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

果如韓世忠所料,歐陽適被韓世忠在長江兩岸的佈置所逼,不敢輕易上岸擾掠,只是一直在江心遊弋示威,到的揚州段以後,眼見宋軍的佈置越來越嚴密,歐陽適心中發虛,其主力艦隊便停滯不前。

但不久消息傳來:宋帝趙構竟然棄城逃跑了,而留在建康主持大局的竟是秦檜!歐陽適聞訊大喜,有秦檜在啊,他哪裡還有什麼猶豫!也不管後勤跟不上,領了船隊,大模大樣地朝建康而來,輕輕鬆鬆奪了石頭城下的船塢,又派人去叫秦檜來談判。

歐陽適的使者進城以後,秦檜便要在羣臣中擇選使者,韓世忠雖有膽魄,但作爲軍隊首腦不能輕出,其它文武一聽要到敵營出使個個縮頭,秦檜正要說自己願意去冒險,便見趙鼎站出來道:“我去吧。”

秦檜怔了怔,隨即點頭道:“有趙元鎮去,何愁大事不成!”他雖然也有意去見見歐陽適,但他畢竟是留守文臣之首,如果硬是要搶趙鼎的風頭恐怕會惹嫌疑,所以沒有堅持。

最近建康內外都哄傳歐陽適之野蠻不在金人之下,所以趙鼎此去實抱爲國死難之心,羣臣與他交好的紛紛以淚送行。在趙鼎準備出發的這段時間裡,秦檜又找了個機會秘密接見歐陽適的使者,那使者對秦檜說漢部水師糧草頗缺,希望秦檜想想辦法。秦檜透露了石頭城船塢東南十五里一個屯糧點,告訴使者那裡沒有多少駐軍,讓歐陽適想辦法去劫。

於是在趙鼎走上歐陽適座船的同時,漢部水師的一支隊伍也偷偷出發劫糧去了。

趙鼎上船後仔細留心,見歐陽適的這艘大船比宋朝水師的大船至少要大出一倍,心道:“若是這次難關能順利度過,可得好好打造戰船不可,要不以後漢部再來,朝廷的水師如何攔得住?”他的這個想法和韓世忠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接下來的若干年裡不但對宋軍水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刺激得漢部因爲競爭壓力而對水師投入更大的力量。

歐陽適本是要見秦檜,沒想卻來了個趙鼎,兩人見面後歐陽適冷笑道:“現在建康城裡做主的不是秦檜麼?他怎麼不來?”

趙鼎雖身陷虎穴,卻半點不懼,說道:“政有分屬,人各有職,秦尚書身系國家社稷,焉可犯險?”

歐陽適哼了一聲道:“他不來,那還談什麼!難道你做得了主麼?”

趙鼎道:“漢宋本爲親家,因仁而俱興,因義而共存,仁義之事,誰人不得論之?誰人不得主之?”

歐陽適眉頭皺的更厲害了,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老子不管你什麼仁義,也不管你做不做得了主!既然你來了,便做不了主也給我傳個話!你告訴秦檜,還有你們的主子趙構,就跟他們說:他們這次做的事情實在太過分了,我大哥很生氣,本來是要滅了你們這個小朝廷替在燕雲打仗的十幾萬將士報仇,但又怕斷了你趙家的香火,那時我七弟妹——也就是你們的楚國公主傷心。爲了我們那公主弟妹我們便忍一忍,不滅你趙家社稷了,但是……”他忽然停下來,對他身邊的一個文書道:“我口乾了,你來,把我們的條件告訴他。”

那文書便爽了爽嗓子,說道:“第一,趙構去帝號,稱宋王,上《謝罪表》以慰齊魯軍團十萬將士在天之靈;第二,移孟太后至登州,由楚國公主供養;第三,宋人軍馬即日退至長江以南,匹馬不得過江;第四,廣州、泉州、明州、杭州、江陰各設大船塢一座,以供漢部水師停泊;第五,歲貢黃金萬斤、銀十萬斤、絹五十萬匹;第六,漢部商人至江南採辦,爾大小官員不得留難。”

這時歐陽適對陝西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沒有提出要回林翼等事情,但趙鼎聽了這六個條件,既感吃驚,又感憤怒,正要抗辯,歐陽適卻搖搖手:“我知道你官小答應不了,就是要你傳個話告訴趙構、秦檜。若他們不答應,我明天就攻城!”

