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決戰開啓

十月初十,一則流言瘋狂在鄭國流傳。

所有百姓都在熱烈的討論這段時間的戰事,其中的焦點就是鄭翰。

據說,作爲二皇子的鄭翰,爲了奪取皇位,不惜佈下了一場陰謀,將蒼**隊引入了國境,藉此逼迫皇帝,獲取了兵權。

反而是三皇子鄭康,以大局爲重,一直努力與蒼國進行溝通,儘量平息戰亂。

老百姓們對這種小道消息和宮闈秘事最爲津津樂道,所以消息傳播得很快,就連軍中的士卒都開始抱怨,都是因爲鄭翰挑起兩國之間的紛爭,這才造成兩國將士的流血拼殺。

就在有些人對這則流言持有懷疑態度的時候,鄭國的大部分貴族,站出來肯定了這則流言的真實,同時也發聲譴責鄭翰的陰謀行爲,支持鄭康。

中層貴族和小貴族,緊隨其後。

一時間,各種針對鄭翰的指責鋪天蓋地,作爲一個二皇子,聲望在國內也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與之相反的是鄭康,聲望是如日中天,不僅國內的貴族紛紛便是支持,就連平民百姓對其的評價,也都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這樣的情況,自然讓身爲主角的鄭翰大爲惱怒,並且將怒火轉化爲動力,付諸了軍事行動。

十月十一日,鄭國大軍調動。

東大營與西大營,各自領了三萬農民軍,共計八萬餘人,呈左右夾擊之勢,兵臨皇城一帶。

同時,如同孔尚賢之前預測的那樣,鄭翰果然下了狠功夫,不去理會流匪山脈沿線的各座城池,直接將各地零散的駐守軍隊集結在一起,組成了一支八千多人的正規軍隊,陳列在了流匪山脈旁邊,緊挨着蒼國邊境,與白虎軍團相僵持。

對此,青龍、朱雀、玄武三大軍團也做出了應對,傳令顧風南和楊洪的殘餘部隊,率領起義軍駐守冬陽城、涼山城、黃田城三座城池,主力部隊集結在了一起,與鄭國主力迎面而戰。

決定兩國命運與前途的一戰,終於到了。

看完前線的戰報,楊沐的心裡稍微有點可惜,最終的決戰太快了,以如今兩軍的形勢,可以說只要再往下拖一天,蒼軍就多一分勝算。

由於戰事到了關鍵的階段,所以幾乎是每一個時辰,都會有一份最新的戰報送到楊沐的帥帳中,遠在前線的衛忠全仔細分析了戰局,決定將主力部隊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在黃田城內,一部分在鄭城之下攻城,兩部分軍隊呈現出互援之勢,攻城與守城同時進行。

對此,楊沐贊同的同時,也大感欣慰。

不愧是多讀過一些兵書的人,衛忠全這段的時間的進步很快,特別是在用兵方面不再是一成不變,懂得了靈活變通,也具有了很長遠的大局觀,成功從一個將才蛻變成一個帥才。

楊沐當即做了批示,將新訓練的八千名義軍,調往前線協助戰事。

十月十二日,迫於蒼軍的戰略,鄭軍不得不將主力分成了兩部分,由東大營負責攻打黃田城。

一萬正規精銳,加上三萬農民軍,共計四萬人。

如此龐大的戰爭規模,對於鄭、蒼兩軍來說,可以說是幾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與蒼國的情況差不多,三大營的主將都不是各大家族的子弟,而是鄭國皇帝身邊的親衛。

東大營的主將,是一名叫做薛伍的將領,約莫四十餘歲,虎背熊腰,騎在一匹紅棗色的駿馬背上,指揮着整支軍隊。

“城內小兒,快快開門投降!”薛武揮舞着馬鞭,在城下大喊。

朱熙在城牆上聽得清楚,聞言環抱着胳膊,不屑道:“攻城奪寨,可不是用嘴皮子的!”

“……”

薛伍氣得雙頰大鼓,本來這種喊話,就是正經攻城中的一個流程,代表兩軍已經正式開戰不留餘地的意思,但是沒想到卻被對方主將羞辱。

於是,薛伍重哼一聲,撥馬回到了本陣,隨即擡手指向遠方的黃田城,似咆哮般吼道:“給我攻城!”

“嗚嗚——”

“嗚嗚——”

“嗚嗚——”

鄭軍的隊伍中,響起了三聲低沉的號角聲,漫山遍野的農民兵在一隊隊督軍的威脅下,提着劣質的武器,朝着黃田城涌去。

從城樓上往下看,就像是漫天黃沙中一片黑壓壓的人頭,猶如黑色的潮水般,怒濤洶涌地席捲而來。

“殺——”

“衝啊——”

整整三萬農民軍,在後面督軍的驅趕下,嘶聲力竭地大叫着,踏着腳下的草鞋,奮力邁動着雙腿,朝着城牆處涌動。

這些農民軍,全都是近些日子從鄭國北方徵召起來的,其中不少人直接就是大家族的奴僕和佃農,面黃肌瘦,衣不遮體,作爲衝在前面的攻城部隊,渾身上下竟然沒有一件防具,唯一可稱作武器的,就只有他們手中那粗製濫造的長矛。

當然,如果那種在一根木棍上綁上一把生鏽的鐵釺的玩意,也可稱之爲長矛的話。

然而,這並不算是這些農民軍最糟糕的武器。

更糟糕更劣質的所謂長矛,其實只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棍,或者一根棍子上用麻繩綁着一快磨得尖銳的石頭。

就拿着這種玩意來打仗……不,來送死麼?

