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募兵制

所謂的府兵制度,其實在大禮王朝的各國都是不相同的。

在一些小的國家甚至沒有府兵。

蒼國在一開始,也是沒有府兵的。

不過,在後來擴張的過程中,或者收編,或者需要保衛地方,就發展成了府兵。

最典型的,就是在攻打鄭國的時候,收服的那些義軍,基本都是一羣農民湊在一起,在大戰過後朝廷又不能太窮兵黷武,所以將之歸屬爲兩部分。

一部分是農民兵,一部分是地方軍。

其中,農民軍一直保留着,甚至發展成了每年的訓練,只要一開始徵兵,就能夠非常迅速的組織起來。

地方軍,則漸漸發展成了府兵。

這個府兵,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府兵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地方官府名下的兵力。

雖然,其帶有民兵的性質,但是平時的編制和任務,卻是有很大的不同。

府兵有宿衛和徵防的雙重任務。

宿衛的任務是較固定而又經常的,蒼國內地的穩固地區,戰爭較少,宿衛自然就成爲最主要的任務。

而在新吞併的地盤上,就擔任着平叛和維護地方的任務,在靠近邊境的地方,就需要時刻準備徵防了。

目前,蒼國還沒有爆發過什麼內亂,陣防的作用就不是很多。

府兵擔負着宿衛的主要任務,這與禁兵的宿衛結合在一起,但又是相互區別的,府兵分番宿衛京皇城,叫作上番,上番是府兵經常性的任務。

府兵擔任徵防任務時,與地方兵或邊防兵結合在一起,往往被視爲中堅力量,府兵的徵防任務,徵是臨時派遣,防是固定上番。

除此之外,府兵在出徵時偶爾單獨作戰,譬如之前的討伐盛國,其實在決定要會盟伐晉之後,其攻伐任務基本上就落在了府兵的頭上,只不過因爲其沒有太大的功績,在國內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而已。

楊沐粗略的估算了一下,目前蒼國內的府兵大概在將近百萬的樣子,兵部尚書葛烈說的府兵制度改革,就是這個?

“陛下,我蒼國的府兵,雖是朝廷爲名,但是在平時並無太大的戰事,於徭役差不多,除了重型兵器與戰馬之外,弓矢衣糧等都需要自備,僅僅是七事,就耗費巨大。早我蒼國內部安定之時,臣認爲實乃一件耗費民力之舉。”

楊沐點頭,葛烈的這一點,說到了點子上,也讓他若有所悟。

所謂的七事,就是指服、被、資、物、弓箭、鞍轡、器仗。

府兵平時在家,有練習武事的任務。

每年每次番上時還要集中教閱,考察平時練習的成績,也是臨時集中的一種訓練;

蒼國府兵制,其實就是“兵不識將,將不知兵。”

府兵的戶籍由兵部統轄,各地官府詳細分配,但是沒有調動之權。

安穩時期,府兵屯田種田,並在兵部委派的將軍領導下進行日常訓練,戰爭發生時,由朝廷另派將領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戰一般不能長期在外,也很少遠征作戰,更不能隨意更換原駐屯地。

戰事結束後,各地府兵仍歸本鎮,重新納入當地的管轄下。

這種府兵制度有利於防範地方割據,減輕國家軍費開支,部分解決了後勤供給問題,也擴大了兵源,就跟明朝的衛所制度差不多。

但是,在目前的情形下,府兵的確比較浪費。

因爲,在平時的時候府兵用不到,但是一到戰時,戰鬥力卻還趕不上其餘的國家的軍隊。

這是一種什麼概念?

要知道,目前在整個大禮王朝的諸國中,蒼國軍隊的單兵作戰能力都是第一的,一旦形成規模的團戰,更是可以說天下無敵,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連別國軍隊戰鬥力都比不上的府兵,要之何用?

如果僅僅是方便徵兵,那麼民兵預備役可能就夠了。

所以……

“葛卿有何高見?”楊沐擡手問道。

“陛下,這幾年來,我兵部也爲府兵之事焦頭爛額,不如可縮減府兵規模,將徵兵改爲募兵?”

募兵?