趙鼎答應道:“此六事豈關趙鼎官大官小事?此等顛覆社稷之條款,誰敢答應?誰能答應?”

歐陽適嘿了一聲道:“你不敢答應,不能答應,那便找個敢答應能答應的人來!”說完便要派人將他趕出去,旁邊陳奉山上前道:“他已經看了我軍虛實,不能輕易放他走。”對趙鼎道:“你且修書一封,跟建康城內的人說知四將軍的意思。”

趙鼎知道他們是打算扣留自己,從和金人接觸開始,使者被扣便是常事,趙鼎自知抗辯也是無用,無奈之下,只好擬了書信向秦檜彙報,信末嚀嚀相勸定不可答應此六事。

歐陽適看過書信,只是冷笑幾聲,也不改他文字,便命人送出信去,又傳令將趙鼎看押起來。

趙鼎被押下去後,有水兵匆匆來報:中樞派人來了。

歐陽適哦了一聲,便命傳見,見來的不是北國故人,而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心道:“這莫是南派人物不成。”這時漢部的陣營大了,內部大員中涇渭混流,凡是華夏擴大會議以後才加入的,都被漢部舊屬視爲“南派人物”。

這個使者,果然正是“南派”年輕士人中的翹楚胡寅,他奉了楊應麒的命令南下,來跟歐陽適商議對宋要務,到了長江口遇到漢部水師的兵船,知道歐陽適已經進兵建康,便也逆流西來。

胡寅的官位遠不及歐陽適,但他是中樞派來的代表,所以歐陽適也不能給與禮遇。胡寅打聽了歐陽適進兵的經過後,讚歎道:“四將軍進兵之神速,實大大出乎大將軍、七將軍之意料!七將軍以爲四將軍還在舟山,這番派了胡寅來,卻未準備賀功之表彰。”

漢部水師這次進兵也確實稱得上神速,胡寅這兩句讚歎也真是由衷而發,歐陽適一聽大感舒服,得意洋洋道:“都是替漢部辦事,能辦好就行,表彰什麼的,就不用了。”又問:“應麒派你來,可是有什麼話要傳麼?”

胡寅看了一眼歐陽適的屬官一眼,歐陽適會意,便吩咐衆人退下,艙內只剩兩人,胡寅才道:“七將軍道,東南之事該如何辦,四將軍拿主意就好,胡寅雖是中樞派來,但也不得妄加干涉。”

歐陽適點了點頭,心道:“老七這句話中聽。”

胡寅又道:“不過,與宋和談終究要顧及到北邊的局勢,所以七將軍纔派我來跟四將軍說說北邊的情況。”

他這兩句話說的輕巧,但歐陽適也聽出話裡的意思:和大宋和談的條件,終究得由中樞來定。這時歐陽適要拿的東西已經基本到手,便不和楊應麒爭奪這個外交談判權力,笑笑道:“好。好。”

劉錡在陝西的行動和歐陽適在東南的行動幾乎是同時進行,雙方各自行動,雖然同歸,卻是異途。無論是身在東海的歐陽適還是千里南下的胡寅,這時對陝西的戰況都還知道得不是很詳細。

對着趙鼎,歐陽適可以獅子大開口,但實際上他也覺得漢部在北邊的形勢也並是很妙,無論是楊應麒還是曹廣弼,都希望南邊能迅速穩定下來,他們纔好集中精神對付金人,這一點歐陽適也是知道的。這時歐陽適對河東是否能保住也還沒把握。

胡寅在聽了歐陽適開出的條件後嘆道:“四將軍,這樣的條款,趙構如何肯答應?”

歐陽適哈哈大笑道:“所謂漫天討價,就地還錢,你連這個也不懂麼?”