站在城頭上的朱熙撇了撇嘴,鄭軍在短短時間內徵召了六萬的農民兵,數量雖然龐大,但是缺點也顯露無遺,最爲明顯的就是武器裝備供應不上,還有很多的農民是提着自家打獵的刀叉了鋤頭。

毫不懷疑,隨便一個玄武軍團的士卒,能砍殺五六個這樣的農民軍。

甚至,那些協助守城的義軍,都能一個頂倆。

只要從城頭倒下一瓢開水,就能燙下去一大片人。

或許,他們真正的作用,只是用來消耗守城軍的體力,爲後面的正規軍隊分擔攻擊,充當人肉盾牌。

站在城頭上的義軍,也面色凝重。

不得不說,自從歸順了蒼國之後,他們才強烈的感受到,自己這些臨時徵召的農民兵,並不是戰場的消耗物。

相比於那些不把農民兵當人看的鄭國將軍們,蒼國的這些將領才真正有資格稱之爲統帥,因爲這段時間蒼國將軍們的所作爲有目共睹,是真正把他們當作正規軍在訓練,軍人待遇和教習上,與三大軍團的士卒沒什麼兩樣。

缺少的,或許只是一個真正的身份,以及不同訓練而產生的一些差距。

正因爲有了比較,義軍的士卒們對城下那些躲在農民兵後面的將領,皆產生了一種牴觸和憎惡,面對那些前赴後繼來送死的農民兵,心裡充滿了同情。

特別是曾經在鄭康麾下的那些降卒,簡直像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不!

城外的農民兵,處境比當初的他們還要惡劣。

至少,在鄭康麾下的時候,雖然他們也不被將領們當人看,但是最起碼還有一件過得去的武器,在面對敵人的時候,還有一些自保之力。

但是遠處的那些正在被驅趕着衝過來的農民兵們,他們什麼都沒有。

“該死的鄭國貴族!”

城牆上,一名義軍士卒忍不住低聲罵了一句,便惡狠狠地朝腳下的城牆吐了一口唾沫,來表示他此刻心中對鄭國貴族和將軍的憎惡。

而附近,其餘義軍的士卒們亦紛紛露出了憎惡的神色。

同時,他們也深感慶幸自己如今的身份,歸順了蒼國之後,這個國家沒有像鄭國一樣,像是對待豬狗一般將他們驅趕上戰場,用人命堆砌勝利。

第139章 撒錢第92章 妙曦第153章 往上爬第510章 塔防?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193章 軟禁?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347章 大朝會第392章 矛盾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59章 會面第97章 宮禁之變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388章 女帝之劫第40章 我們投降吧第235章 獻俘祭典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343章 瓜分策略的探討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180章 炎國第231章 大混亂!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101章 青龍救駕第616章 擴散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356章 不簡單第459章 蒼國真面目第124章 圍城第545章 反應第84章 微服私訪第581章 謀天下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124章 圍城第45章 一封書信第187章 原因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33章 一箭雙鵰第246章 壓力釋放第601章 海軍較量第205章 決戰之前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132章 冬陽城陷落第295章 會盟開始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44章 構築營寨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128章 皇子府邸第492章 運兵船第166章 銀票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368章 軍種與軍團第405章 宮中有變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346章 天子之劍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476章 爭辯第188章 會盟之期第352章 設宴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502章 焦慮的朱雀軍團?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373章 懲罰第52章 罪俘第160章 大蒼時報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250章 喘不過氣的盛國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206章 決戰!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96章 民間反應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23章 失職領罰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1章 我是皇帝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612章 懵了第604章 血戰前奏第258章 卷軸第538章 雲國滅亡
第139章 撒錢第92章 妙曦第153章 往上爬第510章 塔防?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193章 軟禁?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347章 大朝會第392章 矛盾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59章 會面第97章 宮禁之變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388章 女帝之劫第40章 我們投降吧第235章 獻俘祭典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343章 瓜分策略的探討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180章 炎國第231章 大混亂!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101章 青龍救駕第616章 擴散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356章 不簡單第459章 蒼國真面目第124章 圍城第545章 反應第84章 微服私訪第581章 謀天下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124章 圍城第45章 一封書信第187章 原因第415章 舊武器的二次利用第33章 一箭雙鵰第246章 壓力釋放第601章 海軍較量第205章 決戰之前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385章 深夜有事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132章 冬陽城陷落第295章 會盟開始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44章 構築營寨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128章 皇子府邸第492章 運兵船第166章 銀票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368章 軍種與軍團第405章 宮中有變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346章 天子之劍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476章 爭辯第188章 會盟之期第352章 設宴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502章 焦慮的朱雀軍團?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373章 懲罰第52章 罪俘第160章 大蒼時報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250章 喘不過氣的盛國第7章 腐朽的世界第206章 決戰!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96章 民間反應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23章 失職領罰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1章 我是皇帝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612章 懵了第604章 血戰前奏第258章 卷軸第538章 雲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