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阮軍敗

時至今日,寧莫已經不得不承認,聯軍方面已經被蒼軍徹底牽着鼻子走了。

事實證明,在大戰的一開始,聯軍就小看了蒼軍,以至於一直都是被動的應對。

先挑軟柿子捏,然後再發力主戰場,蒼國的策略非常的成功。

而阮國和魏國,一開始都小看蒼國了。

“追不上也要追!”

寧莫再帥帳中大發脾氣,蒼軍若是偷襲了阮國本土還好,畢竟一路攻城拔寨,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大軍後勤跟不上,就算短時間讓守軍措手不及,但是一旦被阮國發覺,仍然會有大麻煩。

最怕的就是,蒼軍會截斷阮軍的糧道。

在這樣一個冰天雪地的環境下,若是糧道被截斷,那麼對於阮軍來說,必定是災難性的,就算是想撤退回國,都沒有辦法。

到時候,整支大軍會被無邊的大雪吞噬!

寧莫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挫敗感,因爲這讓他感覺到回天乏術。

蒼軍似乎什麼都能預測到,又能夠抓住每一次機會,這樣下去阮軍不是被擊敗的,而是被拖累致死。

事實上,蒼軍有能力讓阮軍在這冰雪天氣中全軍覆沒。

而這次就更不可思議,在明知道蒼軍有可能有所動作的情況下,居然還是被其輕易突破了防線,這讓寧莫感到幾分茫然,明明阮軍也不弱,但是爲何局勢會糟糕到這一步?

就在寧莫暗暗自責,胡思亂想的時候,這個時候蒼軍的大部隊,正在等待阮軍的運糧隊。

雖說,運糧隊從字面意思上,似乎只是運糧而已,但是其實真正意義上,運糧隊承擔的職責不僅僅是運輸糧草,而且好包括了藥品和後勤輜重等任務。

可以說,是一支軍隊的補給線。

也是一條生命線。

此時此刻,劉丁山的心裡十分痛快。

誰能想到,當初一個血鴉寨的寨主,如今成了一個統御五萬兵馬的大將軍?

這一次三百里奔襲,雖然沒有突入到阮國的本土關鍵的城池,但是截斷阮軍的糧道,是綽綽有餘的了。

這個時候,阮軍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繼續原地駐紮,派出軍隊十萬蒼軍周旋,這樣一來,沒有行動優勢的阮軍,肯定會被蒼軍拖累死。

第二,就是整個大軍撤退三百里,龜縮回國。

第一種方法,只要熬過了寒冬,接應到了糧草,阮軍還能繼續再戰。

第二種方法,則是等於阮魏盟軍破裂,在阮軍撤退的情況下,僅僅憑藉魏國的那八十萬魏軍,是萬萬無法抵擋蒼國的四大軍團的。

就算是有幾十萬苟且殘存的晉軍協助,也挺不過蒼軍的攻擊。

這樣一來,就算是開春之後阮軍想捲土重來,也來不及了。

劉丁山在心裡盤算,這一戰應該就是成名之戰了,儘管點子是大家一起想出來,雪橇車也是科技部的產物,是那些學過物理的書生想出來的,但是真正帶兵執行的卻是他劉丁山……僅僅是這一點,他劉丁山的名字就會名垂青史,成爲兵部下那些軍事院校中的經典案例,野史雜談中,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說不定還會被那些寫奇人異事的,編造成一個生來不凡,走路都帶光環的人物。

劉丁山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對什麼金錢和女人已經不沒什麼太大的興趣追求了,所渴望的無非就是權利和榮譽罷了,所以對於個人的聲望,是極爲看重的。

再從整支軍隊來說,阮軍和魏軍畢竟是國之精銳,百萬大軍橫在白虎軍團和麒麟軍團面前,讓他也極爲憋屈,幾次率兵進攻,都是無功而返。

而這下,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估計,十有阮軍會選擇追擊而來吧,退兵不太可能,寧莫不會想不到,這樣會被我軍兩路夾擊。”

劉丁山心裡盤算着,在大雪的天氣,哪怕是大軍急行軍,一天能前進三十里路就已經算是可以了,十天的時間,如果當日他經過阮軍營寨的時候,阮軍就派兵來追擊,或許這個時候阮軍已經能夠追上來了。

但是,從後方斥候的稟報來看,阮軍似乎纔剛剛動

身。

這一次的糧草,是截定了!