楊沐眼前一亮,所謂的募兵制,楊沐曾經和兵部說起過,當時葛烈就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

沒想到,這一次葛烈提出將府兵制改革,就說是說要改成募兵制。

募兵制,是中國古代的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後,募兵制取代徵兵制,爲封建時代兵制的一大變革。

宋朝不論禁兵、廂兵,還是南宋的屯駐大軍等,一般都採用招募的辦法,災年招募流民和饑民當兵,是宋朝一項傳統國策。

統治者認爲,將壯健者招募當兵後,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這是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的對策,招募軍伍子弟,也成爲宋朝重要兵源。

此外,壯健的罪犯也刺配當兵,特別是充當廂兵。

募兵制選出的人也叫做武卒,錄取之後按各人特長進行編隊,職責與武器各有序列。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起,採取由單兵到多兵、分隊到合成的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使武卒完全脫離生產,專心操演,成爲常備兵,明顯不同於過於業餘兼職的徵發兵,是一種史無先例的創舉,開後代募兵制的先河。

最大的特點就是,這些人將成爲職業軍人,驍勇善戰,相比於如今的那些素質良莠不齊的兵卒,戰鬥力肯定是要大漲一節的,如此一來,不僅能提高軍隊戰鬥力,還能解放生產力,何樂不爲?

募兵制和徵兵制,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優劣,只是說哪種情形決定的。

兵部尚書葛烈提出來的,大概就是說在地方軍的府兵這一塊,由徵兵改爲募兵,作爲常規的六大軍團,則是採用徵兵制的方式。

至於暫時考慮的銀錢等問題,在楊沐與一衆朝臣看來,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錢是賺來的,以蒼國領先於諸國的技術,賺的錢足夠軍隊的擴張了,目前最緊要的問題是糧食與後勤,與整個制度效率的問題。

府兵使用募兵制,在如今的蒼國,是再適合不過了。

第10章 強推政令第249章 鐵石第595章 阮貴妃第598章 打響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33章 一箭雙鵰第125章 伏擊第165章 焦急的異國商人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602章 浩蕩大勢第579章 晉國驚第59章 會面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391章 祭天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546章 端王使蒼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88章 村長第17章 三王進宮第421章 玻璃鑑賞大會第89章 貪腐問題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518章 火藥?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42章 收服第256章 錦衣衛的干涉第200章 戰爭前奏第30章 談判結盟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94章 還就搶定了第191章 繁華晉城第173章 醒來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178章 騎兵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329章 天意北遷第154章 皇后露陷第442章 天子璽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581章 謀天下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49章 接收降卒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9章 利益分配第141章 馳援?第603章 太年輕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550章 筵席爭論第298章 諸項事宜第181章 諸侯會盟第474章 得重騎兵者得天下!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97章 宮禁之變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200章 戰爭前奏第311章 不對勁第608章 波瀾壯闊第73章 怎麼是你!第440章 廢天子第286章 論說第336章 族議第183章 取道之難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84章 微服私訪第464章 碾壓二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305章 造船第522章 父與子第138章 決戰開啓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31章 奇人軍師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228章 大戰落幕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305章 造船第603章 太年輕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395章 不死不休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366章 大閱兵第483章 密信第103章 行刑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289章 迎接儀仗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548章 君臣討論
第10章 強推政令第249章 鐵石第595章 阮貴妃第598章 打響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33章 一箭雙鵰第125章 伏擊第165章 焦急的異國商人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602章 浩蕩大勢第579章 晉國驚第59章 會面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391章 祭天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546章 端王使蒼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88章 村長第17章 三王進宮第421章 玻璃鑑賞大會第89章 貪腐問題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518章 火藥?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42章 收服第256章 錦衣衛的干涉第200章 戰爭前奏第30章 談判結盟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94章 還就搶定了第191章 繁華晉城第173章 醒來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178章 騎兵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329章 天意北遷第154章 皇后露陷第442章 天子璽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554章 講個故事第581章 謀天下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49章 接收降卒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9章 利益分配第141章 馳援?第603章 太年輕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550章 筵席爭論第298章 諸項事宜第181章 諸侯會盟第474章 得重騎兵者得天下!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97章 宮禁之變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200章 戰爭前奏第311章 不對勁第608章 波瀾壯闊第73章 怎麼是你!第440章 廢天子第286章 論說第336章 族議第183章 取道之難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84章 微服私訪第464章 碾壓二第485章 雲毅躊躇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305章 造船第522章 父與子第138章 決戰開啓第432章 遷都影響第31章 奇人軍師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228章 大戰落幕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305章 造船第603章 太年輕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395章 不死不休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366章 大閱兵第483章 密信第103章 行刑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289章 迎接儀仗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548章 君臣討論