於咬牙道:“商人們生計艱難,還請大人高擡貴手。這樣吧,我把我該得的那份也拿出來,多湊五成的孝敬錢獻上去。這實在不能再多了,再多不如直接讓朝廷來抽榷金了。”漢部財務監察十分嚴密,劉七其實不敢亂收商人們的孝敬,既怕漢部的嚴法,也怕因小失大——楊應麒在琉璃屋另外留了一份分成給劉七,只要劉七不犯法,那份分成足夠他安享一生了。

通判聽了劉七的話笑道:“劉大人可真是愛民如子啊,其實我們也希望彼此方便。這樣吧,我去跟王大人說說,至於結果如何,就要看王大人和朝廷如何決斷了。”

——————————

晚上還有一更,努力碼字!

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65章 陰陽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188章 定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9章 塞外(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1章 夜遁(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66章 使者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4章 烏古(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0章 絕地(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56章 帶月歸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175章 間第187章 匕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9章 塞外(下)第169章 飢亂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
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95章 難扶廣廈將傾(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165章 陰陽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188章 定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26章 兵滿萬(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9章 塞外(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下)第150章 國之樑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35章 養軍之策>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1章 夜遁(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166章 使者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4章 烏古(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0章 絕地(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156章 帶月歸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322章 刀馬佛經(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175章 間第187章 匕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上)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上)第9章 塞外(下)第169章 飢亂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