胡寅道:“雖然如此,但也要有個度。其實我們在北邊形勢很不妙,南方的事情若能儘早結束,還是儘早結束的好。這樣吧,我去見見趙鼎。”

歐陽適道:“你可不能太早就泄露我們的底。”

“這個自然。”胡寅想了想,又說:“四將軍,我和趙鼎是舊相識,說話無法太絕。不如我便將條件說得鬆些,讓他們有個希望;您在把條件說的緊些,讓他們不敢過分進逼。如何?”

歐陽適笑道:“好。”便命人去將趙鼎提出來與胡寅說話,他自己卻迴避了。

趙鼎和胡寅是汴梁時期就結下的交情,這時見到胡寅,起先略感吃驚,隨即嘆道:“胡明仲,你們胡家在北邊好顯赫啊!”他這句話的口氣,卻絕無半分羨慕妒忌,而是充滿了諷刺。

胡寅道:“能抗胡安民者,便是真英雄,能振興華夏者,便是真天子!二百年前,天下又何曾姓趙!”

趙鼎哼了一聲道:“你就不怕千古以下,歸入丹青中的‘貳臣’麼?”

胡寅道:“苟利於天下萬姓,莫說貳臣,便是叛臣又何妨?易一姓之與披髮左衽,何者爲重?”

趙鼎道:“折氏本就是來歸之異族,何況那虎公主更是女真之王族?漢部雖然有個漢字,恐非華夏正宗!君不見五胡之中,亦有匈奴劉漢耶?”

趙鼎的這兩句話,實代表了部分大宋士人的心聲——他們並不因爲漢部有個“漢”字就完全認同它是華夏政權,而且對漢部內部胡風極重的情況深懷隱憂,而不僅僅是出於對趙氏的愚忠。

胡寅卻道:“漢部雖以大將軍爲長,政與文實在七將軍手中。七將軍之文章學問,又豈有半點胡人氣象?”

趙鼎道:“怕只怕漢部大功告成之日,便是以夷變華之時!”

胡寅等士人心中對此其實也有顧慮,但這時在趙鼎面前卻不能示弱,說道:“華變夷還是夷變華,正要看我等努力!我們輔助七將軍以成治國平天下之功,希望極大。總勝過元鎮守一枯死無花之樹苟延殘喘,只只等旁人來收拾。宋室如落日之暉,它日若亡於漢部尚是天下之幸,若是亡於女真胡虜,則不特是宋室之悲,亦華夏之大不幸!”

趙鼎嘿了一聲道:“罷了,我說服不了你,你也說服不了我。此事休再提。今日你忽然來,是來拉我入貳臣之列,還是要來和我談國事?若是要來污我,請你快走;若是要談國事,何不開門見山?”

胡寅道:“國事。”

“好!”趙鼎道:“終於來了一個講道理的了。”

胡寅奇道:“誰又不講道理了?”

趙鼎忿然道:“自然是你們那個四將軍!他開出來的‘六事’,誰人忍得?再說我大宋眼前形勢雖然堪憂,但你漢部也未必就事事順心。若是欺人過甚,急起來也不過是兩敗俱傷!”

胡寅道:“依你說該如何?”

趙鼎道:“漢、宋畢竟是親家,北伐……北進之事,朝中大臣多不贊成,只是呂頤浩好大喜功,陛下又被呂頤浩、張浚矇蔽,這才釀成此變。如今兩家既願和好,何不各守先前之議,聯盟抗金,如此於你漢部、於我大宋都有好處。”

“先前之議?”胡寅冷笑道:“天下有這等便宜的事情?你們想打就打,你們想和就和?在真定、燕雲丟了性命的十幾萬華夏男兒,難道就這麼算了不成?宗副元帥壯志未酬身先死——這件事情你們至少要負一半責任!”

趙鼎道:“宗公子英勇戰死,我等聽聞後亦無不淚下。然而爲國家生民計,還是兩家和好,方爲上策!”

胡寅道:“那得問問齊魯軍團的倖存將士們答不答應,問問在北疆捐軀的十萬英靈答不答應!”