劉丁山算了一些,這次大軍用雪橇車迂迴到阮軍後方,帶的糧草如果省着點吃,二十天還是沒問題的,接下來的十幾天,之前的十天沒有阮軍運送糧草,那麼接下來的十幾天內,阮軍肯定會有糧草運到。

畢竟,那是百萬阮軍呀,軍糧的消耗是一個極爲龐大的數目,在平常的情況下,一般半個月的時間就會運送一批糧草,而這大雪天,頂多二十天不能再多了。

而阮國的運糧制度也十分奇特,那就是在大軍的後方,一般會有幾座如同哨所一般的存在。

蒼軍的斥候稟報,在前方十里處就有一個蒼軍的糧草營壘

當下,劉丁山毫不猶豫的,劃撥出了一支萬人騎兵,也就是麒麟軍,對那一座營壘實行突擊,並且佔據營壘。

而大隊伍,則暫時原地駐紮。

這一戰,也不怕營壘有人報信,因爲在速度上,雪橇車是正常行軍速度的十倍,能夠追上任何逃跑的軍隊,並且有能力有信心,到阮國的城池中擄掠一番,保持己軍的糧草充足。

果然,在半天之後劉丁山就收到了前方的消息,說是已經成功佔據了營壘,解決掉了期內的守軍。

如此又過了約兩三個時辰,蒼軍的大隊伍直接進駐到了其中。

並且,還發現了大批的糧草,雖然對前線的百萬大軍來說這點糧草也僅僅夠一兩天的吃食,算是一個爲撤退而準備的儲備糧草,但是對於十萬蒼軍來說,卻是足夠半個月大吃大喝了。

相信寧莫在得知了此消息之後,一定會氣得大口吐血,他本來用於後勤的營壘,居然成了蒼軍獲取糧草輜重的補給站。

劉丁山下令全軍歇息,預計就在這幾天,陸續會有糧草抵達,蒼軍的主要任務便是截留一部分糧草,其餘的全部燒燬,免得被趕來的阮軍搶奪回去。

不出所料,就在劉丁山佔據了這座營壘之後的第三天,一支龐大的運糧隊抵達了。

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雪地裡一條逶迤的長蟲,民夫們個個身穿棉襖,用鉤擔挑着一袋袋的糧食,緩慢前進。

雪地中,是無法用推車運糧食的。

也正是如此,所有的民夫都是採用肩挑的形勢,在蒼茫的雪地上,這一批民夫恐怕是不下二十萬。

按照正常的糧草押運來說,一個民夫挑着一擔糧食運到前線,那麼在半路上本身會消耗掉一半甚至是一半以上。

爲了減少路途中的糧草負擔,那麼會有一批人,將不滿兩擔的糧食交給另外的人,繼續押運,而自己返回國內。

舉個例子,一個押運小隊中有一百個人,路途吃掉了一半的糧食,那麼剩下的糧食其實一半的人押運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會有五十人可以回家,減少糧食的消耗。

大雪天速度緩慢,兩大袋的糧食最後能剩下一袋子就不錯了。

這還是在阮國本土城池比較近的情況下。

偶爾出現幾個民夫,一腳踩在雪地裡無法爬出來,便有一個個兵卒抽出鞭子從後面抽打,實在是爬不起的就一腳踹下去,然後將其挑着的糧食,分配給其他的民夫。

衆民夫敢怒不敢言。

這一幕,讓劉丁山皺起了眉頭。

阮國徵調的民夫都是來服徭役的,算是無償的勞動,而蒼國是有償的勞動,加之交通便利,民夫押運糧草的任務也不會這麼重,很多年沒出現這種情況了。

可以看出,阮國也是沒有辦法了,這才極力壓榨民夫的力量。

“看來,真的是氣數已盡。”