趙鼎是有良心的人,聞言默然良久,嘆道:“若按你說,卻當如何?”

胡寅道:“東南之事,需由四將軍作主,我雖有助你之意,但也得在四將軍所言之‘六事’框架內談。”

趙鼎斷然道:“此六事絕無可能!我大宋皇帝,焉能稱臣於漢部!至於要移太后鸞駕,更屬荒唐。”

胡寅道:“太后鸞駕一事,可以緩行,宋主可於境內稱帝,但對我大將軍之文書卻須稱臣。趙官家還得發一道《謝罪表》,以慰我齊魯軍團十萬將士在天之靈。”

趙鼎哼道:“不行!”

胡寅冷笑道:“這件事情你不答應,趙官家可未必不答應!他給宗翰的請和表中途爲我軍所截留,內裡便不敢自稱皇帝,而稱‘大宋兵馬大元帥臣趙構致大金都元帥國相書’,這請和表,你可要看看?”

趙鼎聽了這話,胸口一股忿然之氣當真盤結得無處發泄,卻不敢真的問胡寅要那請和表看——他內心深處實際上是相信趙構會這麼辦的。

胡寅又道:“各港船塢,我們可以不要,但瓊州(海南島)之屬、交趾之宗主權,卻需歸我。”

趙鼎自忖以漢部水軍之強,瓊州交趾恐亦難保,但仍道:“此事非陛下欽命,不敢答應。”其實卻已是默認了。

胡寅又道:“至於歲供銀兩,我們還可慢慢商量,但商道不可不通。”

趙鼎道:“商道可通,但往來商人,需奉我大宋國法!”

最後,兩人才開始談起最敏感的南北疆界問題,趙鼎要求按照之前的協定劃分疆界,但答應在趙構頷首之後,之前答應“借給”漢部的山東、河北、河東可以不用歸還,但胡寅哪裡肯答應他?說道:“四將軍定要長江以北盡數屬漢,我亦知趙官家難以答應。但若說仍守舊疆,那也絕無可能!我位卑權小,儘量幫元鎮疏通疏通,但至北之線,亦不過淮河、襄陽、秦嶺。”

趙鼎不肯,定要到徐州,又不肯放棄汴梁、陝西。

胡寅道:“若依元鎮,卻與舊約何異?此事四將軍斷不肯答應。這樣吧,淮河以北至徐州,我們可借你們駐軍,但汴梁、洛陽、陝西以及西北秦風路,卻需歸我!”

趙鼎道:“汴梁、洛陽乃祖宗墳墓之地,焉能割捨?”

胡寅笑道:“有公主在,你害怕趙氏陵墓荒廢麼?”

兩人從白天說到入夜,忽然外面歡聲雷動,趙鼎大感吃驚,不知何事,胡寅出去一會回來道:“我軍劫了你們一座糧倉搬回來了。如今便是在這裡住個半年也無妨了。”

趙鼎心中一緊,說道:“好吧,帶我去見四將軍。”

胡寅道:“你放得下陝西、汴洛了麼?”

趙鼎道:“成與不成,卻需由陛下決斷!”

兩人出來求見歐陽適,胡寅將已經談好的條件說了,歐陽適聞言大怒,指着胡寅罵道:“你這個窮酸!要是這般,還需要你去談!”對趙鼎道:“你立刻給我寫信給趙構,告訴他:若再婆婆媽媽,我連四川、福建、廣南也要了!若他還捨不得,那大家便起兵打一場,誰贏了歸誰!”

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二十四章 反契丹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十六章 入女真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六章 邊關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九章 塞外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議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二五五章 威脅下的團結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九十七章 攔路石眼中釘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一零章 火急密奏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八七章 匕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二七九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一八四章 戰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爾張狂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污點
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二十四章 反契丹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十六章 入女真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六章 邊關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九章 塞外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議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二五五章 威脅下的團結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九十七章 攔路石眼中釘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零九章 新官陳少宰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一零章 火急密奏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八七章 匕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二七九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一八四章 戰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爾張狂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四十三章 潛流暗涌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