劉丁山搖搖頭,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官逼民反的流匪,所謂天下大勢,蒼國的新氣象絕對了更能得民心,暗合天道發展規律。

阮國這種國家,跟不上大勢的潮流,註定只是蒼國的陪襯,會被時代的浩浩潮流所吞沒。

粗略估算了一下,負責押運的阮軍將士,大概在三千人數的樣子,不多也不少,畢竟這是阮國大軍的後方,沒有誰會想到會有人來偷襲糧草。

戰役剛一打響,民夫們便都丟下了肩上的擔子,趴伏在雪

小說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薦閱讀: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地裡瑟瑟發抖,蒼軍士卒根本沒費多大的勁,就全殲了那三千的運糧兵。

見到有少許幾個運糧兵在逃竄,劉丁山突然眉頭一皺,讓人吹響了收兵的號角。

正在追擊的將士十分不解,明明可以全殲敵軍,不透露這個秘密,怎麼忽然之間就下令收兵了?

但是聽到對他們一直不停吹着的號角,這些阮軍將士又都停下了。

其實,劉丁山這麼做,是忽然的想法。

大軍突然涌出,截取了地方的糧道,消息傳到阮國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恐怕,阮國會先亂起來吧?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兵家最高境界。

當然,這也要把握一個度,因爲百萬阮軍並不是在一個營寨,而是分佈很廣,通往阮國內地也不僅僅只有一條道,如果被阮軍傳回去消息,那麼這個假象就白製造了。

但是,就算不追殺這些運糧兵,還有二十萬民夫,冰天雪地的不能收押當俘虜看管起來,也不能進行大屠殺,消息遲早是要傳回去的,還不如就此罷休。

二十萬民夫,當場發放足夠回家的糧食,全部轟了回去。

想了想,劉丁山又覺得不夠,這些民夫可是輿論機器呀,不能這麼輕易的就讓他們回去。

於是,又湊了一些錢,每個人發放一些路費。

二十萬民夫死裡逃生,同時也對蒼軍感恩戴德,千恩萬謝的走了。

目的達到。

果然不出所料,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阮國可謂是風起雲涌,人心惶惶,世家大族大規模的出逃,軍政一片混亂。

同時,前線的阮軍軍糧告急。

真正,到了決戰的時候!

司馬宏與諸將做了一番估量,覺得時機已到,否則阮軍會退回國內,留下無窮隱患。

他的第一道軍令就是,爲協力同心,讓協同的麒麟軍到邊緣各地迂迴,然後騎兵和步兵立即混編,一律以白虎軍團的將軍爲大將。

於是,蒼軍內外開始了紛亂龐大的流動,相互混編而重新劃分防守壁壘,一時人喊馬嘶衝突不斷,亂得不亦樂乎。

匆匆半月,眼看殘雪消融地氣轉暖,司馬宏聚集了麾下,第二道軍令傳下,放棄之前的壁壘,大軍整備,準備會戰。

同時通令大軍,也命令了劉丁山麾下,十天之後同時出動。

蒼軍在如此將令之下,事實上放棄了所有的壁壘要塞防守,重新集結準備做大肆進攻。

一時,蒼軍各部從冰冷的雪地壁壘鑽了出來,如釋重負般在忙亂中一片熱氣蒸騰,將士們更是亢奮萬分,只盼着大戰的時日快快到來。

未及旬日,大軍大舉進逼阮軍要塞,一路西進逼近。

阮軍連糧草的問題都沒解決,便驟然面臨已經逼近到百里之內的蒼軍的威懾。

寧莫聚來不及謀劃,匆忙下令大軍撤退,不料大軍剛剛開始向西回收,蒼軍已經潮水般開過了幾乎不設防的關卡,猛烈地咬住了阮軍。

更有麒麟軍團五萬鐵騎飛兵超前,一舉插在營寨和阮國後方之間的隘口,迅速構築壁壘,截斷了撤退之路。

同時,劉丁山所部橫跨防守,堵住了山地隘口,一舉截斷阮軍撤退的要塞通道。

萬般無奈,寧莫只有下令全軍回身死戰。

司馬宏親率三十餘萬精銳,在殘雪未消的山塬間與阮軍展開了大戰。

這時,阮軍已經完全慌亂,匆忙間想也不想便讓人各率十萬大軍據守南北兩側,誘使司馬宏大軍從中央山地進兵,想要南北夾擊合圍蒼軍。

不想分兵剛完,阮軍就因爲雪地的關係,行動大爲遲緩,堪堪離營尚未展開上路,黑森森的鐵甲大軍已展開成巨大的扇形從遼闊的山塬逼了過來。

兩翼鐵騎包抄,中央步軍在漫天箭雨後強力衝殺。

如此不到兩個時辰,阮軍全線潰退,寧莫當場戰死。

趙軍潰敗之際,早有準備的劉丁山立即掩殺。

阮國最後一支精銳大軍,自此屍橫遍野徹底潰散。

d

第30章 談判結盟第16章 皇城沸騰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29章 顧接不暇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279章 各方的反應第225章 洞國與蒼國的決戰第68章 補償第263章 暗棋第49章 接收降卒第143章 塵埃落定第284章 進擊的火鍋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580章 晉降第398章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573章 壯烈莽皇第359章 阮國女帝與天子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76章 鍊鋼法第533章 臨戰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8章 君權神授第534章 戰前佈局第383章 大蒼幣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221章 殺他一個措手不及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378章 機關第581章 謀天下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8章 君權神授第345章 三種劍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492章 運兵船第143章 塵埃落定第271章 毀約第281章 對策第32章 魚得水第509章 圍困第547章 接見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174章 紡織機第529章 鏖戰第373章 懲罰第292章 令人忌憚的楚皇第359章 阮國女帝與天子第100章 壞人死於話多第566章 勸降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582章 冬日大雪第18章 二桃殺三士第352章 設宴第15章 政令推行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150章 獻美人第614章 大仇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180章 炎國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307章 孔明燈第3章 神仙顯靈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427章 大宏王朝第180章 炎國第449章 點醒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282章 蒼國主導會盟第378章 機關第512章 撤退吧?第437章 告老之心第159章 加徵和改革第92章 妙曦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45章 一封書信第85章 落魄母子第58章 商議戰略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528章 兩軍同攻第35章 御駕親征第478章 驚天鉅變第28章 澤王斷臂第222章 議事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314章 親臨前線第2章 亡國氣象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222章 議事第32章 魚得水第186章 爲什麼要這樣做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520章 軍中謠言第105章 小太監第367章 諸國皇帝的震撼第208章 死志
第30章 談判結盟第16章 皇城沸騰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29章 顧接不暇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279章 各方的反應第225章 洞國與蒼國的決戰第68章 補償第263章 暗棋第49章 接收降卒第143章 塵埃落定第284章 進擊的火鍋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580章 晉降第398章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573章 壯烈莽皇第359章 阮國女帝與天子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76章 鍊鋼法第533章 臨戰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8章 君權神授第534章 戰前佈局第383章 大蒼幣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221章 殺他一個措手不及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378章 機關第581章 謀天下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8章 君權神授第345章 三種劍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492章 運兵船第143章 塵埃落定第271章 毀約第281章 對策第32章 魚得水第509章 圍困第547章 接見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174章 紡織機第529章 鏖戰第373章 懲罰第292章 令人忌憚的楚皇第359章 阮國女帝與天子第100章 壞人死於話多第566章 勸降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582章 冬日大雪第18章 二桃殺三士第352章 設宴第15章 政令推行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150章 獻美人第614章 大仇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180章 炎國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307章 孔明燈第3章 神仙顯靈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427章 大宏王朝第180章 炎國第449章 點醒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282章 蒼國主導會盟第378章 機關第512章 撤退吧?第437章 告老之心第159章 加徵和改革第92章 妙曦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45章 一封書信第85章 落魄母子第58章 商議戰略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528章 兩軍同攻第35章 御駕親征第478章 驚天鉅變第28章 澤王斷臂第222章 議事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314章 親臨前線第2章 亡國氣象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222章 議事第32章 魚得水第186章 爲什麼要這樣做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520章 軍中謠言第105章 小太監第367章 諸國皇帝的震撼第208章 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